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试卷及答案
1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十一中学期中调研测试题八年级上册地理(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50小题,每题2分、共100分)1.黄河和长江干流共同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A.青、川B.青、藏C.川、甘D.青、甘2.右图中是松花江、长江、黄河、珠江四条河流的观测数据,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甲-长江、乙-黄河、丙-珠江、丁-松花江B甲-黄河、乙-珠江、丙-松花江、丁-长江C甲-长江、乙-松花江、丙-珠江、丁-黄河D甲-长江、乙-珠江、丙-黄河、丁-松花江如图为我国沿32°N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3~4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是第三级阶梯B.①、③所表示的山脉走向相同C.B所在的阶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D.②所在的地形区夏季多泥石流灾害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所在的地形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B.A所在的地形区夏季气温比C所在的地形区高C.山脉①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D.④所在的地形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5.小明的家乡,每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他家乡所在的省份可能是()A.A或BB.B或CC.C或DD.A或D姓名学号班别姓名26.俗话说“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这儿的“淮”是指淮河,那么“淮南、淮北”分别属于我国六个温度带中的()A.寒温带、中温带B.中温带、暖温带C.亚热带、暖温带D.亚热带、热带7.江门市的干湿地区和温度带分别是()A.湿润地区热带B.半湿润地区亚热带C.半干旱地区暖温带D.湿润地区亚热带8.下列四幅图中表示武夷山的是()9.下列不属于我国三级行政区划基本单位的是()A.广东省B.江门市C.阜宁县D.外海镇10.与我国的黑龙江、新疆都接壤的国家是()A.蒙古B.俄罗斯C.哈萨克斯坦D.朝鲜分析“我国及其临国略图”,回答完成11~12题。11.我国位于()A.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B.亚洲西部,太平洋西岸C.亚洲西部,太平洋东岸D.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12.春节前后,当我国B省还是冰天雪地时,A省已是春耕大忙季节了,这主要是因为()A.两地所跨的经度大B.两地所跨的纬度大C.两地地形不同D.两地习惯不同13.2013年8月2~3日,受第9号热带风暴“飞燕”及其残留云团影响,广东、广西、海南三省5.7万人紧急转移。减轻台风灾害的最重要措施是()A、植树造林,抵御台风B、疏浚河道,加固海防C、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D、人工控制台风的强度和走向14.古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A.春季风B.夏季风C.秋季风D.冬季风15.降水量会影响建筑形式,依据下列建筑来推断,当地降水量最多的是:()3读下图回答,完成16~19题。16.图中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A、彝族火把节B、傣族泼水节C、蒙古族那达慕节D、藏族的晒佛节17.该民族主要分布在()A、云南省B、台湾省C、黑龙江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8.下列地区不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的是A、东北B、西南C、东南D、西北19.该民族所在地区的地形主要特点是()A、冰川广布B、崎岖不平C、千沟万壑D、一望无垠读图,回答完成20~21题。20.吉林省主要分布的少数民族是()A.回族、维吾尔族B.哈萨克族、汉族C.满族、朝鲜族D.汉族、蒙古族21.与吉林省陆上接壤的国家是()A.韩国B.朝鲜C.日本D.蒙古22.黄河与长江上游共同的水文特征有()A、含沙量大B、流速缓C、结冰期长D、水能资源丰富23.造成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加剧的根本原因是()A、气候变迁,森林减少B、流域内土质疏松C、滥伐森林,陡坡开荒D、降水丰沛,多暴雨24.某旅游团从辽宁出发,就近进行了“出境游”。他们可能游览了我国下列邻国中的:()A.蒙古B.印度C.朝鲜D.越南25.下列四幅图片,反映图中西藏自治区民族服饰是哪一幅?()26.下列地形区分布图中,相对位置排列不正确的是()27.导致我国“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因素B.纬度因素C.地势因素D.海陆因素28.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内有丘陵分布,并且没有绿洲的盆地是()A.塔里木盆地B.柴达木盆地C.四川盆地D.准噶尔盆地29.下列各组省级行政区单位有两个简称的是:()A上海市、江苏省B四川省、重庆市C陕西省、甘肃省D云南省、广东省4读下图,完成30~31题。30.四条河流中,结冰期最长的是()A.a河B.b河C.c河D.d河31.四条河流中,汛期最长的是()A.a河B.b河C.c河D.d河阅读下面材料,完成32~34题。材料一尽管我国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我国人口平均每年仍净增1200万左右。材料二我国部分省区人口密度比较表单位江苏山东新疆西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74060012232.材料一说明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是()A.人口数量增长较快B.人口数量增长缓慢C.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大D.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增长33.材料二体现了我国人口东西分布的巨大差异,说明了()A.西部计划生育落实得力B.西部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较差C.东部人口应大量向西部迁移D.西部人口向东部迁移的数量巨大34.下列有关我国人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B.平均人口密度大于世界平均人口密度C人口地区分布不均,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D人口地理界线是从黑龙江省的漠河到云南的腾冲35.成群的牛羊在吃草,洁白的蒙古包内传来阵阵的马头琴声,此景主要出现在()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D.内蒙古高原36.下列河流中,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的是A.塔里木河B.额尔齐斯河C.雅鲁藏布江D.澜沧江37..下列灾害性天气中,在江门市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是()A.洪涝B.冰雹C.台风D.沙尘暴读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图13,完成38~39题。38.酒泉、文昌、西昌、太原所在省份的简称分别是()A.陇、琼、川、晋B.陕、琼、川、晋C.陇、海、川、晋D.陇、琼、滇、冀39.年平均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酒泉、文昌、西昌、太原B.酒泉、太原、文昌、西昌C.文昌、西昌、太原、酒泉D.文昌、太原、西昌、酒泉540.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B.南海是我国的内海之一C.人口和面积均居世界第一D.地跨寒、温、热三带41.下列省区轮廓与其对应的简称及省会城市完全正确的是()A.①秦,南京B.②鲁,济南C.③黔,贵州D.④辽,长春42.下列四个民族的小朋友交谈内容与实际不符的是()A.汉族:我们的民族人口最多B.蒙古族:我们爱住干栏式木楼C.傣族:我们喜欢过泼水节D.朝鲜族:我们能歌善舞43.读四个省(区)轮廓图(粗实线表示山脉),对其有关分析不可信的是()A.甲省(区)地形特点是“三山夹两盆”B.乙省(区)山脉走向是东北——西南走向,钓鱼岛在其东北方向C.丙省(区)简称晋,其山脉是高原与平原分界线D.丁省(区)中山脉是南岭,四省中丁省气温年较差最大[来源:Zxxk.Com]黄河水系示意图,完成44-45题.44.图中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做法,正确的是()A.大力发展畜牧业B.陡坡地修筑梯田C.退耕还林、还草D.大量开垦,扩大耕地面积45.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的主要因是()A.多峡谷,水流急B.“地上河”,少支流C.多瀑布,河道深D.多洼地,降水少46.下列有关我国地理位置说法正确的是()①位于东半球、南半球②北回归线经过我国南部③大部分位于北温带④东部面临大西洋⑤位于亚欧大陆的东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③④⑤6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十一中学期中调研测试题八年级上册地理(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47.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气候、河流、交通等影响很大,下列说法与之不符..的是()A.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丰沛的降水B.使许多大河向东流,沟通东西水路交通,方便沿海与内地的经济联系C.河流的巨大落差,为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提供了方便D.使我国成为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国家48.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广西最多的少数民族是()A.傣族B.藏族C.壮族D.回族新疆的塔里木河经过12年的整治,当地人说:“河道重新有水了,河里有鱼了,两岸的胡杨又活过来了。”阅读相关资料和地图,回答第49~50题。49.有关塔里木河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最大的内流河B.我国最长的河流C.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D.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50.阅读右面的地图,有关新疆的地形、地势说法正确的是()A.地势西高东低B.地形特点是三山夹两盆C.主要位于第三阶梯D.地形以平原为主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答卡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50小题,每题2分、共10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题号41424344454647484950答案姓名学号班别7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ADCAACDBB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BCBBBACBC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DCCCCCCCA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CABDDBCACA题号41424344454647484950答案BBDCBBDCAB
本文标题: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试卷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41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