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5材料力学性能__第五章
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与化工学院•1850-1860,Wöhler先生用试验方法研究了车轴的断裂事故,提出了应力-寿命图(S-N)和疲劳极限概念。•1870-1890,Gerber研究了平均应力对寿命的影响,Goodman提出了完整的平均应力影响理论。•1920,Griffith用能量法研究了含裂纹体的有关材料强度理论,初步奠定了事隔20年后由Irwin发展起来的断裂力学理论基础。•1945年,由Miner提出的线性累计损伤理论问世。•1960年,Manson-Coffin提出了塑性应变与疲劳寿命的关系。•1961年,Paris提出了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概念。•1974年美国军方采用了损伤容损设计方法。•目前,材料的疲劳研究方兴未艾,断裂力学、损伤力学和材料物理学结合,已从宏观、细观和微观领域对疲劳问题进行着广泛的研究。前言材料的疲劳问题研究从近150多年开始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原因之一就是工程中的零件或构件的破坏80%以上是由于疲劳引起。前言疲劳破坏表现的形式:机械疲劳—外加应力/应变波动造成的。蠕变疲劳—循环载荷与高温联合作用下的疲劳。热机械疲劳—循环受载部件的温度变动时材料的疲劳。腐蚀疲劳、接触疲劳、微动疲劳、电致疲劳等等。前言1、变动载荷→疲劳断裂。前言2、研究疲劳的一般规律、疲劳破坏过程及机理、疲劳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等。第五章材料的疲劳性能§5.1金属疲劳现象及特点§5.2疲劳曲线及基本疲劳力学性能§5.3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及疲劳门槛值§5.4疲劳过程及机理(简述)§5.5影响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自学)§5.6低周疲劳(自学)§5.1金属疲劳现象及特点一、变动载荷和循环应力二、疲劳现象及特点三、疲劳宏观断口特征一、变动载荷和循环应力1、疲劳:变动载荷和应变→长期作用→累积损伤→断裂。2、变动载荷:载荷大小,甚至方向随时间而变化的载荷。3、变动应力:变动载荷在单位面积上的平均值。4、变动应力分类:规则周期变动应力(或称循环应力);无规则随机变动应力。5、循环应力:周期性变化的应力。有正弦波、矩形波和三角波等。最常见的为正弦波。一、变动载荷和循环应力6、表征应力循环特征的参量①最大循环应力σmax,最小循环应力σmin;②平均应力σm=(σmax+σmin)/2;③应力幅σα或应力范围Δσ:σα=Δσ/2=(σmax-σmin)/2;④应力比r=σmin/σmax。⑤载荷谱:载荷-时间历程曲线一、变动载荷和循环应力7、循环应力类型(按应力比和平均应力):(1)对称循环:σm=0,r=-1。(2)不对称循环:σm≠0,-1r1。(3)脉动循环:σm=σα0,r=0或σm=σα0,r=∞。(4)波动循环(重复载荷):σmσα,0<r<1。(5)随机变动应力:循环应力呈随机变化。二、疲劳现象及特点1、疲劳破坏的概念:(1)疲劳的破坏过程:变动应力→薄弱区域的组织→逐渐发生变化和损伤累积、开裂→裂纹扩展→突然断裂。(2)疲劳破坏:循环应力引起的延时断裂,其断裂应力水平往往低于材料的抗拉强度,甚至低于其屈服强度。(3)疲劳寿命:机件疲劳失效前的工作时间。(4)疲劳断裂:经历了裂纹萌生和扩展过程。断口上显示出疲劳源、疲劳裂纹扩展区与瞬时断裂区的特征。二、疲劳现象及特点2.疲劳破坏的特点:(1)一种潜藏的突发性破坏,呈脆性断裂。(2)疲劳破坏属低应力循环延时断裂。(3)对缺陷具有高度的选择性。(4)可按不同方法对疲劳形式分类。按应力状态分,有弯曲疲劳、扭转疲劳、拉压疲劳、接触疲劳及复合疲劳。按应力高低和断裂寿命分,有高周疲劳(低应力疲劳,σ<σs)和低周疲劳(高应力疲劳或应变疲劳)。三、疲劳宏观断口特征1、典型疲劳断口具有3个特征区—疲劳源、疲劳裂纹扩展区、瞬断区。2、疲劳源:(1)多出现在机件表面,常和缺口、裂纹等缺陷及内部冶金缺陷(夹杂、白点等)有关。(2)疲劳源区比较光亮,该区表面硬度有所提高。(3)疲劳源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三、疲劳宏观断口特征3、疲劳区:(1)断口较光滑并分布有贝纹线(或海滩花样),有时还有裂纹扩展台阶。(2)断口光滑是疲劳源区的延续,其程度随裂纹向前扩展逐渐减弱;(3)贝纹线是疲劳区的最典型特征,一般认为是因载荷变动引起的。每组贝纹线好像一簇以疲劳源为圆心的平行弧线,凹侧指向疲劳源,凸侧指向裂纹扩展方向。三、疲劳宏观断口特征4、瞬断区:(1)KⅠ≥KⅠc时,裂纹就失稳快速扩展,导致机件瞬时断裂.断口粗糙,脆性断口呈结晶状;韧性断口在心部平面应变区呈放射状或人字纹状,边缘平面应力区则有剪切唇区存在。(2)瞬断区一般应在疲劳源对侧。§5.2疲劳曲线及基本疲劳力学性能一、疲劳曲线和对称循环疲劳极限二、疲劳图和不对称循环疲劳极限三、抗疲劳过载能力四、疲劳缺口敏感度一、疲劳曲线和对称循环疲劳极限1850-1860,维勒(Wöhler)先生用试验方法研究了车轴的断裂事故,提出了疲劳曲线【应力-寿命图(S-N)】和疲劳极限概念。车轴工作状态是旋转弯曲,因此属于旋转弯曲疲劳。【按应力状态分,有弯曲疲劳、扭转疲劳、拉压疲劳、接触疲劳及复合疲劳。】一、疲劳曲线和对称循环疲劳极限1、旋转弯曲疲劳试验:(1)四点弯曲,对称循环(σm=0,r=-1)。(2)测定方法:①试样(若干--1,2,3,…n)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②选择最大循环应力σmax(0.67σb~0.4σb)(σ1,σ2,σ3…~σn);③对每个试样进行循环加载试验,直至断裂;④测定应力循环数N(N1,N2,N3…~Nn);⑤得到(σ1,N1),(σ2,N2)……⑥绘制σ(σmax)-N(lgN)曲线。一、疲劳曲线和对称循环疲劳极限2、疲劳S-N曲线其他不对称循环应力,也可作出相应的疲劳曲线,它们统称为S-N曲线,一、疲劳曲线和对称循环疲劳极限3、金属材料疲劳曲线类型:一类有水平线(典型)→σr;(材料的疲劳强度或极限)疲劳应力判据:σ≤σr一类无水平线→条件疲劳强度或极限。一、疲劳曲线和对称循环疲劳极限一、疲劳曲线和对称循环疲劳极限(二)疲劳曲线的测定升降法和成组法。一、疲劳曲线和对称循环疲劳极限(三)不同应力状态下的疲劳极限(1)同种材料→不同应力状态→应力—寿命曲线不同→疲劳极限也不相同。(2)经验关系式:钢:σ-1p=0.85σ-1铸铁:σ-1p=0.65σ-1铜及轻合金:τ-1=0.55σ-1铸铁:τ-1=0.80σ-1(3)同种材料:σ-1σ-1pτ-1。一、疲劳曲线和对称循环疲劳极限(四)疲劳强度与静强度间关系:材料的抗拉强度愈大,其疲劳强度也愈大。二、疲劳图和不对称循环疲劳极限①最大循环应力σmax,最小循环应力σmin;②平均应力σm=(σmax+σmin)/2;③应力幅σα或应力范围Δσ:σα=(σmax-σmin)/2;④应力比r=σmin/σmax⑤以及疲劳极限σrσmax=σr=σm+σα1.σα-σm疲劳图σmax=σr=σm+σα在不同应力比r条件下,将σmax表示的疲劳极限σr分解为σα和σm,并在该坐标系中作ABC曲线,则得到σα-σm疲劳图。OB:σr与r的几何关系:所以只要知道应力比r,代入上式就可求出α,在图上作角度α的直线,与AC交于点B,即可求出相应r的疲劳极限1.σα-σm疲劳图2、σmax(σmin)-σm疲劳图(1)脆性材料σmax(σmin)-σm疲劳图:①AHB曲线就是在不同应力比r下的σmax值;AEC在不同应力比r下的σmin值;AO在不同应力比r下的σm值。②AHB曲线上各点σmax值即表示由-1r1各状态下的疲劳强度。其r值与AHB线上任一点与原点O的连线与横坐标夹角α存在以下关系:③r→tanα→α→σmax。2、σmax(σmin)-σm疲劳图(2)塑性材料σmax(σmin)-σm疲劳图:三、抗疲劳过载能力过载分类:长久过载(σσ-1)→有限寿命服役;偶然过载。1、过载持久值(长久过载、有限疲劳寿命):(1)材料在高于疲劳强度的一定应力(σσ-1)下工作,发生疲劳断裂的应力循环周次。(2)由疲劳曲线倾斜部分确定。(3)材料耐久强度:即过载应力。三、过载持久值及过载损伤界2、过载损伤界(偶然过载)(1)过载损伤界:短期过载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取决于过载应力及过载周次。实验证明,材料在过载应力水平下只有运转一定周次后,疲劳强度或疲劳寿命才会降低,造成过载损伤。把在每个过载应力下,运行能引起损伤的最少循环周次,连接起来,就得到该材料的过载损伤界.(2)过载损伤区:过载损伤界到疲劳曲线间的影线区。(3)材料的过载损伤界越陡直,损伤区愈窄,则其抵抗疲劳过载能力就愈强。四、疲劳缺口敏感度qfqf=(Kf-1)/(Kt-1)Kt理论应力集中系数;Kf为疲劳缺口系数;Kf=σ-1/σ-1N;0qf1;qf随材料强度增高而增大。同时,缺口形状对qf有一定影响。•(1)Kf=Kt,即缺口试样疲劳过程中应力分布与弹性状态完全一样,没有发生应力重新分布,这时缺口降低疲劳极限最严重,疲劳缺口敏感度qf=1,材料的缺口敏感性最大。•(2)Kf=1,σ-1=σ-1N,缺口不降低疲劳极限,说明疲劳过程中应力产生了很大的重分布,应力集中效应完全被消除,qf=0,材料的缺口敏感性最小。•所以qf值能反映在疲劳过程中材料发生应力重新分布,降低应力集中的能力。•高周疲劳时:大多数金属都对缺口十分敏感;•低周疲劳时:大多数金属都对缺口不太敏感,这是因为后者缺口根部区域已处于塑性区内,发生应力松弛,使应力集中降低所致。根据疲劳缺口敏感度评定材料时,可能会出现两种极端情况:四、疲劳缺口敏感度qf二、疲劳强度定义:在指定疲劳寿命下,材料能承受的上限循环应力。1、对称循环(r=-1)疲劳强度弯曲(σ-1)、扭转(τ-1)、拉压(σ-1p)等。§5.3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及疲劳门槛值疲劳过程是由裂纹萌生、亚稳扩展及最后失稳扩展所组成的。亚稳扩展最为重要。§5.3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及疲劳门槛值一、疲劳裂纹扩展曲线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三、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估算一、疲劳裂纹扩展曲线(3)预制疲劳裂纹(裂纹长度a0);(4)循环加载(固定r及Δσ);(5)记录裂纹长度a随N循环增长情况;(6)一定的N对应一定的a,直到断裂;(7)疲劳裂纹扩展(N-a)曲线;(8)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1)试样(SENB3或CCT或CT);(2)高频疲劳试验机(疲劳裂纹长度测量装置);一、疲劳裂纹扩展曲线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3、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曲线da/dN-ΔKⅠ(lgda/dN-lgΔKⅠ)将a-N曲线上各点的da/dN值用图解微分法或递增多项式计算法计算出来;利用应力强度因子幅(ΔKⅠ)公式将相应各点的ΔKⅠ值求出,在双对数坐标系上描点连接即得lgda/dN-lgΔKⅠ曲线。1、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与应力及裂纹尺寸有关。2、应力强度因子幅(ΔKⅠ):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4、lg(da/dN)-lgΔKⅠ曲线:I区是疲劳裂纹的初始扩展阶段:da/dN=10-8~10-6mm/周次;Ⅱ区是疲劳裂纹扩展的主要阶段:da/dN=10-5~10-2mm/周次;Paris公式:da/dN=C(ΔKⅠ)nⅢ区是疲劳裂纹扩展的最后阶段。5、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ΔKth):代表疲劳裂纹不扩展的ΔKⅠ临界值。da/dN=06、裂纹件不疲劳断裂(无限寿命)的校核公式: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7、工程(条件)疲劳门槛值(ΔKth):平面应变,da/dN=10-6~10-7mm/周次所对应的ΔK为ΔKth。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8、Paris公式:da/dN=C(ΔK)n三、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估算定性说明:也称疲劳剩余寿命:初始裂纹长a0扩展到临界长ac所需的循环周次N。无损探伤确定a0、形状、位置、取向→确定ΔKⅠ;已知KⅠC及Δσ→确定ac;根据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表达式,计算从a0到ac所需的循环周次N。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表达式常选用Paris公式da/dN=C(ΔKⅠ)n三、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估算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1、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
本文标题:5材料力学性能__第五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97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