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YXF2.98.06GFF1本地数字交换机和入网之间的V5.2接口技术规范YDN021-1996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本地交换机(LE)和接入网(AN)之间V5.2接口规范的电气、物理、程序及协议要求。该接口用于支持下列接入类型:──模拟电话接入;──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基本接入,在第1类网终终端(NT1)与AN相分离时,其线路传输系统符合ITU-1G.960建议:──ISDN基本接入,在NT1综合在AN内时,在AN用户侧(也即T参考点),用户-网络接口符合ITU-TI.430建议;YXF2.98.06GFF2──ISDN一次群速率接入,在NTI与AN相分离时,其线路传输系统应符合ITU-TG.962建议;──ISDN一次群速率接入,在NTI综合在AN内时,在AN用户侧(也即T参考点),用户-网络接口符合ITU-TI.431建议;──用于半永外连接、不加带外信令的其它模拟接入或数字接入。这些接入类型都具有灵活的、基于呼叫的信息通路分配(承载通路),并且在AN内和V5.2接口上具有集线能力。本标准不规定这些要求在AN内的具体实施。只要V5.2接口满足在本标准中规定的功能特性,对于各种实施方案均无限制。本标准应与YDN020-1996《本地数字交换机和接入网之间的V5.1接口技术规范》一起使用,本标准将引用该标准中的内容。V5.2接口提供链路控制能力用来管理V5.2接口内的可能的多链路安排。V5.2接口提供保护能力用来2048Kbit/s链路故障的情况下,允许接口继续作用。本标准标识了一些要求通过相关Q接口预定义或的指配的功能、特性及规程。规定Q接口以及它的实现或应用不在本标准要求的范围内。来自ISDN用户端口或来用户接入其它类型的永外线路旁通LE,永外线路不YXF2.98.06GFF3在V5.2接口规范要求的范围内。有关支持ISDN基本接入和一次群速率接入的PL能力(使用一全B或多个B通路)的要求在附录A中具体描述。V5.2接口支持半永外租用线路,半永外租用线路通过应用一批配规程经过V5.2接口。对于这一规程的假设和要求在附录A中定义。附录A提供作为V5.2接口规范概念的基础的业务方案及结构的一般描述。附录B规定国内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协议中信息单元的使用以及有关PSPN协议规范的信息流程图。附录C描述有关本地交换机(LE)和AN中支持正确操作和配置控制的管理功能的一些基本要求。附示D描述用于ISDN和PSTN用户端口状态控制信息传递的协议结构。描述E提供用于V5.2接口中的帧结构和消息编码点及编址方案。附录H提供第三层PSTN协议差错检测的规定。2、引用标准YXF2.98.06GFF4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本标准引用了以下标准:[1]YDN020-1996《本地数字交换机和接入网之间的V5.2接口技术规范》;[2]ITU-T建议G.965(1995.3)《本地数字交换机和接入网之间的V5.2接口技术规范》;[3]ITU-T建议G.703(1991)《系列数字接口的物理/电气特性》;[4]ITU-T建议G.704(1991)《一次群速率和二次群系列级别所用的同步帧结构》;[5]ITU-T建议G.706(1991)《与G.704建议规定的基本帧结构有关的帧定位和循环冗余校验(CRC)程序》;[6]ITU-T建议G.823(1993)《2048Kbit/s分级为基础的数字网内抖动和漂移的控制》;[7]ITU-T建议G.960(1993)《用于ISDN基本接入的数字段》;YXF2.98.06GFF5[8]ITU-T建议G.961(1993)《ISDN基本速率接入本地全属线路上的数字传输系统》;[9]ITU-T建议G.962(1993)《用于ISDN一次群速率接入的数字段》;[10]ITU-T建议I.430(1993)《ISDN基本用户-网络接口第一层规范》;[11]ITU-T建议I.431(1993)《ISDN一次群速率接入用户-网络接口第一层规范》;[12]ITU-T建议Q.921(1993)《ISDN用户-网络接口数据链路层规范》;[13]ITU-T建议Q.931(1993)《ISDN用户-网络接口第三层基本呼叫控制技术规范》;[14]ITU-T建议O.9(1998)《评价对地不平衡度的测量装置》;[15]ITU-T建议O.151(1992)《工作在一次群速率和更高速率的差错性能测量设备》;[16]GF002-9002《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17]GB3378-82《电话自动交换网用户信号方式技术要求》;[18]GB3380-82《电话自动交换网铃流和信号音技术要求》。YXF2.98.06GFF63、定义和符号及缩写YXF2.98.06GFF7定义本标准应用了引用标准中的定义以及下列定义:接入网络(AN):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一系列传送实体(例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组成,为供给电信业务而提供所需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在本标准中,AN具体指业务节点(即本地交换机)和用户之间所实施的系统,替代部分或全部本地用户线分配网络。一个AN中,与V5接口关联的功能能够通过Q管理接口进行灵活配置和操作。注1:一个AN可以由复用、交换连接和传输功能组成。V5.2接口规范与AN内所使用的传输媒体无关。一个AN也可支持V5.2接口业务范围之外的业务。本地交换机(LE):用户线通过AN终接和交换机。一个LE中,与V5接口关联的功能能够通过Q管理接口进行灵活配置和操作。注2:LE也可以直接终接用户线,但这些不在本标准要求的范围内。YXF2.98.06GFF8V5接口:将AN与LE相连接的V接口系统的一个通用术语,例如V5.1接口或V5.2接口。指配:当Q接口具核实和改变一参数的能力时,则认为该参数将被指配。这类参中以有默契值和/或可以由本地接口来修改。预定义:当一参数宣称在V5.2接口内是当作预定义的,则该参数不需要通过Q接口提供设备。这类参数通常是设备本身提供的,或是通过本地接口在安装该设备时或重新配置该设备时提供的。作为导则,能够假设大量预定义参数在该设备使用期限内值保持不变。一个预定义参数的值可以根据所支持的国内PSTN协议而定。半永久租用线:在两个用户-网络接口之间通过交换数字网络而建立的永久连接(也见附录A)。永外线路(PL):在两个ISDN用户-网络接口之间,通过传输网络,旁通交换数字网络节点而建立的永外连接(也见附录A)。PL降低了在ISDN用户-网络接口处用于可交接业务的接入能力。线电路(LC):用于支持PSTN接入的用户端口,或作于支持半永久租用线的模拟或数字接入。YXF2.98.06GFF9V5接口链路接入协议(LAPV5)帧:LAPV5帧是V5.2接口中用于各种信令、分组数据或控制信息的帧格式。V5数据链路地址(V5Dladdr):V5Dladdr是在LAPV5数据链路子层(LAPV5-DL)帧中标识不同的V5数据链路子层连接所使用的地址。所使用的每个子层连接用于支持某一特殊的V5.2第三协议。该地址将在每个LAPV5-DL帧中出现,并将是Efaddr的直接复制。该地址长度为13比特,采用二进制编码。封装功能地址(EFaddr):Efaddr是在LAPV5封装功能子层(LAPV5-EF)帧中标识不同的V5封装功能子层连接所使用的地址。所使用的每个子层连接用于支持每个ISDN用户端口LAPD帧中继机制,或支持对应于V5.2第三层协议消息。该地址将在每个LAPV5-EF中出现,其目的是为由AN终将的LAPV5-EF信息字段(例如,PSTN协议和控制协议所使用LAPV5-DL帧)和那些在AN外侧终接的净负荷(例如来自ISDN用户端口的LAPD帧)的帧提供公共封装。该地址长度为13比特,采用二进制编码。第三层地址(L3addr):L3addr仅是Efaddr类型PSTN信令或控制协议在第三层消息内的地址。其目的是为用户端口或公共控制功能提供唯一的参考。在PSTN端口的情况下,该地址长度为15比特。在ISDN用户端口或公共控制功能的情况下,该地址长度为13比特。YXF2.98.06GFF10时隙号码:时隙号码用于标识2048Kbit/sV5.2接口的64Kbit/s的时隙(见G.704/G706建议),时隙号码范围是0~31。B通路号码:B通路号码用于标识预订的、用于即时连接的ISDN基本接入上的B通路,即B1和B2。指配变量:指配变量用于Q接的、对完整的指配数据据集的唯一标识。V5接口身份标识的(v5InterfaceId):接口ID是通过AN和LE的Q接口而标识的AN中V5.2接口的唯一号码。该标识长度为24比特。控制:控制与用户端口状态、用户端口的控制和V5.2接口第1、2层建立及其它公共规程有关。帧中继功能:将从ISDN接入第二层ISDND通路帧统计复用到V5通信通路上,和从V5通信通路接收到的帧分路到ISDND通路帧。注3:它指最小处理ISDND通路帧,在原理上,ISDND通路帧仅从输入口第二层中继到输出口的第二层,而不完成第二层的全部功能。此处的帧中继既不应与ISDN帧方式承载业务(ITU-T建议Q.922和Q.933)相混淆,也不应与帧中继网络相混淆。YXF2.98.06GFF11承载通路:承载通路用来为分配给ISDN基本接入用户端口或一次群速率接入用户端口的B通路或PSTN用户端口PCM编码64Kbit/s通路提供双向传输能力。承载通可以用于N×64Kbit/s通路以实施某些ISDN业务。预连接承载通路:通过BCC协议建立的任何承载通路或多个承载通路以提供AN内可交换的业务,而且在V5.2接口上已预留预定的带宽。承载通连接(BCC)协议:允许LE指示AN单次或多次即时地分配承载通路。ISDND通路信息:ISDND通信息定义作为来自基本接入或一次群速率接入用端口的D通路信息(包括Ds类型数据、p类型数据和f类型数据)。通信路径(C路径):指下列信息类型的任意一种(也见8.4.1):──运载控制协议的第二层数据链路:或──运载链路控制协议的第二层数据链:或──运载PSTN信令的第二层数据链路:或──运载保护协议的每个第二层数据链路:或──运载BCC协议的第二层数据链路:或──来自一个或多个用户端口的所有ISDND通路信令数据(Ds类型):或YXF2.98.06GFF12──来自一个或多个用户端口的所有ISDN分组(p类型):或──来自一个或多个用户端口的所有ISDN帧中继数据(f类型)。这个定义包含一种可能行,即具有相同信息类型的多个C路径,每个可以分配给一个不同的逻辑C通路,具体见8.4。通信通路(C通路):V5.2接口上指配用来运载通信路径(C路径)的64Kbit/s时隙。逻辑通信通路(逻辑C通路):一个或多个具有不同类型C路径的组合(但不包括用于保护协议的C路径)。物理通信通(物理C通路):V5.2接口上已分配用于运载逻辑C通的64Kbit/s时隙。一个物理C通路可以不用来运载承载通路。主链路和次链(仅当V5.2接口多于一个以上的2048Kbit/s链路)中的时隙16总是物理C通路。多链路:多于一个2048Kbit/s链路的选集,这些链路共同组成一V5.2接口。多时隙:多于一个64Kbit/s通路的组合,提供8KHZ和时隙序列的整体性,通常在一个ISDN一次群速;率接入用户端口内一起使用,以提供高比特率的业务。主链路:多链路V5.2接口听一个2048Kbit/s链路,其时隙16上的物理C通YXF2.98.06GFF13路运载用于保扩协议的C路径,在V5.2接口初始化时,时隙16也运和于控制协议、链路控制协议和BCC协议的C路径。其它C路径也可以运载在时隙16上。次链路:多链路V5.2接口中的一个2048Kbit/s链路,其时隙16上的物理C通路运载用于保护协议的C路径,在V5.2接口初始化时,作为控制协议、链路控制协议和
本文标题:V52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655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