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资料教育知识能力4-5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道德教育以(A)为基础。A.生活B.灌输c.道德理想D.历史传统2.学生渴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属于(A)。A.自我实现的需要B.尊重的需要C.求知的需要D.审美的需要3.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A)。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B.维持班级秩序C.形成良好的班风D.有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4.不同的教学设计理论或模式产生不同风格的教学计划,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能出现(A)的课堂。A.民主型B.专制型C.放任型D.开放型5.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动因不包括(B)。A.教师的热情B.教师渊博的知识C.教师对学生的期望D.教师对学生的信任6.创设小学英语教学情境时要考虑贴近学生生活,形式新颖,简而易行。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能(CC)。A.宣传英语民族文化B.反映所学材料的社会环境C.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材料的内容D.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有所获7.温故知新属于学习迁移中的(C)。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8.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A)。A.技术小组B.学科小组C.艺术小组D.体育小组9.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是(D)。A.明朝B.中华民国C.中华人民共和国D.清朝10.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A.小学生随着自我意识水平的逐步发展,自我体验能力有较大提高B.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社会认知刚刚开始发展,所以必须干预情绪的社会知觉能力,以形成良好的情绪认知习惯C.教师应将小学生的情绪干预活动与自我接纳能力的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D.团体中活动涉及的主题不需要刻意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匹配11.研究表明,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具有明显转折的时期一般是在(C)年级。A.一B.二C.三D.四12.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是(D)。A.教育科研B.班级常规管理C.教学D.班集体的建设13.小学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C)。A.将优秀的文化成果传授给学生B.实现爱国教育C.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D.使儿童学会学习,学会适应社会14.儿童发展的源泉是(A)。A.儿童主体的活动B.机体的结构和功能C.家庭和社会教育D.社会环境15.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C)。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名师详解】道德教育以生活为基础,道德教育过程即是生活的过程,道德教育为了生活。2.【答案】A【考查要点】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名师讲解】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题干中所描述的完全与自我需要的概念相符,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3.【答案】A【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名师详解】班级管理对于班级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其主要的功能在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4.【答案】A【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课堂教学组织的形式”。【名师详解】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出现的是民主型课堂。5.【答案】B【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激起小学生学习热情的动因”。【名师详解】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动因包括教师的热情、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不包括教师渊博的知识。6.【答案】C【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创设小学英语教学情境应着重考虑的因素”。【名师详解】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材料的内容。7.【答案】C【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迁移的基础知识”。【名师详解】前面的学习影响着后面的学习,则称为顺向迁移。“温故知新”是顺向迁移的一种。8.【答案】A【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知识”。【名师详解】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技术小组。9.【答案】D【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名师详解】清朝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定初等小学,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10.【答案】A【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名师详解】自我体验主要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发生于学前期约4岁左右,在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发展。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总趋势比较一致。小学生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小学生理性认识的增加和提高,他们的自我体验也逐步深刻。11.【答案】C【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特点”。【名师详解】研究者认为,品德的发展应该是多层次、多水平、多深度的,所以道德情感发展不应以单维度来表示。其研究结果指出:(1)每个年级都有道德情感的五级水平。随着年级的递增,高级水平逐步增加。低年级从第三级向第四级转化;中年级以第四级为主;高年级约有半数左右被试达到第五级水平。(2)小学三年级是道德情感发展的转折期,即一、三年级之间道德情感水平的差异较显著,而三、五年级的差异没有如此明显。(3)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其表现是义务感最强烈,荣誉感次之,良心和爱国主义再次之,幸福体验最差。12.【答案】D【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班主任的基本职责”。【名师详解】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是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13.【答案】C【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名师详解】小学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14.【答案】A【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相关内容”。【名师详解】略15.【答案】C【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名师详解】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展速度的不平衡,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发展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体身心的某些方面在较早的年龄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而有一些方面则需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一特点要求教育活动要分析个体各方面发展的最佳时期,“对症下药”,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而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如:6—12岁学生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抽象思维能力较差,14—16岁,抽象思维能力获得了发展,但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而到了17—18岁,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思维具有开放性。心理学家提出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正是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故本题选C。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以下哪种教学组织形式属于个别化学习?()A.通过讨论、问答、交流等形式在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教学信息B.由学生阅读教科书、观看或聆听音乐教材、做笔记等获得教学信息C.教师通过讲授、谈话、板书、演示等向班级或一组同学传递教学信息D.根据教学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从多方面考虑安排的教学活动的方式2.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要求把课程改革建立在脑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和()研究的基础之上,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初目标。A.课程学B.社会科学C.教育学D.教育心理学3.自主学习的重要含义就是()。A.独自学习B.自由学习C.主动学习D.个体学习4.教学反思是教师对已完成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总结的一种重要教研形式,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对备课的反思B.对课外辅导的反思C.对教师反思意识的反思D.对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的反思5.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评价作品中的人物,从美育的角度看,主要是在引导学生()。A.感受美B.鉴赏美C.表现美D.创造美6.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小学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阶段。A.前运算B.形式运算C.具体运算D.感知运动7.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是()年。A.1904B.1922C.1949D.19868.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A.互补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9.人感染甲型HlNl流感病毒后,传染期为()。A.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B.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7天C.发病前2天至发病后l0天D.发病前3天至发病后7天10.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动手“做”,手脑并用,脱离书本而亲身体验生活的现实,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反映的是()。A.学科课程B.分科课程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11.艺术教育的课程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在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学习活动的设计以及评价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体现(),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真正使课程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A.多样性和选择性B.灵活性和多样性C.针对性和选择性D.层次性和选择性12.在教学设计的学习者分析过程中,最需要分析的因素是()。A.学习者的性别B.学习者的家庭背景C.学习者的认知特点D.学习者的体重13.()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A.知识性B.活动性C.综合性D.整体性14.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观念D.道德行为15.在小学四年级课程《骨骼和关节》中,教师准备了以下的教学活动:①拼图游戏,把骨骼贴在人体的相应部位上;②组织学生观察人体骨骼的多媒体图片,认识人体主要骨骼的名称和位置;③出示连线图,图中的物品与人体骨骼中的哪一部分相似;④介绍部分骨骼的作用;如果你是这位教师,请选择你安排的教学组织顺序为()。A.①一③②一④B.②①④③C.①②④③D.④一③一②一①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B【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教学的组织形式”。【名师详解】略2.【答案】C【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名师详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要求把课程改革建立在脑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初目标。3.【答案】C【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名师详解】自主学习关注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重要含义就是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主要品质。4.【答案】C【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名师详解】教学活动过程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评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这五个环节构成了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全过程,然而教学反思的内容也就主要围绕这五个环节展开。所以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备课的反思、对上课的反思、对布置与批改作业的反思、对课外辅导的反思、对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的反思。5.【答案】B【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的作用”。【名师详解】语文美育是在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让学生感受、领悟语文学科特有的美,从而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的过程。6.【答案】C【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认知发展阶段”。【名师详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理论,描述了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顺序。他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为:感知运动阶段
本文标题: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资料教育知识能力4-5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385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