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初中语文记叙文文体知识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一、中考语文记叙文常见题型1、在括号内给相应汉字注音,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2、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句中加点词语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4、本文/段落/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写作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5、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矛盾逐渐加深的过程6、分析下列句子的作用/表达效果7、请说一说题目/段落/划线句子/划线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作用8、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9、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启示二、中考语文记叙文考查重点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以及语言概括能力。包括文章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特点、文章思路结构、文章感情脉络、故事情节线索等。①概括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解答时注意提示语:题目、开头、结尾、议论句、抒情句、总结性词语。记叙了一件什么事,事件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蕴含的道理是什么;答题方法:(何时何地)“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②人物形象特点通过描写分析人物性格——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通过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从文中检索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等描写,并提取关键词来分析人物性格;文章中一些情节与环境描写也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服务;通过以上两点对人物性格的剖析,可以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再揭示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分析主题思想。答题方法:文章运用……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揭示了人物……的品质(思想、心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③理解文章主旨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核心。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情感就是文章主旨。从文章标题入手: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中心思想。从文章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名或暗示中心的作用。从文章议论抒情语句入手或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④理解文章标题标题的含义:首先找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先回答其表面上的意思,即其本意。然后联系文章的主旨,说出这个词语的寓意,便可得出其深层含义。或有些标题有修辞手法的,还原本意再做分析。或有些标题语意双关,则需要分析其双重含义。标题的作用: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概括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形式新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作为抒发感情的依据。答题方法:先答含义,再答作用。⑤故事情节线索线索是指贯穿全文、连接全部材料的一种因素(依据)。这种因素(依据)的存在,使文章成为一个内部有联系的整体。记叙文的线索比较复杂,有多种形式:有的以时空转换为线索,人物活动、事情发展、景物变化等,都是随着时间、地点的推进而展开。如《藤野先生》就是以“我”的活动地点为线索安排情节,东京、仙台、北京层层展开。有的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就是线索人物,全文是以“我”的见闻和感受来安排材料的。再加《羚羊木雕》就是以木雕为线索安排材料的,《芦花荡》就是以老头子大意失败到快意复仇这一线索来安排材料的。还有一些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如《智取生辰纲》中明线为“杨智失陷生辰纲”,暗线为“吴用智取生辰纲”,两条线索在黄泥岗合为一条。我们读记叙文时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沿着它逐步弄清各个段落、层次,直至全篇的思想内容。答题方法:先看文章标题,标题往往就是线索;其次,看文章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就是线索。2、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与品析回答这类问题,一定要结合上下文及该词语所在的语句及语段进行理解和品析。具体地说,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作者情感以及上下文等理解词语的转化义、语境义,其中最重要的是语境义,它包括词语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及言外之意。对重要词语的理解:首先找到词语在原文中的位置,然后弄清上下句具体语境,知道这个词本来的意思。再弄清这个词语在本句中所包含的寓意(双关义、引申义、象征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即可得出答案。答题方法:“××”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对重要词语的品析:句中重要词语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答题方法:动词:使用了……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地刻画了人/物……的状态)。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3、对关键语句语段的理解与品析关键句是指:①标志文章层次转换的过渡句②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词句③对理解文章起关键作用的词句④表现人物形象和表现事物特征的词句⑤标志文章线索或主旨的词句考查角度:①理解划线句子的作用②赏析精彩描写的语句③理解文章中议论抒情句的含义和作用④补写文中关键语句等关键句的理解:答题方法:将句子表达的意思和具体语境或文章主旨联系起来,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进行表述;解释这个句子的含义,解释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关键句的作用:答题方法:结合上下文,一看结构,二看内容,强调与人物与主旨的关系结构上作用在开头:设悬念、埋伏笔、做铺垫、引下文、点题、总领全文等。在中间: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等在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扣题等内容上作用:在开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代环境背景;在中间或结尾:画龙点睛、点出中心、深化中心。还包括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关键句的赏析:要进一步从表达技巧上分析表达效果。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分析精彩的动词、副词和形容词的使用及表达效果;二是分析主要修辞手法的特点与表达效果;三是主要的表现手法(如铺垫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抑扬手法等);四是主要的句式(对偶句式、排比句式、反问句式等);五是主要的描写方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答题方法:运用了……的词语/修辞手法/句式/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地写出了……的内容/状态/情态/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品质/精神(或给人以……的感受)。4、对语文知识与写作技法的探讨①对修辞手法进行考查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乙事物(喻体)跟甲事物(本体)作比。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用比喻来描写事物可以使事物形象生动,使语言传神,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比喻阐述道理可以复杂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浅显,易于理解。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用拟人来描写事物可以使事物形象生动,使语言传神。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排列起来。一般来说,排比各项之间是并列关系,但有时也有先后、大小、轻重之别,这时就要注意她们的排列顺序。排比可以给人一种一气呵成之感,语言流畅、节奏感强、句式整齐,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夸张: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夸张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鲜明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也叫反诘。反问可以强化语气,发人深省,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设问:在并无疑问的地方,故意现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设问可以引起人们思考,引起注意,突出某些内容对偶:是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对偶可以使句子整齐匀称,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高度概括。反复:为了强调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短语或句子的修辞方法。反复可以突出思想,强调感情。答题方法: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地写出了……的内容/状态/情态/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品质/精神(或给人以……的感受)。②对写作手法进行考查象征手法是通过借用某种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特定的事物或情理的艺术手法。它包括本体和象征体两个方面。运用此法,必须把握二者在读者心中的传统习惯和心理感觉上的特殊联系,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向等寓于征体的具体描写之中,构成美的意境,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富于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的感染力。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如《海燕》,用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用风云、雷电象征反动势力。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对比手法是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的写作手法。它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是并列的。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衬托(侧面烘托)手法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又叫陪衬,是用同类事物来衬托;反衬,是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我的叔叔于勒》,为了批评约瑟夫极端势利的父母对约瑟夫叔叔的冷酷无情,就用约瑟夫对叔叔的深切同情来反衬。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渲染手法是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烘托来加重气氛,突出人物。,如《故乡》的开头,渲染了深冬季节隐晦、严寒、寂静的气氛,描绘了荒凉萧条、没有活气的村景,十分贴切地烘托了“我”悲凉的心情。作用: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烘托来加重气氛,突出人物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如《变色龙》中的奥楚篾洛夫在刚知道狗咬人之事时,即席说了一大道“义正辞严”的慷慨之语,大有“为民除害”的清正之势,一个廉洁公正、不畏权势、执法严明的警察似乎呼之欲出;然而以后的多“变”则是对他第一次表态的极大讽刺,使他欺下媚上的卑劣个性暴露得更彻底、更清楚。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欲扬先抑抑扬的表现手法,所谓“抑”就是按下、抑制;“扬”就是抬高扬起。它有两种形式一是欲扬先抑,一是欲抑先扬。如《阿长与山海经》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白描白描的表现手法,简练、质朴、轻捷、传神是白描手法的主要特征。它一般不用修辞手法。如《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肖像描写“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这就是白描的写法,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遭遇和个性都显示了出来,既没有夸张,也没有刻意修饰,却显得更加真实。动静结合作用:有化静为动、化动为静,增加表达的生动性设悬念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答题方法:运用了……的写作手法,……地写出了……的内容/状态/情态/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品质/精神(或给人以……的感受)。③对表达方式进行考查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常常辅以议论、抒情和说明。记叙文中的记叙主要来叙述事件原委始末,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把人物和事情概括地介绍给读者。描写是指在顺叙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和事情以及环境进行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议论、抒情、说明仅起辅助性作用,记叙文中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一般分为两类:人物描写,包括肖貌、语言、行为、心理、神态等描写;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叙述中的描写要服从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恰如其分,既要抓住特点,又要突出重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阅读描写部分应注意以下三点:a、抓住事物的什么特征来进行描写;b、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描写;c、这些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常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记叙文文体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69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