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3.1文化与生活专题练习(有答案解析)
试卷第1页,总7页3.1文化与生活专题练习(有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题型注释)1.老子的《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影响了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人们,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下列诗句的寓意符合这一特点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以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国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认同力、国民的凝聚力、文化的感召力以及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下列属于我国政府为提升“软实力”而履行的职能有①中国与法国、俄罗斯等国家合作举办“中国文化年”②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党代会报告中③国务院将民族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范围④我国践行“和谐世界”、“互利共赢”等外交理念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村庄原始风貌,让乡民情感有承载依托——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这体现了A.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标志B.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D.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4.广州市斥巨资复原南越王宫博物馆这一举动,遭到了51名专家学者的质疑。现在考古人员自己都说不清楚,它的“全貌谁都没见过,现在说要复原,这不是制造假古董骗人么?”在今日复兴传统文化的大潮中,如果说,这种急功近利的对历史文化的“模仿风”、“复制风”的盛行带着一些主观色彩的话,那就是商业利益的冲动和功利目的。这告诉我们①在文化产业领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对立的②要限制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③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要积极管理,正确引导④要辩证地看待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A.②③B.①③C.①③④D.③④二、多选题(题型注释)5.中共中央宣传部等11部门向全国发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倡议书”,提倡人人读书,学习传统文化。这样做的原因在于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B.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重大影响D.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传统文化,对人与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6.从个人成长的角度看,文化的作用主要包括A.丰富精神世界B.增强精神力量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7.针对当前农村迷信盛行等状况,某市政府提出了充分发掘农村现有文化资源,在农村实施“创建特色文化村、创设农村文化室、举办农村文化节”活动,这一活动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这表明A.文化能够塑造人、改造人试卷第2页,总7页B.人民需要文化,文化需要人民C.文化建设应该贴近百姓,服务于百姓D.农民需要物质生活改善与文化精神素养提高8.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是A.潜移默化B.塑造人生C.深远持久D.主动感悟三、填空题(题型注释)9.2009年10月26日,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中国人都按照传统习俗对老人进行问候,表达对老人的关心和尊敬。结合材料,简要说明文化对人有怎样的影响?(10分)10.《列女传》载“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之家原在一处坟墓附近,年幼的孟子常嬉戏于坟墓之间。其母感到此地不利于孟子的成长,便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此时,孟子又常常模仿商人玩耍经商游戏。于是,孟母毅然再次搬家,迁居一所书院旁边。从此,孟子整日模仿儒生的学习和礼仪动作。孟母感到此处是最为理想的住地,因而定居该处。后来,孟子在书院教育、孟母教育、自己苦学与环境影响下,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尊为“亚圣”。“孟母三迁”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11.2009年4月13日,为期四天的南京下关妈祖庙会开幕。成千上万的南京人和来自台湾、莆田、潮州等地的商客拥到下关天妃宫祭祀妈祖,热闹非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了解,下关妈祖庙会已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南京100多个与妈祖庙会有着同样悠久历史的民间庙会却面临着消亡的危机。材料二相关人士认为,民间自发形成的庙会,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其实就是物资交流会。如今商业发达,庙会的经济功能微乎其微。从这个意义上讲,庙会的消亡是必然的,也不值得可惜。材料三也有专家指出,传统民间庙会是“文化”与“物质交流”的结合。虽然商业繁荣使庙会的物质交流功能削弱殆尽,但乡土习俗、文化内涵依旧传承不息。他认为,作为非物质的民间民俗文化,民间庙会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只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并加以创新和引导,就会大为改观。(1)传统习俗失去了经济功能,消亡是必然的。请简要分析这一观点。(2)请简要谈谈如何使传统民间庙会得到继承和发展。五、探究题(题型注释)12.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山西省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五大战略”。一是大作品表现:大力实施精品剧目走出去工程,《解放》、《一把酸枣》、京剧《走西口》等陆续上演;二是大集团运作:积极进行文化资源整合,着力打造文化产业的旗舰企业,成功组建了山西出版集团;三是大景点支撑:整合相关资源,突出文化内涵,着力打造规模大、档次高、带动性强的大景点,提升山西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四是大会展集聚:连续举办了能源博览会、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等特色会展;五是大服务承载。按照山西文化产业发展速度预计,到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将达到3%以上,到2015年将达到5%。山西的文化产业在全国崭露头角。山西文化产业的强势发展,给“煤炭山西”添加上了“文化山西”的基因。山西文化——一个比山西煤炭更富有、更有价值的“金矿”正在被开掘。(10分)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文化”的重要意义。13.作为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的省份,陕西省确定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等各项措施时,把文化事业的发展放在首位,加快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早在2007年陕西省就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财政投入,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并从当年起省上每年下拨3000万元支持“大戏、大片、大剧、大作”,从2008年起每年又拿出200万元资助文艺创作。“长安画派”、“文学陕军”、“西部影视”、试卷第3页,总7页“三秦书风”等品牌知名度大步提升。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说明陕西省把发展文化事业放在重要位置的理由。(9分)14.我国的《“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此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等。某校高二(1)的同学就这一主题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一)【对汽车文明的呼唤】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然而,进入汽车时代并不意味着就自动拥有了汽车文明。同学们了解到,汽车文明是一种包含全新文明观念和价值体系的生活方式。在一些比我们更早进入汽车社会的国家,经过时间的淘洗,高效有序的交通管理、公平合理的路权分配、推己及人的文明意识、克制谦让的驾车习惯等等,已成为汽车文明的重要内容。而在我们身边,酒后开车、车不让人、加塞儿、抢道、超速行驶等不文明的交通行为总是屡见不鲜。(1)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对构建汽车文明提几点合理化建议并说明理由。(8分)(二)【城市扩建与文化保护】上海世博会虽已落下帷幕,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仍留给世人持久而深刻的思考。怎样才能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同学们围绕城市扩建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认:发展是硬道理,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为城市扩建这一经济建设让路,而不应成为经济建设的“包袱”。也有同学认为:在物质增长方式趋同,资源与环境压力增大的今天,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体现出更强的经济社会价值。因此,我们不仅要为当代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还要使“子子孙孙永葆用,世界人民共享用”。(2)你赞同哪一方,请从说明理由。(6分)(三)【智慧蓝图】同学甲认为:十二五规划关于今后五年文化建设的论述言简意赅,蕴含深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功能的深刻理解和全面认识,展现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智慧。同学乙认为:文化是发展的增长极,文化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是力量,文化更是发展。同学丙认为:文化兴,则人气旺;人气旺,则经济活。特别是现在经济的发展,包括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缺少文化含量是断然不行的。(3)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文化是力量,文化更是发展”的理解。(8分)15.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文化强国的号角。某校高三(3)班同学以“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为主题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其中。[探讨原因]“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本来不应当成为一个问题。但目前我国发生的许多案例,又让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成为了真正的问题。首都经贸大学等3所高校联合发布“社会信任问题的大陆消费者民意调查”,从政治、经济和社会3个层面来体察民众对中国社会的信任度。就目前热议的“老人摔倒该不该扶”问题,高达87.4%的民众认为不能扶老人的原因是怕惹祸上身。(1)请你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导致“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原因。(6分)[提出建议]南京彭宇案、许云鹤案、如皋老太诬告大巴司机案、汉口婆婆诬告电动车主案,前车之鉴桩桩件件,谁还敢轻举妄动?!做善事反被诬陷讹诈、个别法院的不恰当判决、“权试卷第4页,总7页利滥用”等社会现象对我国的道德建设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2)请你根据上述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为解决上述问题建言献策。(6分)[落实行动]《决定》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了响应党的号召,该探究小组同学倡议全校师生开展“弘扬博爱精神,感恩回报社会”的志愿活动。(3)请你围绕该主题设计一个具体活动,并从《生活与哲学》和《文化生活》角度各选一原理说明活动的设计依据。(6分)六、辨析题(题型注释)16.在全民普及电脑习惯了键盘敲字的今天,央视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因其担负着“振兴汉字书写,传承中华文明”的使命,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而获得赞誉。但他们将一些早已埋葬于历史尘埃的生僻字词用于比赛,靠疯狂背诵也引发争议。有人认为:“央视推出此档节目是为了提高收视率,其中听写众多生僻字,靠死记硬背更是对中学生的摧残。”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你的理由。(9分)1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材料二2011年6月1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正是颁布实施,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大喜事,它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大进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会步入依法保护阶段。(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有关知识,简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国家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七、综合题(题型注释)18.(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出台一年来,公款吃请之风得到遏制,而铺张浪费仍普遍存在。不论是高校食堂还是各类餐馆、饭店,很多人对中国式“剩宴”司空见惯,一天弃食60多吨,每年约倒掉2亿人的口粮,只要回收到5%丢弃的食品,就可以养活大约400万饥民,国人“舌尖上的浪费“,让人触目惊心。材料二“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201
本文标题:3.1文化与生活专题练习(有答案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67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