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在脑卒中各亚型中发病率仅次于缺血性脑卒中,居第2位。人群中脑出血的发病率为(12~15)/10万人年。脑出血发病凶险,病情变化快,致死致残率高,超过70%的患者发生早期血肿扩大或累及脑室,3个月内的死亡率为20%一30%。脑出血也导致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2003年我国统计显示脑出血的直接医疗费用为137.2亿元/年。因此临床医生需要更多关注脑出血的诊治。近年来在脑出血的诊疗方面已经有所进展,早期、积极与合理的救治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转归,同时国内外研究者仍在不懈努力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法。一、院前处理院前处理的关键是迅速识别疑似脑卒中患者并尽快送到医院。症状突发,多在活动中起病,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等。推荐意见:对突然出现脑卒中症状的患者,急救人员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I级推荐,D级证据)。二、诊断与评估脑出血的诊断与评估包括:病史与体征、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疾病诊断及病因分型等。推荐意见:(1)对疑似脑卒中患者应尽快行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I级推荐,A级证据)。(2)尽早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一般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有关实验室检查,特别是血常规、凝血功能和影像学检查(I级推荐,C级证据)。在病情和条件许可时,应进行必要检查以明确病因(I级推荐,C级证据)。(3)确诊脑出血患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早收入神经专科病房或神经重症监护病房(I级推荐,A级证据)。(4)脑出血后数小时内常出现血肿扩大,加重神经功能损伤,应密切监测(I级推荐,A级证据)。CTA和增强CT的“点样征”(spotsign)有助于预测血肿扩大风险,必要时可行有关评估(Ⅱ级推荐,B级证据)。(5)如怀疑血管病变(如血管畸形等)或肿瘤者,可选择行CTA、CTV、增强CT、增强MRI、MRA、MRV或DSA检查,以明确诊断(Ⅱ级推荐,B级证据)。(6)可应用GCS或NIHSS量表等评估病情严重程度(Ⅱ级推荐,C级证据)。三、脑出血的治疗脑出血的治疗包括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大多数患者均以内科治疗为主,如果病情危重或发现有继发原因,且有手术适应证者,则应该进行外科治疗。内科治疗(一)血压管理推荐意见:(1)应综合管理脑出血患者的血压,分析血压升高的原因,再根据血压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降压治疗(I级推荐,C级证据)。(2)当急性脑出血患者收缩压220mmHg时,应积极使用静脉降压药物降低血压;当患者收缩压180mmHg时,可使用静脉降压药物控制血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调整降压速度,160/90mmHg可作为参考的降压目标值(Ⅲ级推荐,C级证据)。早期积极降压是安全的,其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Ⅲ级推荐,B级证据)。(3)在降压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血压水平的变化,每隔5—15分钟进行1次血压监测(I级推荐,C级证据)。(二)血糖管理推荐意见:血糖值可控制在7.7—10.0mmol/L的范围内。应加强血糖监测并相应处理:(1)血糖超过10mmol/L时可给予胰岛素治疗;(2)血糖低于3.3mmol/L时,可给予10%一20%葡萄糖口服或注射治疗。目标是达到正常血糖水平。(三)药物治疗推荐意见:由于止血药物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尚不确定,且可能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不推荐常规使用(I级推荐,A级证据)。神经保护剂、中药制剂的疗效与安全性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Ⅱ级推荐,C级证据)。(四)病因治疗推荐意见:(1)使用抗栓药物发生脑出血时,应立即停药(I级推荐,B级证据)。(2)对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相关脑出血,静脉应用维生素K(I级推荐,C级证据)、新鲜冻干血浆和PCC(Ⅱ级推荐,B级证据)各有优势,可根据条件选用。对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阿哌沙班、利伐沙班)相关脑出血,目前缺乏快速有效拮抗药物。(3)不推荐rFVIIa单药治疗口服抗凝药相关脑出血(IV级推荐,D级证据)。(4)对普通肝素相关脑出血,推荐使用硫酸鱼精蛋白治疗(Ⅲ级推荐,C级证据)。(5)对溶栓药物相关脑出血,可选择输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抗血小板相关的脑出血。(6)对于使用抗栓药物发生脑出血的患者,何时、如何恢复抗栓治疗需要进行评估,权衡利弊,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决定(Ⅱ级推荐,C级证据)。(五)其他推荐意见:针刺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Ⅲ级推荐,C级证据)。(六)并发症治疗1.颅内压增高的处理推荐意见:颅内压升高者,应卧床、适度抬高床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I级推荐,c级证据)。需要脱水除颅压时,应给予甘露醇静脉滴注,而用量及疗程依个体化而定(I级推荐,c级证据)。同时,注意监测心、肾及电解质情况。必要时,也可用呋塞米、甘油果糖和(或)白蛋白(Ⅱ级推荐,B级证据)。2.痫性发作推荐意见:(1)有癫痫发作者应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2)疑拟为癫痫发作者,应考虑持续脑电图监测(Ⅱ级推荐,B级证据)。如监测到痫样放电,应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Ⅲ级推荐,C级证据)。(3)不推荐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Ⅱ级推荐,B级证据)。(4)脑卒中后2~3个月再次出现痫性发作的患者应接受长期、规律的抗癫痫药物治疗(Ⅳ级推荐,D级证据)。3.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的防治推荐意见:(1)卧床患者应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I级推荐,c级证据)。如疑似患者,可进行D-二聚体检测及多普勒超声检查(I级推荐,C级证据)。(2)鼓励患者尽早活动、腿抬高;尽可能避免下肢静脉输液,特别是瘫痪侧肢体(IV级推荐,D级证据)。(3)可联合使用弹力袜加间歇性空气压缩装置预防深静脉血栓及相关栓塞事件(Ⅱ级推荐,B级证据)。(4)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患者(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脑出血患者),证实出血停止后可考虑皮下注射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但应注意出血的风险(Ⅱ级推荐,B级证据)。外科治疗(一)脑实质出血推荐意见:对于大多数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外科治疗的有效性尚不能充分确定,不主张无选择地常规使用外科或微创手术(Ⅱ级推荐,B级证据)。以下临床情况,可个体化考虑选择外科手术或微创手术治疗:(1)出现神经功能恶化或脑干受压的小脑出血者,无论有无脑室梗阻致脑积水的表现,都应尽快手术清除血肿(Ⅱ级推荐,B级证据);不推荐单纯脑室引流而不进行血肿清除(11级推荐,C级证据)。(2)对于脑叶出血超过30ml且距皮质表面1cm范围内的患者,可考虑标准开颅术清除幕上血肿(Ⅱ级推荐,B级证据)或微创手术清除血肿(Ⅱ级推荐,D级证据)。(3)发病72h内、血肿体积20~40ml、GCS≥9分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有条件的医院,经严格选择后可应用微创手术联合或不联合溶栓药物液化引流清除血肿(Ⅱ级推荐,B级证据)。(4)40ml以上重症脑出血患者由于血肿占位效应导致意识障碍恶化者,可考虑微创手术清除血肿(Ⅱ级推荐,D级证据)。(5)病因未明确的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手术前应行血管相关检查(CTA/MRA/DSA)排除血管病变,规避和降低再出血风险(Ⅱ级推荐,D级证据)。(二)脑室出血推荐意见:目前缺乏足够循证医学证据推荐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脑室内运用rt—PA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Ⅱ级推荐,B级证据)。(三)脑积水推荐意见:对伴有意识障碍的脑积水患者可行脑室引流以缓解颅内压增高(II级推荐,B级证据)。四、预防脑出血复发推荐意见:(1)应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复发风险评估,并针对病因控制危险因素(II级推荐,B级证据)。(2)积极治疗高血压病是预防脑出血复发的有效手段(I级推荐,B级证据)推荐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mmHg(II级推荐,B级证据)。2015AHA/ASA自发性脑出血最新诊疗指南自发性非创伤性脑出血(ICH)仍是全球范围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近期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发布了最新ICH治疗指南。该指南一方面是为更新2010年出版的AHA/ASAICH指南,纳入近五年发表的最新研究文献;另一方面是提醒临床医生治疗脑出血的重要性。该指南由美国神经病学学会、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大会和神经重症监护学会认定,发表于近期的Stroke杂志。这是一份有关急性ICH患者护理的全面循证指南,包括诊断、凝血障碍的治疗、血压管理、预防和治疗继发性脑损伤、颅内压控制、手术、预后的预测、康复、二级预防和未来思考等。现将指南推出的14个方面的推荐意见归纳如下:急诊诊断和评估1.基线严重程度评估应该作为ICH患者初次评估的一部分(I类推荐,B级证据;新增推荐内容);2.采取快速影像学检查(CT或MRI)来鉴别缺血性卒中和ICH(I类推荐,A级证据;同上一版指南);3.行CT血管造影和增强CT以筛选具有血肿扩大风险的患者(Ⅱb类推荐,B级证据);如果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可疑,CT血管造影、静脉造影、增强CT、增强MRI、MR血管造影、静脉造影对发现潜在器质性病变(包括血管畸形、肿瘤)具有一定价值(Ⅱa类推荐,B级证据;同上一版指南)。抗血小板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1.合并严重凝血因子缺乏或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该适当补充凝血因子或血小板(Ⅰ类推荐,C级证据;同上一版指南);2.由于服用VKA(维生素K拮抗剂)而导致INR升高的ICH患者,应停用VKA,补充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纠正INR值,并静脉应用维生素K(Ⅰ类推荐,C级证据);使用PCCs(凝血酶原复合物)比使用FFP(冰冻新鲜血浆)并发症更少,纠正INR更为迅速,作为首选考虑(Ⅱb类推荐,B级证据)。rFVIIa并不能纠正全部凝血异常,尽管可降低INR,从而不能完全恢复正常血栓形成机制。因此,不推荐常规应用rFVIIa(Ⅲ类推荐,C级证据;较上一版指南有修订);3.对于服用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的ICH患者,可给予患者个体化考虑采用FEIBA(FVIII抑制物旁路活性)、其他PCCs或者rFVIIa治疗。如果患者在发病前2小时内服用过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可考虑使用活性炭。服用达比加群的患者可考虑血液透析(IIb类推荐,C级证据;新增推荐内容);4.对于服用肝素的急性ICH患者可考虑采用鱼精蛋白治疗(IIb类推荐,C级证据;新增推荐内容);5.曾经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ICH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并不确定(Ⅱb类推荐,B级证据;较上一版指南有修订);6.尽管对于凝血机制正常的ICH患者,rFVIIa可以限制血肿扩大,但是证据表明对未经筛选的患者,应用rFVIIa会增加血栓形成风险,且缺乏临床获益证据,因此,不推荐应用rFVIIa(Ⅲ类推荐,A级证据;同上一版指南);7.ICH患者在住院的前几天内应行间歇性充气加压治疗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Ⅰ类推荐,B级证据);加压性弹力袜对减少DVT或改善预后无益(III类推荐,A级证据;较上一版指南有修订);8.症状发生1-4天内活动较少的患者,在有证据提示出血停止的条件下,可应用小剂量低分子量肝素或普通肝素皮下注射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Ⅱb类推荐,B级证据;同上一版指南);9.对于症状性DVT或PE(肺栓塞)的ICH患者,或可考虑全身性给予抗凝药物或IVC(下腔静脉)滤器放置(IIa类推荐,C级证据);到底选择哪一种方法进行治疗需考虑很多因素,包括发病时间、血肿稳定性、出血的原因以及患者总体状况(IIa类推荐,C级证据;新增推荐内容)。ICH血压管理1.对于收缩压150-220mmHg的住院患者,在没有急性降压禁忌证的情况下,快速降压至140mmHg可能是安全的(I类推荐,A级证据),并可改善患者的功能预后(IIa类推荐,B级证据;较上一版指南有修订);2.对于收缩压220mmHg的ICH患者,在持续性静脉输注和密切监测血压的情况下,进行积极降压治疗是合理的(IIb类推荐,C级证据;新增推荐内容)。一般
本文标题:2014脑出血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39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