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黄颡鱼的养殖生物学及其营养需求研究与配合饲料研发
我省农民专业养鱼合作社已在古田、武平和上杭等地建功立业,但常有人询问,养什么样的鱼能赚钱?做什么样鱼饲料有赚头?或许鮠科黄颡鱼属(Pseudobagrussp)值得一提。现特撰《黄颡鱼的养殖生物学及其营养需求研究与配合饲料研发》一文供参考。黄颡鱼的养殖生物学及其营养需求研究与配合饲料研发艾春香黄颡鱼(Pseudobagrussp)是鮠科黄颡鱼属的小型淡水经济鱼类的统称,主要种类有瓦氏黄颡鱼、岔尾黄颡鱼、盎塘黄颡鱼、中间黄颡鱼、细黄颡鱼、江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分布在我国河川、湖泊、沟渠等水域中,营底栖生活,杂食性,其肉质细嫩、少刺无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尚具食疗功效,深受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青睐,而且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也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是出口创汇的优良品种。在自然水域中,黄颡鱼生长速度慢,上市规格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发展。因此,大力发展其人工养殖势在必行。现将黄颡鱼的养殖生物学及其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研发概要总结如下。一、生物学特性1.生活习性黄颡鱼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营底栖生活,光线要求暗,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因之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该鱼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最佳生长温度25℃~28℃,pH值6.0~9.0,最适pH值为7.0~8.4。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mg/L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2mg/L时出现浮头,低于1mg/L会窒息死亡。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食性黄颡鱼食谱较广,且在不同生活环境中食物组成有所变化,它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鱼、鱼卵、虾、螺、蚌、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而且随环境、季节变化和鱼体的大小不同,其食性有所差异,春季常吞食鱼卵,季节寒冷时食物以小鱼居多,底栖动物渐渐减少;体长2cm~4cm,主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体长5cm~8cm的个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昆虫;超过8cm以上个体,摄食软体动物和小型鱼类等。人工培育可喂绞碎的鱼、虾及软体动物,即要摄食动物性饵料,也吃人工配合饲料,但最好以配合饲料为主,辅以动物性鲜活饵料。3.生长特性黄颡鱼生长速度较慢,成熟个体重一般为50-200g,常见个体重200g~300g。在自然大水域1龄鱼可长到体长56mm,体重5.7g。2龄鱼可长到体长98.3mm,体重20.6g。3龄鱼可长到135.5mm,体重36.1g。4龄鱼可长到160.1mm,体重58.2g。5龄鱼可长到177.7mm,体重81.3g。黄颡鱼雄鱼一般较雌鱼大。1龄~2龄鱼生长较快,以后生长缓慢,5龄鱼仅为250mm。4.生殖习性黄颡鱼一般二冬龄达性成熟,繁殖季节一般为5月中旬至7月中旬,成熟雌鱼的绝对怀卵量为2000-6000粒。卵呈扁圆形、淡黄色、沉性,卵膜透明而粘性较强,经吸水后卵直径为1.86-2.26mm。在天然水域中,黄颡鱼繁殖水温21-28℃,产卵前雄鱼先用胸鳍在水底清扫杂质、污物,形成一浅蝶形鱼窝,然后等雌鱼产卵其上,雄鱼射精,分几次产完,一个鱼窝直径25cm左右。雌鱼产卵后即离巢而去,只有雄鱼在巢附近守护,用胸鳍不停地搅动水流,孵卵和看护仔鱼,直到仔鱼能自营摄食时(大约5-7d)为止。二、黄颡鱼的营养需求1.蛋白质及氨基酸的需要量蛋白质是维持黄颡鱼新陈代谢、正常生长发育的结构物质和主要的能源物质之一,同时作为酶、激素、抗体等的组分参与机体的生理调节功能。黄颡鱼对蛋白质的需要主要由蛋白质的品质决定,同时也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如种类、鱼体大小、生理状况、水温、池塘中天然食物的多少、养殖密度、养殖模式、日投饲量、饲料中非蛋白能量的数量等因素的影响。有关黄颡鱼的蛋白质营养需求研究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应用性成果。研究表明,随着个体的发育,黄颡鱼的食性有着显著的差异,对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要求也有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着明显的不同。研究表明,黄颡鱼鱼苗最适蛋白质需要量为45%,最适能量需要量为14MJ/kg,同时指出研究黄颡鱼配饵中蛋白质需求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邹祺等,2004)。不同研究者对黄颡鱼幼鱼饲料中的适宜蛋白质含量研究结果各异,如37%(邹社校,1999),32%(王永莉等,2000),38.46-44.35%(韩庆等,2002),35%-45%(刘庆国,2002),34%(徐全国2002),39.49%-44.5%(周秋白等,2003),39.73%(王武等,2003),41.74%~43.38%(李敬伟等,2005),35.58%~40.60%(王吉桥等,2005),38%(杨严鸥和周黎,2006)45%-50%(刘丙阳等,2006);中成鱼的饲料蛋白质营养需求量约为38%左右。由此可见,黄颡鱼各生长阶段的蛋白质需求量是不相同的,要准确的确定黄颡鱼的蛋白质需要量,还要考虑能量因素,只有动物获得充足的能量之后才能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一般来说,黄颡鱼的最适蛋白质含量应在38%~45%之间(李光辉和邹社校,2006)。蛋白质是鱼类饲料各营养素中最重要的一种,但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含量多少,还取决于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的数量和比例。确定养殖动物对氨基酸的需要量,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分析动物体内必需氨基酸含量。饲料的氨基酸谱和养殖动物的氨基酸谱相近,则该饲料为良好饲料。根据不同学者分别对武汉黄颡鱼、鄱阳湖黄颡鱼和广西桂江黄颡鱼每100g肌肉(干样)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资料(黄峰等1999;张明等,2001;黄钧等,2001),计算出各种必需氨基酸在配合饲料中的适宜含量范围分别是(%):精氨酸1.81-2.32,组氨酸0.73-0.94,异亮氨酸1.42-1.82,亮氨酸2.52-3.25,苏氨酸1.36-1.75,缬氨酸1.36-1.74,蛋氨酸0.79-1.02,苯丙氨酸1.27-1.63,赖氨酸2.91-3.74,色氨酸1.42-1.83。可见配合饲料中的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谷氨酸+最低的是胱氨酸。在必需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是赖氨酸,而一般饲料原料中,特别是植物性饲料中含赖氨酸量少,因此在配制饲料时要注意增加赖氨酸含量高的动物性饲料的用量。2.脂类的需要量脂肪是鱼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鱼类对脂肪有较高的消化率,加之鱼类对碳水化合物利用率较低,因此,脂肪就成为鱼类的重要能量来源。饲料中脂肪含量不足或缺乏,可导致鱼类代谢紊乱,饲料蛋白利用率下降,同时还可发生脂溶性维生素和必需脂肪酸缺乏症。但含量过高,又会导致鱼体脂肪沉积过多,抗病力下降,同时也不利于饲料的贮藏和成型加工。用粗蛋白含量为44.35%的饲料饲养6g左右黄颡春片鱼种,适宜的脂肪含量为7-8%(韩庆等,2002)。一般鱼苗偏高而养成鱼偏低。在池塘养殖条件下,黄颡鱼饲料中粗脂肪含量在5-8%(刘庆国,2002),也有认为粗脂肪为7-9%(沈庭栋,2003)。以鱼油/豆油(11,W/W)∶为脂肪源,配制脂肪含量为5.21%、7.23%、9.27%、11.31%、13.33%、15.37%的半纯化饲料,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用于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黄颡鱼生长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的结果表明:当脂肪含量11.31%时,鱼体的相对增重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与脂肪含量呈正相关,当脂肪含量11.31%时,鱼体的相对增重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与脂肪含量呈负相关。肝体比和肌肉渗出损失随着脂肪添加量的增加而持续上升。脂肪水平对以上各项指标有显著性影响(P0.05)。综合各项指标,可以确定黄颡鱼饲料脂肪的最适含量为11.31%(韩庆等,2005)。虽然不同的学者得出的结果不同,但黄颡鱼饲料中脂肪适宜含量为7%~8%时涵盖量最大,可以认为此值为黄颡鱼饲料中脂肪的适宜含量。在进行黄颡鱼饲料配方设计时,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可以考虑5%~9%。一般认为淡水鱼的必需脂肪酸的种类有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4种,目前缺少黄颡鱼必需脂肪酸需要量的研究资料。在鱼类生长发育过程中磷脂起着关键作用。它能提高鱼类存活率,减少稚幼鱼的畸形发生率。在稚鱼阶段,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处于成长期的稚鱼体内细胞高速增殖,自身合成的磷脂不能满足需要,因此饲养饵料中应适量添加磷脂。研究表明,14日龄和21日龄的黄颡鱼仔稚鱼的体长、体重、日增重、体重相对增长率随饲料中磷脂添加量的增加而提升,认为黄颡鱼仔稚鱼配合饲料中磷脂添加量为6%(赵娜,2006)。3.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碳水化合物是鱼类重要的能量来源,也是较便宜的能量物质,且有助于实用饲料的制粒和成形。碳水化合物缺乏时,鱼就把蛋白质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因此,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节约蛋白质的消耗、增加脂肪的积累。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不高,而且碳水化合物的来源不同其利用率不同。鱼类对单、双糖的消化率较高,淀粉次之,纤维素最差,有不少鱼类不能利用纤维素。在鱼类营养学上,温水性鱼类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适宜含量为30%,冷水性鱼类为21%。研究表明,饲料中总糖含量为33%~41%时黄颡鱼的生长状况最佳,与肉食性鱼类相似(韩庆等,2002)。粗蛋白含量为38.54%的饲料饲养1冬龄黄颡鱼鱼种时,5%的粗纤维含量饵料系数较低(温小波等,2003)。黄颡鱼成鱼养殖专用配合颗粒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0%~23%,粗纤维含量为5%~6%(沈庭栋,2003)。4.能量和能量蛋白比黄颡鱼日粮能量水平是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因素之一,黄颡鱼对能量的需求实质上概括了对日粮蛋白、脂肪、糖类三大营养物质的总需求,黄颡鱼为了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生长,需要日粮具有适宜的能量水平,只有黄颡鱼在能量需求获得满足的前提下,各种营养物质才能发挥营养生理作用,否则,即使这些营养物质在日粮中能够满足需要,仍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然会导致黄颡鱼生长不良。但是,日粮中能量水平亦不宜过高,否则同样会影响鱼类正常生长。因此,在配合饲料中合理的能量——蛋白质配比是提高动物对蛋白质利用能力、降低饲料成本的重要途径。有关黄颡鱼饲料中的能量蛋白比研究较少。研究表明,体重5-6gg的黄颡鱼饲料中适宜蛋白含量为44.35%,适宜能量需求量为16.01MJ/kg,适宜能量蛋白比为35.4-36.4MJ/kg(韩庆等,2002);体重为(4.7±0.6)g的黄颡鱼幼鱼配合饲料中的适宜蛋白质含量为41.47%~43.38%,最佳能量蛋白比为40.1MJ/kg(李敬伟等,2006);体重为12-80g的黄颡鱼饲料中适宜蛋白含量为38.78%,适宜能量需求量为13.19MJ/kg,适宜能量蛋白比为34.52MJ/kg(王爱英,2006)。综上所述,设计黄颡鱼幼鱼的饲料配方,注重适宜的能量蛋白比,不仅可达到提高饲料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改善养殖效果,而且可提高黄颡鱼的生产性能及减少某些能量蛋白比失调引发的疾病的发生。5.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需要量维生素是维持黄颡鱼健康和正常繁殖、促进黄颡鱼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物质,黄颡鱼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受个体大小、年龄、生理状态、生长率、性成熟阶段、疾病、水温、水质和养殖模式等因素的影响,维生素缺乏时,除导致鱼厌食、增重减慢、死亡增加外,还会出现缺乏症。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黄颡鱼需要维生素B1、B2、B6、B12、泛酸、烟酸、生物素、叶酸、胆碱和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及A、D、E和K等脂溶性维生素。制约黄颡鱼对维生素需要量的因素很多。生长速度快的阶段其对维生素的需要量相对多一些,因此黄颡鱼稚幼鱼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比较高。在国外有学者研究食性与黄颡鱼相似的美洲鲟,发现其稚鱼对胆碱的需求量为0.17%~
本文标题:黄颡鱼的养殖生物学及其营养需求研究与配合饲料研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4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