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5年中考语文培优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语文培优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一、鉴赏人物形象类题目【设问方式】1.这首诗刻画了什么形象?有什么具体特点(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诗中所写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作者表达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3、诗中的生动地表现了……特点(过程),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4.形象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解答思维流程】常见的概述人物形象特征的词语:人物形象: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斗志昂扬、不拘礼节、天真顽皮、勇猛剽悍、干练果决、英武豪迈、寂寞惆怅、饱经磨难、顾影自怜、身孤影单、百无聊赖、零落漂泊、情趣高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悠闲自得、怡然自得、安闲宁静、心如止水、夜不能寐、幽独苦闷、辗转漂泊、羁旅天涯等(以上人物形象)答题思路:可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形象(意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并以此为“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论证。具体而言,回答这种题(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一形象;(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答题示例1】初冬夜饮①杜牧淮阳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注]①本诗作于会昌二年,当时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黄州,又转池州、睦洲等地。②欢:指酒。《易林》:“酒为欢伯,除忧来乐。”第二句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最后一句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分析:首句诗人以汲黯(淮阳,指西汉刚直敢言,数被外放的汲黯)自比,暗示自己是由于耿介直言而被排挤出京,“偶求欢”暗点诗题“饮”字,表明诗人愁思难解,抑郁难遣,只能借酒浇愁的心绪。第二句天寒岁暮,秉烛独饮,形影相吊,怜影自伤,更觉悲凉寂寞,“霜”在此蕴含风寒、风尘之意,不仅与“初冬”暗合,更暗示了作者心境的孤寒,“客袖”已见乡思之切,“侵霜”更增流徙之苦,只此四字,概括了多年来的宦游生涯,饱含了几多辛酸!“烛盘”则关合题目中的“夜饮”,真可谓字不虚设。[参考答案]第二句寥寥七字,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等复杂的情感,耐人寻味。【答题示例2】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结合全诗的内容,简要赏析“我”的形象特点。[参考答案]从诗的第一、三句,可以看出“我”性格豪爽、洒脱,不拘礼节;从第四句可以看出“我”有高雅的情趣;从题目可以看出,“我”向往隐居山林、超离俗世的生活。[实战演练]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辽宁卷)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二、鉴赏景物形象类题目【设问方式】1.诗中描写了某物(景物)的哪些特点?使用了什么手法?2.两首诗均写了某物,但又有所不同,请具体加以说明。3.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其情感?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答题思路】常用概述景物形象特点的词语:景物形象:凄凉、悲伤、高洁、哀伤、凄清、凄切、孤独、离愁、纯洁、姿态美好、清雅高洁、晶莹澄澈、绚丽多姿(多彩)、凌雪傲霜、冷落萧条、凄凉荒寒、衰败荒凉、寂静清冷、荒凉冷落、零落憔悴、幽静闲适、清秀可人、静谧安详、和平宁静、浪卷云涌、气势飞动、苍凉黯淡、馨香四溢、蜂飞蝶舞等。【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7年高考重庆卷)海棠(宋)苏轼惜牡丹花(唐)白居易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注]崇光:美艳的光彩。(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2分)【参考答案】(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实战演练】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感怀刘基结发事远游,逍遥观四方。天地一何阔,山川杳茫茫。众鸟各自飞,乔木空苍凉。登高见万里,怀古使心伤。伫立望浮云,安得凌风翔!(1)结合全诗,说说颔联表达的情感。答:(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看,颈联有何特点?起何种作用?答:(3)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特征?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答:2.阅读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回答后面的问题。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1)词的上片写景,其中“明河共影”的意思是什么?作者笔下洞庭夜景的突出特色是什么?“妙处难与君说”之“妙处”在词中的意思是什么?答:(2)词的下片抒情。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心迹、情怀?答: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四川卷)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语文培优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一、鉴赏人物形象类题目【设问方式】1.这首诗刻画了什么形象?有什么具体特点(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诗中所写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作者表达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3、诗中的生动地表现了……特点(过程),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4.形象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解答思维流程】常见的概述人物形象特征的词语:人物形象: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斗志昂扬、不拘礼节、天真顽皮、勇猛剽悍、干练果决、英武豪迈、寂寞惆怅、饱经磨难、顾影自怜、身孤影单、百无聊赖、零落漂泊、情趣高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悠闲自得、怡然自得、安闲宁静、心如止水、夜不能寐、幽独苦闷、辗转漂泊、羁旅天涯等(以上人物形象)答题思路:可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形象(意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并以此为“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论证。具体而言,回答这种题(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一形象;(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答题示例1】初冬夜饮①杜牧淮阳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注]①本诗作于会昌二年,当时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黄州,又转池州、睦洲等地。②欢:指酒。《易林》:“酒为欢伯,除忧来乐。”第二句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最后一句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分析:首句诗人以汲黯(淮阳,指西汉刚直敢言,数被外放的汲黯)自比,暗示自己是由于耿介直言而被排挤出京,“偶求欢”暗点诗题“饮”字,表明诗人愁思难解,抑郁难遣,只能借酒浇愁的心绪。第二句天寒岁暮,秉烛独饮,形影相吊,怜影自伤,更觉悲凉寂寞,“霜”在此蕴含风寒、风尘之意,不仅与“初冬”暗合,更暗示了作者心境的孤寒,“客袖”已见乡思之切,“侵霜”更增流徙之苦,只此四字,概括了多年来的宦游生涯,饱含了几多辛酸!“烛盘”则关合题目中的“夜饮”,真可谓字不虚设。[参考答案]第二句寥寥七字,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等复杂的情感,耐人寻味。【答题示例2】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结合全诗的内容,简要赏析“我”的形象特点。[参考答案]从诗的第一、三句,可以看出“我”性格豪爽、洒脱,不拘礼节;从第四句可以看出“我”有高雅的情趣;从题目可以看出,“我”向往隐居山林、超离俗世的生活。[实战演练]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辽宁卷)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二、鉴赏景物形象类题目【设问方式】1.诗中描写了某物(景物)的哪些特点?使用了什么手法?2.两首诗均写了某物,但又有所不同,请具体加以说明。3.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其情感?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答题思路】常用概述景物形象特点的词语:景物形象:凄凉、悲伤、高洁、哀伤、凄清、凄切、孤独、离愁、纯洁、姿态美好、清雅高洁、晶莹澄澈、绚丽多姿(多彩)、凌雪傲霜、冷落萧条、凄凉荒寒、衰败荒凉、寂静清冷、荒凉冷落、零落憔悴、幽静闲适、清秀可人、静谧安详、和平宁静、浪卷云涌、气势飞动、苍凉黯淡、馨香四溢、蜂飞蝶舞等。【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7年高考重庆卷)海棠(宋)苏轼惜牡丹花(唐)白居易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注]崇光:美艳的光彩。(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2分)【参考答案】(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实战演练】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感怀刘基结发事远游,逍遥观四方。天地一何阔,山川杳茫茫。众鸟各自飞,乔木空苍凉。登高见万里,怀古使心伤。伫立望浮云,安得凌风翔!(1)结合全诗,说说颔联表达的情感。答:(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看,颈联有何特点?起何种作用?答:(3)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特征?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答:[参考答案]1.(1)颔联描写了故国高阔、山川空茫的景象(暗示了当时时局的动荡不安和政治的昏昧不明),表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深深思考。(2)动静结合的手法。用鸟飞的动与乔木的静相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登高所见(暗示群臣各奔前程不得不舍弃故国的苍凉)。(3)登高远望,满目苍凉,怀古伤今,不禁悲从心来,怆然兴叹。诗人通过高阔的天地、渺茫的山川、高飞的小鸟、苍凉的乔木等景物,营造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塑造了一个在动荡社会中壮志不能实现、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整首诗表现出对故国的热爱之情,流露出诗人的为国为民的壮志豪情。2.阅读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回答后面的问题。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
本文标题:2015年中考语文培优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24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