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测试题27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127.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考点规范练第54页一、选择题1.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朱熹注为:“无为而治者,圣人德盛而民化,不待其有所作为也。”材料表明孔子()A.最早提出“无为而治”思想B.希望统治阶级以德治民C.主张统治者应推行以法治国D.主张超越功利追求自由〚导学号13300935〛答案:B解析:根据朱熹的解释可知,孔子所谓的“无为而治”的前提是“圣人德盛而民化”,因此强调的是“德治”。2.《孟子·尽心上》中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据此可知,孟子强调()A.道德教化B.兴办教育C.克己复礼D.礼法并用答案:A解析:题眼是“善政不如善教”,因为“善教得民心”,因此其所体现的治国理念,应是重视“道德教化”。3.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两家是()A.法家、墨家B.儒家、墨家C.法家、儒家D.儒家、道家答案:D解析:一家“积极救世”“讲求道德”,另一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据此可知前者为儒家,后者为道家。4.《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申子“本于黄老而主刑名”,韩非“喜刑名法术而归本于黄老”。这说明()A.道家和法家学说最为流行B.申子、韩非属于同一学派C.不同学派间互相融汇吸收D.思想领域实现“大一统”〚导学号13300936〛答案:C解析:题眼是“黄老”“刑名”,前者是道家之学,后者是法家核心,两者在申子、韩非身上的体现说明不同学说之间的结合。事实上,春秋时期是各家蜂起的时代,彼此界限鲜明,到战国时期则随着学说的扩散相互间不断吸收融合。25.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两种思潮:……一是……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甲)大事业官营;(乙)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该思潮属于()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该思潮主张加强官方对经济活动的管控,这是使用国家权力的体现。而看重官府、推崇权势的学派是法家,故正确答案为B项。6.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表明,儒家主张()A.民富则国强B.应勤俭节约C.以忠孝为本D.国富则民贫答案:A解析:孟子提出“制民之产”的主张,荀子设想了“府库已实,而百姓贫”的后果,二者共同反映了一个结论:民富则国强。7.《董仲舒传》说:“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这表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是()A.董仲舒极力推动的结果B.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儒生孝廉有利政治清明D.汉武帝与大臣们都推崇儒学〚导学号13300937〛答案:B解析:C项所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D两项与汉武帝推崇儒学相关,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正确答案为B项。8.“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的这些话()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C.论证了天是万物的主宰D.发展了孔子“君臣父子”说教答案:D解析:孔子只是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仲舒的这些话强调了君臣之间、父子之间统治与服从的关系,并指出了其中的理论根据——“受命于天”,故正确答案为D项。9.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3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导学号13300938〛答案:C解析:题眼是“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天下受命于天子”。董仲舒主张绝对服从天子,故A项错误;董仲舒的主张没有体现对君主暴政的制约,故B项错误;“争霸战争”不符合西汉时期的社会状况,故D项错误。题干中孟子的思想主张对君主有制约作用,而董仲舒的主张则没有,由此可看出他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故C项正确。10.(2015湖南岳阳一模)春秋战国时期名家代表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韩愈抨击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A.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多样化发展B.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C.儒家思想重视为社会现实服务D.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答案:C11.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指出:“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上下尊卑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这在以下哪一学说中表现最直接()A.“大一统”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三纲五常”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导学号13300939〛答案:C解析:本题重点强调了董仲舒学说所造成的消极影响,设问所谓“表现最直接”,亦即消极作用最明显,故正确答案为C项。12.(2015辽宁大连高三双基)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认为:“汉代的朝臣……强调良好的政府是基于伦理的和谐,甚至将天候与政治混为一谈……如此将宇宙观及政治学混为一谈,笼统地称之为儒教,固然符合了某种目的,但其流弊则是一经摆布,今后两千年则再难以摇撼之。”造成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难以摇撼之”的主要原因是,它()A.符合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提出了“天人感应”的学说C.已经被广大民众普遍接受D.能够促进古代社会和谐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时间“汉代”以及“如此将宇宙观及政治学混为一谈,笼统地称之为儒教,固然符合了某种目的”,可知它符合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和4“天人感应”等学说,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从而使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难以摇撼”,因此选A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最早的法典,是李悝的《法经》。据陈群《魏律序》,是悝为魏文侯相,撰次诸国法所为。这一部书,在当时算做一部佳作,所以商君“取之以相秦”,没有重撰。《法经》共分六篇,是(一)盗,(二)贼,(三)网,(四)捕,(五)杂,(大)又以一篇著其加减。盗是侵犯人的财产,贼是伤害人的身体。盗贼须网捕,所以有网捕两篇。其余则并为杂律。——摘编自吕思勉《中国文化史》材料二古罗马的公民法内容包括国家行政管理、诉讼程序、财产、婚姻家庭和继承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即公私法不分、实体法与程序法不分,表现出诸法合体的特征。发展到万民法以后,由于罗马帝国境内简单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民事法律关系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导致私法体系更为发达。罗马法注重形式,注重法律程序。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十二铜表法》的一些规定。如买卖不动产和奴隶等,除当事人亲自到场外,还必须邀请5个证人和1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当事人慎重考虑,防止错误、欺诈、胁迫或无端反悔,也为了避免法官在司法中徇情偏袒。公民法基本上保留了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的特色。发展到万民法后,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才逐渐变得简易、灵活。程序的严格执行是为了保证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程序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罗马法注重程序是法律体系完备的表现。——庄鹏《罗马法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材料三古代史家所探究的关于古代文明的诸多问题,都和现实世界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他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以及提出问题的一些方式往往也是对当代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或者下意识回应与思考。——黄洋《古代文明研究的现代意义》(1)依据材料一,概述《法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的基本特点。(3)概述材料三的基本观点。依据所学知识,说明研究古代法律的现实意义。参考答案:(1)特点:广泛吸收诸国精华;以刑法为主。原因: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维护小农经济;以法家思想为指导,重罚轻礼。(2)特点:卷帙浩繁、规模巨大;诸法合体;私法极为发达完善,公法不甚发展;注重形式和法律程序;不断发展完善。(3)观点:研究历史是为现实服务。意义:借鉴古代法律的成果,完善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的稳定。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董仲舒是汉代的第一大儒,封建社会理论大厦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封建社会初期有建树的思想家。同时,他还是汉代的第一大教育家。以上这都是值得肯定的方面。不过,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也包含了神秘主义的、形而上学的东西,特别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其维护封建专制和压抑人性的方面,始终是消极方面,由此到封建社会的后期,便走向了阻碍社会前进的反动方面。——《说儒:儒学入门300讲》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对董仲舒思想持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结合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参考答案:观点一:赞成董仲舒的思想。史实依据:①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春秋大一统”思想可以为今天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理论支撑;②董仲舒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③“五常”思想推崇仁、义、礼、智、信,可以改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观点二:反对董仲舒的思想。史实依据:①“春秋大一统”思想充满唯心色彩;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禁锢了人们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不利于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③“天人感应”学说宣扬了“君权神授”;④“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观点三:对董仲舒的思想应该一分为二地客观评价。史实依据:参考观点一、观点二即可。解析:本题要求是“对董仲舒的思想加以评析”。“评析”作为本题解答方式的要求,其篇章结构是“结论+论据”,其“论据”的表述方式应是“史实+评论”,即史论结合;评析的对象是“思想”,所以立论要以其理论主张为基础,赞成者强调其积极作用,反对者点明其消极影响即可。
本文标题: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测试题27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19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