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2016执业中药师专一最新记忆笔记
《中国药典》规定进行黄曲霉毒素限量检查的药材有:水蛭、地龙、蜈蚣全蝎、僵蚕决明子、使君子、桃仁柏子仁、酸枣仁薏苡仁胖大海、莲子、槟榔、大枣、肉豆蔻、陈皮、麦芽、等。重点代表著作:《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为汉代本草代表作。各论载药365种,以上、中、下三品分类,所记功用大多朴实有验。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总结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本草经集注》为魏晋南北朝本草代表作。作者为陶弘景,将所载730种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7类。该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本草学成就,首创自然属性分类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补充采收鉴别炮制合药《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850种54卷《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作者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医药结合,资料翔实,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30卷1746种付方3000余首《本草纲目》简称《纲目》,为明代本草代表作。各论按自然属性分列为16部共60类,成为当时最完备的分类系统。1892种52卷绘图1100付方11000按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本草纲目拾遗》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作者赵学敏在广泛收集民间用药和注意研究外来药的基础上撰成此书。创本草增收新药之冠20卷921新增716《中华本草》为当代本草代表作。8980插图8543五味所示的效用: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3.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4.苦:能泄、能燥、能坚。5.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6.涩:能收、能敛,同酸味一样有收敛固涩作用。7.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毒的重点内容:一、毒的基本含义:有毒与无毒,从狭义上讲,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能否造成伤害而言。从广义上讲,除指药物的作用能否对人体造成伤害外,还应包括药物对人体治疗作用的强弱。广义的“毒”含义有二:一为药物的总称,也就是说药即是“毒”,“毒”即是药;二为药物的偏性,也就是说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其对人体具有两面性,即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关键在如何应用。二、确定药物的有毒无毒的依据:1.是否含毒害成分2.整体是否有毒3.用量是否适当三、影响有毒无毒的因素药物的有毒与无毒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品种、来源、入药部位、产地、采集时间、给药途径、用量、用药次数与时间长短、皮肤与黏膜的状况、施用面积的大小、病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种属、证候性质,以及环境污染等。一、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1.品种混乱2.误服毒药3.用量过大4.炮制失度5.剂型失宜6.疗程过长7.配伍不当8.管理不善9.辨证不准10.个体差异11.离经悖法二、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1.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2.采制要严格,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3.用药要合理,杜绝乱用滥投,孕妇、老幼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4.识别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1.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位,保证药材的纯净度。2.按药典规定进行加工或修制,使药材尽快灭活,干燥,保证药材质量。对需要鲜用的药材进行保鲜处理,防止霉烂、变质。3.降低或消除药材的毒性或刺激性,保证用药安全。毒性药材如附子等。对咽喉有刺激性的带绒毛的药材如狗脊、枇杷叶等。4.有利于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化。5.有利于包装、运输与贮藏。药材产地加工的干燥方法:(1)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用“干燥”表示。(2)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60℃)表示。(3)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或“晾干”表示。(4)少数药材需要短时间干燥,则用“曝晒”或“及时干燥”表示。中药的功效的分类:1.按中医辨证学分类(1)针对八纲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分别与八纲辨证的各纲辨证相对应。(2)针对病因辩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分别与病因辩证的六淫、七情饮食劳伤、外伤等辨证相对应。(3)针对气血津液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气血津液辨证的气、血、津液病证辨证相对应。(4)针对脏腑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分别与脏腑辨证的各脏腑病证辨证相对应。(5)针对经络辨证与六经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经络辨证或六经辨证的各经病证相对应。(6)针对卫气营血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卫气营血辨证的卫分、气分、营分、血分病辨证相对应。(7)针对三焦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三焦辨证相对应。2.按中医治疗学分类(1)对因功效:是指某些中药能针对病因起治疗作用。具体包含祛邪、扶正、调理脏腑功效、消除病理产物等。(2)对症功效:是指某些中药能缓解或消除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或某种症状。(3)对病证功效:是指某些中药对疟疾、赘疣、痹证、鼻渊、黄疸、肺痈、绦虫证等病证,具有明显优于他药的疗效。(4)对现代病症功效:使用传统功效术语又难于表达清楚,权借现代药理学术语来表达。中药主治病证的表述用语可分为三类:1.病名类主治病证是指以疾病的名称表述中药的主治病证,如疟疾、肺痈、肠痈、水火烫伤、毒蛇咬伤等。2.证名类主治病证是指以疾病的证名表述中药的主治病证,如热淋、血淋、热咳、冷哮、湿热黄疸、风热表证、风寒表证、风寒挟湿表证等。3.症状名类主治病证是指以病或证的某一症状名称表述中药的主治病证,如惊悸、耳鸣、耳聋、口臭等。在上述三类表述用语中,当代使用最多的是证名,其次是病名,而症状名则最少。此外,有时在使用中医学病证名难于表述个别药物的主治病证时,也借用西医学的病症名,如胃下垂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藏红花“四大南药”——砂仁、益智仁、巴戟天、槟榔所谓“七情配伍”,又称配伍七情、药物七情。包括:单行、相使、相畏、相须、相杀、相恶、相反七情中,单行既不增效或减毒,也不增毒或减效,临床可据情酌选;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此外,若按协同与颉颃论,相须、相使表示协同,相畏、相杀、相恶却表颉颃。“八法”1.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2.吐法是通过涌吐,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3.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出肠中积滞,或积水、衃血,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4.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达到祛除病邪目的的一种治法。5.温法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作用,使寒邪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适用于脏腑经络因寒邪为病的一种治法。6.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以清除火热之邪,适用于里热证的一种治法。7.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和消坚散结作用,对气、血、痰、食、水、虫等积聚而成的有形之结,使之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8.补法是通过滋养、补益人体气血阴阳,适用于某一脏腑或几个脏腑,或气、血、阴、阳之一,或全部虚弱的一种治疗方法。组方原则:“君臣佐使”,是指从多元用药的角度,论述各药在方中的地位及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它是七情配伍的进一步发展,高度概括了中医遣药组方的原则,也就是组方的原则。1.君药即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它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其药力居方中之首。2.臣药意义有二: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3.佐药意义有三:一为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为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为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4.使药意义有二:一是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一)植物药类不同的药用部分,采收时间也不同。1.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两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也有例外,如明党参在春天采集较好。2.茎木类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此时有效物质积累丰富,如大血藤、鸡血藤、首乌藤、忍冬藤等。有些木类药材全年均可采收,如苏木、降香、沉香等。3.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少数皮类药材于秋、冬两季采收,此时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如川楝皮、肉桂等。4.叶类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如艾叶、臭梧桐叶等。少数药材宜在秋、冬时节采收,如桑叶等。5.花类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采收。在花初开时采收的如洋金花等;在花盛开时采收的如菊花、西红花等;红花则要求花冠由黄变红时采摘。对花期较长,花朵陆续开放的植物,应分批采摘,以保证质量。6.果实种子类一般果实多在自然成熟时采收,如瓜蒌、栀子、山楂等;若果实成熟期不一致,要随熟随采,过早肉薄产量低,过迟肉松泡,影响质量,如木瓜等。种子类药材须在果实成熟时采收,如牵牛子、决明子、芥子等。7.全草类多在植物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割,如青蒿、穿心莲、淡竹叶等;茵陈有两个采收时间,春季幼苗高6~10cm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春季采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的习称“花茵陈”。8.藻、菌、地衣类不同的药用部位,采收情况也不一样。(二)动物药类动物药因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药用部位,采收时间也不同。大多数均可全年采收,如龟甲、鳖甲等。(三)矿物药类没有季节限制,全年可挖。关于药材加工的一些重点内容: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中国药典》规定药材产地加工的干燥方法如下。(1)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用“干燥”表示。(2)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60℃)表示。(3)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或“晾干”表示。(4)少数药材需要短时间干燥,则用“曝晒”或“及时干燥”表示。近年来常使用远红外加热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等新方法干燥药材。提取化学成分的方法有溶剂法、水蒸气蒸馏法及升华法等。溶剂法常用的方法有: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和超临界萃取法等。(一)溶剂法1.浸渍法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不稳定的或含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的中药的提取。当水为溶剂时,其提取液易于发霉变质,需注意加入适当的防腐剂。2.渗漉法是不断向粉碎的中药材中添加新鲜浸出溶剂,使其渗过药材,从渗漉筒下端出口流出浸出液的一种方法。但该法消耗溶剂量大、费时长,操作比较麻烦。3.煎煮法是中药材加入水浸泡后加热煮沸,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方法。含挥发性成分或有效成分遇热易分解的中药材不宜用此法。4.回流提取法用易挥发的溶剂,对热不稳定的成分不宜用此法,且溶剂消耗量大,操作麻烦。5.连续回流提取法实验室常用索氏提取器来完成本法操作。但此法耗时较长。6.超声提取法是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进行提取的方法。7.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以CO2最为常用。(二)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化学成分的提取。(三)升华法固体物质在受热时不经过熔融直接转化为蒸气,蒸气遇冷后又凝结成固体的现象叫作升华。如樟木中的樟脑,茶叶中的咖啡因等。不同分离方法的原理(1)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①利用温度不同引起溶解度的改变进行分离:结晶与重结晶②利用两种以上
本文标题:2016执业中药师专一最新记忆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45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