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招标投标 > 2014届高三高考历史冲刺训练
第1页共7页2014届高三高考历史冲刺训练(初稿)命题人:李力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将班、姓名填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3、所有试题答案均须做在指定的答题卡上,否则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4、作答时:卷面要整洁,字迹要清楚,层次要分明。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小题,共48分。每小题仅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历史学家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能够了解到商代社会的一些情况;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也能够了解到北宋年间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与总结,其主要依据是(D)A.历史学家的分析与思考B.当时的客观事物C.各种历史教科书D.各种历史文物2.明代江南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但也潜伏着诸多的社会危机,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A)弘治、嘉靖年间江西的人口户数及朝廷在江西的征税统计表时间人口户数官民田地夏税米农桑丝折绢秋税米弘治年间(1488—1505)148.7万户399270顷86600石余3970斤余3175匹余2560270石余嘉靖年间(1522)130.3万户398566顷82965石余4264斤余3411匹余2576888石余A.明弘治、嘉靖年间农业税收方式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B.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人口减少政府税收也相应大幅削减C.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成为朝廷最重要的税收来源地D.明弘治、嘉靖年间社会经济凋敝,农业衰退显著3、春秋笔法,又称微言大义,是指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的主观看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据此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点的是(D)A.中法战争B.抗日战争C.南京条约D.甲午战争4.1933年初,《申报》刊登“永安堂”的广告词:“国难紧急中,我们需要的是民族英雄;天气严寒日,我们需要的是虎标良药。”并附上蔡廷锴将军的题辞:“永安堂主人胡文虎君,热心救国,仁术济人。……此次本军在沪抗日,胡君援助最力,急难同仇,令人感奋。书此以留纪念。”于是“永安堂”的产品卖得火热极了。这则广告作为史料不能..用于研究BA、近代民族企业B、八年抗战C、近代大众传媒的发展D、实业救国思想5.下列表格是甲、乙两位同学对“农民阶级与近代中国革命”的探究,对此判第2页共7页断正确的是A历史依据一历史依据二历史结论甲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革命的胜利乙毛泽东出身农民家庭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农民阶级可以领导革命胜利A.甲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正确,结论合理B.乙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不正确,结论不合理C.两位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都不准确,结论都不合理D.两位同学的推论都合理,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代6.1959年,台湾当局“外交部”这些提法的改变反应出其AA.坚持“一个中国”的理念B.放弃了敌视大陆的立场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D.对“一国两制”原则的响应7.“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如果引用这段材料,最适合作为下列哪一论题的论据?(D)A.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B.论英国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C.论英国何以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D.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的影响8、托克维尔在写《旧制度与大革命》时说:“为了帮助理解下文,有必要对法国以外情况作此概述……谁要是只研究和考查法国,谁就永远无法理解法国革命”。托克维尔强调(B)A.注重史实材料的可靠性B.历史比较研究的重要性C.法国历史发展的复杂性D.历史研究方法的多样性9.下图所呈现出的问题是自近代以来世界经济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看,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D)第3页共7页A.创造更民主的政治环境B.寻求更先进的技术支撑C.利用更广泛的资源条件D.构建更公正的制度框架10.《中西方哲学之比较》一书中指出:“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黄宗羲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孟德斯鸠们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这样的设想。……前者是中世纪末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①造成中西方思想主张迥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水平的差异②黄宗羲们的思想主张局限于封建范畴,孟德斯鸠代表资产阶级利益③中西方启蒙思想家主张的不同取决于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的差异④16至17世纪中西方启蒙思想主张逐步趋向成熟和质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1、历史学家克罗齐曾说:“死亡的历史会复活,过去的历史会变成现在”。下列与其观点相近的是(C)A.卡莱尔:只有传记是真实的历史。B.汤因比: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C.班固:后之说今,犹今之视昔。D.魏源:执古以绳令,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12.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从根本上CA.表明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B.会引起各国外交政策的实质性变化C.反映了各国因利益和实力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D.反映了两极格局结束后,和平已成为各国的追求2014届高三高考历史冲刺训练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二小题,共52分。13.凯尔森说:“妥协是民主本性的组成部分”。许多国家的民主进程中都体现了妥协的存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共28分)材料一宪政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赖于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第4页共7页中有丰富妥协因素:分封制度本身接近契约关系;继承制度和婚姻关系在扩张领土上的广泛应用等等都是某种协商和妥协的产物。最为关键的因素是盎格鲁—萨克逊的贤人会议的传统,教会的制约和习惯法的限制使得国王几乎从来都没有演变为东方式的完全不受限制的专制君主。克伦威尔在内战后借助议会军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使得英国人充分认识到,通过圣洁的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比传统君主制度危害更大。丰富的妥协经验和对革命以及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危害的认识使英国人更倾向于采用渐进妥协的方式完成政治变革。——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采用妥协的方式完成政治变革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史实说明英国此后至19世纪中叶是如何渐进推动民主化进程的?材料二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1870年后“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重要事件是什么?简要分析此后法国政局长期稳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三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王希《原则与妥协》(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集团之间妥协的表现有哪些?分析美国宪法为什么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材料四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的《新论——兼探溥仪潜往东北的一个原因》即指出,《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从近年来对民国初年“大妥协”不同评价的角度分析南方提出妥协有什么积极意义?谈谈你对民主政治中妥协的认识。14.社会转型的内涵是什么?所谓社会转型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第5页共7页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处在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转型时期。(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概括古代中国完成“社会的转型”后的表现。材料二1978年至今,(新)中国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了从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变等,结构转型和体制转型同步并行、相互交织,涉及社会所有构成要素系统。——郑杭生《中国和西方社会转型显著的不同点》(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78年至今是如何向“开放社会”或“法理社会”转变的?(两者选一作答即可)材料三近100年来,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有三次。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第二次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次是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社会转型要考虑三大因素,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提出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中国这一百年来三大转型都靠文化支撑,……文化是我们社会转型当中的凝聚力、创新力。(3)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三中的观点。2014届高三高考历史冲刺训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1.D2.A3.D4.B5.A6.A7.D8.B9.D10.A11.C12.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25.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法国、美国、中国民主发展历程。第(1)问,从材料一中的“丰富的妥协经验和对革命以及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危害的认识使英国人更倾向于采用渐进妥协的方式完成政治变革”得出原因。如何推进民主化进程,则需回忆《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1832年议会改革等内容。第(2)问,联系材料二中的“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第6页共7页抗转为妥协”,可以得出是指1875年由议会投票通过的一票共和的历史事件;“原因”可从法国工业革命发展、社会矛盾的缓和等方面考虑。第(3)问,首先要联系1787年宪法制定时的多元利益集团指哪些?(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蓄奴州与自由州),然后根据宪法涉及的中央与地方的权利以及代表名额的相关内容归纳答案;回答“原因”时可以根据材料得出在于不断因时而变。第(4)问,主要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实际的政治经济情况得出;围绕妥协的积极意义阐述认识。答案(1)原因:丰富的妥协经验和对革命以及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危害的认识。(2分)进程:①③光荣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2分)②18世纪中期形成责
本文标题:2014届高三高考历史冲刺训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25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