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2011年齐齐哈尔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齐齐哈尔市政府工作报告韩冬炎在齐齐哈尔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齐齐哈尔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一、2010年工作回顾2010年,我们在市委的领导下,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胜利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十一五”期间,是改革开放以来齐齐哈尔市发展最好最快的五年,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2010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30亿元,同比增长17%,“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达到110.5亿元,增长42.5%,是2005年的3.2倍,年均增长26.4%;地方财政收入78.7亿元,增长54.9%,是2005年的3.7倍,年均增长3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6亿元,增长40%,是2005年的4.8倍,年均增长37%。——工业经济企稳提速。按照壮大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的要求,全力抓好项目建设,促进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实施重点推进项目120个,超亿元项目95个,完成投资149亿元。其中工业项目89个,超亿元项目65个,完成投资95.6亿元。2010年是我市近年来项目建设数量最多、质量最好、速度最快、力度最大的一年。老企业升级改造步伐加快,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昊华“双三十”、两大机床主导产品产业化、博天糖业技术改造、安泰生物产业化、泰来油田新打油井等项目建成投产,一重大型铸锻件生产流程改造、北钢年产70万吨钢水、齐轨道铁路货车产品升级、华鹤节能阻燃门产业化、飞鹤乳制品扩能、博城糖业扩建等项目加快建设。装备工业配套能力有了新提高,腾翔30万吨铸锻造加工基地启动建设,宇通高档数控转台和铣头产业化项目加快推进,新增机械装备配套企业10户。坚持定向定位招商,落实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4项,到位资金101亿元。成功引进了黑龙江龙华新能源汽车、中国一拖大农机、中粮60万吨玉米深加工三个超20亿元的大项目,对于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加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克山曙光、富裕二期风电项目建设完成,大唐碾子山风电场设备采购完毕。启动实施了园区建设“15211”工程,齐齐哈尔高新区晋升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富拉尔基工业园区新入驻企业15户,北苑工业园区新上了2个超15亿元的大项目,铁锋、昂昂溪、富裕、依安等工业园区发展加快,承载和吸引项目的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340亿元,增长20%。我市被命名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和“中国木门制造基地”。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9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82.4亿元、利税总额107.2亿元,分别增长41%、46.8%和4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70,提高60点。——农业发展成绩喜人。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加快了农业科技化、规模化和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总产值352亿元,增长8%。粮豆薯总产193.6亿斤,增长16.8%,创历史新高。土地规模经营达到1149万亩,增长31.2%,占村集体耕地面积的38.2%。绿色和有机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200万亩,增长33%。兴十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期工程达到省级标准,县级农业科技园区达到44个,对农业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畜牧业在市场低迷形势下稳步发展,主要畜禽品种饲养量持续增长。出台了加快发展奶牛业的实施意见,奶牛存栏55.5万头、增长11%,居全省第一,其中规模养殖16.5万头、增长30%,单产比非规模养殖提高25%;鲜奶总产量132万吨,增长7%。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投资89.8亿元新建、续建了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28项,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90户,销售收入增长31%。农机等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争取千万元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101个,占全省的31%,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7.5%。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投资3.5亿元实施了14个重点水利项目,三大灌区节水改造、中北引扩建、泰来抗旱灌溉引水工程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进展顺利。新增水田35.4万亩、抗旱灌溉面积57.6万亩。投资4175万元,治理水土流失45.27万亩。实施了总投资12亿元的土地整理工程,完成投资近5亿元,新增耕地6.2万亩。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0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1.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增长25%以上。——第三产业繁荣活跃。着力提高第三产业发展质量和服务能力,完成增加值316.2亿元,增长11.6%。以提高扎龙景区旅游吸引力和带动力为重点,高水准规划推进了扎龙景区、温泉小镇、齐扎公路升级改造及沿线旅游节点、昂昂溪俄罗斯风情小镇等项目,罗西亚大街被评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牵头成立了“大庆、齐齐哈尔、黑河城际旅游联盟”,推出了三市旅游一卡通,提升了“情系黑土地”旅游线路的吸引力。谋划了综合物流产业园区和各类专业市场等项目,铁锋汽贸城项目开工建设。成功举办了第十届绿博会、第七届小交会和第九届关东文化旅游节。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日益兴旺,汽车、家电、电子等商品持续热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65亿元,增长19%。对外贸易逆势攀升,进出口总额完成8.82亿美元,增长30%。金融业发展速度和质量双提升,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发放各项贷款541.2亿元,增长21.5%,其中大项目建设及重点企业贷款98亿元,增长20.4%;中小企业贷款154亿元,增长26.4%;涉农贷款222亿元,增长22%。龙江银行齐分行县域支行网点全面铺开,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势头良好。城投公司的投融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新建了中小企业和畜牧业融资平台并发挥积极作用。一重集团成功上市。——城乡建设全面升级。按照市委城乡建设工作总体要求,转变城市规划理念,出台了城市规划控制八项规定,明确了城市道路、楼宇、绿化、亮化、停车设施、小区配套等建设标准,为建设高品位的城市提供了刚性保障。对38项规划进行了审查调整,回购已出让的5.4公顷建设用地用于建设7处街头绿地公园;对14栋临湖、临中心商业区建设密度较大、容积率较高的高层建筑进行了降层处理;对个别违规超高建筑进行了强制拆除。高水准编制了滨水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齐齐哈尔高新区总体规划及劳动湖南扩、哈齐客运专线南站区域、中华路总体风貌改造等专项规划。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市区新建商品房160万平方米,拆迁城市棚户区139万平方米、建设回迁房146万平方米,改造低温楼4.7万平方米,改造农村泥草房3.98万户、235.8万平方米。公路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4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建跨江大桥3座,改造城区道路29条,新修农村公路3405公里。“三供两治”项目开工建设28项,完成投资9.68亿元。经过180天艰苦奋战,中心城区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和富拉尔基污水处理工程实现通水试运行,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30万吨。列入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项目竣工8项,11个项目全部完成,每年可削减化学需氧量3万多吨。改造污水管网1.3万延长米,实现了中心城区污水和雨水排放分离。日处理1200吨的垃圾处理场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建设了天然气复线工程,供气能力提高了23倍。大力推进10个省级试点镇和14个市级试点镇规划建设,撤并自然屯33个,村镇面貌有了新变化。城市管理成效显著,明确了市、区两级城市管理职责,初步建立起“7+1”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体制,加强了城管执法力量,形成了城市管理新格局。下大力气对浏园景区私搭滥建、火车站广场秩序和周边建筑、圣弥厄尔教堂周边和出城口环境进行了专项整治,集中开展了牌匾广告整顿,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起到了示范作用。城区绿化取得新突破,突出常绿树种和“大树进城”,高起点搞好联通大道、冬韵园等9个重点地块的绿化设计;投资1.6亿元,植树201万株,新增城区绿地1306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植树造林2.83万公顷,增长15%,造林绿化三年会战任务如期完成。新晋升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全面完成了节能减排目标,万元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5%,削减化学需氧量12193吨、二氧化硫1984吨。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获国家批准,争取到批次用地指标242公顷,是前5年的总和,保障了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切实加强了建筑用砂石开采整顿和税费征管工作,收缴税费4430万元,是上年的3倍。——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的16件实事基本完成,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万元,增长8.5%。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发公益岗位4622个,发放岗位补贴1694.7万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社会保障水平有了新提高,新增“五险”参保人员38万人。被确定为全省“城镇化进程中养老保障制度体系构建试点城市”,出台了“城中村”被征地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后社会保障办法。全省新农保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依安县荣获全省首批新农保试点工作先进单位。深入实施医药卫生改革,10个县区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居民用药价格降低37%。出台了参保人员转诊转院试行办法,保证了患者就诊享有优先选择权。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纳入了医保支付范围,两次调低了低保人员住院起付线,取消了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保疾病限制,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提高了城镇居民特定疾病补助医疗保险年最高支付限额,使45万人受益。开展了新农合门诊统筹,增加了门诊大病、慢病补偿病种,提高了补偿比例及封顶线,农村常住人口参合率达到99.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城乡低保应保尽保。9350户棚改居民迁入新居,建设廉租住房27.1万平方米、5885套,为22848户“双困”家庭发放补贴4935万元。落实帮扶资金2亿元,农村贫困人口下降8%。为10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为5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了免费医疗救助,帮助农村53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新建和改建了住房。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绩,新增标准化学校71所,改造危房校舍71.8万平方米,“校安工程”被省确定为示范工程,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4个县区进入全省“双高普九”行列。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普通高考录取率达到87.1%。中职招生连续四年突破2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人均劳动报酬提高了10%。高等教育加快发展,齐齐哈尔职业学院专升本工作通过省级评审。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文化惠民活动广泛开展,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深入开展了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参加重大体育赛事并取得较好成绩。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得到加强。强化治安基础建设,规划实施了城市监控系统全覆盖、智能卡口监控系统等项目,治安防控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加大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深入开展了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刑事案件稳中有降,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扎实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升级达标,切实加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和管理,努力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各类安全事故下降了26.8%。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化解信访难案积案,信访总量进一步下降。强化了药品、食品、农资等市场监管,规范了市场价格和收费秩序,严厉查处了不正当竞争、商业贿赂、违法广告、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行为。社区建设成效显著,制定了社区公益用房三年发展规划,对新社区按建筑面积的2‰配建,对未达标的老社区明确了达标时限,新建和改扩建社区公益用房1.35万平方米。第三届城市社区换届圆满完成,工作人员平均年龄39.5岁,待遇有了新提高。开展了百项服务进社区活动,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为2.1万名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贴1272万元,我市成为国内首个“国际老年友好城市”。建立了物业企业信用考评体系,中心城区小区业主委员会组建率
本文标题:2011年齐齐哈尔市政府工作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97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