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和平之所以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因为()。①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②维护世界和平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③和平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④和平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目标,和平具有现实的可能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对“世界多极化”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②世界多极化格局只是一种趋势,而不是指现实③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复杂和曲折的过程④美国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2013年3月26~27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在南非德班举行。金砖国家对世界的影响意义在于()。①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②有力地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③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④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4.2013年,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列最能体现独立自主这一立场的是()。A.在文化上,强调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B.强调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增强联合国应对新威胁新挑战的能力C.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D.肯定各国人民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制定的现行政策5.2013年我国外交部开通的中国领事服务网,为出境中国公民和机构提供“一站式”海外安全信息和领事服务,以加强预防性领事保护。一年多以来处理各种领事保护案件4万余起。这表明我国政府()A.履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家职能B.建设务实高效、廉洁勤政的责任政府C.保护公民在海外的生命安全及合法权益D.面对严峻的国际安全形势,把维护国家安全放在首位6.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绝不会因为发展先进武器而改变。这是基于()①和平与发展的当今时代潮流②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③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历史传统④国家间共同利益高于国家自身利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2013年6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双方同意共同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这表明()A.两国要建立结盟关系B.共同利益是两国合作的基础C.两国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D.我国已成国际关系的主导者8.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B.和平崛起,促进共同发展C.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9.各国竞相发展卫星导航系统源于国家安全战略,即免于在突发战争中受制于人。有专家分析,在北斗系统逐步融入世界卫星导航系统的大背景下,注重在竞争与合作中发展自我的“北斗”,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卫星导航领域的话语权。这说明()①国际竞争的实质始终是科技力的较量②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③卫星导航系统对维护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战略意义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体现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载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中美双方要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积累正能量,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开创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局面。”中美积累正能量,需要双方()。①建立战略同盟关系,加快世界多极化形成进程②尊重和维护两国人民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③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寻求广泛的共同利益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发挥负责大国作用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11.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离不开世界,“中国梦”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这说明()①中国的发展是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②各国和平共处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③和谐世界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利环境④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当今世界,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积极的、负责任的重要建设性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理念。下列行动属于践行这一理念的是()①中美建立战略对话机制②中国将提供一百亿美元的信贷支持,帮助上合组织成员国应对金融危机③中国派军舰参加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护航④中俄在两国境内举行代号为“和平使命”的联合军演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③②④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了首个十年的重要发展,2014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展开欧洲之行拉开新一年中国外交大幕。13.中欧以政治、经贸、人文为三大支柱,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深入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表明①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②中国与欧盟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③我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4.黄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集中国各大名山的美景于一身,尤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其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和精品荟萃的黄山艺术,对各方游客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表明()A.文化只能存在于自然之中B.自然中不存在文化C.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D.人们参与文化活动就是为了享用文化15.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在下列形式中不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是()①思想、理论②自然科学、技术③语言、文字④道德、信念⑤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④⑤16.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这表明()A.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B.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C.文化是自然而然产生的D.文化只存在于自然界中17.文化修养往往产生于良好的内心从容之中。这说明A、文化素养是与生俱来的B、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的体验来培养的C、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就能形成良好素养D、人们的交往方式取决于其价值观念18.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这些地区可以优先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和优势文化产业。这说明()A.一定的经济是一定文化的反映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D.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19.2013年3月,广东某市的读书月活动提出,文化强市从阅读开始。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②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宣传中国的国家形象。是因为()A.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核心B.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涵之一C.文化建设可以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D.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21.跨越50年的时空,雷锋精神历久弥新。长期以来,某校坚持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做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主题教育活动。实践证明,这一活动有助于培育学生的道德素养,使之成为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公德的实践者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这说明文化()①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②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③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④能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古诗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从文化的角度理解,之所以产生这种情感是因为()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B.文化需要经历长期的生活阅历和学习过程才能形成C.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文化对人的影响体现在综合素质上23.庆祝建党90周年,一首首经典红歌穿越时空,撞击着现场每位观众的心灵,给人鼓舞,催人奋进。这说明()A.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B.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优秀文化能影响人的交往方式24.不同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不同,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也不同,例如,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人们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的交往方式。材料说明了A.交往方式不同,价值观不同B.交往方式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C.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D.封建社会等级伦理制度是错误的25.巴金说,他在散文创作上主要受中国古今散文优秀传统的影响。他儿时背诵的《古文观止》里的两百多篇散文是他从事散文创作的“真正的启蒙先生”。这段材料主要表明()A.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来源于人们的灵感D.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26、有人认为:“文化的价值在于它的经济价值。”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评析该观点。解析:本题可结合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等知识来评析该观点。解答时,既要说明文化的价值在于它的经济价值,又要指出文化的价值还有其他方面的内容,如文化对政治的影响、对个人的影响等。答案:题中观点是片面的。(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因此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文化产业的发展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2)文化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经济价值。一定的文化也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对一个民族而言,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了,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7、(10分)材料一:目前,我国石油消费超过了GDP增速,能源消费增速过快,对能源生产带来巨大压力。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与中国西北边疆接壤,被誉为21世纪的“世界能源供应基地”,独特的地缘能源优势以及中国与中亚国家良好的政治经济关系是中国开展中亚能源外交的现实基础。材料二:在与中亚的能源外交中,中国需要充分考虑和体会弱小的中亚国家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相处的感受和需要,坚持“以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方针来处理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外交关系。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与周边国家开展能源外交的正确性。(10分)31.①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与周边国家开展能源外交既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也有利于尊重和维护中亚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彰显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和地位。(4分)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的能源外交方针有利于中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分)③我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外交方针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要求,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分)④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与周边国家开展能源外交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和基本准则。(2分)(如果答出“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开展能源外交既有利于实现我国的能源安全,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可加2分,但最高得分不超过10分。)28.材料一: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产品大肆推销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法国为了保卫法兰西文化,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建立文化发达国家”的战略构想,意图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基地。材料二:“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1)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15分)(2)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应如何加强文化建设?(15分)29.(14分)(1)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
本文标题:5月26日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943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