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14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4年上期班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班级总人数上期期考或摸底考试成绩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100分90-99分80-89分70-79分60-69分50-59分40-49分40分以下199200学生基本情况本学年共有学生名,其中有男生人,女生人。上期期未考试人平分。其中优秀率%,及格率%。在经过了四年级上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上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做到认真听讲,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极大部分学生能达到教学目标,对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由于学生存在着年龄的差异,所以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学生数学方面冒尖的孩子很少。少数同学计算能力较弱,有大一部分同学遇到较灵活的思考题,有畏缩情绪。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该年级生源比较复杂,相对调皮了许多。后进生比较多,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已有长足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在学数学中得到快乐,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本期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本期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减法。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本期重点难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和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是本学期的教学难点。本册教材分析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本单元教材内容2.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3.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三步计算的含有两级运算或含有小括号的式题的运算顺序,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教学难点是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学内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二、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三.教学重难点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是本单重点,其实就是极坐标的思想,学生开始不习惯,所以要注意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体会用这种方法判断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并掌握其方法。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一、教学内容1、加法运算定律2、乘法运算定律3、运算定律的简单运用-简便运算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单元教学重点是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其难点是运用所学的运算定理进行简便运算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与性质一:本单元教学内容1、小数的意义2、小数的读写3、数位顺序表4、小数的性质5、小数大小比较6、小数点位置引起小数大小变化7、单、名复数改写8、求近似数9、用万、亿作单位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单元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如小数的性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这些知识逻辑性比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宜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第五单元:三角形一、本单元教材内容三角形的特性(定义、各部分名称、稳定性;三边的关系、三角的关系)、三角形的分类、图形的拼组。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三、教学重点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一、教学内容例1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根据数据的变化,体会统计的作用。例2完成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解决问题。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合理的推测。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具体安排:例1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例2两端都不栽树的情况例3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植树问题,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上实际上是设置等分点的计算问题(看图)。典型的例题(看图),其中的变化很多,如求每段间隔的距离或总长。题中的情节并不限于植树,生活中的跨楼梯,锯木头,插红旗,安路灯等问题,都可以按照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和思路解答。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措施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标准》中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所谓“经历”是指“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因此,要“经历”就必须有一个现实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中要利用丰富多采的呈现形式,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学习素材,同时注意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经历形成新的观念、理解新的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2、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教学中要认真贯彻执行《标准》中提出的: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
本文标题:2014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71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