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3高考生物讲义1-2-1
一、选择题1.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与圆圈中“A”所对应的名称相符合的是()A.①——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②——腺苷C.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④——腺嘌呤解析:②为双链结构,含T,为DNA;③是单链结构,含U,为RNA。①②③④四种化合物中的“A”依次为腺苷(腺嘌呤+核糖)、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腺嘌呤。答案:D2.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解析:考查ATP的有关知识。细胞内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利用的ATP主要来自细胞呼吸,而光合作用光反应中产生的ATP只供暗反应使用。A项中无氧条件下,ATP可来自细胞的无氧呼吸;C项中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在叶绿体进行的光反应阶段中合成ATP不依赖氧;D项中细胞质中消耗的ATP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答案:B3.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C.酶活性在t2时比t1时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D.酶活性在t1时比t2时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解析: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确低温和高温对酶活性影响的区别。低温(t1)只是酶活性受到抑制,空间结构并未受到破坏,调至最适温度时,酶活性逐渐增强,选项B正确,选项D错误。高温导致酶分子空间结构破坏而失活。酶更适于在低温下保存,选项C错误。答案:B4.(2011年高考福建卷)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解析:酶可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发挥作用,A项错误。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并非都是蛋白质。部分激素是蛋白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有乙酰胆碱、多巴胺、肾上腺素、氨基酸类和一氧化氮等,这些物质不是蛋白质,故B项错误。激素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酶与相应的底物结合后起作用,C项正确。激素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可被降解,而酶发挥作用后仍具有活性,D项错误。答案:C5.(2013年北京东城模拟)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图所示。经35℃水浴保温一段时间后,③、④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①、②不加任何试剂,下列组合能达到目的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④D.③和④解析: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蛋白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①、②可以通过对比蛋白块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进行了反应,但③、④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都有紫色反应。答案:A6.如图是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对抗体的消化作用,根据图示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胃蛋白酶能使抗体失活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胃蛋白酶催化抗体分解断裂的肽键数目多于木瓜蛋白酶解析:比较两种蛋白酶对抗体的影响可以发现,胃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分解抗体产生的结果不同,前者分解抗体产生的产物更多,说明了胃蛋白酶催化裂解了更多的肽键,也说明了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该实验结果无法证明两种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所以选C。答案:C7.如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是()A.若有大量气体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B.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量筒中产生气体的速度加快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D.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解析:本题考查酶的作用和影响因素。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气泡)。增加土豆片的数量即增加酶的数量,可使反应速度加快。一段时间后,因底物过氧化氢全部被消耗分解掉,产生的氧气(气体)量不再增加。答案:C8.鱼被宰杀后,鱼体内的ATP会生成具有鲜味的肌苷酸,但酸性磷酸酶(ACP)会催化肌苷酸分解导致鱼肉鲜味下降。为了研究鱼类的保鲜方法,研究者从草鱼、鱼和鳝鱼中分离得到ACP,并对该酶活性进行了系列研究,相关实验结果如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CP在不同浓度金属离子中的相对酶活性金属离子浓度(mmol/L)相对活性(%)草鱼鱼鳝鱼Na+30100.83101.4796.03Zn2+1112.38116.06158.13Ca2+565.2196.1888.18A.不同鱼类的ACP活性都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B.将宰杀后的鱼放到37℃左右的环境中一段时间能保持其鲜味C.将宰杀后的草鱼放到适宜浓度的Ca2+溶液中鲜味下降的速度会减慢D.Zn2+能使这三种鱼的鲜味下降速度都减慢解析:不同鱼类的ACP活性在一定范围内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超过最适温度,温度升高活性会下降。从题图看出鱼放在37℃左右的环境ACP活性最大,催化肌苷酸分解更快,不利于保鲜。草鱼的ACP在Ca2+溶液中活性下降,鲜味下降的速度会减慢。在Zn2+溶液中,三种鱼的ACP活性升高,鲜味下降速度加快。答案:C二、非选择题9.(2011年高考江苏卷)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①鲈鱼的驯养:将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d,用普通饲料投喂,备用。②饲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③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④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947.2%。⑤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对下表。蛋白酶活性(U/mg)脂肪酶活性(U/mg)淀粉酶活性(U/mg)对照组1.090.080.12实验组1.710.100.13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____________。(2)步骤②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要特别注意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3)步骤③中还应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___________。(4)本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推测鲈鱼的食性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因该实验的观察指标是鱼体的增重量,而成体鱼增重较慢,实验结果不明显。实验前,将鲈鱼放在网箱中驯养是为了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从而减小环境对鲈鱼的影响。(2)植酸酶为蛋白质,高温会使其失去活性,因此烘干处理时需要注意温度不要过高。(3)除植酸酶外,影响鲈鱼增重的外界环境因子还有水体温度、盐度和溶解氧等,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这些无关变量。(4)因实验组的平均增重高于对照组的平均增重,可初步得出添加植酸酶的饲料可促进鱼体生长的结论。(5)因动物蛋白质含量多,肉食性动物的消化酶中的蛋白酶活性应比脂肪酶或淀粉酶活性高。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鲈鱼的蛋白酶的活性高于其他两种消化酶的活性,因此鲈鱼应为肉食性动物。答案:(1)成体生长缓慢,实验效果不明显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2)温度不能过高高温会使植酸酶变性而失去活性(3)水体温度、盐度和溶解氧等(4)添加植酸酶的饲料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的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中的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5)肉食性,其肠道中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10.请你解读与酶有关的图示、曲线:(1)图1和图2是与酶的特性相关的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和图2分别表示了酶具有________。洗衣粉中所加的A,之所以能够耐酸碱、忍受表面活性剂和较高温度,是因为通过________精心设计改造生产出来的;控制其合成的直接模板主要分布在细胞的________中。(2)图3是与酶活性影响因素相关的曲线,请分析回答:当pH从5上升到7,酶活性的变化过程是________;从图示曲线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4和图5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曲线,请分析回答:图4中A点后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________。从图5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底物足量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分析图1中加酶和加化学催化剂后的反应速率,可知酶促反应可明显缩短达到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体现了酶的高效性;由图2可知,酶促反应的机理是酶A和反应底物B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催化反应,说明酶具有专一性。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可通过基因工程定向改变遗传物质,进而改变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具有耐酸碱、忍受表面活性剂和较高温度的特性。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是mRNA,主要位于细胞质中。由图3可知,当pH从5上升到7的过程中,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pH升高底物剩余量减少得多,酶活性上升;超过一定pH,随pH改变,底物剩余量减少得少,酶活性下降;但最适温度并未随pH的变化而变化,酶活性也受温度影响。由图4知,A点后,底物浓度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并未改变,其限制因素主要是酶的数量和酶的活性。图5显示底物充足的情况下,随着酶浓度的增加,酶促反应速率不断升高,说明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呈正相关。答案:(1)高效性和专一性基因工程细胞质(2)先上升后下降随着pH的变化,酶的最适温度不变,温度影响酶活性(3)酶的浓度(数量)和活性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呈正相关11.(2013年株洲模拟)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神经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________(生理过程),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研究发现,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h有40kg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mol/L,为满足能量所需,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图可知,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________。(3)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发生变化。据图分析,科学家当初推测ATP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动物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细胞呼吸,ATP的结构简式A—P~P~P。ATP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但ATP与ADP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十分迅速,从而使生物体内ATP的含量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2)ATP脱去磷酸基团后剩下的是腺苷。(3)ATP和神经递质都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要证明ATP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就要设法阻断神经递质的传递作用。答案:(1)细胞呼吸A—P~P~PATP与ADP相互迅速转化(2)腺苷(3)①科
本文标题:2013高考生物讲义1-2-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65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