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技术建议书1对招标项目的理解1.1投标依据及参考资料1.1.1编制依据:投标技术建议书主要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管理局二○○五年三月编制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邕宁至灵山公路八里亭至灵山段工程勘察设计招标文件”为依据编制。l·1·2主要参考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管理局二○○五年三月编制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邕宁至灵山公路八里亭至灵山段工程勘察设计招标参考资料”。1.2项目建设的重要性拟建邕宁至灵山公路是广西公路网规划的公路建设项目,位于南宁市邕宁县、横县和钦州市灵山县境内,是省道S20222线和县道023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邕宁至灵山公路多为四级路及等外路,线形不合标准,路面质量差,破坏严重,通行能力较低。随着沿线县、乡、村经济的发展交通量迅速增大,由于该公路拥挤度大,交通条件差,旅客、司机缺乏行车安全感和舒适感。旧路改建己迫在眉睫,势在必行。邕宁至灵山公路路线起点位于邕宁县东南郊的蒲庙造纸厂大门口(K0+000),接省道南宁至横县二级公路,向东经刘圩镇、中和乡,横县新福镇,灵山县沙坪镇、烟墩镇,终点在灵山县三海镇附近(K98+839.24),比工可推荐路线短734.684米。与国道G209线相接,路线全长98.83924公里。与南宁至邕宁公路联结后可与国道G2lO、G322、G324、G325线及桂海、南友、南百高速公路和水南高等级公路相联接;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可通达全区各地市县:往东、北、西三面分别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省市相通;往南及西南可通往北部湾沿海港口群及东南亚各国。项目的实施可加强沿线乡镇与湘桂铁路、南昆铁路、黎钦铁路沿途各车站的联系,加强与邕江、郁江、钦江水运的联系,同时也加强与南宁吴圩国际机场等航空站的联系。该公路的建设对促进公路沿线的人流、物流、知识流和信息流,加快沿线城镇建设,加快农业经济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缩短城乡差距,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有利于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同时对实施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也是我区实施县县通二级公路工程中的一条重要公路。1.3设计技术指标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2主要技术指标表表1序号指标名称单位K0+000~K30+000K32+930~K33+430K36+570~K37+170K48+950~K49+370K58+000~K98+839.24K30+000~K32+930K33+430~K36+570K37+170~K48+950K49+370~K58+0001公路等级级(平原区)二级(平原区)二级2计算行车速度km/h60603路基宽度m128.54路面宽度m98.55一般平曲线最小半径m2002006极限平曲线最小半径m1251257最大纵坡%668最小坡长m2002009桥涵设计荷载公路—Ⅱ级10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1/100;小桥涵1/5011路面层类型沥青混凝土、硬质路肩满铺式沥青混凝土1.4工程规模邕宁至灵山公路八里亭至灵山段经多方优化比较,推荐本方案的路线总长度为98.83924公里。全线路基土石方225.337万立方米、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888.109千平方米;小桥88米/8座、中桥160米/3座、大桥126米/1座、平面交叉9处、涵洞291道、排水及防护工程100149立方米;养护站5座;收费站2座;征地1697亩;拆迁房屋20321平方米;项目投资估算27365.074万元。详见工程数量表2。1.5招标合同划分及勘察设计工作内容根据招标文件说明,邕宁至灵山公路八里亭至灵山段勘察设计,按一个合同段进行招标,全长约100公里。勘察设计内容为二级公路一阶段施工图勘察设计,本合同段勘察设计服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1)为完成合同段工程勘察设计而进行的工程选线、外业测量、公路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其他专项勘察、材料试验以及经济调查等工作;(2)根据技术标准完成本合同段路线、路基、路面、桥涵、路线交叉、路基防护等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编制工程一阶段施工图预算,提供全套设计文件。(3)项目建设施工阶段的设计后续服务。3工程数量表表21.6勘察设计周期(1)外业勘察及资料收集:2005年7月12日前完成外业勘察及资料收集,向招标人提交外业成果并通过外业验收。(2)施工图设计:2005年8月20日前,完成施工图设计,向招标人提交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含公路勘测定界图、工程预算)。(3)设计技术服务期:工程建设期(2年)。1.7勘察设计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1)本工程的一阶段勘察设计过程和成果,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交通部颁布的有关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方面的现行标准、规范、规程、定额、办法、示例,符合招标文件的规定,以及交通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下发的有关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方面的文件和规定。(2)勘察设计过程中,如果国家或有关部门颁布了新的技术标准或规范、规程时,勘察设计人遵照业主的要求采用新的标准或规范、规程进行勘察设计。(3)勘察设计工作中如需要使用或参考上述标准、规范、规程以外的其它标准规范时须得到业主或业主指定代表人的同意。(4)勘察设计人在勘察设计中应遵循(但不限于)下述标准、规范、规程:1.(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JTGD20-200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3.(JTG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4.(JTGD50-200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5.(JTGD40-200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1路线长度公里98.839242计价土石方万立方米225.3373路面千平方米888.1094防护及排水工程立方米1001495大桥米/座126/1座6中桥米/座160/3座7小桥米/座88/8座8涵洞道2919养护站处510收费站处211平面交叉处912分离式立交处2(利用1处)13征用土地亩169714绿化公里99.57392415拆迁房屋平方米2032116投资估算万元2736546.(JTJ018-96)《公路排水设计技术规范》7.(JTG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8.(JTGD61-2002)《公路砖石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9.(JTG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10.(JTGD63-200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11.(JTGD64-2002)《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12.(JTJ002-87)《公路工程名词术语》13.(JTJ003-86)《公路自然区划标准》14.(JTGB02-2002)《公路抗震设计规范》15.(JTGB04-2002)《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16.(JTGC10-2002)《公路勘测规范》17.(JTGC20-200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18.(JTJ062-91)《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19.(JTGC30-2002)《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20.(JTJ051-9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21.交公路发【1995】1036号《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22.(交公路发【1996】612号)《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23.(交公路发【1996】65号)《公路工程概算定额》、《公路工程预算定额》24.(交公路发【1996】612号)《公路工程概算定额》、《公路工程预算定额》基价表》25.(交公路发【1996】610号)《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26.(建标【1999】278号)《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27.(公设技字【2000】285号)《公路工程基本建设工程交通工程概(预)算编制规定》2对招标项目所在地区建设条件的认识本项目位于广西西部,路线所经地域的地貌主要以低丘、石山为主,另有一部分水田,偶有河流穿插其中,测区地面高程多在100~180米之间。路线主要在微丘和石山中沿着旧路及山涧沟谷布设。针对本项目工程特点,以及专家组对工可勘察设计中所提的宝贵意见,在一阶段施工图测量设计中加强对工可提出的比较线与正线的优化对比,择优而建,同时加强对地质水文的勘察调研,精心设计。2.1地理位置田东县东环路平洪至游昌公路位于广西西部,百色市东南部,路线起点田东县平洪村,与国道G324相接,终点在田东县游昌村,与县道相接。沿途方向右江、那坡、龙须河。地理位置见图1。2.2地形、地貌路线所经地域的地貌主要以低丘、石山为主,另有一部分为水田。偶有河流穿插其中。测区地面高程多在100~150米之间。山坡上植被发育,平地为水田耕作区,种植水稻及经济作物。2.3工程地质条件(1)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路线通过的地层有第四系、白垩系、三叠系、二叠系、泥盆系、奥陶系和印支期侵入岩,位于云开隆起西侧,广西“山”字型构造中弧外的南侧,测区沉积5构造复杂,地层的各种褶皱、断裂极为发育并有分带性。专家组野外调查时虽见到个别陡坡坍塌的不良地质现象,但绝大部分自然边坡较稳定,未发现其他近代构造活动迹象,说明区域地质稳定性较好。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2)不良地质地带路线经过地带未发现有控制路线方案的大的不良地质现象,仅在个别地段出现小型坍塌,一般发生在第四系较松散的坡积土层,以及风化岩层破碎的地段。沿线特殊性岩土主要为软土,属第四系沉积层的粘土、亚粘土、亚砂土、泥炭土等,分布于沿线的山前、冲沟、低洼地、水田及河水泛滥区等。由于地表水丰富,排水不良,长期浸湿软化土体,使土质松软,呈软塑状。软土一般厚度O.5~3.0米,个别地段达到5.O~6.O米。因此,这些路段需适当放缓边坡,同时应作好坡面防护,防止雨水冲刷。(3)地震根据广西地震记载及《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2年版)划分,邕宁县、横县路段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该区域对重要构造物如大桥考虑加固设防,其它构造物只需采取简易设防措施。灵山县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区,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该区域的公路工程需进行抗震设计。2.4气候、水文条件沿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年均气温21.9℃,年光热辐射平均114.34千卡/平方厘米,少霜无雪,无霜期长达362天,年均降雨量1167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869小时,区域地表水丰富,水系发育,沟渠纵横。地表水主要为右江及其各支流。路线所跨河流除右江通航外,其余各支流均不通航。沿线区域地下水主要为层状岩类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其次为第四系松散炭类孔隙水。路线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的垂直补给和地表水补给,一般水量不甚丰富。2.5植被沿线所经区域主要为丘陵,少数为山间沟谷平地。山地植被以人工林及草为主,植被较茂盛,人工林以松树为主。经济作物有甘蔗、果树等。平地种植水稻、玉米等。2.6自然条件对路线方案、工程造价的影响全线所经地带主要为丘陵区地形,虽低丘矮岭连绵起伏,但多在海拔200米以内,不算复杂、困难,切割不利害,沟谷不深、丘岭不高,路基填挖不大,士6石方工程不多,对工程施工有利。沿线地质除有少部分软土地段外,大部分地段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对路基及边坡稳定有利,填挖相对较少,且沿线砂石丰富,可就地、就近取材,能节省工程费用。全线气温适中,光照充足,基本上可常年施工;但由于雨季多集中在4~9月份,对施工不利。所以工程施工方案要注意按季节安排好施工项目,并注意充分利用旱季及枯水期,以缩短汛期施工期,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2.7筑路材料来源和运输条件沿线有丰富的砂、石材料,平均运距6公里。筑路材料来源较丰富,可就地取材,满足供应,运输条件基本上沿路线或等外公路前往,运输条件较好。主要料场分布情况如下:石料:沿线有较丰富的石灰石、花岗岩等资源,工程用的片石、碎石及块石料场路线附近基本都有。储藏量丰富,可作桥涵、构造物及路面用料,能满足路线所用石料。砂、砂砾料:沿线河流较多,有丰富的砂、砂砾料,能满足路线所需。水泥、沥青、钢材、木材、燃料:水泥可在田东县购买。其沥青、钢材、木材、燃料等可从田东县或百色市等地购买,经试验合格后使用。2.8社会环境分析本项目为旧路改建项目,已有公路多为四级路及等外路,
本文标题:2技术建议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55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