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生物学基础当年的考试重点
1.生命的特征:特定的组构、新城代谢、稳态和应激性、生殖和遗传、生长和发育、进化和适应2.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组构系统:生物大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3.七个基本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4.研究生物学的方法要素:方法(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要素(观察、提出问题、假说、预测、检验)5.水的特性:是极性分子2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3液态水中的水分子具有内聚力4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5冰比水轻6水是极好的溶剂7水能电离6.蛋白质按功能分类:结构pro蚕丝、蜘蛛丝收缩pro肌肉运动贮藏pro卵清蛋白防御pro抗体转运pro血红蛋白信号pro激素酶生物催化剂7.九种必需氨基酸:苏氨酸、赖氨酸、蛋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8.蛋白质分子的专一形状是由四个层次的结构决定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9.核酸的组成:碱基+戊糖=》核苷+磷酸=》核苷酸(聚合)=》核酸10.糖苷键:一个糖半缩醛羟基与另一个分子(例如醇、糖、嘌呤或嘧啶)的羟基、胺基或巯基之间缩合形成的缩醛键或缩酮键,常见的糖苷键有O-糖苷键和N-糖苷键。11.细胞连接:细胞膜在相邻细胞之间形成特定的连接。动物的细胞连接主要有3种类型,即桥粒、紧密连接和间隙连接。植物细胞还存在一种称为胞间连丝的细胞连接方式12.生物膜:各种细胞器的膜和核膜、质膜在分子结构上都是类似的,它们通称为生物膜。生物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分子以非共价键组合而成,生物膜的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脂双层有屏障作用,使膜两侧的水不能自由通过。脂双层还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其间的蛋白质分子,生物膜的许多重要功能都是由这些蛋白质分子执行的。13.酶:酶(enzyme)是一种生物催化剂(biocatalyst),它能加速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但在化学反应前后并不发生变化。酶使反应加速的原因是它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14.细胞呼吸:是指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从食物分子(主要是葡萄糖)中取得能量的过程。细胞呼吸与气体交换是密切相关的两个过程。细胞呼吸必须有氧参加,在常温下发生,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一部分贮存在ATP中,其余变成热。C6H12O6+6O2=CO2+6H2O+能量细胞呼吸包含许多个化学反应,每个反应只发生微小的变化,而每个反应又是由专一的酶催化。这些反应可归纳为3个阶段:糖酵解、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柠檬酸循环又称为Krebs循环或三羧酸循环。15.氧化磷酸化:在电子传递过程中合成ATP的反应。催化氧化磷酸化的酶是ATP酶,既能催化ATP的水解反应,又催化ATP的合成反应。16.化学渗透机制化学渗透假说要点:发生在电子传递时释放的能量使传递链中的蛋白质复合体将质子由内膜的内侧通过主动运输到达外侧,造成膜两侧的质子浓度梯度。质子不能自由透过内膜,只能通过ATP合酶的质子通道进入膜内,质子梯度就是一种势能,一旦质子经过通道,这种势能就被ATP合酶用于合成ATP。17.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能发育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18.干细胞是指随着胚胎发育,细胞逐渐丧失发育成为个体的能力,仅有少数细胞依然具有分化成其他细胞类型和构建组织与器官的能力。19.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新生的细胞产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性差异,形成不同类型细胞的过程。20.细胞凋亡:一个由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21.脊椎动物体内有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22.人体至少可以分为11个功能系统:皮肤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淋巴和免疫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23.人体必需6种营养素:水、糖类、蛋白质、脂质、维生素、矿物质24.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在心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血浆:水、低分子物质、蛋白质;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25.红细胞(个/mm3)血红蛋白(g/L)男性4.5~5.5×106120~160女性4.2×106110~15026.血型--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类型。凝集原--在红细胞膜上的一些糖蛋白和糖脂,起抗原作用。凝集素--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抗体。27.测血压:间接法测定的肱动脉的血压。心缩压90-120mmHg心舒压60-80mmHg28.肺活量:潮气量1.5-2.0L人在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补吸气量400-600ml在平静吸气后再作最大吸气动作所能增加的吸气量。补呼气量0.9-1.2L在平静呼气后再做最大呼气动作所能增加呼出的气量。(余气量1.0~1.5L)29.按调节体温能力把动物分为:变温动物、异温动物、恒温动物。30.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体表的屏障,第二道防线是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31.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约20种)非特异性血清蛋白,主要是β及γ球蛋白,它是一类酶原,能被任何抗原和抗体的复合物所激活.由于它在抗原和抗体反应中有补充抗体的作用,故称补体。有的补体与病原体表面的糖分子结合被激活。激活后的补体,具有溶解细胞膜、杀灭病毒、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和释放组胺促进炎症反应等多项功能。32.免疫应答:抗原进入机体刺激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物质发挥免疫效应,将抗原破坏、清除的整个过程叫免疫应答。33.单克隆抗体:由单一克隆B细胞或者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只作用于某一种抗原表位的高度特异性抗体。特点:特异性强、均一、能无限增殖。34.单抗应用:诊断检测:传染病(乙肝、丙肝、结核、艾滋等)、肿瘤(肝癌、胃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孕检(HCG、FSH、LH、疱疹病毒等)、食品安全(抗生素、兽药、毒素)、毒品等。治疗疾病: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生物导弹等,单抗药物(癌症35.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1过敏(打喷嚏,哮喘,风疹等。过敏源:花粉,地毯灰尘,食物中某些蛋白质,药物(如青霉素)、蜜蜂刺蛰。)2自身免疫疾病(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依赖胰岛素的糖尿病综合症、硬化病、肌无力症)36.免疫系统功能减退: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严重综合型免疫缺失症,因为编码腺嘌呤脱氨酶的基因缺陷造成,易感染病原体而生病)2后天获得的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失综合症现在认为由HIV病毒引起)37.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正常时抗感染免疫,过强会产生超敏反应,过弱则产生免疫缺陷(后两种情况均属异常反应)。2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血细胞和抗原-抗体复合物,而对自身成份保持免疫耐受;异常时:发生生理功能紊乱、自身免疫病等)3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和病毒干扰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作用。如丧失:机体突变细胞失控,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出现病毒的持续感染38.激素的作用:1维持稳态2促进生长和发育3促进生殖活动4调节能量转换5调节行为39.激素的类型:蛋白质类、多肽类、氨基酸衍生物类、类固醇(按化学结构分)40.胰岛素: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促进糖元形成和抑制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降血糖。41.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升血糖。)42.动作电位(神经冲动)在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即膜电位的外正内负到外负内正,再到外正内负的过程43.突触:神经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细胞的联结处。即神经元与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装置。1化学突触:即信息以化学物质(递质)的形式从前一神经元向后一神经元传递。神经元在突触处释放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突触后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特殊受体,与神经递质特异结合而使神经冲动的信号传播下去。这种情况下的突触称为化学突触(高等动物,如:脊椎动物,人体)2电突触:在电突触部位,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仅有约2纳米左右的间隙,且有若干间断的膜融合,融合膜有小孔,电阻很低,易于离子通过。当冲动到达时,可以无滞缓地从前膜传导到后膜。电突触的传导方向一般是双向的,但也有例外情况,即从前一神经元传向后一神经元比相反方向的传导要容易(低等动物如:蚯蚓、虾、海参)44.周围神经系统主要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45.眼:可见光-眼的折光系统-(折射成像)-视网膜的感光系统-(换能作用)-感受器电位-视觉中枢-视觉46.耳:耳是听觉的外周感觉器官,具有听觉和保持平衡的功能.●外耳:耳廓(利于集音②判断声源:依据声波到达两耳的强弱和时间差判断声源)外耳道(传音的通路②增加声强)●中耳:鼓膜(能如实地把声波振动传递给听小骨听小骨(传递振动,增强振压(1.3倍),减小振幅(约1/4),防止卵圆窗膜因振幅过大造成损伤。咽鼓管(调节鼓膜两侧气压平衡、维持鼓膜正常位置、形状和振动性能②咽鼓管粘膜上的纤毛运动可排泄中耳内的分泌物)听小肌●内耳:耳蜗(声-电转换的换能作用)声波振动→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卵圆窗)→内耳(耳蜗的内淋巴液→螺旋器→声-电转换)→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听觉。47.光反应:叶绿体有两种光系统,依其发现的先后,分别为光系统I和光系统光系统II。光系统I中叶绿素a称为P700,它与特定的蛋白质结合,光吸收高峰在700nm,在红光区内。光系统II中叶绿素a称为P680,光吸收高峰在680nm。光合磷酸化:光合电子传递链运行过程中会产生ATP,这种合成ATP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电子传递过程所产生的能量将质子从叶绿体基质中运送内囊体腔内,造成质子梯度。质子不能自由通过内囊体腔内,只能通过膜中ATP酶到达叶绿体基质中,质子流经ATP酶时会引起ATP的合成。48.c反应:Calvin循环将CO2、ATP和NADPH转变为磷酸丙糖的复杂生化反应。CO2是这一循环的唯一原料,ATP和NADPH供应能量,反应完毕后,它们又回到NADP+、ADP和Pi根。3CO2+9ATP+6NADPH+H+=3-磷酸甘油醛+9ADP+6NADP++8Pi49.50.单子叶植物(胚中有一片子叶):单子叶,平行脉,维管束分散排列,花3数(花各部分数目为3或其倍数),须根系双子叶植物(胚中有两片子叶)双子叶,网状脉,维管束环状排列,花4或5数,直根系51.根系的功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吸收水分、吸收矿物质52.植物基本上都由3种类型的组织(表皮组织、维管组织和基本组织。3种基本类型的细胞组成(薄壁细胞、厚角细胞、厚壁细胞。53.双受精:被子植物的一大特点,即一个精子与卵结合形成合子,另一个精子与胚囊中大的中央细胞结合,形成三倍(3n)胚珠母细胞。54.营养繁殖:植物营养体的某一部分与母体分离(有时不分离)而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扦插、压条、嫁接)55.水分进入木质部一般通路是(表皮-皮层-内皮层-木质部)2条路径:胞外途径(溶液-表皮和皮层细胞的细胞壁-内皮层凯氏带阻断-内皮层质膜-木质部)胞内途径(溶液透过根表皮细胞、皮层和内皮层细胞的质膜到达木质部,根各个细胞之间有胞间连丝相连通56.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散失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是一个生理过程,受到植物体结构和气孔行为的调节。)使水分和养分在木质部中上运57.压流模型:1在糖源中,糖被主动转运到韧皮部中,筛管中的糖浓较高2水分因渗透作用而进入筛管内,水压增高3在糖壑端,糖和水分子都从筛管中外运,水也因渗透作用而流出,壑端的糖浓降低,水压也降低4糖源水压增高和壑端水压的降低使水从源流向壑。5糖溶于水,筛板允许溶质自由流动,糖随水由源流向壑,水又经木质部从壑回到源中。58.植物激素的功能:1生长素(促进生长)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3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生长、诱导开花、促进单性结实、打破休眠)4脱落酸(促进休眠、促进气孔关闭、促进脱落、抑制生长)5乙烯(催熟、“二重反应”—抑制茎的伸长生长、使茎失去负向重力性,发生横向生长)59.果实的现代催熟方法:采摘绿的未成熟果实,然后贮存在大的箱内并通入乙烯,使
本文标题:生物学基础当年的考试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0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