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4高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老师用)
成功的曙光属于每一个奋斗过的人1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学案【考纲要求】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考向预测】1、本专题中现代对外关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命题以选择题为主,兼有非选择题的链接综合考查;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方针政策、成就及其外交阶段特征等。2、现代中国外交关系中建国初期的三大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会议、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及中国外交发展的阶段特征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高考命题注重利用丰富的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择题为主,适当链非选择题进行考查;命题可能从世界国际关系格局演变背景下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发展历程。3、可能从和谐世界构建、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热点角度,考查现代中国外交发展阶段特点、政策及成就。还可能从世界国际关系格局演变背景下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发展历程。【备考策略】1、复习时,要把握一条主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发展脉络及特征。复习重点是现代中国三大政治制度、中国不同阶段的外交政策与方针,突出对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以及中俄关系的梳理和理解。2、复习时,注意纵横联系,将近代中国的外交和现代中国的外交进行对比,认识到弱国无外交的特点;将中国的外交发展历程及特点置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背景下进行分析思考。【基本线索】1、现代中国的外交可概括为:(1)新中国初期——新姿态(背景、外交政策、主要活动及其影响)(2)20世纪70年代——新局面(背景、表现)(3)新时期以来——新调整、新成就(背景、政策、主要活动)2、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国家力量、意识形态、国内外形势。主干梳理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奠基1、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背景如何?外交方针是什么?其主要表现为哪三大政策?各自的含义及作用?建国后第一年外交成就?(1)背景:①、国际:二战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②、国内:新中国诞生,面临巩固政权和建设的任务。(2)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3)表现:①、“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特权、再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③“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4)成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结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国家的综合国力、国际环境的变化、国家利益的需要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目的?过程?内容?意义?(1)目的: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友好关系,拓展外交空间。(2)过程: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1954年周恩来与印度、缅甸总理联合声明一致同意。(3)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原则(4)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表明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3、20世纪50年代标志中国步入世界外交舞台的两次重要国际会议是什么?中国为会议取得成果各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对中国而言,两次会议各有何重要意义?日内瓦会议:提出了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协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提高了国际地位。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取得成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重难点突破】▲正确理解我国“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倒向哪边?“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相矛盾吗?为什么?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不矛盾。因为:(1)从背景看,①由国际局势决定:当时世界形成美苏两极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全面敌视新中国,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则支持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②由中国面临的险恶形势决定:当时国内的革命、建设需要一定的国际支持和相对稳定的和平国际环境。③由中共性质和革命性质决定:中共领导革命的最终前途是社会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需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取得它们的支持和合作。为了巩固新政权,只有依靠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所以说,新中国提出“一的明智选择。(2)从内容看,它与独立自主的提法并不矛盾,因为它最终的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也不以为着中国政府绝不同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3).从结果看,“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制定很有必要。中苏建交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是新中国初期在外交领域最突出的成就。它对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起了重要的作用。(4).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有助于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有助于清除斯大林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偏见。⑴美国:扶蒋反共对新中国政府不承认,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外交上孤立;⑵苏联:支持中国人民;⑶中国:为了在斗轻巧识记一个方针、三大政策、一个核心成就名师指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所有国家之间,体现了包容性;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和丰富,体现了开放性。成功的曙光属于每一个奋斗过的人2争中不致处于孤立的地位注意:“一边倒”也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小结】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①、吸取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教训;②、人民政府的正确方针的指导;③、新中国各个方面建设的成就,综合国力的提高;④、周恩来等新中国领导人的雄才大略;⑤、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的支持;⑥、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响应;▲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的本质区别,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区别:旧中国实行屈辱外交政策,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认识:(1)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由政权的性质、国家利益、国际环境和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2)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3)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4)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综合认识(1)、外交政策的本质及决定因素。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从本质上看都是国内政策的延伸,它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制约:上层建筑特别是政权的阶级属性、民族利益(民族利益包含着一定的阶级利益)、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2)、新中国的外交。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不谋求对外扩张的霸权。特别是中国作为一个经济落后的大国,面临着改变落后面貌、实现现代化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上述情况决定了新中国外交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争取一个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在和平、平等的基础上与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体现了这个外交目标和思想。(3)、我国外交政策基本特点:A、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B、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D、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E、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F、我国的外交经历了由重意识形态的革命型外交到重国家利益的国家型外交的转变G、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原则是我国外交的又一重要基石。(4)、启示:第一,外交工作出发点。应该明确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都是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第二,“弱国无外交”。也就是说,一个贫弱的国家是没有平等外交可言的。第三,尊严来自实力。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须有雄厚的综合国力作为外交的后盾,否则,尊严无从谈起。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突破1、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概况如何?对中国而言有何重要意义?(1)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2)概况: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上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3)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美国为何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阻碍了美国霸权政策的实现。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不利于美国利用联合国推行其霸权主义政策。①、直接原因: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和支持②、客观原因:美国霸权地位衰落,孤立中国政策渐渐破产。③、根本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综合国力提高;是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外交的结果④、历史原因: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按国际法惯例,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资格应顺理成章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替)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何在?简述经过?对中国而言,有何重要意义?中美关系最为关键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对中美关系有何影响?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苏联威胁我国的安全;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过程打开交往大门1971年乒乓外交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正式建交1979年1月1日影响直接推动中日建交,国际社会出现对华建交热潮,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被打破,外交新局面出现。核心问题:台湾问题影响:美国对华政策围绕台湾问题的摇摆,引起中美关系屡次跌宕起伏。特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是先民间交往后政府交往;启示:中美关系从敌对到逐渐改善说明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3、原因:①、根本原因: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和战略利益。②、中国方面看: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③、美国方面看: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中美处于守势;经济上受日、欧挑战;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4、意义:①、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②、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和祖国统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③、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困境,出现了第三次建交高潮。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5、存在问题: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仍存在着分歧,影响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台湾问题。▲应如何看待中美关系的发展?①、中美两国的友好交往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友好交往是主流。②、由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总会以种种借口干涉中国内政,所以两国之间的关系不会是成功的曙光属于每一个奋斗过的人3一帆风顺的。③、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一个最大的障碍。④、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发展两国关系。6、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1、原因:①、中美关系改善的促进;(美国谋求同中国缓和关系的活动,却避开了日本政府,这种“越顶外交”的做法,在日本引起强烈震动);②、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③、中日民间交流的推动③日本经济发展的需要;2、进程:①、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双方签订《中日联合声明》,1972.9年中日正式建交。②、1973年中日两国互派大使③、1978年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3、影响: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4、中美、中日关系的的重要影响(70年代外交的意义)①、对中国:打破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局面,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掀起同中国建交热潮;为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②、对国际:有利于中、美、日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世界紧张的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起到积极的作用。三、全方位的新时期外交政策与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依据是什么?目标?政策?新时期外交活动、成就主要表现为哪三个方面?(1)依据: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国际:国际形势趋缓,世界格局由美苏两极向多极化发展。(2)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政策:独立自主,具体体现为不结盟政策。(4)活动或成就: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②、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③、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材料】:和平与
本文标题:2014高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老师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15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