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3—2014年第一轮政治复习讲义第七讲个人收入的分配
12013—2014年第一轮政治复习讲义第七讲个人收入的分配一考点梳理单元结构图国民收入(财富)的分配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原则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与公平并重国家收入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征税和纳税税收及其种类依法纳税主要来源企业收入自我积累、发展社会主义本质:共同富裕影响生产决定有利于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见教材58—60页)(一)生产决定分配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二)按劳分配为主体1地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居主体地位。2含义: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因此按劳分配并不承诺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是同其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的)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形式:公有制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3)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等。4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5作用: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体现效率)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结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体现公平)(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2、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形式:类别对应形式是否属于劳动收入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票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否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管理人才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是按劳动要素分配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按信息要素分配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的收入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要具体分析意义:①对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体现公平)②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动,以造福于人民。(体现效率)知识拓展:合法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按资本、技术、管理、土地、信息等要素分配。无论是劳动收入,还是非劳动收入,只要是合法的,都受国家保护;国家取缔非法收入。剥削收入:私营企业主和外资经济中的资本家获取的剩余价值。了解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工资性收入等概念农村集体经济中,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是按劳分配,而农民流转土地所得的收入,是以土地要素所得的收入,因此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2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区别所有制基础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分配主体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的劳动者(主人)个体劳动者(既是劳动者、经营者,又是投资者)私营经济、外资经济范围内的劳动者(雇佣劳动者)分配方式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种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基础分配个人消费品个体劳动者的收入扣除上缴国家的税收后的剩余。劳动者向企业提供劳动,企业将按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支付劳动报酬。分配客体个人消费品既包括个人消费品,也包括生产资料的补偿部分地位分配制度的主体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同都属于劳动收入,只要合法都受国家保护二、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见教材60—63页)(一)社会公平(含义宽泛)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的公平1含义: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平均主义意味着要取消任何差别)2意义:从社会角度看——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本质和分配原则(即共同富裕)的体现。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从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关系看——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3、实现分配的社会公平(联系热点链接素材理解)⑴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⑵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意义: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措施: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⑶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求: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其他角度: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针对地区、城乡差距)体制保障: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破垄断,公平竞争(针对行业差距),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利用财税等多种手段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政治学角度:政府要转变职能,优化公共服务,关注民生,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知识拓展: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将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农工建商运等物质生产部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进行调节和规范,不直接干预。初次分配收入存在一定差距是不可避免的,有助于提高效率,但不能过于悬殊。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主要通过税收、财政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全社会)。重点调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再分配具有社会公平功能,但也要注意促进效率。只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才能促进国民收入合理分配,最终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的含义: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效率优先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优先。2.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两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公平;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第二,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方面,两者又是矛盾的。3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原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效率)②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畴内,使分配的结果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公平)4、处理好效率与公平(怎么办)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⑵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二考情分析考点考纲要求考查角度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了解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常以选择题方式考查居民获得收入的方式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与现实热点结合较多,以选择题和主观题方式,分析当前收入分配状况,探究实现社会公平的举措本课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分配制度、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特别是效率与公平及其关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对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的重视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有明显体现,而且与国家的方针政3策相联系,考查比重有加大的趋势。高考命题由客观性题型为主转向主观性题型为主,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当前的时政热点问题相结合,在多角度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试题立意看,知识立意很少,能力立意试题逐渐增多三链接高考1.(2010年高考安徽卷3)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A.44000元26000元B.36000元19000元C.49000元21000元D.44000元11000元2.(2008·广东)某私营企业出口的DVD机的成本与利润表(单位:美元)产品售价制造成本外国专利费纯利润DVD(台)32员工工资其他费用181310上表中员工工资与外国专利费分别是按什么生产要素分配得到的收益A.劳动、资本B.资本、技术C.管理、技术D.劳动、技术3.[2009辽宁、宁夏文综14]某科技企业出对科技人员支付工资外,还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励方式,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这说明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②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③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④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的实用价值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4.(2011.天津卷)有人用拆字法解读“幸福”二字:“幸”字是由土和¥(钱)构成,“福”字包含了农、口、田。这样看来,“幸福”是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有房住、有田耕、有钱花。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看,要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应该①大力增加财政收入②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③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④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08全国Ⅱ卷25)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自2008年3月1日起,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1600元/月提高到2000元/月。按照经济学原理,这一调整将①增加财政开支②刺激中低收入民消费③增加财政收入④促进公平分配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6.(08上海卷3)2008年4月,国务院扶贫办草拟的扶贫标准调整办法把贫困标准从2007年的1067元提高到1300元,首次达到国际标准。这一标准不仅关注贫困人口维持基本生存所需要的收入,还考虑他们在教育、医疗方面的支付能力。上述材料可以看出A贫困线标准的提高不利于我国减贫事业的发展B与国际标准接轨是减贫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C贫困线标准的提高标志着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新标准在保障基本生存的基础上纳入了保障发展的理念7.(2010·江苏高考)2010年1月22日,江苏省宣布自2月1日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其后,许多省份陆续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这表明了政府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通过两次分配提高劳动者收入③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④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功能A.
本文标题:2013—2014年第一轮政治复习讲义第七讲个人收入的分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14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