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2013高考最后五天冲刺黄金卷历史1
2013高考最后五天冲刺黄金卷:历史11、“今切以为其当与不当,可内反于心而定也。尧谓舜曰:‘天之历数在尔躬。’言察身以知天也。……天子者,则天之子也,以身度天。”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A.是一种格物致知的认识论B.意为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C.意为对君主的权力形成制约D.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2、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上述规定表明唐朝前期A.确立封建土地私有B.抑制土地兼并C.重视百姓养老问题D.百姓赋税过重3、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B、倡导经世至用,反对思想一统C、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D、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4.古希腊喜剧《骑士》中,一位将军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领袖的职位时说:“要做政客,惟一的麻烦就在于你什么都知道。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微的人。你可千万别错过这个绝好的机会。”这段话A.道出了民主政治的真谛B.体现了古希腊的平等思想C.表达了对民主制度的不满D.成为雅典政客的最好描述5.世界第一个计时器是公元1088年北宋的苏宋为皇帝编制历法而制造的水运仪象台(天文钟)。但随着朝廷的变更和战乱,这一技术便失传了。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为公众报时的钟。1656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钟表制造业在欧洲发展起来。计时器在中外的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是A.技术水平的高低B.是否出自社会需要C.是否有政府支持D.科学家的创新能力6.黑格尔说:“时代的艰苦使人对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的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活动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下列有利于解决此问题的主张是A.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B.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C.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D.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7.林则徐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同英国军舰抗衡是不可能的,并断定:“船只、大炮和水军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林则徐决不愿意散布这些观点,说明A.林则徐思想极保守B.学习西方科技成为时代潮流C.中国军队士气低落D.大多数士大夫极其藐视西方8.20世纪初,北京刚刚引进自来水与电力照明的时候,社会上流行着一些传言:“北京新的供水系统是外国人布下的圈套,供应的水是腐败的;电力是外国人的鬼魂,西方人的阴谋。”一些电力事故则被当作这一诡计和幽灵的最好注解而被大肆宣扬。这一现象深刻反映了A.中外民族矛盾尖锐对立B.百姓排斥先进工业文明C.传统生活观念的顽固性D.开明与守旧的思想并存9.《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随着尼克松的访华,中国加入了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阵线和竞争者的行列,中国在想要得到自己的那一份。尼克松的访问为中国开辟了与美帝国主义及其同伙和解与联合的道路。同时,……与美国结盟标志着中国领导层已脱离了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脱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运动,脱离了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斗争。材料体现了A.全球史观B.社会史观C.文明史观D.革命史观10.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重商主义者主张高工资,提出经济发展的“外国支付收入”理论,认为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意味着外国将为出口国家支付工资和利润。这一理论在当时得以实现的经济条件是A.“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B.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使英国占据贸易优势C.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发展扩大了国内市场D.工业革命的完成,提高了英国商品的技术含量11.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主要是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至1941年时,共计有250万青年参与,在各州的1500个营地劳动,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史学家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措施A.调整了农林经济结构,降低农产品价格B.使罗斯福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C.将失业救济与自然保护有机结合起来D.基本解决了就业问题,消除了经济危机12、历史学教授钱乘旦说:“文化的渗透和融合不只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大的方面也如此。人们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导致经济运作方式趋同。这固然不错,但现代经济运作方式在各地遭遇各种本土性,就一定要嵌入到各种文化背景中去……。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A.全球化与本土性可以共存B.在全球化过程中,本土性将自然延续,在新的环境下调适自己,形成文化融合C.在全球化的前提下传统与现代化对立,将本土与全球化对立D.本土文化,是许多文化交融的结果;没有融合的文化不会有生命力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使。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材料二:贞观六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言:“外官卑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上许之o”贞观十八年,太宗本人对当朝重臣做了精当评价,其中,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愈违,岑文本“性质敦厚……戴宵性贞正,死时“宣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高宗永徽三年)政府颁布《唐律疏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摘编自王春瑜《中国反贪史》材料三: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宋史》材料四: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和目的(13分)(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反腐败的举措。(3分)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4分)(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我们今天在反腐倡廉中应吸取古代哪些教训?(5分)14.(12分)“小”和“大”问题观察下图,16—20世纪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与此同时,世界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世界历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根据材料并结合你所学习的知识,阐述对材料中关于16—20世纪40年代中期“变”的认识。(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苏格兰的第一所大学出现在1412年,在随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苏格兰的大学异军突起,又先后建立了三所大学。他们在办学思想和管理结构上偏向欧洲,较少传统束缚和宗教影响。18世纪50年代自然科学已经在阿伯丁大学确定了地位,而格拉斯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成为主要的医学中心。在医学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化学、地质学和其他科学的研究。18世纪的启蒙运动更是激发了人们将科学应用到渔业、农业、交通和工业上去的兴趣,苏格兰的大学顺应时势,改革课程设置,增添更现代更实用的课程,并与制造业建立了联系,这与依然稳坐“象牙塔”中的牛津和剑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1740年开始,格拉斯哥大学的本科生中约有40%来自工人或商人家庭(有些来自英格兰),它的许多毕业生都在工商界获得了成功。在苏格兰,大学教学内容现代化的进程要比英格兰大学开始得早。格拉斯哥大学在梅尔维尔(AndrewMelville)担任校长期间(1574~1580)就开始对课程进行改革,第一年学习人文学科,第二年学习数学、宇宙学和天文学,第三年学习道德和政治学,第四年学习自然哲学和历史。1708年爱丁堡大学对教学进行了改革,抛弃了四年中由同样的教师教授所有科目的做法,到1753年这种做法几乎被所有的大学所采纳。1729年,格拉斯哥大学的哲学教授首次用英语取代了拉丁语讲座。这些改革使苏格兰大学在18世纪独树一帜,连牛津大学都自愧不如。——《外国高等教育史》(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格兰大学崛起的原因。(6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苏格兰大学有哪些创新和及影响。(9分)1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从顺治至康熙初年,黄宗羲对清统治者怀着强烈的民族仇恨,不仅在行动上进行武装反抗,而且在《留书》《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中还进行激烈的批判。康熙十七年(.1678),清廷议修《明史》,特开“博学鸿儒科”,以延揽人才。叶方蔼向康熙帝推荐黄宗羲。黄宗羲的弟子陈锡嘏当时在北京任职,代为力辞。黄宗羲闻知后即致书陈锡嘏表示感谢,说如果让他“待诏金马”,无异于“断送老头皮也”。康熙十九年,黄宗羲年已七十一岁,徐元文(顺治十六年状元,官至户部尚书)在康熙帝面前举荐黄宗羲参与修史,康熙帝下旨浙江督抚“以礼敦请”,黄宗羲仍然托病力辞,却派遣自己的儿子黄百家到徐元文主持的明史馆去修史了。康熙二十六年,黄宗羲在写给徐乾学(康熙九年探花,官至刑部尚书)的一封信中写道:今圣主特召,入参密勿,古今儒者遭遇之隆,盖未有两。五百年名世,于今见之……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何尝不可以称道梨洲的现实主义态度呢!——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从顺治至康熙年间,黄宗羲对清廷的态度逐步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2)“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黄宗羲对清廷态度的变化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1-2:CC3-7:DCBCD8---12:ADBCA13:答案:⑴特点: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设监御使,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6分)背景:秦朝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后,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4分)目的:澄清吏治,削弱地方势力,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3分)(2)举措:高薪养廉;严刑峻法;褒奖清廉官员(或树清廉典型)。(3分)宋初特点:运用经济手段减员增俸来促进官员廉洁自律(2分)明初特点:反腐败极端化、非理性(2分)⑶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保证官员正常合理的新酬;廉政应以人为本,理性反腐。(5分)(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得分)14:答案提示:赞同第一种观点:地球变小:理由:15——16世纪:欧洲国家开辟了新航路,进行早期海外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7——18世纪末19世纪初:启蒙思想的传播使得理性取代愚昧和
本文标题:2013高考最后五天冲刺黄金卷历史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62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