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心理咨询与治疗》教学提纲2
1《心理咨询与治疗》教学提纲秦彧2014年9月2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的发展与心理咨询一、人生两大基本任务------适应与发展1、适应2、发展二、现代人面临的适应挑战------社会变迁三、陷入适应困境中的现代人1、适应的相对平衡期缩短,动态调整期变长。2、个人有更大的自由度去选择自己的人生。四、出路在哪里两条出路:1、改造环境。2、帮助在适应和发展过程中有困难的个人。第二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概述一、心理咨询的定义二、心理治疗的定义广义狭义对心理治疗的认识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异同(一)相似点(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1、工作称谓:2、工作对象与范围:3、目标:有限的具体目标;目标则比较模糊34、时间:用时较短,;较费时间5、帮助特点:四、心理咨询的性质和特点1、人际帮助活动。2、人际互动过程。3、良性互动。在咨访之间发展出了一种理解、信任、富有建设性的关系。4、具有“心理性”。五、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异1、工作目标2、理论基础3、工作方法、手段4、队伍5、工作效果的评估标准第三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发展历程一、西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历史冯特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心理卫生运动比尔斯的《发现自己的心灵》职业指导运动弗兰克.帕森斯的《选择职业》心理测量运动非指导性咨询。1942年,罗杰斯的《咨询与心理治疗》二、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历史1916年周诒春倡导,率先实施职业辅导。1917年,黄炎培等发起职业教育和职业辅导。1936年教育家吴南轩发起,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1985年恢复成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4第二章心理咨询的要素第一节咨询和治疗中的共同要素一、对共同因素的假定二、对共同要素的研究1、哥德弗雷德和帕德瓦(Goldfried&Padawer)提出的五条共同因素2、兰伯特和贝京(Lambert&Bergin)的共同因素概念框架3、弗兰克对共同因素的研究(1)当事人心理痛苦的共同性(即心力委顿);(2)各种治疗的共有要素信赖关系治疗背景一套治疗原理与原理相联系的治疗程序和具体方法(3)各种治疗的共有功能第二节当事人一、哪些人不适合做心理咨询?二、哪些人适合做心理咨询?1、一定的智力基础2、心理障碍的性质、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好的当事人是“人不太老,病不太重”——弗洛伊德3、人格特质(求助者应无严重的人格障碍)54、求询的态度和动机5、对咨询有一定信任度第三节咨询师一、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和功能1、心理咨询师是示范者2、心理咨询师是倾听者3、心理咨询师是支持者4、心理咨询师是研究者5、心理咨询师是督促者二、心理咨询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一)基本知识(二)基本技巧三、心理咨询师的操行条件(一)有自知之明(二)有助人为乐的价值趋向(三)责任心(四)自我平衡能力四、心理咨询师的伦理道德第四节其他变量一、咨询关系二、理论、策略和方法三、治疗之外的力量环境力量与治疗内的力量的匹配情况不外乎三种:(1)彼此促进;(2)彼此冲突;(3)既有促进成分又有冲突成分。在多数情况下,以第三种情形居多。6第三章心理诊断与评估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个案厘析按埃尔斯的说法,个案厘析是“有关当事人问题的原因、诱因和维持性的影响因子的假设”。简单地说,个案厘析是一个假设,它解释了当事人问题何以发生和形成以及怎样维持。二、医学诊断模式(一)国际精神病学界较有影响的分类和诊断体系DSM-ⅣICD-10CCMD-3(二)医学诊断模式的局限1、对症不对因。2、见病不见人。3、所谓“标签化作用”。4、在医生及医患关系方面。第二节当事人评估一、发展阶段1、人生发展的特点2、发展阶段理论对于评估当事人的意义3、评估当事人发展状况时注意的问题二、生活风格1、应对风格72、人际交往风格3、认知风格三、需要内容1、需要内容分析2、怎样分析?四、自我结构1、现代心理学中自我概念的三层错位2、自我的结构内容五、生活空间1、社会角色2、应激3、社会支持第三节评估途径一、评估性会谈1、结构式会谈2、非结构式会谈二、心理测验(一)测量工具的选择(二)测量结果的解释1、正确理解测量结果2、解释测量结果时应注意(三)心理评估中应注意的问题?1、心理评估是正常治疗中的一部分2、心理评估并不是把当事人归为谋种临床类型3、在心理评估过程中,咨询师在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观察时,也可以对观察到的资料进行描述,反馈给当事人,并请当事人一起思8考其中的意义4、咨询师应根据治疗的进程不断修正自己的评估结果第四章咨询目标与咨询过程第一节咨询目标的概述一、目标对咨询的意义第一,为咨询提供方向,引导咨询过程。第二,提供理论框架,协助选择技法。第三,便于对咨询进展和效果进行评估。第四,督促双方积极投入咨询。二、目标概念分析1、一般目标和个别目标(特殊目标)2、终极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具体目标)3、矫正的目标、发展的目标和预防的目标三、不同流派的治疗目标四、目标要求第一,目标要具体化(能够以可测量的行为指标来代表)。第二,目标应该是靠心理学的手段可以达到者。第三,目标应重在心理机能的改变。第四,目标应现实可行。第五,目标之间有系统联系。第二节确定咨询目标一、常见问题与处理原则1、谁来确定目标2、当事人的期望与目标3、目标焦虑问题94、让当事人对目标负起责任二、确定目标的方法(1)确定终极目标:(2)现状评估:(3)设立阶段目标。(4)确定目标的成功指标。(5)把目标结构记录下来。第三节咨询过程一、进入与定向阶段(一)会谈初始时的准备1、了解当事人的信息2、咨询师自身的准备(二)开始谈话(三)结构化1、结构化的内容2、治疗协议二、问题----个人探索阶段1、主要任务2、当事人的反应特点3、咨询师的反应要点三、目标与方案探讨阶段1、目标的确立2、制定方案3、本阶段可能遇到的基本问题四、行动/转变阶段(1)避免让当事人变成一种被动、接受、依赖的角色。(2)保持灵活性。10(3)要注意治疗收获在实际生活中的迁移应用情况。(4)要经常进行评估。五、评估/结束阶段1、评估目标收获。2、处理关系结束的问题。3、为学习的迁移和自我依赖做准备。4、最后一次会谈。第五章会谈技术第一节会谈的一般问题一、会谈及其作用二、会谈中信息的性质三、会谈中的信息加工过程1、类化2、投射3、幻相关4、选择性知觉第二节会谈技术一、非指导性倾听技术(一)反应性倾听(二)澄清(三)释意(四)情感反映二、指导性技术(一)询问(二)对质(面质)11(三)解释(四)指导(建议)(五)提供信息(六)自我表露(七)概述(总结)第六章咨询关系第一节咨询关系及其特征一、什么是咨询关系二、咨询关系的特征1.咨询关系的外部特点(1)明确的目的性(2)非强制性(3)职业性(4)人为性2.咨询关系的内部特点(1)信任和理解(2)情感联系(3)承诺感三、咨询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咨询师第二节助长条件一、真诚(一)真诚的意义(二)真诚的组成部分(三)真诚的误区12一是认为咨询师应该无时无刻不真诚。二是把真诚简单地理解为实话实说,即无任何节制地袒露自己。(四)如何表达真诚二、积极关注(一)积极关注的价值第一,积极关注促进了当事人的自我接纳。第二,积极关注加深了咨询师和当事人的情感联系。(二)积极关注评定量尺三、共情(一)共情的含义(二)共情的水平(三)共情的评定量尺(四)共情反映的要领(五)怎样共情?1、从增强自己对他人的需要和情绪的敏感入手提高共情2、在增强对他人理解力的同时提高共情(1)学会倾听(2)用积极的换位思考提高对他人的理解力(六)学习表达共情第七章精神分析疗法第一节精神分析疗法概述一、精神分析产生的历史背景二、精神分析的发展(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2)新精神分析学派。(3)后精神分析学派。13第二节基本理论一、心理结构理论1.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为三部分:(1)意识(2)前意识(3)无意识2、三种意识之间的关系二、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2、超我3、自我三、性心理发展理论1、口欲期(oralstage,0一1岁):2、肛欲期(1—3岁左右):3、性蕾期或性器期:(3—6岁左右):又称俄底浦斯情结期4、潜伏期。约7—11岁5、青春期。四、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一)焦虑及其产生的原因(二)自我防御机制1.压抑2.替代3.内摄或认同4.反向作用5.投射6.白日梦147.合理化8.退行作用10.抵消11.隔离12.补偿13.否认14、去圣化第三节精神分析治疗一、治疗原理精神分析把无意识的心理冲突看作神经症的根本原因。二、治疗的过程1、开始阶段。2、移情发展阶段。3、修通阶段。4、移情的解决阶段。三、治疗的策略和技术(一)自由联想(二)释梦(三)解释(四)移情分析1、当事人的移情表现2、如何识别当事人的移情表现3、对移情的处理(五)阻抗分析1、阻抗的表现2、阻抗产生的原因153、阻抗的改变第八章行为主义理论及疗法第一节行为疗法概述行为疗法的发展可以很自然地分成两个时期,以20世纪50、60年代之交为分界线,此前为行为疗法的理论准备时期,此后为行为疗法的形成和发展期。第二节基本理论一、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一)巴甫洛夫的生平(二)经典条件反射原理1、习得2、泛化(generalization)3、消退4、自然恢复5、分化6、习得性无助二、斯金纳的条件反射学说(一)斯金纳的生平(二)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1、习得律2、强化3、强化的类型与程序4、惩罚165、行为塑造和逐渐接近法6、自我控制与之相对应的技术包括:刺激回避,自我强化,厌恶刺激第三节行为治疗技术一、行为疗法的基本假设二、行为疗法的共同特点三、行为疗法的实施四、行为疗法的种类行为疗法主要包括:放松训练、系统脱敏、自我管理、厌恶疗法、满灌或冲击疗法、强化疗法、发泄疗法、模仿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第九章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第一节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概述一、REBT的历史二、REBT的特点1.人本主义倾向2.教育的倾向3.强调理性、认知的作用第二节基本理论一、对人本性的看法二、ABC理论三、不合理信念的特征1、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2、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173、糟糕至极(awflizing)第三节REBT的基本步骤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理性情绪治疗的整体模型A(Activatingevents)——诱发性事件;B(Beliefs)——由A引起的信念(对A的评价、解释等);C(emotionalandbehavioralConsequences)——情绪的和行为的后果;D(Disputingirrationalbeliefs)——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E(newemotiveandbehavioralEffects)——通过治疗达到的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第四节REBT治疗的技术一、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1、辩论的具体方法(1)质疑式(2)夸张式2、辩论方法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l)准确找到不合理的信念。(2)辩论中运用积极、主动的提问以促进对方的主动思维:3、正确认识辩论中的阻力二、合理的情绪想象技术18三、认知的家庭作业1、理性情绪治疗的自助量表(RETSelf-Helpform)2、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DisputingirrationalBeliefs)3、合理的自我分析(RationalSelf-Analysis,简称RSA)治疗师运用REBT时应注意的问题1、避免以过分的友谊和情感投入的方式与“癔症”患者进行互动。2、避免以过分理智的方式对待强迫症患者。3、避免以过分直率的方式对待那些易感到自己的自主感受到威胁的患者。4、避免以过分活跃的方式对待那些易陷于消极、被动状态的患者。第十章交互作用理论与疗法第一节交互作用分析概述(一)古典学派:(二)贯注学派:(三)再决定学派:第二节基本理念一、基本概念二、交互作用分析学的哲学观(一)三个哲学假设1、“你好!我也好!”的人生态度是天赋的。2、人与世界的关系由每个人自己决定并再决定。3、人需要得到他人的注意或说安抚才能生存。(二)三个基本事实191.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小孩儿;2.每个脑部
本文标题:《心理咨询与治疗》教学提纲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55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