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复习
1页《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复习一、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1.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2、人民代表大会:(1)性质:是唯一的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二者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2)常设机关:人大常委会——人大闭会期间行使人大的部分职权、乡镇不设人大常委会。(3)职权:①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指制定宪法、法律);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唯一的立法机关;地方各级人大有立法权,但不是立法机关;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也有立法权。②决定权:各级人大和县以上人大常委会决定国家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③任免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和组成人员,选举、任命、罢免的权力。④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4)地位:即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二)人大代表:1、法律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2、产生及方式:由民主选举产生;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县以上间接选举,县以下(含县和不设区的市)直接选举。3、任期:每届任期5年。4、职责:①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③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对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加浪线的内容概括为人民与人大代表的关系。5、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人民代表通过这些权利,参加行使人大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等国家权力。要注意二者的区别。(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2)主要表现:(1)含义:指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一种制度.4、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a,一方面,确保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央的各项决定,地方必须遵照执行;b,另一方面,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职权,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必须照顾地方特点,赋予地方充分自主权(自治权、高度自治权);c、有利于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关系上:a,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们负责、受人民监督;对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b,法律的制定和重大决策,由人大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2、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②在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a,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负责立法和决定重大事项。一府两院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b,一府两院都是它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人大的决定;在此前提下,自主行使职权;c,因此,二者是产生与被产生、决定与执行、监督与被监督、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d有利于国家机关合理分工、协调一致地工作,协调高效运转,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工作效率。6、优越性:①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②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③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④它维护了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7、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5、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从国体与政体的关系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它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1、政体与国体的关系:(1)政体的含义: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2)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适当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着重要作用。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2页二、第六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中国共产党领导执政地位的确立:(1)中国人民做出的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有历史和人民赋予的执政资格。(2)是由其性质和宗旨决定的:①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②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为什么?①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性质决定的。②坚持中共领导的意义:a、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c、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③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有历史和人民赋予的执政资格,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2)中国共产党怎样执政?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A、领导方式:政治领导: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思想领导:思想宣传组织领导:推荐重要干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B、执政方式:科学执政:a、含义:就是党遵循客观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和科学的方法执政。b、地位:是党执政成功的前提条件。可以保证国家和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避免倒退或失误;c、要求:当前,实行科学执政最重要的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执政:a、含义:就是党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b、地位:是党执政的本质要求。有利于执政为民,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c、要求: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壮大爱国统一战线;依法执政:a、含义:就是党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b、地位: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途径和保障。是在党执政的基本方式。c、意义:有利于确保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d、要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要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并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和根本要求。C、执政方式之间的关系:a、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依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b、科学执政与民主执政互为条件和前提。要做到科学决策,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进行民主协商和民主讨论。而要实现民主执政,也必须以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为前提。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A、为什么?a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b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它决不为少数人谋利益,也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c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d由党的领导执政地位决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巩固党的领导执政地位,做到长期执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全面小康、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怎么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邓小平理论: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内容—党的基本路线;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三个代表:主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内容;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c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央和地方关系★加横线的内容串起来就是有关党的知识:党的性质宗旨、领导执政地位、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指导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页(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我国的民主党派:性质、概况2、地位: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特色或基本内容:(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共领导:①中共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②因此,二者在政治上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因此,二者在法律上是平等的,组织上是独立的、互相监督的。★以上加浪线的内容即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4、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1)性质:①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中共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党派身份参加;②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政协还包括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同胞、台湾同胞;③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不同于人大的票决式民主(少数服从多数),而是协商式民主:人民政协是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表达愿望、提出诉求、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一条民主渠道,有利于扩大各界人士的政治参与,促进民主决策、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注意: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也不是各民主党派的政治联盟;与人大在性质上、职能上、实施方式上都不相同。(2)主题:团结、民主(3)职能:①政治协商:对国家和地区重要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和程序。②民主监督:对国家宪法法律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批评进行监督。③参政议政:对重要问题及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调研,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向党和国家反映社情民意、提意见、建议。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拓展和延伸。5、显著特征:共产党执政、多党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6、优越性:(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①中共执政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中共执政坚持科学民主依法执政,坚持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不断保持先进性、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中共执政的实质是代表工人阶级及广大人民掌握国家政权;②多党派参政和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扩大了各界人士的政治参与,促进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拓宽了社情民意表达渠道。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调动了各界人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推进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民主政治的发展。(2)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①我国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只有坚持中共领导,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②各民主党派参政,建言献策、及时反映不同群体的的政治诉求、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也有利于党和政府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③“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这种通力合作的政党关系,避免了多党竞争、相互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3)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4)有利于推进祖
本文标题:《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81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