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2013年国考真题答案
2013年国考真题解析与答案1.【D】解析:本题考查时政。《纲要》规定政府投入保障政策如下:(1)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同国力相匹配、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政府投入保障机制,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2)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和经费保障投入。(3)依法保障公共文化设施用地。(4)转变投入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促进文化产业发展。(5)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规模,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比重。(6)增加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投入。(7)支持政府间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走出去。2.【C】解析:A对,1929年,红四军在古田村(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召开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该会议解决了如何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中共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B对,遵义会议:193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重要的扩大会议。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错误军事路线,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C错,1937年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即洛川会议。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而不是决定北上抗日总方针。D对,1935年底,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这次会议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3.【D】解析:A项属于《保卫黄河》里的歌词,《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第七章,是冼星海于1938年在延安创作的抗日爱国歌曲,其创作时代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B属于《游击队之歌》里的歌词,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于1937年底在晋西南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创作的一首抗日救亡爱国歌曲。其创作时代背景是在抗日战争时期;C项是我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里的歌词,该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D项是著名词曲作家王莘于1950年9月创作的《歌唱祖国》里面的歌词。其写作背景是在建国之初,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的热爱赞美之情。4.【A】解析:赤字率是衡量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赤字率表示一定时期内财政赤字额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关系。故A正确。B错,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C错,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衡量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D错,生产价格指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5.【A】解析:最低工资保障,是针对初次分配的一种手段,不属于再次分配的手段。【扩展阅读】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国民收入继初次分配之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是指国家的各级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主要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我国的收入再分配方式有公共积累、公共生产、社会保障,公共积累指集体所有制生产单位从收益中逐年积累起来的用作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例如税收等;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6.【D】解析:虎门销烟发生于1839年6月;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7月25日至1895年4月17日),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武昌起义爆发于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即历史上著名的辛亥革命。7.【B】解析:食品厂对县工商局作出吊销其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有听证权,故工商局行为不妥。D项为行政强制行为,不能一名工作人员执法。回顾B项,县环保局和水利局对矿业公司分别罚款违反了一事不再罚款原则,且题干未说明处罚时间先后,选项设置有瑕疵。就县矿业公司将含镉的工业废渣倾倒入河,造成河水镉浓度超标一事而言,县环保局更有处罚权限,所以选B.8.【A】解析:A.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主体在法律规定的幅度和范围内,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条件,在各种可能采取的措施中进行选择的权力。“《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是后人对汉代审理案件时“原心定罪”的讥评,即依据客观犯罪的事实,着重考察行为者的动机,只要有犯罪的行为动机,就可以加以惩罚,不必一定要等到犯罪真正出现时再施以惩处。对于首犯,应该从重处罚,只有犯罪行为而没有犯罪动机的人,应当从轻处罚。故选项说的是“原心定罪”,而不是行政自由裁量权。故A错误。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故B正确C项原文“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考查物权法,逃跑的兔子是无主物,市场上卖的兔子是有主物,所以过而不顾。故C正确。“疑罪从无”指既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证明被告人无罪的情况下,推定被告人无罪。“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出自于北宋苏轼宋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一文,其基本含义是:在处理两可的疑难案件时,宁可偏宽也不依既定法律,也不能错杀无辜。为了防止错杀无辜,凡是疑难案件,都采取从轻处断或赦免的办法。此话是反映古代中国“疑罪从无”的名言。故D正确。9.【D】解析:公立大学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其财产设施不可抵押;故A错。土地所有权不可抵押;故B错。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可作为抵押,故C错。国企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的土地使用权、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可以抵押,故D正确。【扩展阅读】根据《担保法》第34条的规定,下列财产可以抵押:(1)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2)抵押人所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3)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的土地使用权、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4)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5)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滩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权;(6)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财产。根据《担保法》第37条的规定,下列财产不得抵押;(1)土地所有权;(2)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3)学校、医院等公益事业单位设施、社会团体教育设施、其他社会公益设施;(4)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5)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6)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10.【A】解析:A句是中唐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描写雁门关战争场面的诗歌《雁门太守行》里面的诗句。B句是清代诗人尤侗的长诗《出关行》里面的诗句,描写了清朝政府招募穷苦百姓经由山海关向辽东移民情景;C句是清朝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中的诗句,被贬之后赴任新疆途径嘉峪关时所写;D句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的诗句,表达了词人收复中原大好河山的美好愿望。11.【D】解析:“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事故”是对《西游记》的评价,而不是对《聊斋志异》的评价。12.【答案】B。解析:唾液由唾液腺分泌;故A错。胆汁由约75%肝细胞生成,25%由胆管细胞生成。胆汁分泌不足,会导致脂肪难以消化,也可能会导致胆囊炎;故B正确。鱼肝油属于油脂,要经过胆汁的乳化才能被吸收;故C错。卵细胞是在输卵管里和精子相遇受精,受精之后才进入子宫,叫做着床;故D错。13.【B】解析:连翘是苦味药,杏仁有甜味与苦味两种;故A错。当归和人参都是甘味药,故B对。陈皮味辛、苦,黄连苦味,故C错。黄柏苦味药,乌梅味酸,故D错。14.【D】解析:霜是水汽的凝华;雾是水汽的凝结,但不落于地面;露是水汽的液化。而雨、雪、冰雹都是空中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故D正确。15.【A】解析:生物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细胞到多细胞进化的。16.【D】解析:“海洋”卫星系列实现对中国海域和全球重点海域的监测和应用;“风云”卫星系列实现对台风、雨涝、森林与草原火灾、干旱、沙尘暴等灾害的有效监测;“天绘”卫星系列在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地图测绘等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17.【C】解析:《撒马拉斯颂歌》是古希腊管弦乐歌曲,不是古罗马的歌曲。18.【B】解析:解析: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春分日),并开始北移;6月22日前后移到北回归线(即最北点,夏至日),然后开始南移;9月23日前后再次到达赤道(秋分日);12月22日前后移到南回归线(冬至日)。19.【B】解析:B选项的意思是禁止行人通行20.【C】解析:此题考察农业生产知识。“立秋”降温的最大法宝是下雨,所以,对秋雨人们无疑持欢迎态度;通过对天气的长期观察,人们发现,在闽南地区,“立秋”下雨不仅能够降温,而且若是“立秋”这一天下雨,还预示秋季的三个月将雨水充沛,有益于农作物生长。A是说大暑时节若有高温,则有利于水稻等喜温作物生长,正确。麦苗盖雪,有三个作用,一是保温,二是杀病虫害,三是提高水分;故B正确。秧苗生长需要合适的温度,不能过冷或过热;故D正确。21.【A】解析:文中主要介绍了喜剧的特点和作用,喜剧能够用笑声解决社会难题,故选用举重若轻。举重若轻: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借古讽今:指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微言大义:指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振聋发聩:指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根据成语释义,故答案选A。22.【A】解析:第一空前有表递进的关联词“甚至”,所以第一空应填的词语要与“出人意料”、“始料不及”意思相近、程度要更深的词语,“始料不及”指事势的变化发展,是起初意想不到的,没料到的。“事与愿违”指事情没能按照预想的方向发展,程度更深,符合语境,再将第二空的“敬畏”代入,比较通顺,感情色彩符合,故答案选A。“针锋相对”指比喻在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言行等采取相应的行动、措施,与语境不合,排除。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该词体现的付出与结果的差别,故排除。“南辕北辙”指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重在结果,故排除。23.【A】解析:文中的“是……还是……”属于含相对关系的句子结构,所以应填入一个跟“异想天开”意思相反的词语。同时文中“抱团取暖的方式”表明所填的词语还要能体现京剧与管弦乐互相配合,使得双方的优点得到充分展示这个意思。所以,只能选相得益彰。异想天开:比喻荒唐离奇,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双方的能力、作用和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故答案选A。24.【B】解析:偏转意为射线、磁针、仪表指针等因受力而改变方向或位置,倒转意为倒着转动,这两个词语均不能与“气候变暖趋势”搭配,可排除A、C。全球极端天气愈加频发是实际存在的,用“预兆”修饰不合适,排除D。故本题答案为B。25.【D】解析:题目说我国经济已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道路,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是我们不要盲目乐观,要注意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一空选居安思危。“夕惕若厉”指朝夕戒惧,如临危境,不敢稍懈,用在此处不当。“防患未然”指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时采取预防措施,一般用于将来时态,与“都不曾忘记”时态矛盾,排除。故第一空排除A、B选项。第二空中,“发展起来以后”说的是喜,“问题不比发展时少”讲的是忧。喜中有忧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6.【C】解析:第一空的“和”说明应填一个同“挑战”意思相近,感情色彩相同的词语,“既要从民族的角度进行思考,也要学会从全球的角度进行分析”,这句话点明,我们思考分析要从两个角度切入,故此排除A项,“同化”只需一个角度。同时排除B,选“排斥”,那只剩全球的
本文标题:2013年国考真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22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