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84反思--基于国内上市建企发展现状探析
电子邮件:Sankerie@vip.sina.com网址:垂询电话:010-65561172,010-65561173传真:010-65576532-1-北京市聖佳力信投资顾问有限公司BeijingSanKerieInvestment&ConsultingCO.LTD光鲜背后的反思--基于国内上市建企发展现状探析近年,我国建筑业发展速度和规模在国际上首屈一指。然而伴随成绩斐然账单的是国内建企利润率严重偏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引发社会各界争议。华丽的排行榜背后,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光鲜的排行榜据最新美国《财富》500强对全球企业排名,国内5大承包商巨头(中国铁道、中国中铁、中国建筑、中交建、中国冶金)不仅再次入围,更在名次上较2010年有大幅提升。ENR对2010年全球承包商225强的排名中,中国铁建首次超过原行业老大法国万喜集团,跃居全球承包商首位,中国中铁则紧随其后,我国共计54家建企上榜ENR。表1选取了《财富》杂志2011年全球工程建筑企业前十的排名,我国建企占据排行榜50%席位。日益严重的产业问题上述抢眼的数据,的确让我们感到我国建筑业发展之速度、规模令人惊叹。但是究其原因,助推国内建筑业近年发展的因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的4万亿救市政策,而非国内建筑巨头扩大生产规模,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和规模经济的结果。相反,目前国内建筑业存在诸多的问题,从招投标的腐败,材料采购与管控不力、工程质量问题频出,资源严重浪费、劳动生产率严重偏低到行业规模不经济、行业利润低下等,已经让国内很多建筑企业发展举步维艰。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通过整理分析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多元化、专业化上市建企和国外知名建筑企业的产值、盈利能力和资本市场的表现,我们认为目前国内建企主要存在四大特征:1)关系竞争成为公开的潜规则,同质化严重,缺乏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一直以来,建筑行业的利润率普遍偏低,但建筑行业的进入者却越来越多。究电子邮件:Sankerie@vip.sina.com网址:垂询电话:010-65561172,010-65561173传真:010-65576532-2-其原因主要为目前我国建筑业的发展陷入恶性竞争的怪圈,大部分企业将关系竞争力作为推动公司成长的王牌,而忽略对公司内部真正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这样,关系竞争使得建筑行业市场准入门槛过低,新进入者就可以较低风险,非常轻松进入建筑领域。经营模式单一,施工承包一直作为国内建企的主流模式。即便是入围ENR前五位的中国承包商,承接国际业务仍以劳动力低廉成本优势取胜,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产值也无疑是劳务数量大,劳务成本低所换取。况且,中国的建筑承包商踪迹始终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全球欠发达地区,欧美市场几乎难觅踪影,关键问题在于欧美建筑承包商拥有的人才、资本、技术方面的绝对优势,我方承包商难以企及。国际竞争优势暂且以劳动密集优势为主,更别提国内各建企在提升竞争力方面的表现了。类似的经营理念,同样的项目管理和操作方式,国内建企的经营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面临即将失去的低廉劳动力成本优势,如何能在行业蛋糕中分得一杯羹,如何获得建筑行业的平均甚至更高的利润,在市场经济时代,唯有修炼内功,方是王道。而通过比较国内上市建企中知名企业对于研发的投入,重视程度不一。中国建筑2010年管理费用明细,无研发费用的体现;上海建工,2010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0.37%;中国中冶该比重为0.84%,相对而言在技术研发方面先行一步。总体来说,目前国内真正重视信息化、研发、技术、质量、项目融资等核心竞争力的建筑企业少之又少。2)规模大而不强,产值高而利润率平平所谓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生产能力提升,从而扩大企业规模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提高销售利润率,体现规模效益。就国内建筑行业而言,高于GDP2-3倍速度发展,借助行业高速发展契机,各大建企纷纷扩大企业规模意图实现规模效益,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从产值规模看,2010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高达9.5万亿,相比2000年的1.2万亿,十年的时间,我建筑业总规模扩大了六倍。同时,图1对工业产值利润率与建筑业产值的利润率进行了01-09年的比较,从趋势线看,建筑业利润率长期低于工业利润率3个百分点左右,这表明我国建筑业规模扩张,极大提升了产值对GDP的贡献率,但盈利能力严重偏低,主要原因就是粗放型生产方式一直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变。我国建筑业年均消耗全世界50%的钢筋和水泥,49%的森林砍伐量,4千万的就业人员,如此资源创造年均20亿平方米的新建筑,同时制造30%-40%的城市垃圾,人均创造产值仅20余万元。就建筑平均寿命而言,欧美国家的建筑平均寿命至少是我国两到三倍,英国的建筑寿命甚至达到132年,我国建筑平均寿命仅为25-30年,造成对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人均创造产值长期以来仅为欧、美、日等发达地区的30%-40%,劳动生产率非常低。如何提升盈利能力,需要国内建企转变高能耗,低产出的生产方式,目前仅以追求大规模而不改变经营模式的理念,只会导致资源的更大浪费和规模的不经济。电子邮件:Sankerie@vip.sina.com网址:垂询电话:010-65561172,010-65561173传真:010-65576532-3-图2比较了我国五大建企巨头与国际知名建筑集团的集团产值和建筑板块营业利润率比较。仅从集团产值看,2010年最新年报统计数据显示,继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之后,中国建筑总产值也超过法国万喜集团,我国建筑产值规模将再次刷新ENR排行记录。但通过剥离各企业其他业务经营效益,仅对比各企业建筑板块营业利润率,将揭开各企业运营效率真面目。从图2可以看到,我国五大建企仅有中交建主营业务经营效率表现尚可,中国铁建的建筑板块营业利润率低至0.81%,而产值规模相对小的ACS集团和印度拉森特博洛公司的利润率则较高,分别达到5.31%和11.26%。关键在于ACS集团和拉森特博洛公司在扩大企业规模时,注重企业盈利能力。以拉森特博洛为例,公司明确以工程建筑为核心业务的前提下,重视每一个项目所能创造的价值,并致力于信息化平台的开发,整合公司资源,提升配置效率,为实现公司盈利最大化而努力。3)多元化成为资源浪费的摇篮,专业化发展表现良好现阶段,随着建筑行业利润越来越薄,更多企业扎堆跟进,使得行业内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多元化逐步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主旋律。有专家认为,中国企业的多元化趋势大多是机会主义在作祟。以建筑施工起家的很多企业,面临日渐摊薄的主业电子邮件:Sankerie@vip.sina.com网址:垂询电话:010-65561172,010-65561173传真:010-65576532-4-利润的压力,及建筑业上游地产业或非建筑行业丰厚回报的诱惑,故开始了多元化进程。这种多元化战略对于国内建企而言是非常可怕的。企业在实施多元化之前必须对公司的整体实力进行全方位评估:宏观环境是否允许进行多元化扩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公司是否有足够的资源进行多元化的投资?公司的现有业务与新扩张的业务如何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反观国内多元化企业的发展历程,因跨入不熟悉的领域导致兼并或重组失败的案例枚不胜举,何况国内建筑企业这种机会主义的多元化,抽调主营业务的资源去扩张其他业务链,不仅使主营业务所需资源不能得到持续支撑,新增业务的资源使用效率更低,则造成更多的资源浪费,使得公司经营风险倍增。近年来,因地产业的丰厚回报,让国内规模相对大的建筑施工企业纷纷进驻地产业企图获取超额利润。我们对国内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多元化和专业化建企在部门产值和营业利润率进行了对比(如表2)。表中可以看到,多元化战略并未让企业盈利能力有显著提升。剥离其它板块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后,中国建筑的建筑板块营业利润率为2.27%,而上海建工该指标仅为0.32%。与营业板块利润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产板块,中国建筑地产板块营业利润率达到24.8%,上海建工这一数据更亮眼,达到30.79%。虽在地产板块有好的表现,但目前具有严重泡沫的背景下投身地产业,不是施工企业多元化战略的成功,而是踏入一片飘着黄金的沼泽地。主业发展如此不力,集团整体盈利能力不强也成为必然。反观致力于专业化发展的建筑企业,如金螳螂、亚厦股份、广田股份都专注于发展建筑装饰,从公司产值看,这三家公司的总产值仅为上海建工总产值的1/4还不到,但营业利润率却比上海建工高出至少5倍。就金螳螂而言,公司在建筑装饰领域的品牌优势深入人心,连续八年蝉联装饰百强第一名,公司还自主研发ERP信息管理系统,大力投入资源,用于设计、人力资源和技术的开发。金螳螂的品牌和质量优势让其营业利润率高达8.27%,这才是弃主业寻求高利润的多元化企业值得学习和反思的地方。4)市值须与产值并重。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遭质疑,财务风险剧增随着证券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公司的市值成为继产值水平、盈利能力指标之后衡量公司市场规模与业绩水平重要的参照系数;股权流动性的增加,也为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带来机遇和挑战。上市公司的价值最大化,关乎所有公司利益相关者电子邮件:Sankerie@vip.sina.com网址:垂询电话:010-65561172,010-65561173传真:010-65576532-5-的利益。故基于重视发展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市值越大,将意味着公司实力雄厚,控股股东地位牢固,被并购的可能性比较小,更能在股票市场上吸引投资者目光,为项目融资提供良好环境。目前国内上市建筑施工企业中,产值规模较大的为中国建筑(产值3704.2亿元,总市值1110亿元),上海建工(产值710.62亿元,总市值179.23亿元)。考虑到中国建筑和上海建工均属于多元化集团,通过对比各业务线盈利能力的差异,我们核算出中国建筑建筑板块市值508.27亿元,上海建工建筑板块市值38.37亿元。以上海建工为例,该企业建筑板块产值占总产值90.77%,而该板块市值仅占总市值的21%,相比金螳螂,仅有66.39亿产值,但市值达到208.15亿元,市值超出了产值三倍。若谈市值并购,金螳螂尚有实力吞并上海建工。说明上海建工徒有大的产值,不仅盈利能力较差,其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令人堪忧。处于刺激基建投资和政府政策保护伞下的建筑施工企业,一旦面临建筑市场的对外开放,无论在人才、资金、技术,还是在资本市场上,将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更何况一味追求高利润的所谓建企巨头们,运用捡芝麻丢西瓜的投机战术,放弃主业的持续稳定,将使得公司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倍增,迟早让企业陷入尴尬境地。结论承前所述,目前国内建企亟待“转型升级”。反观大多国际知名建筑企业的成长路径和发展模式,无一例外在企业成立初期通过专业化和差异化的运营方式,集中资源打造公司品牌和核心竞争力,以追求最大化的市场份额;公司进入快速成长期之后,多元化的经营仍在主营业务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围绕核心业务在价值链上进行扩张,继而向海内外和全球化进军,完成全球化战略和业务重组,实现公司价值质的飞跃。对比该发展模式,我国建筑企业大多处于成立初期或快速成长时期,但国内建筑企业在成立初期的多元化和同质化特性,将严重阻碍公司后期进一步成长。需要国内建企在宏观环境相对较好的时期抓住机遇,踏实冷静,抵御其他业务昙花一现的暴利诱惑,回归主业,提升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标题:84反思--基于国内上市建企发展现状探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978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