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股票报告 > 2012高考地理复习(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
简单了解地球1、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轴:地球围绕其自转的假想轴叫地轴。地轴通过地心,所谓地心就地球的正中心,垂直于赤字道平面,连接地球南北两极;地轴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过程中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3、两极;地轴同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端是北极,另一端是南极。4、地球围绕着地轴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其实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是相对,根据观察点不同自转的方向是有变化的。我们平行方位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但从南北两极观察的话,地球的自转方向是不同的。我们可以用拳掌法来判断南北半球的自转方向。图例,用手势表达。大P15通常我们在研究地球表面的方向时,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在做题时大部分情况下一定要注意,但也不是绝对,后面我在来详细讲。了解经纬线小P13经线部分所谓的经线和纬线是人类制定的一个规则,它的目的是为了识别和确认地球的方位。1、经线: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所有的经线都连接南北两极。经线指示是东西方向。示意图经线只是半圆,经线圈才是整圆,2、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度的分界线和起始线。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上确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或原址的经线为地球仪上的0°经线,3、0°经线以东属于东经度,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属于西经度,习惯上用“W”作代号。由于地球是个球体有360度,所以东西经线各跨越180度。180°经线:既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也是他们的结束线,既称为东经180也称为西经180。4、两条正相对的经线才形成一个经线圈。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x,那么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y=180°-X(X、y所属的东西经度不同)。1、0°经线把地球分为等比例的2半,但请注意0°经线分的两半是东经和西经,并不是东西半球。写法:如西经120度写为120°W2、从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开始向东,地球仪上向右,东经逐渐增大,一直到东经180;从0°经线向西,地球仪上向左,西经逐渐增大,一直到西经180。反之从东西经线180开始,东西经逐渐减少3、同时要注意的是0经度线和180经度线在地球上穿越哪些地域?0经度线穿越格陵兰岛和冰岛右边,欧洲部分里有英国的东南部(伦敦),法国的西部,西班牙的东北部,非洲西北的几个国家,阿尔及利亚,马里,加纳等。180经度线穿越了俄罗斯的西部,美国阿拉丝加的左边,紧贴着大洋州的新西兰右边,5、人们规定,自西经20°开始到东经160°结束,将地球分为东西半球。自西经20°向东到东经160°止为东半球。自西经20°向西到东经160°止为西半球。注意:大于东经160°的东经度位于西半球,其余的东经度位于东半球;小于西经20°的西经度位于东半球,其余的西经度位于西半球。所以我们一定要清楚的认识,东西经的范围和东西半球的范围是不一致的。6、经度:某地子午线平面同本初子午线平面的夹角。图例注意:赤道附近的经线都是相互平行的。同一经线上的2点只有南北差异。纬线部分1、纬线:地球表面与赤道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的圆圈。(整圆)纬线指示的是南北方向。示意图2、赤道:地球仪上同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最大纬线圈。赤道平面通过地心,垂直于地轴,平分南北半球,是纬度的起算线,南北纬度的分界线。3、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作代号。赤道到南北两极,分别划分为南北纬0°带90°。4、北极点纬度为北纬90°,所以赤道到北极点纬度逐渐增大。南极点纬度为南纬90°,所以赤道到南极点纬度逐渐增大。北半球的纬度越向北越大,南半球的纬度越向南越大。注意:要反向思维一下,在北半球越向南纬度越小;在南半球纬度越向北越小。5、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纬度相隔1°,其间的经线长度约为111千米。6、纬线中重要的纬线有,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分别23°26。南北极圈分别为90°减去南北回归线的余额。南极圈即南纬66°34′纬线圈北极圈即北纬66°34′纬线圈。延伸点1、公转:地球自转的同时,又被太阳牵引着在天球黄道上绕太阳运行。公转使地球产生的四季更替。黄赤交角: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天球黄道面不垂直,存在一个倾角φ=23°26′,天文学上称之为黄赤交角。示意图2、北回归线,即北纬23°26′纬线。这是太阳光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线。南回归线,即南纬23°26′纬线。这是太阳直射在地球上最南的界线。说明最北界限,界限以北太阳光只能斜射。解释什么叫做直射?3、四节气(二分二至):春分3月21日左右,夏至6月22日左右,秋分9月23日左右,冬至12月22日左右大家可以看到图上的夏至等四节气,这个四节气是人类根据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半球往返的周期制定的4、四季交替自然规律:每年春分,太阳直射的地方为地球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几乎相等,此时北半球恰值春季。春分后太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到了夏至日,太阳终日直射北纬23°26′附近的纬圈,把夏至日太阳直射的纬圈称为当年的北回归线;同时,夏至日这一天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白昼最长,夜间最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的纬度达到了最大,此时为北半球的盛夏。1、那么我们可以想一想从春分一直的夏至,为什么北半球的这段时间太阳光一直是昼长夜短呢?因为这段时间太阳光一直在北半球晃悠。所以这段时间北半球得到的光线是最充足的,这段时间一定不光北半球白天要长于夜晚,北半球也比南半球热。2、北半球盛夏的时候南半球是怎么样的季节?讲解3、中国处在北半球春分一直的夏至,昼长夜短。夏至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至秋分,太阳再次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到冬至,太阳直射到南纬23°26′纬度圈附近,把冬至日太阳直射的纬圈称为当年的南回归线。此时南半球到了盛夏。此后,太阳直射点复又北移。想想南半球盛夏时北半球是什么?已是冬季注意:1、每年有2次昼夜几乎相等的日子春分和秋分2、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位置才有太阳垂直照射的现象,其他位置太阳只是斜射。所以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方总要比其他地方热。3、回归线是地球上一条位置周期变动的地理纬线,日常中人们所说的南、北回归线泛指南、北纬度为23°26′的纬圈。5、南、北回归线也是南温带、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1、北回归线是太阳光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线。每年夏至日这一天这里能受到太阳光的垂直照射。然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南至南回归线的区域每年太阳直射两次,获得的热量最多,这段区域就形成为热带。因此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2、同理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6、南极圈、北极圈则是90度减去回归线的度数,是南温带、北温带与南寒带、北寒带的分界线。♂南极和北极的不同点:南极点附近是陆地,而北极点周围是海洋7、南回归线与北回归线间(南纬23.26与北纬23.26间)的区域为热带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为南温带(南纬23.26与南纬66.34间)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为北温带(北纬23.26与北纬66.34间)。南极圈至南极点为南寒带。北极圈至北极点为北寒带。注意:1、南极圈是南半球上发生极昼、极夜现象最北的界线。也就是说南极全以北的南半球内没有极昼、极夜现象。2、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时候,南极圈内所有地方会极昼现象,也就是说只在夏至出现极昼。但出现极昼根据纬度不同持续的天数不同。纬度越高的地方出现极昼的天数越长,南纬90度则是从秋分到春分都是极昼。因为从秋分到春分这段时间南半球都有太阳光。同理,太阳光春分到夏至都在北半球,所以南纬90度极夜。接着可以讲远日点和近日点。地球悬浮在太空中,受到太阳、月亮以及其他星体的引力作用,在引力作用下,地球的空间姿态产生微小的变化——日地运动的规律,以及地球在空间的姿态变化。公转:太阳高度与黄道面成66°34′的夹角。4.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地理意义(1)形成大气层:地球巨大层:地球巨大的体积和质量,产生巨大的地心引力,能吸附住地球周围的大气不致散逸,为人类和生物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条件。(2)产生潮汐现象:地球巨大的体积和质量,产生巨大的引潮力(地表某一地的实际引力与地心平均引力之差))形成潮汐现象。(3)形成自然景观的纬度地带性差异: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在同一时间与地面各点的入射角度不同,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即五带),从而使气候、值被、土壤和自然带也具有带状分布(即呈纬度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的特征。(4)形成昼夜现象: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形成了地球上的昼夜现象;再加上自转运动,形成昼夜更替现象。(5)导致纬线圈的长度差异:地球的球体形状,使纬线圈的长度自赤道两极递减;赤道上经度1°所对应的弧长约等于111千米;纬度为α的纬线上经度1°所对应的纬线长度为111×cosα千米。2.组成要素3.重要的经纬线、分界线(2)180°经线:东、西经度的分界线和结束线,理论上地球“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180°经线两侧的东十二区,是全球最早的一个时区,而180°经线东侧的西十二区,是全球最晚的一个时区。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即一天),因此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3)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因为ZO°W和16O°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上通过,可以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从20°W向东至160°20°W经线以西属于西半球以东属于东十球;160°E经线以西属于东半球,以东属于西半球。(4)赤道:南北纬度、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5)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6)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热带与南温带的分界线。(7)北极圈: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纬线比寒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8)东西经度的界线: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往东度数增大者为东经度,往西度数增大者为西经度。(9)东西半球的界线:ZO°W和160°E经线。自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自20°W往西亚160°E,为西半球。(10)南北半球的界线:赤道。往北度数增大者为北纬,往南度数增大者为南纬。(11)五带的界线:回归线和极圈。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为热带;回归线上一年内有一次太阳直射;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为南北寒带;回归线至极圈之间,既无太阳直射,义无极昼、极夜现象,为南北温带。(12)时区的界线:东经、西经(15n±7.5)°,其中n取O、1、2……11。(13)国际日界线门日称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18O°经线重合,有三处(俄罗斯东部、美国阿留中群岛、南太平洋)发生弯曲。(14)“今天”与“昨天”的界线:零时经线与国际日界线。零时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大”;零时经线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15)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随着地球自转(即自四向东),由夜半球进人昼半球的界线,是晨线;由昼十球进人夜十球的界线,是昏线。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方法一图示法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在探讨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时,要充分利用纬线和纬度”图、经线和经度”图、“经度的变化”图、“纬度的变化”图分析。在进行球面距离、纬线长度、地球自转线速度等的计算时,需要利用“纬度的度量”图、“经度的度量”图,了解经度、纬度在立体图上的表示方法等。1.纬度的判断(1)某地的纬度,也就是该地向地心做的铅垂线与泳道平面的夹角。(2)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3)自南向北数值增大者为北纬,数值减小者则是南纬。(4)纬度相隔1°,其间的经线长度约为111千米。因此,以北方向卜两点间祁隔的纬度数,大致等于其直线距离〔球面距离〕除以111干十得到的商。2.经度的判断(1)自西向东(成顺着地
本文标题:2012高考地理复习(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83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