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6年浦东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1哈佛北大精英创立2016年浦东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每个引进的名词术语都自带文化视角申小龙①一段时间以来,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引起广泛关注。中国话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但就话语本身而言,是表达思想、观念、情感、文化的载体。所以,当务之急是先从语言学的角度,把中国话语这个概念弄清楚。②一个世纪前,我们的语言还属于古代范畴。现代化之后引进了很多新的词语,导致我们的语言研究实际上是用欧洲的术语范畴分析中文,这就会碰到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语言学上用的最基本单位:词。这是对英语word的翻译,中文中没有这样一个基本单位,只有“字”。而“字”在现代语法结构中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因为按照拼音文字,“字”只是一个书写单位,并不是语法上的基本单位,所以引入了欧洲语言中的“词”。句子也是这样,句子的概念也是从欧洲翻译过来的。古代汉语的“句”是“句读”的句,和我们现在理解的“句子”的“句”是两个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③由此.就给研究带来了很大困扰。在语言学里,词是语法分析的基本单位,但是一旦引入了欧洲语言中的这个概念之后,它在中文中变得模糊不清,我们说不清楚汉语的词,就是当两个汉字被组合在一起的时候,究竟是词组还是词。也就是说,我们往往搞不清楚还能不能再往下分析,不能确认它是不是语法分析的基本单位。比如“睡觉”,是一个词,但是“睡”和“觉”在古代汉语中是两个单位,是可以拆开的,比如“睡了一个好觉”。④在欧洲语言理论中,“字”是没有任何地位的,而我们现在渐渐认识到,中文语法肯定是要建立在字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词的基础上。汉字的组合对于中文来说是有根本意义的,而这个意义在欧洲语法的视角中是看不见的,因为它们只认词。这意味着整个现代汉语语法的基础是建立在西方范畴之上。⑤其实每个学科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⑥由此可见,几乎所有欧洲术语拿到中国来以后都要打个问号。当它们被用来分析中国文化的时候,可能都不是一个具有合法性的表述单位。就语言学而言,只有厘清了这些基本范畴之后我们才能更科学地认识我们语言的特点。原因在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太不一样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欧洲人也有很多根本性不同,用了他们的范畴之后会曲解我们自己的语言。每一个词都是视角,是特定的文化视角。我们需要从中国本土文化视角来分析中文,也就是要消解掉西方语言理论的那些范畴。⑦实际上,除了学科领域,还有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现在有许多翻译腔很重的语言,你也能够听懂,也觉得它是汉语。但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地道的好的汉语。之前翻译家周克希谈到《小王子》的译法中“需要彼此”和“彼此需要对方”的不同,认为前者不是中国人的表述方式。这其实是整个思维方式的问题。欧洲思维方式是动词中心,一个句子只有一个核心,句子很长,这样的思维方式和中国是完全相反的。中文是流水句,很短,意在言外,充分依赖语境。⑧中文是有诗意的语言。我们一定要了解什么样的中文是好的中文,什么样的中文是欧化的中文。我们应该怎么书写,怎么继承传统语文的好的特点。所谓好的汉语,就是音乐性很强的汉语,有声象和意象的汉语。音乐性是中文最基本的要求,而欧化的语言都是没有音乐性的。⑨当然要做这样一个工作很不容易,因为西方的概念和话语体系已经融合在我们的意识里成为我们视角的一部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真正做到追根溯源很难。语言学界甚至有这样的说法,说现在人说话已经欧化了,没有必要建立中国人自己的语法了。然而,如果我们现在不去关注,不建立自己的理论范畴理论体系,听任整个体系全盘欧化,我们的语言,我们孩子的语言,也都说得像英语一样,这对我们民族文化是一个好事情吗?这是绝对不可2哈佛北大精英创立容忍的。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化,从来没有中断过的语言文字的历史,这么大的国家,怎么可以没有自己本土文化的研究的主体性,建立自己的理论范畴,而是听任西方的范畴把我们牢牢束缚住?(2015年11月11日《文汇报》)1.第③段划线句中的“此”是指。(1分)2.第⑤段空格里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比如逻辑学上主语、谓语这样的概念,都不是中文原来有的②现代的各个学科都引进了很多名词术语③现在我们做语法分析,主语是一个基本的单位④这些术语都是欧洲语言,背后是欧洲文化的视角⑤但是主语在中文中恰恰又是一个非常不重要的单位A.③①②⑤④B.②④①③⑤C.②①⑤③④D.③①④②⑤3.根据文意,下列有关“中国话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话语把字作为书写单位而非语法上的基本单位。B.中国话语的语法基础不应该建立在西方的范畴之上。C.中国话语应该有合乎本土特定文化视角的中文语法。D.中国话语现在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理论范畴和体系。4.第⑦段举《小王子》的译法这一例子有何作用?(2分)5.第⑨段从和两方面阐明了作者对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看法。(2分)6.下面是对海明威《老人与海》片段的两种翻译。试结合本文内容,判断哪种译文更接近好的汉语,并说明理由。(5分)译文(1):他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老迈,除了那一双眼睛,跟海水一样蓝,是愉快而毫不沮丧的。译文(2):他这人处处显老,只有双眼例外,眼珠子是海蓝色,显得很愉快,仿佛从未遭受挫折。(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0分)3哈佛北大精英创立药碾子刘群华①一个药碾子,是一个悬壶之人必须修炼的禅道。②药碾子靠碾轮在碾槽里不断滚动而把中药碾成粉末,中间宽敞,两头收紧,像一只驮着岁月的小船,行走于悬壶的湍急河流。③我的药碾子是师父送的,他见我性躁,嘱我多多碾药,能修养心性。当年,我在师父的惠风医馆学艺,在城东一角,一个苍老的巷子里,是个粗糙的木门铺子,几根木柱支撑着,但厅堂宽阔,几个中药柜子泛着陈黄色漆的光亮,还透出浓郁的中药芳香。药碾子搁在大堂一侧,见闻着来往的求诊者。④我拜师时,起初每天看药熟药,晚上听师父讲读《内经》。有时医馆很忙,其他的几个师兄腾不出手,师父便喊我去碾药。初上手时,我面对沉重的药碾一片茫然,因为自己技艺的生疏,碾轮在我面前也更显笨重难使。我甚至不会用双脚滚动轮子,只能用双手握住轮子柄,不断地滚动。这样一天下来,双手掌一手的血泡,有的还磨破了嫩皮,出血了,痛得我钻心流泪。⑤如此历练再三,我慢慢掌握了窍门,终于能够稳妥而有效率地碾药了。我常赤膊坐在木椅上双脚滚动着铁碾轮,咔嚓咔嚓地碾着干枯僵硬的中药,仿佛一曲重复的粗犷山歌,盘旋于青瓦白墙之间。中药被往返碾磨,然后过筛,细末另装,粗末再碾,直至药碾如泥。这种药泥大概有两种去处,一种混蜂蜜做中药丸子,一种和油脂做外敷膏药。中药丸子可大可小,小如绿豆即可,大如梧桐亦行。而外敷的膏药则深如夜色,青黛之中,还有几丝像桔黄的灯光,贴在患处,人温暖,心透亮。⑥有一次,医馆来了一个病重的患者,他儿子拿着师父的处方虔诚地递给我,方子上有一味野山参,特别注明“研末服用”。我赶忙从抽屉里拿出药材,在药碾子上滚动碾轮,碾得药细细的,几乎含口即化。事后,我问师父,为什么不水煎呢?师父笑道:“一味野山参,物稀而价贵啊!况且此人为心绞痛,冲服更易充分吸收,见效快。”⑦碾药是一个辛苦的活儿,夏天怕热,冬天怕冻。一日,天气闷热,门外的玉米叶被日头蒸卷了。我在屋里碾药,师父进来,看我汗流浃背,又一脸的厌烦,说:“碾药累不?孤独不?”我的心思仿佛被师父一下洞察无余,只能尴尬地嘿嘿笑。师父说:“碾药也有乐趣,要学会自寻快乐,转移注意力,可以边碾边读书的。”他示范性地拿起一本药书,双脚滚动碾轮,在叮当叮当之声中翻阅起了一页页远古的方剂。⑧我在旁看着,在师父的脚下,药碾子是一只驮着快乐的船,在碾槽里张帆,一路风雨而去。他踩的药轮子不是药轮子,是桨,爱它而习惯于它,脸上所表露的神色,自然、深邃,像一名得道的禅师,怡然地品味着窗外的阳光和书中的淡泊。⑨在药碾子的陪伴下,我也在不断地成长,也会治疗一些简单的风寒风热的外感了。有一次,一个萎靡的小儿被他的父母抱进来了,我号了下小儿的脉,又看了他的手掌鱼际,在处方笺上准备写几味疏风散热的药。尚未落笔,师父从外面进来了,他看了看患者,说:“小儿娇嫩,用药要轻灵,如羽毛一样。”便嘱咐我去药碾子上碾几味药,调油脂敷在小儿的脚板上。我起先忽视师父这种举重若轻的治疗方法,认为太简单,无法体现一个医生丰富的专业知识。但师父说:“病之治,一味即可,不用二味,既节省了病人的费用,又减少了对身体的潜在伤害。你看那些古医书中,为什么有的方剂仅一二味,是药专而力足啊。”他停顿了下,又说:“像这个药碾子,碾药的话,我们还有研盂,也有捣药罐,但各有其长,各有其用。”⑩我看了看身边的药碾子,再环顾四周,陡然发觉这些中药器具,被师父赋予了它们治病救人的职责,进而获得了生命,鲜活地生活在草木之中。第二天,小儿病好转了,药费也只花了一个鸡蛋的钱。⑾拜师后的第五年,我离开了惠风医馆。临行前,师父说:“中医之道,必尊中医之术。”他从后房搬出一个铁药碾送给我,说:“别小看一个药碾,其实是中药的一种工艺,马虎不得。”4哈佛北大精英创立⑿我出师后在另一座城的街上也开了家医馆,虽然比师父的小,却五脏俱全。二百多味草木的中药柜子,高高大大立在大堂中间;一张四方长桌放在左侧,上面摆着一个崭新的号脉垫子;师父赠我的铁碾子置于大堂的右侧,没事时,静静地睁着眼看我,看得我不敢怠慢任何一事。⒀然而,经营久了,患者日多,需要碾的药也越来越多,我觉得有些忙不过来了,有患者推荐我用电动磨粉机,我便买了一台。这样,我把大堂的药碾子搬进了西厢房,它的位置被电动磨粉机无情地代替了。我有时无事,心想没有药碾子的监督,便觉自由轻松了许多。⒁每次我去师父的惠风医馆,看师父还在坚持用药碾子,累得腰酸背痛,便小声提醒....:“买台小磨粉机吧?”⒂师父摇了摇头。⒃我知道,。7.第①段具有开篇点题,和的作用。(2分)8.分析第③段环境描写的用意。(3分)9.赏析第⑧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10.对第⑥⑨两段所用事例的作用理解不当的一项是()(3分)A.第⑥段承接上文,既突出了药碾子对发挥药效的作用之大,也表现了师父医术之高。B.第⑨段具体展现了“我”在药碾子的陪伴下对中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C.第⑨段特别写师父对“我”的悉心教导,进一步体现他一心为病人着想的高尚医德。D.第⑥⑨两段前后呼应,叙述详略有别,意在从不同角度表现出中药特有的神奇禅道。11.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⒁段加点词语“小声提醒”表现了我怎样的复杂心理。(4分)12.根据你对文意的理解,揣摩第⒂段“师父摇了摇头”背后的深意,在文章结尾的方格内续写一段文字(不超过60个字)。(5分)我知道,(三)默写。(6分)(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5哈佛北大精英创立13.(1),任重而道远。(《论语》七则)(2),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3)生乎吾前,。(韩愈《师说》)⑷锦江春色来天地,。(杜甫《登楼》)(5),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6),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7)沾衣欲湿杏花雨,。(僧志南《绝句》)(8),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塔子矶①陆游塔子矶前舟自横,一窗秋月为谁明。青山不减年年恨,白发无端日日生。七泽沧茫非故国,九歌哀怨有遗声。古来拨乱非无策,夜半潮平意未平。【注】①陆游到夔州任官,入蜀途中,舟泊塔子矶,作此诗。14.这首诗的韵脚是。(1分)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横”写船泊江岸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入蜀途中的颠沛和孤独。B.“明”写月照中天的景象,暗示了作者对朝廷昏聩不明的愤懑。C.“不减”写作者纵然见到青山美景也难消心头连年积压的怅恨。D.“无端”含作者因白发日增而生发出时光流逝岁月蹉跎的感慨。16.联系全诗,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划线句。(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8分)云梦山人传严首升云梦山人孙斯亿,字兆孺,华容人也。七岁能赋诗,年十四补弟子员,声称籍甚。久之,上书督学,弃巾褴,日与世外人交,不袖.一刺还。遍览名胜,长啸
本文标题:2016年浦东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02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