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材分1
1《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材分析作为《科学》实验教材的起始册,最后两个单元教材安排“我们周围的材料”和“食物”两块内容,由十几个典型活动组成。下面我们就从这两个单元的教材内容、教学要求与评价及其教学实施中的一些注意点一起学习、讨论一下。第五单元教材选取了学生十分熟悉的纸作为探究的材料。这是继第四单元《水》后本册教材中又一个研究物质世界的单元(可能是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命科学部分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这一册教材中1-3单元都是内容标准中生命科学的部分,而4、5两单元才初步涉及了物质科学的研究。)。事实上,一个无生命的物质世界与生命世界同样五光十色,精彩纷呈,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令人惊奇、迷惘、感叹的现象和过程。如何将小学生领进这块神奇的土地,使学生在后续的科学学习中能积极地探索其中的奥秘,乐此不疲,这两单元内容的教与学,可以说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五单元中,教材试图以纸作为例子,让学生对材料积累初步的认识,并为后续的一系列探究材料的活动打下基础。教材以纸作为观察研究的材料,旨在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法不断拓展、发掘更多关于纸的观察内容;帮助他们获得更多关于纸的直接认识;并使他们体会到,原来“熟视无睹”的纸,天天跟我们打交道的纸,隐藏着那么多我们未必“熟知”的东西。从而促使他们更多地关注周围常见的事物,并自觉地去观察更多新的内容,逐步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敏锐的洞察力。正因如此,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追求的不仅是纵深方向的发展,而更注重横向的拓宽。也就是希望学生能以纸2的观察研究为例,在今后观察其他同类事物的时候,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是本单元追求的更深层次的教学意义。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并看看哪些方面需要在教学中注意。该单元共安排了四块教学内容,也就是4个一级标题,其中每个一级标题下又有3-4个二级标题,具体见附表1。(教师用书第90页)在我们的教师用书第89页上有一个针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一起看一下。它没有为我们列出每课时的分目标,但是我们可以根据90页的二级标题和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分课时目标。接下来我们具体看一下:一、纸的观察这一块内容共2页(p57-p58),分为3个部分。从“观察一张白纸”开始,让学生详细描述一张白纸有哪些特点,然后比较两张不同纸的主要区别,进而寻求各种纸的共同特征:纸是由纤维组成的。一般用1课时完成。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有四个:1、经历对一张白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2、培养观察比较各种白纸不同和相同特点的能力。3、培养探究纸的兴趣。4、知道纸是由纤维组成的。其中“观察纸的纤维”是教学的重点;“探究观察比较各种纸的不同特点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第一部分:观察一张白纸3该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是“经历对一张白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所以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活动是让学生独立观察并描述一张白纸有哪些特点。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评价要求是“能观察到一张白纸的10个以上的外部特征”。大家觉得这个要求高不高呢?作为科学教师,我们一口气又能说出几种呢?我个人认为,我们农村的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有困难。像教材上那学生一样能一口气说出十种的的同学可能不多。当然,农村学生的先天素质是并不差的,在这里,就要求我们教师稍微作一下指导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上《纸》这一单元之前,也并不是一张白纸。在平常的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纸,在接触的过程中已对纸有了一定的了解,即已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另外,学生前面已经历过的对植物、动物、水等物体外部特征的一系列观察活动后,他们的观察能力,也就是运用各种感观、借助简单的观察工具进行物体外部主要特征的观察能力,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学生对纸到底了解到了什么程度,他们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发展的了什么水平,我们教师一定要有所了解。我们经常讲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情感态度的基础上去开展教学,让学生去构建新的内容,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情感水平,我们设计的教学活动才会不凭主观臆断去设计,才会做到有的放矢,因为教师课前的准备,比如:提问的方法、为学生提供的工具材料等都将直接左右着学生的观察点与观察结果。本册教材在科学探究方面的重点就是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上,如果教师在前几个单元中一直是的以培养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那么到这里,学生拓展、发掘更多观察内容方面可能积4累了一些经验。那么,让他们独立观察并描述一张白纸有哪些特点,困难可能会小些。当然,课文中的插图,也可以好好利用一下。总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活动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在这里,我们要记住一点:科学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看、闻、摸、听、折……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第二部分:比较不同的纸这部分内容教材中呈现的纸是书写纸、卡纸、报纸、挂历纸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纸。这些纸在颜色、光洁度、厚薄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不同,学生通过看、摸等方法较容易用感观直接感知它们的主要不同。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的观察材料,也应该注意这些特点。而比较纸的厚薄时,教材安排了“看看书有几页,量量书有多厚?”然后比一比,“哪本书比较厚?哪本书比较薄?”这一活动,大家都知道,这是用测量和计算的方法来观测纸的厚薄。在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注意一下,据我所知,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接触过小数,更不会小数运算(小数运算一直要到五年级才学),那么教材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呢?这就要我们教师把握好活动的评价要求,“能够理解并经历比较各种纸不同特点的观测手段或方法”才是该活动的真正目的。也就是说,安排这一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要真正测算出一张纸的厚薄,而是作为一种观测手段或方法让学生理解并去经历。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希望学生会把这种观察事物的思想和方法,迁移到其他的观察活动中去。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量一量相同页数不同书的厚度,然后让学生思考比较厚薄,说说理由,让学生明白有这样一种方法就可以了。而不一定真要计算。5第三部分:观察纸的纤维这一部分内容既是前一部分内容的转折和延续(前面是观察比较两张不同纸的主要区别,这里是寻求各种纸的共同特征。),又是后续内容“造纸”的引子,还是“观察各种纸做物品”的基础。所以它也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不同的纸有着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厚度、不同的光洁度,那么,这些纸又有哪些相同点呢?接下去的研究似乎是水到渠成,这里的关键是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观察纸的纤维上去?是强拉着牛头让他吃草呢,还是想法让他们自己提出研究的方向?这里就需要我们教师课前好好思考一下。上次我们在观摩课上看到的是学生在学第二部分内容时,就提到了“纤维”,(有学生说:“它们的纤维不同”)教师正好顺水推舟,引导大家研究这个“纤维”了。这当然是最好不过了。观察了纸的纤维后,学生肯定会产生新的想法:纸是由纤维组成的,那么,纤维又是由什么制成的呢?……纸是怎么造出来的?“我能造一张纸”的想法也就很迫切和现实了。二、我来造一张纸这一部分内容教材中也有2页,分3部分,“我来造一张纸”、“古代造纸过程”、“参观造纸厂”。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有:1、体验从调制纸浆到把纸浆平铺滤水并压制成纸的简单“造纸”过程。2、理解纸是由各种纤维经过加工而成的。3、了解古代造纸技术和现代工业造纸工艺。64、明白纸张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珍惜、节约用纸。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体验简单的造纸过程;难点是探究造纸的方法和所需的材料。第一部分内容的安排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从调制纸浆到把纸浆平铺滤水并压制成纸的简单“造纸”过程,以进一步理解纸是由各种纤维经过加工而成的。教材中有三个问题“我能造一张厚的纸吗?”、“我能造一张薄的纸吗?”、“我能造一张厚薄均匀的纸吗?”,并不是要让学生分别去造这三张纸,而是希望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到各组的纸厚薄是否一样,并能思考厚薄不一样的原因,从而让他们感受到纸张来之不易,培养他们珍惜、节约用纸的习惯。第二部分:古书记载的古代造纸过程古代造纸过程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指古代造纸技术是怎样发明和发展的;二是指古人是怎样造纸的。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师生课前的资料的准备就必不可少了,如造纸的故事、影像图片等的收集。这部分内容只要学生了解一下就可以了,所以其评价要求是:学生课前去探究过,查阅了解过,就行,并不一定要知道什么。第三部分:参观造纸厂参观造纸厂,大家都知道,虽然我们嘉兴有较大的“民丰纸厂”,(另外,我记得嘉兴科技馆二楼上也有“我来造一张纸”的活动。)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要实地参观似乎还不太现实。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一下,实地参观的效果也不一定比看影像资料好。影像资料,由于其针对性强,学生可能更能看清现代工业造纸的设备及流程,从而更好地体会到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物质享受。当然,通过阅读7图书资料也可以获得许多纸的资料。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另外实际上课时,这三部分内容也是可以调换次序的。三、不同用途的纸这一块内容在教材61、62页,也可分为3个部分。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搜集各种纸样,观察各种纸做的物品,注意纸的多样性;并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研究各种纸的特征,使他们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的相适性。这里的“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对比实验的自主设计”是教学的难点。第一部分:观察各种纸做的物品这部分活动是“纸的观察”活动的延伸和应用。要求学生能根据纸的主要特征分辨、区别周围纸质和非纸质的物品,感受纸的多样性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这些活动可以安排在课前的课外去完成,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一下是用什么方法(观察纤维的方法)来分辨纸质和非纸质的物品的就可以了。第二部分:搜集各种纸样搜集纸样的活动也主要在课前进行。在课前教师应提早几天布置学生像课本中的小朋友一样利用课外时间去观察各种纸做的物品,并搜集一些纸样以备在课堂上交流、观察用。课堂活动中,通过交流搜集到的各种纸样,介绍各种纸的主要用途使学生产生新的问题“为什么纸会有各种不同的用途?”“不同用途的纸有什么不同?(特征)”这就很自然地把活动延伸到“研究不同用途的纸”上去了,也就达到了“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这一8教学要求。这两部分内容的评价要求是:能够收集一些纸样,并能制作成简单的标本,而且能说说它的主要用途。第三部分:研究不同用途的纸纸的性能:吸水的性能、承受拉伸的性能、承受弯曲的性能,这三方面的关于纸的性能的观察活动是并立的,其目的是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为后面初步感知纸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作铺垫。教学中,可分三步走:交流不同用途的纸--研究不同用途的纸--选择不同用途的纸。在“研究不同用途的纸”时,不一定要每个学生都做完这三方面的研究,可根据实际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分组自主选择其中的一两项活动进行观察研究。研究的方法也可让学生自行设计,不一定非用教材中的范例不可。这里的评价要求是:能够选择其中的一项主题自行或参照材料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吸水多的纸好还是吸水少的纸好?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意识到不同的纸有着不同的用途,所以其吸水性也就不同,承受承拉伸的性能和承受弯曲的性能也就不同了。在选择合适的书写纸后,做一辆纸车需要哪些材料呢?可以引导学生去准备了。四、做一辆纸车做纸车的活动,是对纸的特性的实际应用,同时也是对纸的观察认识活动的继续深入。教材共2页,分4个部分。是通过做一辆有轮子、能动起来的纸车,让学生经历一个简单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改进设计的活动过程。并在改进纸车的过程中,观察发现纸9的更多特性,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纸的认识。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一辆纸车。经历一个制作纸车、交流改进纸车的活动过程就可以了。简而言之,只要学生能利用各种纸质材料制作一辆可以运动的小车,就是表现不错了。这里的教学重点是:体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改进设计的活动兴趣。难点是:纸车各部分的制
本文标题:《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材分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45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