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婴儿脚气病虽很常见,但一般的年轻父母对它却不甚了解,有的人还与“脚气”(脚癣)混为一谈。其实,婴儿脚气病即婴儿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缺乏症,也就是体内缺乏维生素B1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不良性疾病。该病的发生主要与喂养不当有关,倘若婴儿不能及时从母乳或膳食中得到足够的补充,就会导致脚气病。(摘自《大众健康》)空巢老人更易患痴呆家中老人如果很容易忘记最近发生的事情要引起注意本报讯(记者黎蘅)曾经叱咤英国政坛的撒切尔夫人、美国已故总统里根……提起这些熟悉的名字,大家除了想起他们曾经的辉煌之外,也许还会不无惋惜地想起,他们在老年都患了同一种疾病———老年性痴呆(阿尔兹海默病,简称AD)。日前,记者在一个关于老年痴呆症的健康宣教活动上了解到,目前广州65岁以上老人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已达5%~7%,80岁以上老人的发病率更高达30%。专家分析,老年痴呆症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病因,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老年痴呆症患者中起码有一半以上是独自居住的“空巢老人”。日前,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性痴呆及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ADC)携手中山一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医二院等医疗机构,在广州市广联礼堂举办一场由近千人参与的老年记忆障碍大型公益宣讲会。据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学组副组长、广医二院主任医师王延平介绍,老年性痴呆是一种由于脑细胞受损害而导致的慢性、进行性脑部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障碍,并呈进行性加重,直到最后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据了解,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正在日益增高,世界上每隔7秒钟就会出现一例老年性痴呆,在55岁以上的老人中,每一百人就有近5人是AD患者,且年龄每增加5岁,发病率就翻一番。“除了社会人口的老龄化之外,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形成,空巢老人的增多是不可忽视的原因。”王延平分析说,在她接诊的老年性痴呆患者中,约有一半是独居的“空巢老人”。“虽然老年性痴呆的确切病因还未明确,空巢老人孤独、空虚,缺乏可以交流的对象,大脑活动能力逐渐下降,所以可能会比其他老人更容易患老年性痴呆。”参加宣讲会的专家一致认为,在老年性痴呆尚难以预防的今天,“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是对抗老年性痴呆最好的办法。“接受规范的治疗可以使老年性痴呆症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控制,虽然还是无法治愈该病,但可以延迟他们行为异常、丧失生活能力的时间。”专家们呼吁,为人子女要多关注家中老人的行为,如果发现他们很容易忘记事情,尤其是最近发生的事情,或者一些以前会做的事情突然不会做了就要引起注意,及早带他们去就医。婴儿脚气病原来缺B1婴儿脚气病多发生于1岁以内,可累及消化、神经和循环系统脚气病可导致婴儿心力衰竭婴儿脚气病多发生于l岁以内,可累及消化、神经和循环系统。临床上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如恶心、呕吐、厌食,常伴有腹痛、轻度腹泻或便秘、腹胀等。病情加重时,可出现烦躁不安、夜间啼哭、声音嘶哑(甚至失音)、喂奶呛咳、嗜睡、软弱无力、呆视或眼睑下垂等现象。严重者,体温下降、全身冰冷、口唇及指甲发紫、全身水肿、血压降低,最后可因呼吸困难和心力衰竭而死亡。婴儿维生素B1需要量大于成人婴儿正处在生长发育发迅速的阶段,体内新陈代谢十分旺盛,对维生素B1的需要量高于成年人,每天需要维生素B1l~2毫克。母乳喂养婴儿,其母乳中的维生素B1含量多少与乳母日常膳食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讲,每100毫升母乳中,维生素B1约含16微克,如果母亲膳食中维生素B1不足(每日需摄入3~4毫克),则乳汁中含量更少。婴儿不宜长期吃得太精细在谷物中,维生素B1多储存于外胚层(糠、麸)中,精制时易损失,故米面越精制,其维生素B1的含量就越少。豆制品、猪肝、瘦肉、乳类、鸡蛋、新鲜水果及蔬菜也是维生素B1的重要来源。婴儿和乳母应多吃这类富含维生素B1的食品,特别是人工喂养儿要及时添加各种辅食。不宜长期吃精白米面,要适量进食些粗杂粮(如玉米、小米等)。乳母不要忌口、忌食,要注意饮食多样化,讲究营养平衡。此外,维生素B1易溶于水和遇碱易破坏,故在家庭中,淘米时间不宜过长,煮粥不宜加碱,蔬菜应洗后再切,不要切后再洗。还要指出的是,要改变直接用生自来水煮饭的习惯,因生自来水中含有一定的游离性余氯,在烧煮过程中,氯气会破坏谷物中的B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1。所以,平时烧饭最好用开水(因自来水在烧沸时氯气会被蒸发掉),这也是减少食物中维生素B1丢失的一个好方法。(陈日益)养生“三宝”———苹果、白粥和清茶周教授一年四季都有着令年轻人羡慕的红润气色,问起他的养生秘诀,他哈哈大笑:“哪有什么秘诀,有什么吃什么呀!”比如,简简单单的苹果、白粥和清茶,这是他经常向亲朋好友推荐的养生“三宝”。多年来,周教授形成了每天吃两个苹果的固定生活习惯。在他眼里,不管是进口“蛇果”的还是普通的国产苹果,只要是苹果,营养价值都是一样的,他百吃不烦,并且毫不吝啬地向所有向他求秘诀的人推荐:“如果你觉得不好吃,就把它当药吃嘛!”周教授指出,现代人在平常饮食中摄入蛋白质过多,这些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从而造成大多数人的体液都呈“酸性”。以往人们体力劳动较多,这些酸性体液可以通过汗水排出体外,但是现代生活方式较少“出汗”的机会,酸性体液就会不断在体内堆积,容易使人感到疲劳乏力。吃苹果看起来简单,其实对缓解这种不良的身体状态作用很大。据介绍,水果中数苹果含有的营养最为齐全,有各种维生素而糖分少,其中最关键是含有的钾离子可以中和酸性体液中的酸根,从而降低体液中的酸性,苹果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亦具有预防癌症的作用。周教授早餐经常喝白粥。他说,现代人的营养太丰富,吃太多难消化的东西,只会加重肠胃负担,白粥是最易消化又能健肠胃的佳品,早晨喝些热白粥,肠胃熨贴舒畅,有益正气,人也自然精神十足,这么好的养生佳品,当然一日也不能离。另外,周教授每天还喜欢喝几杯茶。据他介绍,茶叶含有很好的抑癌物质———茶多酚,它能明显抑制细胞突变,而细胞突变很可能就会引起癌症。茶叶中茶多酚含量越高,抑癌的能力就越强。茶叶中的铁观音属青茶,色、香、味兼备,品茗慢咽,满口余香,令人心旷神怡,某些人会因茶碱敏感致心慌心跳———“醉茶”,这些人无福消受,就不能生搬硬套了。2008年9月29日星期一每日保健G U A N G Z H O U D A I L Y责任编辑:黎蘅Email:gzbaoj@gzdaily.com美术编辑:刘赞文B8槟榔嚼十年吃出口腔癌咀嚼槟榔易致牙结石和牙周病结合烟酒则癌变风险更高本报讯(记者涂端玉通讯员梁剑芳)夏先生(化名)吃槟榔一吃就是十年。没想到不久前他却患上了口腔癌。在以吃槟榔为乐的台湾有数据指出,九成口腔癌患者有长期咀嚼槟榔的习惯。专家提醒,癌变很可能是嚼槟榔“恶果”。十年槟榔史酿成口腔癌夏先生是湖南人,十年前他就爱上了嚼槟榔。三年前他来到广东工作,买不到槟榔便托朋友从家乡带,每天嚼几片过瘾。不久前,他发现口腔和牙龈出现溃烂,口服抗生素没效,喝凉茶也不见好转,医院检查结果令他十分震惊,活检显示为“高分化鳞癌”。“口腔癌发生很可能是由于长期嚼槟榔引起。”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陈伟良教授介绍,台湾民众热爱吃槟榔,而当地卫生署报告指出,台湾口腔癌患者10年内增加近3倍,其中九成是长期嚼食槟榔的。陈教授介绍,槟榔中含大量槟榔素,具有细胞毒性,口腔黏膜和槟榔中所含生物碱等物发生反应,会导致口腔黏膜纤维化和白斑病。“这些都是口腔癌前期病变,临床表现为张口困难、麻木感、发生溃疡。”他介绍,除槟榔外,烟酒等也与口腔癌密不可分,同时嚼槟榔、吸烟及饮酒者,患口腔癌危险大增。嚼槟榔易形成牙结石和牙周病“癌变只是嚼槟榔最严重危害之一。”陈教授指出,槟榔中的石灰质和槟榔汁长期浸淫口腔容易形成结石;槟榔粗糙还可能诱发多种牙周病变。专家提醒,除台湾外,海南、湖南以及广东部分地区也盛行咀嚼槟榔。专家提醒,吃槟榔对健康不利,市民应控制吃槟榔量。有嚼食槟榔习惯的人如出现口腔内溃疡久治不愈、口腔黏膜有白色及暗斑等征兆,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排除癌变可能。编者按:他们很忙:门诊、查房、手术、讲学、出差……一天连轴转,二十四小时被工作占了一大半。可他们的精力却像总是用不完,每天步履匆匆但却神采奕奕。他们,是广州各大医院里的知名专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成就卓越,而在养生保健方面也有不少自己独到的理念和体会。在这个金秋十月的长假里,每日保健版将推出“名医话养生”系列报道,与广大读者分享城中名医的养生秘诀,揭开他们“精力过人”背后的秘密所在。七旬老教授最爱玩电脑开汽车文/记者翁淑贤通讯员方宁、张秋霞图/记者邱伟荣“养生没有刻板的规律,在‘道法自然’的原则下,更应照顾到个体差异。”67岁的周岱翰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全国知名中医肿瘤学家,在养生,特别是防癌抗癌方面颇有心得和建树。在他眼中,寿命长短固然重要,但并非人类追求的唯一指标,要真正活得好,生活质量相当重要。现在生活水平虽提高了,但不少人不同程度地患上了各种各样的慢性病,每天看着媒体宣传着名目繁多关于的养生禁忌,于是,不少人“开口怕吃错、只能咽口水”。对此,周教授有个忠告:要想活得好,切莫过于压抑个人的正常生理需要。他拿自己当例子:“其实我体形较胖,血脂偏高,但吃东西还是顺其自然。”他说,某些食物可能不适合某些的体质,而会否影响健康,是由个体状况和摄入的剂量决定的,只要总量控制,想吃就吃点。不然生活过得索然无味,亦不利于身心健康。莫太压抑正常愿望周教授虽已年近七旬,但每天从早到晚,他的工作都排得满满的:只要不出差,他每天早上都要查房,医院肿瘤中心住院部有1/3是他收治的病人,他时不时还要参加一些疑难病的会诊;他每周出四次门诊,比许多专家多一倍,有时早上看门诊病人太多,就要忙到下午2点才能吃上中饭;他还带着博士后学者和6名博士生,每学期要在大学给本科生上肿瘤专业课,有时白天腾不出时间还得在晚上授课;他还承担着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的研究课题和省里的科技攻关课题,今年承担教育部《中医肿瘤学》规范教材的主编工作,经常应邀出国讲学……论工作量,周教授甚至要比某些年轻的医生多几倍,但他仍然活得轻松自在。“什么时候看到您都是风风火火,每天都要干那么多的活,真的不疲倦吗?”查房时,科室里的护士一见到周教授忙忙碌碌但又精神十足的样子,常常觉得不可思议,问他有何养生心得,他坦言:“中医的养生理念主导着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通,人身就像一个小天地,因此养生之道也强调人与自然相适应。”周教授说,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对养生早有精辟的论述,其中的《素问》卷一称:“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固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但周教授提醒说:“养生没有千人一面的刻板规律,在遵守大原则的前提下,更应关注个体差异,尽量满足机体的正常生理需求。”他认为,道家追求“有生活质量的长寿观”是我国本土宗教的特色。寿命长短固然重要,但并非人类向往的唯一指标,要真正活得好,生活质量很重要。他拿自己当例子说:“其实,我体形较胖,血脂偏高,但吃东西却能顺其自然,满足口福。”年纪会老心态不能跟着老熟悉周教授的人,都知道他有不少年轻的爱好,比如他爱开汽车。在旁人眼里,周教授每天的工作都很劳神,但只要有机会外去,他常常要自己开车,而且车速一点不比年轻人慢。前人谓“命数延促(长短)在乎己”,周教授称,这很大程度取决于心态。他认为,心态在健康养生中占了较大比重。去年医院统一用电脑处方,本来考虑到他是年过花甲的名老中医,身边有不少年轻医生跟着学习,随便找个人替他操作就行了。但是他不干,他非得自己学。他经常出国讲学,不但是悉尼中医学院学术顾问,还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系的博士生导师。为了更好地跟金发碧眼的外国专家和慕名而来的外国病人沟通,满肚子古文的周教授也像年轻人一样练起英语。“开汽车,学电脑,讲点‘中国式’英语,这都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果倚老卖老由它去,学不动了,那可能就真是老了。”周教授说:“《易经》第一卦‘乾’卦就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的年纪都会老,但心态不能跟着老。
本文标题:最爱玩电脑开汽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5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