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6届一轮复习哲学第八课.
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概况(第一单元1.2.3.)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4.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6.唯物辩证法7.8.9.10.社会历史观11.《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第二、三单元)(第四单元)—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如何认识世界—世界存在的状态(怎么样?)—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价值观(人生价值观12—人的存在及价值唯物辩证法整体和部分联系发展矛盾总特征根本动力实质与核心普遍性客观性量变与质变总特征根本内容普遍性多样性含义和属性普遍性特殊性前进性与曲折性联系表现表现矛盾分析法(全面)发展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树立创新意识民族进步的灵魂系统和要素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孤立片面静止形而上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考点概览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发展的普遍性2、发展的实质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3、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发展的前进和上升旧事物的灭亡曲折的充满信心新事物思想准备数量根本性质必要准备必然结果新的量变量的积累质变①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典例](2013·福建高考)下列与下图漫画蕴含的哲理相近的诗句有()即问原因,为什么第一步:审题干找题眼满树叶子—低头赶路,一片叶子—抬头仰望。蕴含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题组导入】答案:B①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直到树木高入云霄,世人才承认,意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正确项第二步:析选项做判断[典例](2013·福建高考)下列与下图漫画蕴含的哲理相近的诗句有()表明发展的实质,与题意无关,干扰项珍惜美好时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正确考点一发展的概念1、发展的普遍性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注意: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联系与发展的关系)链接认识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联系运动物质静止构成主体固有属性存在方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变化发展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1、发展的普遍性2、发展的概念(实质)发展就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考点一发展的概念注:①发展≠运动变化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运动变化中前进、上升的趋向性(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才是发展。运动变化发展区别含义不同宇宙中一切事物变化和过程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状态或性质的改变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特点不同联系1联系2作为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侧重于状态、性质的改变,既有上升、向前、进步,也有下降、向后、退步指明事物中上升的、前进的、进步的变化都承认运动,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凝固不变运动引起变化,变化促进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但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才是发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具有远大前途符合客观规律新事物旧事物是否注:②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根本标志:在于是否同新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新的事物(新出现的事物)新事物(新生事物)≠错误标准:以时间先后、一时力量的强弱、表面形式判断★小结: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重点)(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我们应反对用静止地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2013·上海单科)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对西方元素的追逐走向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并将之与现代元素相嫁接的过程。这表明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A.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C.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D.遵循从意识出发的认识路线【题组导入】训练解析答案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从对西方元素的追逐到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并与现代元素相嫁接的过程,说明现代中国文化在曲折中向前发展,A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说明具体与抽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B、C两项不符合题意;从意识出发的认识路线是唯心主义的做法,是错误的,D项排除。故选A。。请完成《创新设计》对应训练题。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趋势——状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2)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3)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考点二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趋势)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前进性”问题)结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3)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2)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结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前进性”问题)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曲折性”问题)考点二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趋势)事物发展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事物发展的方向(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内容】【方法论要求】哲理总结[典例](2013·江苏高考)智齿是人的第三大臼齿,用于切割食物。现代人的饮食比古人的软,也更容易咀嚼,颚部因此变小,智齿往往长不出来。有科学家认为,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这一现象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外部矛盾有时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设问角度,是什么第一步:审题干找题眼智齿的最终消失是时间不断推移的结果【题组导入】答案:A[典例](2013·江苏高考)智齿是人的第三大臼齿,用于切割食物。现代人的饮食比古人的软,也更容易咀嚼,颚部因此变小,智齿往往长不出来。有科学家认为,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这一现象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外部矛盾有时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智齿的最终消失是时间推移的结果表明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正确项第二步:析选项做判断题干体现的是变化、发展,未涉及联系,干扰项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错误项内部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错误项含义特征表现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根本的、显著的变化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1、量变与质变的区别性质不变,事物还是该事物性质改变,一事物变为他事物拓展:性质的变化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由坏变好(前进性的)一种是由好变坏(倒退性的)质变一定是发展吗?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考点三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特别提醒]量变说明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由于构成事物主要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因此事物暂时保持其根本性质不变。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谷堆论证、秃头论证、吹气球、积小流成江海…..事物在数量(大小、速度、程度)的增减事物的数量不变,但是场所发生变更(结构发生变化)田忌赛马、碳原子结构变化、经济结构调整、文字游戏…..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2、量变与质变的联系3、方法论要求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②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③坚持适度原则依据: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依据: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不可急于求成不可优柔寡断当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④学会优化结构体现量变与质变原理的有: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4、水滴石穿,绳锯木断5、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8、防微杜渐9、一趾之疾,丧及七尺之躯(整体与部分)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状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量变和质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状态——量变和质变整合考试用的原理及方法论•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强调量变: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1.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反对急于求成、“临急抱佛脚”)•强调质变: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开辟质变又为新的道路,使事物在新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2、因此,我们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优柔寡断)•3、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补充:坚持适度原则。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因为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例如:防微杜渐_)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上,形而上学有两种表现形式:①一种是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生物学中的“激变论”就是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②一种是否认质变,否认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认为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渐进,没有质的飞跃。自然科学和哲学中的“庸俗进化论”,就是这一观点的典型代表。正确理解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把握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形式:不仅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能够引起质变,而且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这里要把握并非任何量变都能引起质变,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引起质变。量变引起质变有好坏两种方向,我们必须防止事物向坏的方面转化,促成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3)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但不能因此认为量的积累越多越好。(4)事物从量的变化进入质的变化,关键是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辩证法的发展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的途径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量变质变必要准备要求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方法论要求必然结果要求积极做好量的积累;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坚持适度原则。反对两种倾向:拔苗助长或优柔寡断知识结构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事物发展的趋势必要准备辩证法的发展观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2发展的实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4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要求积极做好量的积累;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坚持适度原则;学会优化结构。知识体系5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6发展的环节量变质变结果必然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根本途径其实质就是“扬弃”【典题精练】(2010·广东文综)材料: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
本文标题:2016届一轮复习哲学第八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76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