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一章儿童发展心理学绪论
课程简介《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小学教育专业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阐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着重介绍各年龄儿童心理的整个面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及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同时为学生将来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帮助。斯芬克斯之谜有一种动物,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三条腿走路,它是什么动物?人请尝试思考与回答:“3岁看大,7岁看老”吗?何时在镜子中第一次认出自己?对于婴儿的哭闹应该及时安抚还是置之不理?胎教有用吗?你会怎样教幼儿学算术?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掌握其研究方法•教学内容: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对象和内容2、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3、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第一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界说一、什么是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psychology)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领域之一,是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与行为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比较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研究低级动物心理如何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如何最终演化为人的心理的科学。民族心理学•民族心理学研究生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各个民族的心理并加以对照,以勾画出人类心理发展历程的大致轮廓。•探究从人类个体的胚胎期开始一直到衰老死亡的全过程中,个体心理是如何从低级水平向复杂高级水平变化发展的,是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发展的心理学(狭义)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对象•儿童期?•从出生到发育成熟,人类个体的发育成熟大约为17、18岁。•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发展心理学家眼里,从出生到成熟被视为广义的儿童期,对这一时期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特征的研究,就构成了“儿童发展心理学”或“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框架。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二)解释测量个别差异•(三)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四)分析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五)提出帮助与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小虎,今年一岁零七个月了,还是不能独立行走,妈妈好着急。请你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并找一找解决办法。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要么是遗传,要么是环境,究竟哪一个决定了个体的发展?•心理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发展是连续的还是分阶段的?•发展的过程是否存在关键期?•(P20)遗传还是环境?•遗传,又可表述为天性、成熟、先天、生物因素•环境,又可表述为教养、学习、后天、社会因素•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的观点•英国遗传学家高尔顿(F.Galton)坚持以遗传的观点来解释个体差异。他认为遗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儿童的心理与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经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只起引发作用。遗传决定论的观点•高尔顿运用名人家谱调查法,从英国的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等名人中选出977人,调查他们的亲属中有多少人成名。结果发现,名人的亲属中有332人也同样出名。而对照组中是人数相等的普通人,他们的亲属中只有1个名人。遗传决定论-遗传因素分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通过遗传来保持其生物性状。•遗传物质—DNA。•华生环境决定论•“给我一打健康、健全的婴儿,并让我自己设定一个特殊的世界去抚养他们,我敢保证随机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把他们训练成为我们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乞丐和小偷,而不考虑他的才能、嗜好、倾向、能力、职业和他祖先的种族”早期经验的作用•相对于人类而言,在动物身上进行有关早期经验的剥夺与早期环境条件的丰富性研究更具有现实可行性。动物繁殖与成长的周期短,因此能较快地看到研究的结果,也不受人类道德原则的制约。研究者可以把动物实验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推断到人类。动物早期经验剥夺的研究•罗森兹韦格等(Rosenzweigetal.):小鼠生存环境对大脑发育的比较研究。•一组小鼠被饲养在丰富的环境条件下,这些丰富的环境条件包括:大的笼子,有小梯、轮子、小箱、平台等“玩具”。•另一组小鼠则置于单调的环境条件下,每天除了定时有食物供应外,没有丰富的环境刺激。动物早期经验剥夺的研究•80天以后,对两组白鼠分别进行解剖。解剖的结果是,成长于丰富环境的白鼠,大脑皮质更重,所含的蛋白质更多,大脑结构比成长于单调环境的白鼠要复杂得多,脑的化学物质也更为丰富。•该研究充分说明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助于动物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猪孩”•1974年12月,王显凤出生在辽宁省台安县某村一个特殊的家庭中。她的母亲患病,父亲是聋哑人,缺乏照顾的她与猪为伍,形成猪的习性,1984年才被人发现。经专业人员检测,当她被外界发现时,这个11岁的“猪孩”混沌一片,没有大小、长短、上下、颜色等概念,几乎没有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意志力和思维能力,甚至表现的情绪也极为原始简单,只有怨、惧、乐,没有悲伤。•据测量表明,她的智商为39。“猪孩”•中国医科大学组织了9人的“猪孩”考察组,采用特殊引导的教育方法帮助“猪孩”王显凤认字、念诗,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7年后,经过全面科学的测定:王显凤的智力相当于小学二、三年级水平;她的智商也从39的重度智残,达到69,接近于正常人70的最低水准;而她的社会交往能力基本达到了正常人水平。•几年前,王显凤与当地农民李俊来结婚,并生下一男孩。•双生子研究:1990(托马斯.保查得&戴维德.莱肯);他们从1983年开始研究,找到了56对分开抚养的同卵双胞胎(MZA),分别来自美国等8个国家,将他们与在一起抚养的双胞胎(MZT)进行比较,结果是十分惊人的!•研究表明:•IQ的变化70%要归因于先天的基因变异;•人格的变异约50%归因于先天的基因变异;是连续的还是分阶段的?连续性:指一定时期的发展变化总是在前一时期积累的基础上逐渐发生,后一阶段的发展也总是以前一阶段的发展变化为基础。阶段性: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平稳的、细微的变化属于量的积累,体现了发展的连续性,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取代旧质要素而占优势的主导地位,这时量变的过程就发生了质的飞跃,表现为发展中的间断或跳跃现象,即阶段性。•在心理学中,对人的一生的各个时期的划分虽然不尽相同,但是按照国内外现行的年龄阶段划分,从出生到死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乳儿期(1个月-1岁);婴儿期(1岁-3岁);幼儿期(3岁-6岁);童年期(6岁-12岁);少年期(12岁-15岁);青年早期(15岁-18岁);青年期(18岁-30岁);中年期(30岁-60岁);老年期(60岁-死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一种观点认为儿童是积极的,好奇的生命个体,由他们自身决定了社会对待他们的方式。(内因说)•另一种观点认为儿童是被动的机体,其行为主要是由环境中的外部力量塑造。(外因说)•在美国,就有一个青年将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控告他的父母犯了渎职罪。•你怎看呢,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样为父母辩护?•人类心理的发展既要重视外因,又要重视内因。人类的心理发展是主动的,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发展过程是否存在关键期?•植物的“敏感期”形态学家发现,只有在植物衍生的某个特定时期,加上某种条件才会产生特定形态的变化,这个时期就叫敏感期。•动物的“母亲印刻”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鸭和小鹅的习性时发现,它们通常将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对象当作自己的母亲,并对其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这种现象叫母亲印刻。心理学家将母亲印刻发生的时期称为动物认母的关键期。关键期•奥地利的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动物发育的过程中首先提出这一概念。小鸭子在破壳后不久,鸭妈妈会带着它们四下走动一圈。从此以后把这个母鸭当作它们的妈妈。科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为“印刻学习”。劳伦兹在小鸭子出生后的10~16个小时,不先让它们看到母鸭,而首先看到劳伦兹自己,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见右图---尾随反应•关键期的最基本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如小鸭的追随行为典型地出现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超过这一时间,“印刻”现象就不再明显。发展的关键期•发展心理学的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最佳时间,如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关键期并不是突然开始和中止的,它逐渐发展到高峰,然后慢慢消退。一些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第三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回顾(一)儿童观的进展1、西方早期的儿童观:儿童是成人的雏形,是“缩小了的成人”。在古希腊、古罗马社会,儿童被认为是未来的公民,接受成人式的任务训练。人们甚至从未想过,作为儿童,他们有自己的天性。《旧约全书》中的观点是,儿童是被剥夺权利的、邪恶的人,他们生来就有原罪。这些天生的罪人需要严加管制,以免变得更为邪恶。《新约全书》中则提到,儿童天生是无罪的,是善良的,只要环境不影响他们的正常成长,长大就是好人。(一)儿童观的进展2、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文艺复兴运动(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的强有力冲击引起了社会结构和家庭观念的更替,进而导致儿童观的变革。到15世纪末,出现了很多关心儿童利益与教育的趋向,印刷术的使用助长了这一趋势,有关儿童护理与教育的文字材料都流传开来。但由于文艺复兴的主旨在于恢复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因而针对儿童的教材多半是古典科目,教育方式也是强制的、较死板的。3、18世纪的儿童观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尊重儿童、发展儿童天性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利用儿童心理的特点与规律去教育儿1、洛克(J.Locke)【英】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强调要培养儿童的兴趣,发展儿童的独立能力,并认为良好习惯的培养应从很小的年龄就开始。2、卢梭(J.Rousseau)【法】《爱弥尔》一书提出儿童虽然不是成人,但也不是成人的宠物和玩物。他首先是一个“人”,有自己的意识和情感的人。成人要尊重儿童,对儿童的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法则”,应按照他们的本性,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强调儿童天性中包含主动自由、理性和善良因素,以及他呼吁保护儿童纯真天性,让儿童个性充分发展的主张。•“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象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卢梭《爱弥儿》卢梭(1712-1778)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4、儿童观的科学化继卢梭之后,主要发生在19世纪,教育领域出现了“教育心理学化”运动,主张教育应以心理学规律最为依据,主张教育的前提是认识和研究儿童。这一运动对儿童观演进的重要贡献就在于它要求科学地认识儿童,从而为科学的儿童观出现在教育领域造就了时势。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W.Preyer)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儿童心理》是第一部科学、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包括儿童感知的发展、儿童意志(或动作)的发展、儿童理智(或言语)的发展。在该书中,普莱尔通过对自己孩子从出生到3岁的系统观察与描述,肯定了儿童心理研究的可能性,并阐述了遗传、环境、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地作用。普莱尔也因此被誉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继普莱尔后,美国心理学家霍尔(G.S.Hall)于20世纪初首次用问卷法对儿童青少年的行为、态度、兴趣等作了广泛、系统的调查研究,在西方社会掀起了一股“儿童研究运动”,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科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法国的心理学
本文标题:第一章儿童发展心理学绪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5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