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30241113311726002_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以如东县为例
1绪论我国在农业发展上是一个大国,农村人口数量占整个人口的60%以上,关于社会上的一系列保障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人士的普遍关注。当前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实践上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推动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举我省如东县作为例子,我县的老年人口增长越来越快,我县确定了“从我国农村的实际出发,能够让老年人在晚年能够有所依靠,个人缴纳资金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在一系列政策上给予扶持;坚持凡事靠自己、有事大家帮;坚持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能和家庭养老相互结合。坚持农村农民务农、务工、从商等各类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的方向”的思想和原则。能够让如东县的老人们能够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有所依靠,在各方面能够得到支持。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1.1研究背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在一些实际操作中其实不算成功,不少地区并无建设对于农村的一系列养老的问题,存在着大部分的问题等待着我们办理和提升。在许多农村的养老保险还缺乏很大的问题需要人们改善,大部分体现在政策、通知、会议决定等形式进行制度落实,缺少一定的稳定性和可以继续发展的发展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大部分是民政部门在92年颁发的“基于改进形式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的,法律规范欠缺,法律制度的欠缺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保障目标不明确,保障资金来源不牢固,保险管治方面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等,使农村养老保险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通知,并发布实施当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发布实施,标志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的专业方向。1.2研究目的众所周知,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数量一直是个难题,而农村人口占了近四分之三,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设还不够完善,覆盖率存在一定缺陷。据统计,没有包括在社会保障的农村人口也有很多。1998年建设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仅占全国乡镇总额的41%。在社保基本纲领中,进城务工的农民与留在农村的农民在待遇方面没有多大区别,进城务工的农民并没有享受到农村养老保险体制应有的福利,由此可见,“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农民已经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凭借土地耕作而生更是难上加难,农村养老保险相对城市来说,需求水平较低,部分农村村民没有投保机会,这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良好运作还有大众投保的积极性起到了消极作用。终将影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举我南通市如东县为例子来调查研究农村的养老保障的制度是否完善,以及存在的一系列缺陷问题。1.3研究内容及方法1.3.1研究内容如东县农村养老保险体制不够完善,归根结底,经济落后是根本原因。一方面第一生产力是农业,缔造生产力相对其余产业,效果没有那么显著。另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农业的发展。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太多,地区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国家政策的介入,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贫困地区,政策取向对于农村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如东县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通常是间歇性的,支付时间是不固定的,对于每个有资格办理退休养老金手续的,需要向市确认身份、年龄、支付方式、时间等,农民费时费力费钱;而达到办理退休限定条件后,还需要到城里,领取相应的养老金。这影响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从而使得养老保险的发展没有想象的那么快,导致如东县的养老保险停滞不前。1.3.2研究方法根据社会保障的农村工作,按照国家财政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如东县农村法制建设是政府的义务。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相应法规,就是要通过法律手段来强制调整农村养老保险的目前的现状,所以立法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促进整个社会保障体制包括农村社保的建立健全。为了有效的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完善农村养老保险的价值可以说是吸引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重要途径,因为目前农民对于参保的积极性并不高。采用的研究手段:(1)文献研究。通过对有关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文著的阅读和中国期刊网上的期刊报纸,力图全面的认识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并以此为基础做了初级的整理。(2)理论分析。综合运用经济、管理、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分析如东县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如东农村养老保险现状的把握,提出支撑本文的理论基础。(3)逻辑分析。本文通过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逻辑分析方法进行了有关钻研。(4)比较分析。对不同国家和国内不同地区典型养老保险模式的对比作出结论,并且总结对策。(5)实地调查,对如东县村干部和农民进行面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如东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具体细节。1.4研究框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如东县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以此为基础分析目前如东县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再通过对我国成功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分析与借鉴,进一步对如东县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研究思路如下图:图1:研究思路框架问题的提出如东县农村养老现状我国农村成功养老保险分析如东县农村养老问题对如东县农村养老保险的启示如东县农村养老保险探索及建议2.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2.1相关概念界定2.1.1农村养老农村地区一般是指农业生产基地的活动中心,农业是居民的主要职业。老年人是指年龄达到或超过一定标准的人口。在实际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衡量“老年人”身份的标则不一定是年龄,而取决于老人退出生产劳动的实际时间。农村老年人除了身体原因不参加劳动,没有“养老”说。并且也只有到了这种时刻,他们才会承认自己真的“老”了,甚至有的老人到临死的那一刻还想着要下地种田,而意识不到应该“歇息”了。此外,在农村,“退休”往往是与老年人的疾病联系在一起的概念,一个健康的人,除了因年龄高生理功能逐步退化,在生活上他通常都不需要孩子或其他人照顾,因为他能照顾自己。当一个老人满身疾病,需要依赖孩子照顾他们并支付基本的生活和医疗费用的时候,说明他是真的步入了“老年期”。因此,“老”在农村地区不仅是一个时代的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社会范畴或类别的文化。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经济支持,生活护理,精神安慰。一般来说,这三个方面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因此,本文对农村养老有了新的定义:当农民个人到达相应年纪后,无法参与劳动创造收入,需要在经济上提供支持,生活上得到照顾,心理上需要得到慰藉的一个过程。2.2.2农村养老保险地位与功能(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地位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都属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的内涵丰富,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业人口达到了6.74亿,其中老年人达到了1.23亿,随着家庭小型化趋势日益严重,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显得日益严重,从而使农村养老保险的地位显现出来。(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功能社会保险不仅有事后救济功能,在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险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调节、稳定与促进功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还可以持续提高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质量,对农民的基本权利的实现也有重要作用。此外,新型农保的建设对农村减少贫困起到重要作用,并能缩短城市和农村的经济收入差距,对小康社会的建设和维护农村秩序稳定起到重大作用;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并提高农民的心理预期,促进农村消费,刺激国内需求。2.2相关理论基础2.2.1社会需求理论马斯洛在1943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大多数人在低级别的需求得到相对满足后,可以发展到一个更高层次的需要。但高水平发展,低水平仍然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只是对行为的作用减少了。社会生产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各种需求,而人最基本的安全需要就是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这一理论证实,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满足保障农民的基本需要,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农民得到满足的物质需求后,就会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在一些经济不算发达的地区,农村农民养老超出生理需求后,开始寻求精神的慰藉。2.2.2西蒙的决策理论在管理决策理论,美国经济学家、管理学家西蒙提出的不是标准的满意优化准则,因为绝对真理的理性决策的标准是不可能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最优化的社会人和经济人,但我们一直都在寻找,这样不仅找不到最好的,甚至连好的标准都很难达到;相反,假如我们满足于找到一个好的,也许在寻找好的过程中会有一个最好的。对于非发达地区农村社保制度的建设,我们可以遵循以上准则,从未富先老出发,围绕其带来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非发达地区的农村政府要将相应的责任承担起来,以农村老年人利益为根本,不断研究探索,探索出一条不仅满足目前需要,还能适应以后社会发展的全新道路,将城乡社保一体化作为最终目标。2.2.3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说”理论A.C.庇古(1877—1959年),是英国剑桥经济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是福利经济学的先师。庇古认为,国民收入的数量和国民收入在社会各成员间分配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福利,是考验社会福利的两个准则。同时,我们要解决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数据分配问题,增加国民收入和经济效益,如果这个配置达到最优水平,国民生产收入也能够达到最大数量。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国民收入平均分配,好处更大。换句话说,随着货币收入的增长,货币对持有者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因此,把收入从相对富有的人转移到相对贫苦的人,就肯定可以获得更大的满足。他从中得出结论说,在不减少国民收入总量的条件下,增加穷人所获得实际收入的绝对份额,将使经济福利增长。同时,他建议国家采用征收累进税、建设社会福利设施等方法,实现财富由富人向穷人的转移,使收入均等化。农民是整个社会的最底层,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构建将会极大的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2.3相关文献回顾张晖(1997)在《我国农村应建立不同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险机制》一文中分析了我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可行性,认为目前建立全国范围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不可行的,只有东部和中部一些省份才具备开展这项工作的条件,并认为如果经济确如所预测的以年平均9%的速度增长,全国性的、真正的农民年金保险制度要到15~20年以后才能顺利地建立起来马利敏(1999)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请缓行》一文中从世界经验着手,认为目前我国政府无论在经济实力还是在实际操作上都不可能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足够的财政支持以吸引绝大多数农民参加该计划。劳伦斯·汤普森(LawrenceThompson,2003)在《老而弥智——养老保险经济学》中说改变养老保险成本的政策有以下三种方式:改变公共计划中的退休年龄;调整公共养老保险的给付水平;或将成本从公共部门转移到私人部门。穆怀中、柳清瑞(2006)在《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关键问题研究》中认为养老保险有实行省级统筹的必要性。根据辽宁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经验,目前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的市级统筹范围小、层次低,基金管理分散,调剂力度小,抗风险能力弱。为建立和完善长期稳定的养老保障机制,养老保险实行省级统筹是完全必要的。3.如东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问题3.1问卷的设计如东县是江苏省南通市辖区的县城,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江苏省位居中下游水平。调查分析该县域居民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实情况,对于进一步分析本地农村养老保险的问题并解决有很大指向性意义。为明确当前如东县“新农保”的参保情况,对如东县村民的调研采取问卷调研方式进行。调研问卷主要是结合所学理论,整理最近三位学者对农村养老保险的相关研究资料,选取重要指标作为调查对象。并采用开放式问卷发放方式,通过走访回收,辅助以随机访谈,了解农村养老保险的相关问题。此次问卷调研对象是选择如东县农村常驻居民,依据如东县的县域分布特点,在辖区的几个农村进行走访调查,注意从各村村委会收集基本资料,只有有针对性的根据每个村子投保和未投保的居民进行直接或者间接调查,以了解更加准确的居民农村养老保险的投保情况及具体的投保与拒保原因。由此,笔者在2014年12月到2015年2月底,对该地区农村居民进行了抽样调查,最终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分析结果。本次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问卷98份,有效率为98%,此次调研符合调研有效要求。在首次设计问卷后,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对问卷的信度与效度进行
本文标题:30241113311726002_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以如东县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75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