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QC七大手法(品质内部培训资料)
QC7Tools品质七大手法QualityConceptAndManagementTool品质概念及管理手法U-AirQ:XavierZhangDate:2015-11-1721.降落伞的真实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在当时,降落伞的安全度不够完美,即使经过厂商努力的改善,使得降落伞制造商生产的降落伞的良品率已经达到了99.9%,应该说这个良品率即使现在许多企业也很难达到。但是美国空军却对此公司说No,他们要求所交降落伞的良品率必须达到100%。于是降落伞制造商的总经理便专程去飞行大队商讨此事,看是否能够降低这个水准?因为厂商认为,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已接近完美了,没有什么必要再改。当然美国空军一口回绝,因为品质没有折扣。后来,军方要求改变了检查品质的方法。那就是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行中的机身跳下。这个方法实施后,不良率立刻变成零。从此故事您得出什么结论?品质小故事(1)3故事体会:1.提高质量,总是有方法!2.许多人做事时常有“差不多”的心态,对于领导或是客户所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会觉得对方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满!认为差不多就行,但就是很多的差不多,产生质量问题。3.或许我们应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想一想:买回的酵母做的馒头里吃出一根头发,什么滋味!?我们也许会说:10万(或10亿)袋酵母里才有一袋里有一根头发,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是对我们来说是十万分之一,对于吃到头发的消费者来说,是100%。试想,如果什么事情只有99.9%的成功率,那么每年有20,000次配错药事件;每年15,000婴儿出生时会被抱错;每星期有500宗做错手术事件;每小时有2000封信邮寄错误。看了这些数据,我们肯定都希望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在工作中作到100%。因为我们是生产者,同时我们也是消费者。更重要的是,我们因此而感到每天的忙碌工作有所意义,而不是庸庸碌碌的只想换一口饭吃。4.品质没有折扣。品质小故事(1)4品质管理发展历程1:工艺品时代(19世纪)-制定客户规格-单片生产…每片都是唯一的,-变化的质量,--少量存货,-高昂的花费/成本,为富人创造;2.大批量生产(19世纪末期)-可互换的产品–惠特尼公司,劳动力的分工-泰勒公司,-组装线福特公司,变化少-福特公司–劳动纠纷;3.精益企业(今天)-多品种,-小批量,-百万分之的品质,-雇佣劳动力51.品质检查阶段时间:大致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四十年代背景:大批量生产对零部件的互换性、标准化、通用化要求越来越高特点:建立专职品质检查,事后检查。2.统计的品质管理时间:四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备景:大量军火产品迫切要求保证品质和按期交货,采用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工程师休哈特提出的数理统计图表控制品质。特点:品质管理只限于技术、制造、检查部门,其他部门对品质并不关心3.全面品质管理阶段时间:六十年代开始背景:科技发展,产品越来越精密,复杂,客户要求更高,竞争更激烈,成本和服务都成为产品好会的一部分,只靠品管部门不合时代要求。特点:品质管理扩大到市场调查、研究发展、设计、原料管理、制程管理、品质保证、销售服务等全公司各部门。品质管理发展历程6WhatistheQuality?不断改进观念(KVP)用户观念预防观念标准化的观念用户满意零缺陷质量=不懈地努力来尽可能好地满足用户的期望这就是质量!7理想的价值创造过程KLKLKLKLKL创造的价值100%创造的价值100%损失K=供应商/提供者L=用户/接受者零缺陷战略实际的价值创造过程8KLKLKLKLKL000000++++++最终不合格的比例K=供应商/提供者L=用户/接受者零缺陷战略9扁鹊论医一次周王召见扁鹊说:“寡人得知,当今世上你名气最大,还有谁的医术比你高的?”扁鹊说:“我家世代为医,论医术我大哥第一,二哥第二,我只能排名最后”。周王不解,“为啥你的名气最大?”扁鹊答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里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刚刚发作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只在我们的村子里才小有名气。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看见的都是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他们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品质小故事(2)故事体会: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弥补得好,当然是声名鹊起,但更多的时候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10+++¥++++¥¥¥¥¥¥¥¥较少的事前投入极少的过程预防投入废品损失抱怨的成倍损失改进的费用事前准备投入过程预防中的投入极低的废品损失极低的抱怨损失控制预防预防会不会成本提高?预防观念11生产过程中积累的经验非经实践和理论的论证,与质量要求相违背。。。投机取巧缺陷源质量实践与理论论证制作规范掌握并普遍使用¥与质量不发生矛盾财富经验往往是缺陷源,也可能转化成财富标准化观念12波卡-约基方法(Poka-Yoke)戏称傻瓜不出错,本意为“根源检查”目的是:防止人为差错使用Poka-yoke方法人为缺陷整改措施:如何让人们不需要担心会出差错呢?1、增加自动检测装置2、增加各类传感器3、增加挡块4、……Poka-yoke方法标准化观念13Poka-Yoke方法=防止人为差错的重要手段你必须如此…如此做我怎么做起来有问题要求100%执行执行了60%以Poka-yoke的思想制作标准化指导书执行了100%原来操作有这么多细节啊!我一定做!标准化观念14用户满意度产品质量缺陷质量目标不等于质量指标用户满意15海尔1985年曾经以砸冰箱事件闻名全国。1985年海尔生产的第一批冰箱不合格,张瑞敏就坚决把有毛病的76台冰箱拿出来,砸掉了。通过这件事,使得海尔全员的质量意识大大地提高。1988年12月就得全国同行业的第一块金牌。拿到金牌之后,张瑞敏又给他的员工说,我们拿到的是一块全运会的金牌,下一步我们就要拿奥运会金牌。海尔的员工树立起严格地质量观,所有的员工都知道,我们要拿奥运会金牌,我们要以质量使得我们的产品走向全球,品质思考:质量创建名牌、品质成就品牌。心态决定状态、思路决定出路。对比有点小问题的产品想到降价、做为二等品出货,如果有这样的质量意识,质量怎么能提高呢?品质小故事(3)16质量目标不等于质量指标指标=评价近期质量工作的定量数据指标不是推动质量工作的动力,不是质量工作的方法阶段目标=不断改进的目标=推动质量工作的动力阶段目标为质量生产者带来了压力,也给于希望目标我们的目标是零缺陷的质量过程控制=用户满意度=100%用户满意17不断改进和不断发掘发现缺陷后的不断改进有止境的改进过程缺陷预防缺陷临时解决彻底杜绝此缺陷不断发掘潜因的不断改进引起质量缺陷的潜因是无止境的潜因潜因潜因潜因持续改进观念18PCDAPCDAAPCD纠正措施预防措施FMEA8D报告QC小组排列图5W1H方法鱼刺图Poka-YokeKVP2改进方法分析工具运作形式不断改进的方法、分析工具、运作形式持续改进观念19不断改进提供服务信息反馈一有问题,立即反馈,想想看是不是有其他什么问题服务过程是个环用户观念20Whoisthemainenemyofquality?品质中最主要的缺陷是什么?材料不良人操作失误机能力方法错误环境因素不良根源过程变量21德国人的规则最近读到一篇短文,是嘲笑循规蹈矩的德国人的:“中国的留德大学生见德国人做事刻板,不知变通,就存心捉弄他们一番。大学生们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标上了“男”“女”的字样,然后躲到暗处,看“死心眼”的德国人到底会怎么样做。结果他们发现,所有到电话亭打电话的人,都像是看到厕所标志那样,毫无怨言地进入自己该进的那个亭子。有一段时间,“女亭”闲置,“男亭“那边宁可排队也不往“女亭”这边运动。我们的大学生惊讶极了,不晓得何以“呆”到这份上。面对大学生的疑问,德国人平静地耸耸肩说:“规则嘛,还不就是让人来遵守的吗?”感想:德国人的刻板可以让我们开心地一连笑上3天,而他们看似有理的解释,也足以让某些一贯无视规则的“国产大能人”笑掉大牙。但是在开心之余,嘲笑之余,我们漠视规则已经多久了?我们总是聪明地认为,那些甘愿被规则约束的人不仅是“死心眼”,简直是“缺心眼”。规则是死的可人是活的,活人为什么要被死规则套住呢?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会落后人家好多年。SAP是德国人做的,在学习SAP的过程中,也感觉到他们的严谨,但是如果我们在以后的执行过程中,漠视制度,那么SAP在实际应用时会不会有障碍呢?品质小故事(4)制度就是让人来遵守的!!请大家牢记这一点!22Howtodefeatourenemy?如何打败我们的敌人?(如何改善我们的不良)★层别法★特性要因图(鱼骨图)★柏拉图(排列图)★检查表★直方图★控制图(管制图、推移图)★散布图从事品质管理工作,你应知道,在你身边有七个最忠实的伙伴。他们随时听候你的调命。23★定义:按照影响品质的各个因素分别收集数据、资料,以寻找其间的差异,而针对差异加以改善的方法。层别法是一种系统概念,在于将相当复杂的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并归纳统计。层别法是品质管理手法中最基本、最容易的操作手法,强调用科学管理技法取代经验主义(KKD),也是其他品质管理手法的基础。★绘制方法:1.确定层别的目的: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进行层别。2.选择影响品质特性的原因,一般工厂影响品质特性的原因为以下几种:时间、原料零件、作业人、设备等。㈠按原料、材料、零件的来源和批次层别;㈡按设备的编码或类别进行层别;㈢按生产线别层别;㈣按作业人员、班别层别;层别法24㈤按时间如早班、夜班、周别、月别等层别;㈥按操作方法进行层别。3.制作记录卡收集数据4.整理数据5.比较与检定★应用实例:实例1:某公司99年6月份的总生产量为8000台,成品合格率为95%,四台设备生产,共有A、B、C三个班次运行。如果对本月份的生产量和合格率进行层别分析,请问可以有几种层别法?能从层别数据中得到些那些启示?层别法25定义:一种按性质、来源、影响等方面,按其分类列明,并将每类隶层关系逐项向下层展开的过程.层别法261)明确主题之方面进行步骤:2)确定相关项目的内容与隶属关系;。。。。。。机床设备机器工夹刀具车床冲床磨床铣床工具夹具刀具。。。。。。。。。。。。。。。。。。层别法27小和尚撞钟————制度(工作标准)与培训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有一天,主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品质小故事(5)感想:a.本故事中的主持犯了一个常识性管理错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结果,是由于主持没有提前公布工作标准造成的。如果小和尚进入寺院的当天就明白撞钟的标准和重要性,我想他也不会因怠工而被撤职。b.工作标准是员工的行为指南和考核依据。缺乏工作标准,往往导致员工的努力方向与公司整体发展方向不统一,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因为缺乏参照物,时间久了员工容易形成自满情绪,导致工作懈怠。制定工作标准尽量做到数字化,要与考核联系起来,注意可操作性。c.既然我们有了工作标准就应该很好的去执行它,不要打折扣,不要等到领导认为你不能胜任工作才后悔!d.所以公司、各部门、各岗位的培训都是很重要的,为了让员工知道该怎么做,就必须定好标准,作好培训!领导------请重视制度和培训,这样才能培养员工,您才不需要这么忙员工------请遵守制度,这样才能胜任工作,你才不会因怠工而被撤职。28★定义: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到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需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成
本文标题:QC七大手法(品质内部培训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30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