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2014-2015年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2014-2015学年交乐学校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1.(3分)在金属,橡胶,盐水,陶瓷,大地,塑料这些物体中()A.它们都是导体B.它们都是绝缘体C.只有金属和盐水是导体D.橡胶、陶瓷和塑料是绝缘体2.(3分)甲、乙、丙三只白炽灯泡上分别标有“36V40W”“110V40W”“220V40W”当它们分别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看到它们发光的情况是()A.甲灯最亮B.乙灯最亮C.丙灯最亮D.三只灯一样亮3.(3分)关于计算电阻的公式R=,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C.电阻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当导体中没有电流时,导体的电阻就为零D.导体中的电阻与它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它的电流无关4.(3分)(2012•自贡)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没有内能B.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5.(3分)(2009•大连)温度一定时,关于导线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导线的电阻一定比铜导线的电阻大B.粗导线的电阻一定比细导线的电阻小C.将一根导线拉长,其电阻一定变大D.长短、粗细都相同的两根导线,电阻一定相同6.(3分)(2010•大连)如图所示的各电路图中,电压表能测L1灯两端电压的是()A.B.C.D.7.(3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读数为U1、U2、U3,电流表读数为I1、I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U1=U2=U3,I1=I2B.U1=U2=U3,I1>I2C.U1+U2=U3,I1=I2D.U1+U2=U3,I1>I28.(3分)(2014•江都市二模)小明观察了市场上的测重仪后,设计了如图四个电路(R是定值电阻,R1是滑动变阻器).可以测量人体重的电路是()A.B.C.D.9.(3分)一个标有“220V500W”的电熨斗,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熨斗的额定电压是220VB.电熨斗正常工作1小时,消耗的电能是0.5kW•hC.电熨斗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96.8ΩD.该电熨斗在110V电压下工作时的实际功率是250W10.(3分)(2012•大连)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灯泡L不发光,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可能是()A.灯泡L短路B.灯泡L断路C.电阻R短路D.电阻R断路11.(3分)(2012•淮安)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有关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以及灯泡亮度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流表的读数变大,电压表的读数变小,灯泡变暗B.电流表的读数变小,电压表的读数变大,灯泡变亮C.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都变小,灯泡变暗D.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教都变大,灯泡变亮12.(3分)(2012•遂宁)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两个灯均正常发光,电流表A1的示数为0.8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5A,电压表V的示数为8V.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灯L1和L2并联B.电源电压为8VC.灯L1的电流为0.3AD.灯L1的电阻为10Ω13、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电源电压U相同,R1<R2,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C.丁、甲、乙、丙D.丙、乙、甲、丁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4.(3分)家庭电路的电压等于_________,对人体安全的电压_________,三节干电池串联后的电压是_________.15.(4分)如图中所示标有“PZ220﹣15”字样的灯泡的额定电压是_________伏,额定功率是_________瓦,该灯泡正常工作10h,消耗的电能是_________kW•h,合_________J16.(2分)将10Ω和20Ω两个电阻串联,总电阻是_________Ω.若通过它们的电流是0.3A,则两电阻两端的总电压是_________V.16.(2分)17.(4分)一个电阻两端加10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0.4A,如果将它两端的电压升高到15V,则通过它的电流为_________A,这个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_Ω.如它没有接入电路,则通过它的电流为_________A,这个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_Ω.18.(3分)R1,R2组成并联电路,已知R1=20Ω,电源电压U=12V,且I1:I2=3:1,则I1=_________,I2=_________,R2=_________.19.(2分)(2010•东莞)如图,是关于电阻A、B的I﹣U图象.由图可知,电阻值较大的电阻是_________Ω.若将A、B两电阻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V的电源两端,则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是_________A,此时电路总电阻值是_________Ω(保留一位小数).20.(3分)如图所示,电阻R1=8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中央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则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_V,若把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____,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1.(3分)如图所示,仪表1应是_________表,仪表2应是_________表,仪表3应是_________表.22.(1分)如图所示,电能表的示数是_________kWh.23.(2分)一个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20Ω,通过灯丝的电流为0.2A,如果把它接在6V的电源上使用,则应_________联一个_________Ω的电阻.三、探究与实验(每题1分,共19分)24.(6分)(2012•鸡西)物理学习小组在“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中:(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实物连接完整.(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到_________端(选填“A”或“B”).(3)小组同学在连线时,不小心将线连错了,开关闭合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时,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却变小,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纠正错误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上图,则该定值电阻阻值为_________Ω.他们认为这个结果就是定值电阻的准确阻值,你认为合理吗?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25.(4分)用定值电阻做实验,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1)如图甲所示,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2)闭合开关,向左移动变阻器滑片,电流表示数应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调节滑动变阻器,把测量的数据填入下表,其中电流表示数为0.5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值为_________V.实验次数12345电压U/V1.01.52.03.0电流I/A0.20.30.40.50.6(4)在丙图中作出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图线.可知该定值电阻的阻值是_________Ω.26.(8分)(2010•莱芜)在“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有如下器材:电压表、电流表、开关、电压为6V的电源、“3.8V、1.5W”的小灯泡、标有“20Ω,1.5A”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连线不得交叉,电流表的量程选择要恰当);(2)甲组同学连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灯泡立即发出明亮耀眼的光并很快熄灭.检查后,发现连线正确,请你找出实验中两个操作不当之处:①_________②_________.(3)乙组同学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有示数.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A.更换小灯泡,B.检查电路是否断路C.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4)下表是按正确的操作测得的数据,从表中计算出三次小灯泡的阻值不相等,其原因是_________.实验次数123电压U/V2.03.03.8电流I/A0.330.340.40电阻R/Ω6.08.89.527.(4分)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1)请根据图甲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2)实验中多次改变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象.①由丙图象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②上述实验中,小明用5Ω的电阻做完实验后,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然后将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_V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四、计算题(每题4分,共14分)28.(2分)如图所示,电路中R1的阻值为6Ω.闭合开关S电流表A1的示数为1.2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3A,则R2的阻值是_________.29.(8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一阻值为10Ω的电阻R2与一个标有“12V、6W”字样的灯泡L并联,闭合开关小灯泡能正常发光,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求:(1)灯泡的电阻值是多少?(2)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3)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4)1min内灯泡消耗的电能是多少?30.(4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20V,已知灯L1的电阻是10Ω,灯L2的电阻是40Ω,则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电压表V1的示数是多少?电压表V2的示数是多少?
本文标题:2014-2015年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47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