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6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推断题与实验探究题(word版,含解析)
初中化学推断题与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一.填空题(共1小题)1.图中的A~I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C属于单质,D、E、F属于氧化物.B供给动植物呼吸;F是铁锈的主要成分;G俗称纯碱;H和I能发生中和反应.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1)E的化学式.(2)E→H的反应能(选填“放出”、“吸收”)热量.(3)写出F→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写出H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二.解答题(共29小题)2.如图中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均由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其中甲是胃液中帮助消化的成分,乙俗称消石灰.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1)写出乙在农业上的一种常见用途:.(2)①若甲、乙、丙、丁为不同类别的物质,丁的化学式为.②若丁是侯氏制碱法中制得的“碱”,丙转化为丁的化学方程式为.③写出②中的丁转化为①中的丙的化学方程式:.3.如图:A﹣I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纯净物,“→”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参与转化的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已省略.A常温下为液态,A→B放出大量的热;B、C为碱,A、H、I为氧化物,E、F、G为单质.(1)A的化学式为.(2)E→F、F→G的基本反应类型均为.(3)写出I的一种用途.(4)写出符合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A、B、C、D、E、F六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C都是维系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B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原料,F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E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能发生反应;“→”表示能转化.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1)F的俗称是.(2)已知反应①、②、③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3)反应④会(填“放出”或“吸收”)热量.(4)D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有A、B、C、D、E、F、G、H初中常见的八种物质,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与G的组成元素相同,A中只含两种元素且质量比为1:16,F为紫红色.八种物质之间有如图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1)F、G两种物质的化学式:F,G.(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4)从微观解释D与G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6.如图中的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且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其中A的饱和溶液加热后会变浑浊,B、C是氧化物;E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E、G分别与足量F反应的生成物相同.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1)写出C的化学式(2)在B和C的混合物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显(3)写出F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写出G的一种用途.7.如图表示的是物质A﹣H相互间的关系(“→”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G都是单质;C是氧化物,C中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3:8;G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三,H中不含氧元素,F是一种蓝色溶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请你回答:(1)H的名称是.(2)写出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反应①、②、③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该基本反应类型是.(4)写出G与F反应的现象.8.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只有F为单质,其他都是化合物,B、C、D是氧化物且D为黑色.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1)写出D物质的化学式;D和F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2)写出G→E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A→B+C的化学方程式:.9.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与E、C与D的组成元素相同,E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B是一种气体单质,C是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请回答:(1)C的化学式是;E的化学式是.(2)写出①B→A的化学方程式;②生物体内发生反应D→E的化学方程式.10.A~F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C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F是氧化物,其中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3:4.(1)写出B的化学式;E的化学式.(2)请写出D→F的化学方程式.11.A、B、C、D、E、F、G、H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它们均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常用作酒精灯的燃料;B、C是气体,且B是单质;E是含钠元素的化合物,H的固体曝露在空气中容易潮解.(1)A的化学式是,反应①属于反应;(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3)A~H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有种.12.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常温下A、B是黑色固体,B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4:1;C的浓溶液可用作干燥剂;G俗称纯碱;反应②和③各能生成一种沉淀,且沉淀颜色不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1)写出G的化学式:.(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4)写出反应②的现象:.13.如图中A、B、C、甲、乙、丙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其中甲、乙、丙为氧化物,A、B、C分别为含有三种元素的酸、碱、盐,且B、C中包含两种相同的元素.将B的饱和溶液升温有固体析出,且甲和丙反应能生成B.A的浓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其溶质中含氧元素约65.3%.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1)写出丙的化学式;A的化学式(2)写出丙存在时,甲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为(3)写出B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4.A、B、C、D、E、F、G、H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它们均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B、C是气体,且B是单质,E是含钠元素的化合物,G是一种常见的不溶于水的建筑材料.C、D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反应生成A和B.(1)B的化学式;(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3)A~H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有种;(4)检验物质C存在的方法是:.15.A、B、C、D、E、F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反应(“→”表示能转化,“﹣”表示能发生反应,部分产物已略去),其中含C的物质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E是最常用的溶剂,F由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0.回答下列问题:(1)C物质的化学式为.(2)D→C的化学方程式为.(3)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序号)①A转化为B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②无色酚酞溶液滴加到D的溶液中会变成红色③F固体溶于水时会放热④C和F都属于盐.16.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1)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可按图1流程进行: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A.步骤Ⅰ通过一步反应即可实现B.步骤Ⅱ、Ⅲ、Ⅳ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纯氯化镁C.步骤Ⅴ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该流程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4种②该流程中采取的一种降低成本且减少污染的措施是.(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种碱式碳酸镁晶体的组成进行探究.【查阅资料】①碱式碳酸镁晶体可以表示为xMgCO3•yMg(OH)2•zH2O;②Mg(OH)2、MgCO3受热均能分解生成对应的氧化物;③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等物质的混合物.【设计实验】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假设每步反应和吸收均进行完全.装置C的质量装置D的质量步骤③292.4g198.2g步骤⑥296.9g207.0g【进行实验】取23.3g碱式碳酸镁晶体进行实验,步骤如下: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②装入药品,打开活塞K,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③分别称量装置C、D的质量(数据见右表).④关闭活塞K,点燃酒精灯,使碱式碳酸镁晶体完全分解.⑤停止加热,同时打开活塞K,通入空气至恢复到室温.⑥再次分别称量装置C、D的质量(数据见表).【实验分析】①装置A的作用为,装置D的作用为.②反应后,装置B中的剩余固体是,质量为g.③该碱式碳酸镁晶体[xMgCO3•yMg(OH)2•zH2O]中,x:y:z=(写最简整数比).17.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观察与讨论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于是对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表示怀疑.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继续滴加稀盐酸,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所以甲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时还应,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观察与讨论3】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据此可以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酚酞、(写化学式),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一定含有的离子(写离子符号)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除酚酞外还含有什么溶质?【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含有(写化学式)两种溶质.猜想2:废液中含有(写化学式)三种溶质.猜想3:废液中含有NaHCO3、CaCl2、NaCl三种溶质.【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溶液逐渐由无色变蓝绿色,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结论与反思】猜想(填“1”或“2”或“3”)正确.【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经过实验确认了混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以下甲乙同学关于废液成分的观点,你赞成的有.A.可以加入适量的石灰石或熟石灰对混合废液进行处理后排放B.取混合废液,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则一定能观察到白色沉淀C.取混合废液,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则一定能观察到白色沉淀D.可以用碳酸钠溶液对废液成分中氯化钙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1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甲、乙两个充满O2的密闭容器中各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两个容器中的碳粉都已完全消失.该小组成员对两容器中反应后的气体进行如下探究:(1)小红同学对甲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如下四种猜想:A.只有CO2B.只有O2C.只有COD.CO和O2混合气体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有(填序号).(2)小明同学认为甲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准备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请回答:①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②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装置C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小芳同学对乙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了除上述猜想外的另一种合理猜想,她的猜想是,于是她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验证其猜想:【步骤l】先加热装有铜丝网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再通入乙中的气体,观察现象.【步骤2】将乙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指导老师在分析其实验方案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①步骤1应先通入乙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②没有必要进行步骤2的实验,其理由是.19.请完成下列相关内容:Ⅰ.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1)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为;铁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现象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也容易锈蚀生成铜绿,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锈蚀除了与氧气有关外,还与空气中的有关.(3)铝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Ⅱ.过氧化
本文标题:2016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推断题与实验探究题(word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46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