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2015-2016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下)月考生物试卷(4月份)(解析版)
1页2015-2016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下)月考生物试卷(4月份)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2分)1.1869年的春天,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在宝兴捕获了一只大熊猫,决心带回法国.然而,由于长途山路的颠簸以及气候的不断变化,这只大熊猫还没运到成都就奄奄一息了,戴维只好非常惋惜地将其制成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模式标本了.大熊猫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体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下列有关其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熊猫身体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B.大熊猫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量不发生改变C.大熊猫细胞分化过程中,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始终为42条D.大熊猫衰老过程也是体内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2.如图中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数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B.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中BC段;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图1中1为纺锤丝,图1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量关系可对应图4中dD.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DE段;图4中c也可对应图3中的DE段3.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研究标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值,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4.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及凋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能使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B.衰老细胞会出现线粒体减少、酶活性降低及细胞核变大等现象C.细胞分化发生在胚胎期,细胞衰老与凋亡发生在老年期D.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对细胞凋亡完成的5.在孟德尔进行的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有1﹕1比例的是()①纯合子杂交,F1的性状分离比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③杂种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A.①②④B.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⑤2页6.如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相关基因用A、a表示)()A.由1、2和4个体可推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B.由1、2、4、5个体可推知致病基因是显性基因C.2、5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AA、AaD.若7、8婚配,其后代表现正常的概率为7.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F1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再将F1中高秆抗病类型分别与矮秆感病类型进行杂交,则产生的F2表现型之比理论上为()A.9:3:3:1B.1:1:1:1C.4:2:2:1D.3:1:3:1二、非选择题(共48分)8.图是某学生通过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某固定装片后,绘制的相关简图.据图回答问题.(1)上图是该学生绘制的是(植物或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简图.你判断的依据是(多选)A.a的变化规律B.b的有无C.d的变化规律D.e的形成方式(2)该同学是根据对不同时期细胞的观察顺序绘制上图的,如果是该生物的某个正在进行一次有丝分裂的细胞,排出上述各图的正确顺序是.(3)上图5中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内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这说明细胞膜具有什么特性?.(4)上图4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5)观察植物细胞有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特点,通常选用洋葱根尖(2n=16)而不选择小麦根尖(2n=42)的理由是;某同学绘制了细胞分裂期的三个时期模式图,请你在下图方框中画出细胞分裂期中所缺时期的模式图.9.如图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3页(1)由A细胞形成的B细胞仍然保持着其特有的能力,A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是由控制的.(2)若D细胞是胰腺细胞,则结构⑦所起的作用是.(3)A细胞分化成D细胞的根本原因是.(4)若D细胞是正在衰老的细胞,该细胞中结构⑧发生的变化是.(5)由A细胞到形成多个卵细胞的过程,则必须经过细胞的分裂.10.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1)这两组杂交实验中,白花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2)让第1组F2的所有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3)第2组F2中红花个体的基因型是,F2中的红花个体与粉红花个体随机杂交,后代开白花的个体占.上述花色遗传遵循定律.(4)从第2组F2中取一红花植株,请你设计实验,用最简便的方法来鉴定该植株的基因型.(简要写出设计思路即可).11.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温度(℃)5101520253035光照下吸收CO2(mg/h)1.001.752.503.153.753.53.00黑暗中释放CO2(mg/h)0.500.751.251.752.253.003.50(1)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能/否)正常生长,分析原因.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2)根据表中数据,绘出光合作用消耗CO2总量与温度之间关系的曲线.4页(3)将一株植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暗处1小时,测得容器内CO2增加了22.4mL,而在光照充分条件下,1小时测得CO2减少了56mL(假定温度是恒定的,光照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忽略不计,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测得).这株植物在光下1小时总光合作用的产量为毫克(以葡萄糖计).5页2015-2016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下)月考生物试卷(4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2分)1.1869年的春天,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在宝兴捕获了一只大熊猫,决心带回法国.然而,由于长途山路的颠簸以及气候的不断变化,这只大熊猫还没运到成都就奄奄一息了,戴维只好非常惋惜地将其制成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模式标本了.大熊猫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体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下列有关其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熊猫身体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B.大熊猫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量不发生改变C.大熊猫细胞分化过程中,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始终为42条D.大熊猫衰老过程也是体内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考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分析】1、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2、对单细胞生物个体来说,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个体来说,个体衰老过程也是体内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解答】解:A、由于细胞不能无限长大,所以大熊猫身体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A正确;B、大熊猫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要进行DNA的复制以及细胞分裂,核DNA量是改变的,B错误;C、细胞分化具有遗传物质不变性,因此大熊猫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始终为42条,C正确;D、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过程也是体内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D正确.故选:B.2.如图中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数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B.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中BC段;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图1中1为纺锤丝,图1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量关系可对应图4中dD.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DE段;图4中c也可对应图3中的DE段【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分析】分析图1:图1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分析图2:图2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6页分析图3:图示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其中AB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由1个变为2个,是由于间期DNA的复制;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2个变为1个,是由于后期着丝点的分裂;分析图4:a、c表示染色体:DNA=1:1;b表示染色体:DNA=1:2;d表示染色体:DNA=2:1,这种情况不存在.【解答】解:A、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A正确;B、1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对应于图3中BC段;图3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C、图1中1为纺锤丝,图1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量关系可对应图4中b,C错误;D、图4中a表示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应处于后期,可对应图3中的DE段;4中c表示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G1期和末期,可对应图3中的DE段,D正确.故选:C.3.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研究标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值,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考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癌变的原因.【分析】本题是考查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细胞癌变的原因,癌细胞的特征是;①在适宜条件能无限增殖,②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③细胞膜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性降低;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生物致癌因子;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解答】解: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使细胞之间的粘着性降低,因此它们易分散转移,故A选项正确;B、由题意“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可知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故B选项正确;C、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故C选项正确;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就不能使信息传到细胞核诱导靶基因的表达,就不能抑制靶细胞的不正常分裂,所以靶细胞不能正常凋亡,故D选项错误.故选:D4.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及凋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能使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B.衰老细胞会出现线粒体减少、酶活性降低及细胞核变大等现象C.细胞分化发生在胚胎期,细胞衰老与凋亡发生在老年期D.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对细胞凋亡完成的【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分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7页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细胞凋亡能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解答】解:A、细胞分化后,基因发生选择性表达,能使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
本文标题:2015-2016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下)月考生物试卷(4月份)(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50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