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5潍坊二模试卷讲评(我的).
成功就是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暴露问题1、第Ⅰ卷4、5、10、12题2、文言文翻译重点词句翻译不确切。3、诗歌鉴赏第(2)题诗人情感变化4、语言表达题16题语言连贯第1题【即既继】招之即来若即若离可望不可即成功在即既往不咎既成事实一如既往既来之则安之继往开来闷罐车闷葫芦闷闷不乐(mèn)弱冠冠名权冠军(guàn)冠冕堂皇衣冠楚楚冠心病冠状动脉(guān)跟帖请帖发帖子(tiě)碑帖习字帖临帖(tiè)混浊混沌(hùn)浑(混)说摸鱼(hún)景物作用型答题思路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描写的景物(或景物的特点)有何作用?这首诗歌写景的目的是什么?描写某一景物有何好处?内容上:1.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交代时令、地点、环境)2.渲染气氛、烘托心情3.奠定感情基调表达上:4.含蓄地表达感情(借景抒情、以景衬情//以景结情,含蓄隽永)5.衬托人物气节、性格、或品质(常见于咏物诗)结构上:6.点题、为下文写“某某”作铺垫、伏笔、承上启下、或照应等。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沉醉东风·渔夫(白朴)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那刎颈交,却有几个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注】白朴一生悠游不仕。(1)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①用“黄芦”“白苹”“绿杨”“红蓼”等自然景物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画面,提供了渔夫远离尘嚣的生活环境;②从而表现了渔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致;③同时点出此时的时令是秋天,为下文的“秋江”做了伏笔。下面是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读后回答问题长信秋词五首(其一)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问:诗题为《秋词》,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答:诗中的环境所抒写的景象都暗合“秋词”的要求。金井梧桐,秋深叶黄,夜深霜重。作用:①点明题意,向读者暗示,这是一首宫怨诗;②渲染凄清孤寂气氛,奠定哀怨感情基调;③烘托人物孤苦抑郁的心境。青玉案曹组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注]①谩:徒然、空自。8.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说明。(5分)答:先是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接着写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同时,眼前如画的烟村,也触发了词人一缕思乡之情。(5分,三种情感3分,结合诗句2分。)青玉案曹组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注]①谩:徒然、空自。9.简要分析“凄凉只恐乡心起”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6分)答:这一句既点明了题旨(2分),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片写景,点出旅愁乡思的主题,领起下文,抒写独宿孤馆,乡思盈怀的惆怅之情(4分)。(2014年新课标卷Ⅰ)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5分)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然而,也有研究指出,: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试题答案】①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②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③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写出一句,给1分;写出两句,给3分;写出三句,给5分)(2014年新课标Ⅱ卷)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大家都知道,①,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人体通过呼吸,②,排出二氧化碳。那你可知道土壌也有呼吸?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③的过程。【答案】①一个人活着就必须呼吸②从大气中吸入氧气③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16.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文意补写文末两处画线处的内容。(每句不超过14个字)(4分)在北京举办的一次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的“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显示,高达54.4%的年轻人(包括大学生)表示“没时间读书”,43%的大学生日均阅读时间低于1小时,多数大学生上网时长远超读书时长。而在阅读类型中,休闲娱乐性图书和考级考证书籍排在前两位,经典名著却受人冷落、鲜有人问津。对此,我们不禁要发出这样两个感叹: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答案:一是“最该读书的时候不读书”(或“最该读书的人不读书”);二是“最该读的书没人读”评分标准:两个感叹应明确指向“年龄”(或“人群”)与“书籍类型”,意思合理即可。写对一句得2分,两句得4分。其中内容1分,语言流畅1分,请酌情给分。第一、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第二、归纳概括认读结果,注意:①重视数据变化(或趋势)。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②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③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④简要归纳概括。解答前,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归纳概括,就符合简答要求。2014年全国大纲卷20.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信息,将2008年至2012年五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的特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6分)参考答案:20.(示例)图表显示,2008年至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均逐年增加,而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增幅大于农村居民,二者的差距在逐年加大。(内容完整,给4分;答出均逐年增加的,给2分;答出增幅有差异的,给1分;答出差距加大的,给1分。语言连贯,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2、注意整体把握,切忌以偏概全。解题要点1、看清题目要求。4、第一步一般是进行客观描述,第二步一般是得出观点或结论。3、注意图表细节和数据变化。17.【2014·课标全国卷1】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答案】本次瑶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内容完整,给1分;归属得当,给1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连贯,给2分。总数超出要去,酌情扣分)17.【2014·课标全国卷2】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段话,迎求内容究犷,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答案】本次春游全班分为5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准备所需物品,要求人人参与,组长负责协调;各组拿出美食进行班级评比,并参加游艺活动。1.根据李清照的诗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6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走出庭院,放眼池塘,红色的荷花渐渐凋谢,淡淡的荷香若有若无。踱回房中,坐在卧榻,素白的竹席只觉凉意袭人。解析:对于古诗句的扩展,首先要充分理解诗句的意境,然后才能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扩写。因为古诗本身无比凝练而优美,所以扩写后的文字也要尽量有诗意。2.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下面是王维的诗句,请你任选一句,运用合理的想象,描绘其所表现的画面。50字左右。(1)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中》)(2)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泛》)答案:(示例)(1)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粼粼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在浓绿的丛林中,零星地点缀着几片红叶。(2)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濛濛,时隐时现,若有若无。解析:解答时,先要读懂原诗句,抓住诗句中的意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原诗所描写的景物,注意一定要准确地表达出原诗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文后问题。秋径[宋]保暹杉竹清阴合,闲行意有凭。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棱。翻思深隐处,峰顶下层层。请描述此诗颔联“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中的情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80字。答案:(示例)孟秋新雨之后,金风送爽,凉意宜人,密林深处宁静至极,忽然,诗人听到轻微的步履声,它打破了寂静,显得分外清晰,原来是诗僧回来了。解析:语言生动即采用恰当的修辞手法,除此之外还要突出作者“以动写静,以声绘寂”的手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螃蟹和乌龟赛跑。一声枪响,乌龟径直向终点爬去,螃蟹却沿着起跑线横向爬。裁判提醒说:“你应该朝着终点爬啊,这样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能不能取胜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可不能随便坏了祖宗横爬的老规矩!”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一、从螃蟹的角度:(顺)1、老规矩不可破,老规矩不能被遗忘。2、做事要有主见,不要被他人的意见左右。(逆)(整体最佳立意)1、勇于打破规矩(常规),突破传统,主宰自我2、要学会转弯,要学会变通,思维一转天地宽(综合))(整体最佳立意)1、学会变通,打破老规矩,继承与创新(偏重创新)2、老规矩要注入新内涵(让老规矩与时俱进)守规矩也要变通裁判的建议: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让诚那之花灼灼其华)二、从乌龟的角度:人生要有正确的奋斗目标,人一旦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就要竭尽全力去奋斗。(找准方向,扬帆起航)三、从裁判的角度:要善意地提醒别人老规矩不能老去老规矩往往让人想到旧社会束缚人们思想与行为的封建礼教,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等是教育人们要有尊敬长辈的美德;而“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则是对为人处世以及持家之道的一种要求。这些老规矩,曾影响了一辈又一辈的北京人。近日,这些久被遗忘的老规矩被人重新提起并引发一片热议,追溯根源还在于老规矩在新时代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老规矩并非都是束缚人们思想与行为的糟粕性的东西,老规矩在新时代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作为一定时代文化影响下的行为准则,老规矩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化精髓。这其中,有的则是值得人们去遵守、传承的文化精华,对人们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个人成长离不开这些老规矩。老规矩其实就是家规、家教的一种形式,他大多关乎个人修养和纯正家风,特别是传统礼仪和人际交往。耳濡目染,个人素养得以提升,社会规范实现传承。历史上,一些注重家风家教和传统优秀价值观教育的诗书家族,往往后代人才辈出,留下一段段传奇。曾国藩家族即是一例。《曾国藩家书》谆谆告诫后辈言行举止、修身立德等为人处世之道,这些把老规矩和个人经验融合而成的传统家教慢慢内化为曾氏子孙心中的行为准则,其后代名人辈出。读《南渡北归》,尤为曾氏后人贵族气质和卓越成就而唏嘘。(先肯定老规矩“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化精髓”,继而以曾国藩家族为例,说明老规矩对后辈言行举止、修身立德等为人处世之道的积极影响。)当下中国需要这些老规矩。不可否认,快速发展的当代中国出现了毒奶粉、中国式过马路等令人齿寒的道德滑坡现象。仅仅靠法治解决问题显然是治标之策,社会细胞的改良才是根本,这个当然离不开依然有生命力的老规矩。基本道德规范的老规矩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当代中国出现了毒奶粉、中国式过马路等令人齿寒的道德滑坡现象,惟其如此,当下中国才更需要那
本文标题:2015潍坊二模试卷讲评(我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58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