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网络图解---必修一
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网络图解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早期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与灭亡: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对象:土地、人民,王族……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权利和义务统治(等级)影响疆域(地方)西周后期分裂血缘亲疏——政治等级(互为表里)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宗法制维护统治、特权地位作用维护统治集团内部团结后世中国人家族观念特点:王位世袭,等级森严,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尚未实现最高权力的高度集中;族权与王权相结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条件、过程、疆域、意义皇帝制度: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中央机构:三公(君权、相权矛盾,皇帝直接掌控军队,御史大夫牵制丞相)郡县制:春秋战国出现,垂直管理直接任免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推恩令”)群相制加强君权唐朝三省六部制分权:中书、门下、尚书(六部)集体决策更科学最终决策在皇帝元朝的行省制度:中国省制开端汉朝:察举制选官制度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形成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废丞相,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君主专制新高度内阁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形成)明宣宗(票拟权)万历帝(张居正凌驾六部之上)始终是侍从结构,地位、权力取决于皇帝清朝军机处的设置雍正,军事需要设立向各部和地方传达旨意,全国权力完全集中到皇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贯穿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矛盾:中央——地方,君权——相权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分割和削弱,直至废除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强化,地方势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积极作用——国家统一、主权;民族融合;文明发展消极作用——君主暴政;政治腐败、低效;阻碍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2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的民主政治①三面环海,促进希腊的对外交往,山峦和海洋阻隔,促使希腊形成小国寡民的特点。(多山少地,临海多岛)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民主的影响②广泛的海外贸易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使希腊形成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民主奠基: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务奴隶制民主确立: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实行陶片放逐法十将军委员会:统率军队,参与政治,连选连任。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构,管理内政、外交、军事防务等。民主政治机构五百人会议: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雅典民主的公民大会黄金时代陪审法庭:最高法院、最高司法与检察机关,还参与立法。(前5世纪伯里克里)除十将军外,所有官职向全体男性公民开放。民主权利保障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①从当时的历史来看,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②民主政治极大地调动了社会成员的积极性,激发了人们的创造性,使城邦充满活力。对人类文明③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促进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发展的重要意义④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如:公职人员的产生有一定的限制;轮番而治;差额选举;任期制等为后世借鉴。雅典民主局限①是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原始的直接民主,隐含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②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32.罗马法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①公元前509年(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在意大利半岛建立起来;②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征服并统一了意大利半岛,然后向地中海扩张。③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④至1世纪后期,罗马帝国已经建立30多个海外行省,控制欧、亚、非三大洲的广阔疆域,统治了许多不同的民族。起源: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标志着成文法诞生。罗马法的公民法的发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起源与发展发展:万民法的创立(前3世纪中期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公民法与万民法界限消失(3世纪初)形成:查士丁尼组织编撰法律汇编《民法大全》,体系最终形成。整体结构上分为公民法、万民法与自然法罗马法的构成形式上分为习惯法和成文法罗马法的调整财产关系,维护奴隶制,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内容和作用内容保护自由民权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系帝国统治影响①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世界②为近代资产阶级战胜教会和世俗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③很多原则和制度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8年光荣革命实质:资产阶级封建势力妥协影响: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政权,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创造了条件时间: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内容: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权力确立与发展影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时间:18世纪前期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组成: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形式上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递交国王形式上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工业革命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内容:使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代表席位大大增加最大获益者:工商业资产阶级4特点: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①国王是世袭产生,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②议会具有立法权。③内阁行使行政权,内阁的领袖就是首相。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①邦联政府无权制定统一关税,无力保护本国经济的利益。背景②无力偿还巨额债务。③无力保障国家安全。制定时间:1787年;地点:费城规定联邦的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规定其他立法事项主要内容特别提到州与联邦政府的关系问题1787年宪法规定修正案的制定和生效等问题体现原则:“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性质: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法作用:奠定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美国建立起总统制、联邦制和共和制为一体的国家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使美国革命得以完成没规定人民群众的权益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剥夺了妇女、印第安人、黑奴的选举权①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后捍卫革命成果的产物相同②都是两党轮流执政,具有民主法制、分权制衡等原则③国会(议会)都是两院制,行使立法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①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总揽行政权,统率军队等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相对独立。的异同不同②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内阁掌握行政大权,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总统(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英国君主立宪制示意图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示意图首相议会下院内阁政府内阁与首相在政治上共同进退国王国家象征统而不治议会参众两院联邦法院民主共和制53.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国的统一和帝国的建立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②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颁布时间:1871春规定德国为联邦制的君主国家《德意志帝国宪法》主要内容授予皇帝巨大的权力规定帝国设立的两院制的议会为立法机构评价①确立了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迅速的迅速发展,到19世纪末德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②是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保留浓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君主是实,立宪是虚)国家元首的对比(产生程序、任期、权力)产生程序:世袭英国——国王任期:终身制权力:“统而不治”、“临朝不理政”没有实权产生程序:选民间接选出美国——总统任期:4年(最多两任)权力:行政权,有权提名并经国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批准法律,战时独裁产生程序:世袭德国——皇帝任期:终身制权力:巨大,拥有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的权力,有权统率全国的武装力量,任命帝国宰相。议会(国会)的对比:英国议会——由国王和上下两院(贵族院和平民院)组成,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军权等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会有权向国民征税、调整国外贸易及州际贸易征兵及在紧急时期调动民兵,宣战权产生程序: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2名参议员任期:6年(每2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产生程序:选民直接选出(人数与该州人口成正比)众议员任期:2年德国议会——由联邦议会(上议院)和帝国议会(下议院)组成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6德国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的主要区别项目德国君主立宪制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国家元首皇帝国王总统元首产生方式世袭世袭选举(任四年,可连任两届)元首任期终身制终身制任期制元首的实权有无有政府首脑帝国宰相内阁首相总统政府产生方式国王任命议会中多数党派领袖担任总统任命国家权力中心联邦议会议会(下院)总统行政权皇帝和帝国宰相内阁首相总统政府首脑与议会关系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会长由宰相担任首相与内阁对议会负责,由内阁协调首相与议会关系总统与内阁不对国会负责,总统与议会互相制约立法权帝国议会行使,须经联邦议会和皇帝批准议会国会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840年至l900年:自由资本主义阶段:鸦片战争1840-1842英国道光市场、原料产地《南京条约》危害,开始、矛盾、性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咸丰进一步扩大英法、圆明园加深、勾结帝国主义阶段: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日本光绪战前对比,黄海海战《马关条约》危害、大大加深,民资初步发展邓世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八国光绪《辛丑条约》危害、完全、工具义和团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九一八事变(1931年开始局部侵华)、七七事变(1937年全面侵华)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军发动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统一整编——合作宣言)正面战场的抗战(会战、片面抗战、合作抗战)敌后抗日斗争(敌后抗日根据地、全面抗战路线,根据地政治、生产、思想建设,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原因: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国际合作历史地位:第一次反侵略全面胜利,巨大贡献,国际地位提高壮大了革命力量,有利于新民主主义革命7旧民主主义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1853年建立正式政权)天京变乱(1956年转折)《天朝田亩制度》(革命纲领、绝对平均主义,农民阶级局限性)《资政新篇》(先进的中国人最早的资本主义方案,脱离农民实际)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标志:天京陷落,农民阶级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的成立(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十六字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1911清政府统治瓦解)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资产阶级政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主权在民——反对封建专制(现实意义)三权分立:模仿美国,社会性质决定无法实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里程碑: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局限(未完成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国际国内背景、导火线两个阶段、先锋主力军、口号彻底反帝反封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中共“一大”:1921年,党的诞生背景意义,目标缺陷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国共合作:中共三大方针——新三民主义政治基础——国民党一大——北伐战争国共十年对峙:南昌起义: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转向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胜利道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红军长征(左倾导致失败,1934—1936过程)遵义会议(内容、意义,毛泽东领导地位,转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内战的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
本文标题:201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网络图解---必修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55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