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广东高考年报2013)
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广东高考年报2013》)(一)试卷总体评价1.“稳中略变”仍然是今年试卷的主要特点近几年我们概括广东卷试卷特点的时候,都用到了“稳中略变”这个词,这个词反映了广东卷命题发展的轨迹,显示了广东高考语文命题的总体思路是稳步推进而非大规模地改革。试卷结构的相对稳定,有利于考生临场发挥水平,也有利于教学改革稳步推进。而个别考点和题型的微变,会对考生产生新鲜刺激,但不至于引起考生做题的焦灼。虽然多年来都用“稳中略变”这个词来概括广东试卷的特点,使人觉得广东卷有点保守的感觉,但是这恰恰是最值得肯定的地方,广东高考语文需要的就是这样和风细雨式的“稳中略变”的推进模式,切忌暴风骤雨式的大改革。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结构依然非常稳定,试卷的板块结构没有做任何调整,只是在小题略有变化,具体表现是:第1小题语音题,同样是考查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的语音问题,在多音字的选择上,既有一般词语又有成语,材料组成更加丰富。第4小题语言衔接题,在多年一个固定题型的情况下,今年题型略有变化,增加了语言背景材料,使语言的排序更加清晰唯一。第7小题,考查的是断句。用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断句是广东卷的第一次。这种考查形式在兄弟省份的考题中有出现过。第9小题,去年这道题纯粹考翻译,翻译三个句子。今年则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考查翻译,翻译两个句子。另一部分是增加一道“信息筛选”的非选择题,把原有的选择题形式的“信息筛选”题换成以非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2.坚持考查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在命题上,高考语文广东卷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继续引导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试题中反映日常语文学习的积累和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语言文字应用的考查上,坚持语言基础知识考查的基础性和实用性,坚持语言应用能力考查的灵活性和实践性。前四道选择题主要考虑对中学教学的引导,试题设置为难度较低的题。后两道语言综合运用题,考查的是难度较高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在难度设计上会考虑到对学生的有效区分。今年两道语言综合运用题仍以考生的语言综合表达和实际运用能力为主要考查目标。第22题注重图表转换成文字能力的考查,第23题注重说理能力的考查。这些都是基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3.选文基本规范,具有一定的陌生感全卷的选文基本规范,各个板块考查的文章、诗词都基本规范,文体特点是符合要求的,可以作为考试阅读鉴赏的材料。文言文阅读文段删节自《宋史·张咏传》,文段共588字,长短合适,文段为浅易文言文。诗词鉴赏选用的是宋朝张炎的《鸱鸪天》,该词用语浅白,意境丰厚,适合高中生阅读鉴赏。现代文必考部分的论述文,改编自贺麟的《读书方法与思想方法》,文章思路清晰,论证严密,是适合高中生阅读的论述文。选做题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使用的是师陀的散文《过岭》,主要是写作者首次骑马过岭的心理体验,文章表达流畅,脉络清晰,是适合作为阅读材料的。实用类文本阅读使用的是赵野木的科学小品《山水画中的地质学》,文章语言轻松,知识性强,适合作为阅读材料。总的来说,今年试题选择的阅读鉴赏材料,符合文体要求,材料对考生来说都有一定的陌生感,考生很难在备考中碰到,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4.体现了最新的命题思想研究的成果在开放性与限制性上取得平衡,是当下语文命题思想研究的焦点。试题不是不设限制,越开放越好。在开放性与限制性上,要做好平衡,才能更好地达到考查的效果。这是最新的命题研究思想,在广东题上也有所体现。例如,第10题古诗词鉴赏部分,第(1)小题“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题干很明确,是问“怎样借景抒情”,考生答题的思路就集中在“借景抒情”这个点上,就不会出现因为限制过少而影响考查效果的情况。理解多元化,从教学上来说是很好的,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但是从考试的情况来看,就不一定了,开放性过大,理解太多元,会造成考生的答题角度太乱,反而影响了考查的效果。在提问的时候适当增加一点限制,使考生答题切入的口径更加一致,从分析的深度来区分考生的水平,也是不错的命题选择。5.新材料作文命题得到了深化与完善2013年的作文题型属于通常所说的新材料作文,今年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更加明晰。题目以三个贫困家庭对待富翁捐助的不同态度作为材料内容,直接引出作文的要求,从题目的呈现形式来看。2013年的作文题向全国题的形式靠拢。题目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也准确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状况。尽管考生对材料所提供的慈善捐助与接受问题可能关注得不多,但是对现实中存在的类似问题还是会有自己的体验、感悟和判断,有一定的思考。材料的表述简洁明晰,不会造成阅读障碍,能考查考生真正的写作能力,有效地避免套作和模式化写作。这种就具体生活现象而引发关注,引出自己述说的作文形式,是应该提倡的。题目属于故事型的题目,材料的总体意思限定了写作范围,需要考生去概括。基本的写作角度通过富翁的捐助和三个家庭对应的态度展示出来。这样在开放性与限制性上取得平衡,既保证了对材料的多元理解,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切入角度的任意扩散,这是很值得肯定的做法。总的来说,2013年的作文题显得更成熟了。6.试卷整体制作还需要更加细致严谨2013年的试卷整体上是不错的,难度控制得比较好。但是试题在阅读文段制作、命题语言、答案制作等方面都存在一些瑕疵,需要更加细致严谨的态度,做到精益求精。具体表现在:(1)文章删节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文言文阅读文段,有些部分删节得不大合理。第1段,“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前后欠缺必要的联系,考生读起来有点费解。第2段,“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文段删掉了张咏激励的话语,考生理解上连不上。这些删节只是对文意的连贯性上产生一点问题。同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文段删节上也存在可以商榷的地方。《山水画中的地质学》一文,是从一篇较长的同名文章删节而来,因为删节的内容较多,对文意的理解的跨度就比较大,有些地方就影响了阅读的效果,思维的连贯性与严密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文段删节是需要的,但在删节的过程中要重视作品的整体性。(2)命题语言的问题。清晰的命题语言才能使考生集中精神来回答问题。有些题目的命题语言假如更清晰一点,考查的效果会更好。例如第22题,假如在字数上做出具体的限制,就更能表明“简明”的具体要求。第23题,“续写”容易造成误解,是情节上的延伸,其实按照答案的示例,是要求写出寓言的结尾并揭示出寓意,更多是说理性的语言。(3)命题切入角度单一的问题。在选考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题目,都存在命题切入角度单一的问题,影响了考查的区分度。文学类文本阅读第17题、18题,两道题目都是从作者创作的角度来切入的,这样角度单一,不能反映阅读教学的理念。阅读包括三个维度,作者创作的维度、文本的维度、读者体验的维度。两道题目都向着一个维度,角度单一。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题目也存在这种情况。(4)答案制作与示范性的问题。有些答案还可以做得更合适一点,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例如,第9题翻译题,第(1)小题的答案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蜂聚”的“蜂”是名词活用做状语,“像蜜蜂一样”,答案没有将这个落实好。“则为患深矣”的“为”是动词,“造成”的意思,答案也没有具体落实。这都是不够严谨的。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有重叠的地方,“不同的山水用不同的画法”一句话,可以在3道题目里面都得分。这样的答案处理就不大恰当。(二)试卷的设计1.试卷结构2013年高考语文广东卷继续保持过去6年的试卷结构,全卷共6道大题,24小题,选择题32分,非选择题118分,满分150分。考生需回答必考内容的18道小题和选考内容的3道小题。试卷模式相对稳定,部分题目的考点略有调整,第7小题原来考查“信息筛选”的选择题,换成了断句的考查。第9题考查三句翻译改为考查两句翻译,另外改变信息筛选题的考查形式,改为非选择题考查。试题类型分为选择题型和非选择题型。选择题部分,第1题,考查汉字字音;第2题,考查词语;第3题,考查病句;第4题,考查句子衔接;第5题,考查文言实词;第6题,考查文言虚词;第7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第8题,考查文言文文段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第12题,多项选择题,考查对论述文文段文意的判断;第13题,单项选择题,考查对论述文文段文意的判断。共占32分。非选择题部分,第9题,考查翻译和信息筛选;第10题,考查对一首宋代词作的鉴赏;第11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按照最新的背诵篇目来考查,文两道,诗词两道,分值各占一半;第14题,考查对论述文段中重要概念的理解;第15题,考查运用论述文中的思想方法来分析具体事例;第16题,考查对散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第17题,考查文章中的“我”的思想认识;第18题,考查对文章中“我”的心理感受;第19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第20题,考查对作品中重要段落的作用的分析;第21题,考查对文段中重要思想做法的理解分析;第22题,考查图表转换成文字表述;第23题,考查寓言的续写;第24题,考查作文。其中,第16、17、18题为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做题,第19、20、21题为实用类文本阅读选做题。考生需要选择其中一组试题作答。2.试题数据试题的各项数据见表4-1。表4—1试题的各项数据题号考查内容分值平均分标准差难度区分度1字音32.471.150.820.262词语31.721.480.570.203病句32.111.370.700.494句子衔接30.881.370.290.105文言实词32.451.160.820.336文言虚词31.131.450.380.487断句31.591.500.530.598分析概括31.881.450.630.439翻译和信息筛选107.551.990.760.6610古诗词鉴赏74.131.850.590.6211名句默写64.861.630.810.6412论述文阅读53.531.640.710.3613论述文阅读32.071.390.690.4914论述文阅读43.081.000.770.4615论述文阅读42.841.550.710.5116文学类文本阅读41.470.940.370.5017文学类文本阅读52.771.240.550.5718文学类文本阅读62.741.570.460.5819实用类文本阅读41.870.890.470.3420实用类文本阅读52.341.070.470.5221实用类文本阅读62.901.180.480.4622语言综合运用64.601.320.770.5423语言综合运用64.051.240.680.3424作文6038.486.540.640.713.试题分析第1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A。答案为B。本题以列来归类,主要考查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的读音。A项:chóng/suì、yān/yàn、tiáo/tiáo;B项:bàng/pāng、zhèn/zhèng、pō/bó;C项:tāo/tāo、zhēn/chēn、páo/pào;D项:piē/bié、sǒng/sǒng、ài/yì.全省平均分为2.47分,标准差为1.15,难度0.82。区分度0.26。第2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E。答案为D。A项“阳春白雪”,原来指战国时楚国的一种高雅而表演难度大的歌曲,能应和的人很少。后用来泛指高雅而不通俗的文艺作品。在语段中,前面提到“美术馆”,后面提到“少数人”,这与“阳春白雪”的意义是相契合的。B项“通常”在语段中作副词使用,意思是“一般,平常”,也是说得通的。C项“迥异”是形容词,意思是“完全不一样”,这里与风格搭配,是可以的。D项“高高在上”,原指上天或人处在极高的位置,后泛指身处高位,含有脱离群众、不了解下情之意。从这个意思来看,“高高在上”不能指“物品”,语段中用其来形容“物品”,对象不合,使用不恰当。这项符合题干要求,作为答案选项。全省平均分为1.72分,标准差为1.48,难度0.57,区分度0.20。第3题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答案为B。A项成分残缺,“缓解”缺宾语中心语,应在“载客”后补充“的压力”。C项成分赘余,
本文标题: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广东高考年报201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35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