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b5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中终稿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1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关系研究摘要:本文运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简称MHT)对连云港赣榆厉庄地区168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对结果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搜集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习成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连云港赣榆厉庄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8%。(2)心理健康状况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学习成绩序言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往简单松弛的体力劳动已经被愈来愈复杂的体力劳动和紧张的脑力劳动所代替。精神上的紧张随之增强,人们的生活节奏随之加快,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人们普遍承受着比以往沉重得多的心理压力,出现了比以往更多的心理问题,并且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因而对个人幸福和社会发展形成了明显的威胁。现在的小学生正处于六七岁到十三四岁这个年龄段,是人生发展的起步阶段,是21世纪我国建设事业的主力军,为此需要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之相适应。只有具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他们才能在未来不断变化的社会中站稳脚跟。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此,教育部于2002年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为此,需要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一番详细的了解,对学生中存在的具体的心理问题进行认识。因此,我以连云港市部分小学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问卷和访谈的方法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进行了一番调查,并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一、概念的界定(一)心理健康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心理健康(mentalhealth)定义为“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即在一定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到最佳状态。”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2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综上,我们可以总结出心理健康是一种既自我快乐又适应环境的心理状态,两者互相统一。它表现在以下几个层次。第一,没有心理疾病。第二,良好的适应状态。第三,高心理效能的理想状态。(二)心理问题的定义心理健康的反面是心理异常(mentaldisorder),在本文中通称为心理问题。它是对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和行为失常的统称,即指偏离正常的心理状态[1]。它是一种自然的、常见的现象。二、研究意义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中有两件大事,一是学习,二是交往。学习上的困扰也是小学生成长的一大问题,由于父母、老师的高期望与压力,课业的繁重与难度不断增加,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会表现出焦虑、失眠、脾气暴躁等症状。有研究显示,学习成就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心理健康也会反过来对学习成绩产生作用。家长一般很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且把学习成绩好坏与勤奋以及智力水平联系在一起。却往往忽视心理健康状况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很多教师把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简单归因于思想道德问题,根据一项研究表明,发生学习困难的儿童有87%是因为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而非思想道德问题[2]。可见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也会对学习成绩产生不良影响。我们需要深入的研究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其理论认识,以便更好有针对性的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对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的提高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三、研究现状林崇德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学习上的表现有:(1)学习压力问题,及由此造成的种种行为问题;(2)厌学问题,即厌学情绪突出;(3)学习困难问题;(4)学习障碍问题,如极个别学生的“学习恐惧症”。2002年学者郑莉君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杭州地区五年级150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习成绩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她把学生按成绩好坏分为三类,分别为优良组,中等组和不良组。结果发现,优良组和不良组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焦虑呈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中等组的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焦虑呈显著相关。学习成绩与其他分量表之间也呈较显著的相关[4]。这些研究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做出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本论文对连云港市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做进一步的研究,力求进一步丰富研究成果。四、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3本研究对象为连云港市厉庄小学,连云港市厉庄徐谷店小学两所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共发放心理调查问卷176份,收回有效问卷168份(有八份问卷效度量表大于7分,剔除掉),问卷回收率为95.5%,其中男生93人,女生75人,四年级55人,五年级113人。(二)研究工具1.心理健康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问卷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简称MHT)[6],该测验由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等人根据日本学者铃木清编制的心理测验修订而成。用于检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采用二级记分方法,共包括8个内容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8个内容量表分别为:学习焦虑(A),对人焦虑(B),孤独倾向(C),自责倾向(D),过敏倾向(E),身体症状(F),恐怖倾向(G),冲动倾向(H),效度量表反映被试问题回答的可靠性程度,该量表总分为10分,大于7分视为无效问卷,采取集体施测和个别施测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单项分大于7分者,或者总焦虑程度大于65分者为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作为评定依据[4]。2.学习成绩研究工具学习成绩为上学期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成绩的平均分,分成三个等级:优良组(成绩平均分在90分以上)、中等组(成绩平均分在70~90之间)、不良组(成绩平均分在70分以下)。五、心理健康研究结果本研究中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学生测验总分为65分以上,这部分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进行特别指导,其检出人数和检出率放在总分中统计。第二部分则是指学生各量表的得分超过7分,其检出人数和检出率放在各分量表中统计。这些学生该项目上存在适应不良,需对该项制定特别的指导计划。(一)心理问题的研究结果1.心理问题的检出人数及检出率表5-1168名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人数及检出率测验因子ABCDEFGH总分检出人数(n)981182611093检出率(%)5.44.80.610.715.50.66.05.41.8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4由表5-1可以看出,有比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所占比例不大,仅为1.8%。各量表检出率由多到少依次为过敏倾向(E),自责倾向(D),恐怖倾向(G),学习焦虑(A),冲动倾向(H),对人焦虑(B),孤独倾向(C),身体症状(F)。其中过敏倾向(E),自责倾向(D),两项的比例大大高于其他各项。而孤独倾向(C),身体症状(F)两项比例则最低,均为0.6%。说明有过敏倾向(E),自责倾向(D)问题的学生比较多。而有孤独倾向(C),身体症状(F)的学生则相对比较少。可见学生心理症状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二)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结果本研究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对被测的全体进行的调查研究,主要调查被试总体各量表的平均分,并对平均分进行Z检验和F检验,看平均分之间有无显著差异以及差异的程度。1、心理健康状况的平均分的总体比较表5-1168名小学生MHT、标准差、CV分布表测验因子ABCDEFGH总分平均分4.683.931.834.675.213.333.182.5529.38标准差1.901.901.582.162.141.612.512.3811.07CV40.648.386.346.341.148.378.993.337.68排序24831567注:CV表示得分的相对离散程度从表5-1可以看出,分量表中平均分最高的是过敏倾向,其次为学习焦虑和自责倾向,再次为对人焦虑,得分最低的是孤独倾向。说明学生的过敏倾向,学习焦虑和自责倾向相对比较严重,而孤独倾向相对最轻。这可能跟学生的年龄有关。孤独是由于个体的社交需要,归属需要得不到满足所致。调查显示小学生不易产生孤独倾向。从相对离散程度(CV)来看,离散程度最大的是冲动倾向,其次是孤独倾向,学习焦虑的离散程度最小。冲动倾向和孤独倾向的得分虽然较低。但其离散程度较大。有个别学生在这两项上问题比较严重。而学习成绩离散程度相对最小说明学生的学习焦虑差异较小,学习焦虑水平相对比较集中。六、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结果心理健康状况的成绩等级分布表6-1不同学习成绩各组学生MHT平均分,标准差,F检验分布表测验ABCDEFGH总分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5因子优良组平均分4.003.841.714.364.893.023.222.0227.07标准差1.901.851.502.372.041.472.512.069.97中等组平均分4.953.931.784.735.223.272.872.6529.40标准差1.851.841.552.092.121.512.462.4610.78不良组平均分4.904.062.154.915.623.883.942.9732.43标准差1.852.141.782.052.321.742.532.5312.77F4.09﹡0.130.850.691.113.07﹡2.241.702.25我根据三组不同学习成绩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平均分,标准差对平均分进行了F检验。制成表6-1。结果发现,学习焦虑(A)在三组中的差异比较显著(F值为4.09),优良组与中等组和不良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表6-2),优良组要明显低于中等组和不良组。说明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学习焦虑水平要明显低于成绩中等和成绩不良的学生。三组学生的身体症状也有较显著的差异(F值为3.07),对其进行平均数逐对检验发现,优良组与不良组之间差异显著,中等组与不良组之间差异也较为显著(表6-3)。成绩不良的学生的身体状况相对较差。身体状况相对较差是差生成绩不良的一个诱因之一。表6-2学习焦虑成绩等级的平均分逐对比较优良组中等组中等组0.95﹡﹡不良组0.90﹡0.05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6表6-3身体症状成绩等级的平均分逐对比较优良组中等组中等组0.25不良组0.86﹡0.61﹡(三)心理健康测验各量表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计算MHT各量表以及量表总分与学习成绩的Pearson相关,结果见下表表6-4心理健康水平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N=168)测验因子ABCDEFGH总分学习成绩-0.20-0.12-0.21-0.19-0.12-0.29-0.12-0.21-0.25结果表明,MHT各量表的得分与学习成绩之间均呈一定的负相关,其中,学习焦虑(A),孤独倾向(C),身体症状(F),冲动倾向(H)和总分之间呈较显著的负相关。七、结论第一,连云港市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心理问题总体检出率仅为1.8%。第二,心理问题不存在性别差异,在学习焦虑和对人焦虑量表上年级差异比较显著。第三,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一定的年级差异,表现在学习焦虑的年级差异非常显著,身体症状和总分的年级差异比较显著。第四,小学生出现的具体心理问题排前两位的是过敏倾向和自责倾向,小学生不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是孤独倾向。第五,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习成绩之间呈现一定的相关关系,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两者之间总体差异不显著,在学习焦虑和身体症状量表上差异显著。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7参考文献[1]唐红波.心理卫生[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
本文标题:b5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中终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029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