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05全国卷第41题解题指导与训练文字比较类(五)
撰写:黄凌时间:201605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专项指导与训练五、文字比较类比较类是高考历史中常见的类型,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的能力,作为高三备战的考生,必须把握出题规律,掌握技巧,从而举一反三,游刃有余。一、寻找时间节点历史就是一部时间史,因此把握时间要素对解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014·新课标全国全国Ⅱ卷·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目录A第一章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节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第二节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革命形势的成熟第三节革命的开始第一和第二次内战共和国的建立第四节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第五节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第六节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第二章(略)——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目录B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第一节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第二节文艺复兴第三节宗教改革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第五节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第二章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第一节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第二节(略)——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2011年版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解析】时间节点:目录A世界近代史开端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目录B以16世纪世界为开端;撰写:黄凌时间:2016052目录A摘编自1972年版,目录B摘编自1972年版,2011年版。根据时间节点我们可以知道目录A认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目录B则认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16世纪“地理大发现”。之所以认识不同是因为目录A编写于文革时期,目录B2011年版处于改革开放后思想解放。【答案】不同之处: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原因分析: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示例说明:本示例仅就教材出版时代分析原因,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其他角度不再示例。)二、抓住比较项比较项就是比较的方面,抓住比较的方面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2.(2016·广东揭阳一模·41)(12分)材料明后期至清初和晚清时期书籍翻译对比时期明后期至清初晚清时期翻译者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丁韪良(美国传教士)、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广学会,福州开设船政学堂等等内容涉及宗教、天文学、数学、物理学、机械工程学、军事技术、舆地学、生物学、医学、文学等领域。代表作有《欧几里德几何》、《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奇器图说》、《万国全图》等等。中国的《老子》、《易经》也有了第一批欧洲译本。《万国公法》、《星轺指掌》、《公法便览》、《公法会通》、《国际法》公法类书籍达40部以上。工程、农学、矿学、工艺、商学、格致、算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天学、地学、医学类即有70多种。比较两时期书籍翻译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两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要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解析】不同可以通过材料中图表的比较项进行分析,第一个是“翻译者”,材料关键信息有“西方撰写:黄凌时间:2016053传教士”、“美国传教士、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广学会,福州开设船政学堂等等”,得出结论:明末清初主要是传教士译书;晚清时期译书多为传教士和中国学者合作而成。原因可以结合所学,传教士在中国为推广教义,清政府的努力、改革运动等。第二个是“内容”这一栏所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到明末清初主要翻译西方科技书籍;晚清时期主要为外国法学著作、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书籍。原因既有传教士的宣传,也要看到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等。【答案】示例(1)特点:明末清初主要翻译西方科技书籍;晚清时期主要为外国法学著作、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书籍。原因:传教士在中国为推广教义,宣传介绍西方;鸦片战争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政府面临大量的国际交涉;洋务运动推动的军事变革的需要;外国传教士大量来华和中国知识分子爱国心的驱使。原因:传教士在中国为推广教义,宣传介绍西方,同时向西方介绍中国;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因此大量翻译西书。示例(2)特点:明末清初主要是传教士译书;晚清时期译书多为传教士和中国学者合作而成。原因:传教士在中国为推广教义;清政府面临大量的国际交涉;洋务运动推动的军事变革的需要;外国传教士大量来华和中国知识分子爱国心的驱使。三、把握题眼所谓题眼就是“试题的主要落点”或“解题”的关键处。因此把握题眼对解题至关重要。3.(2016•四川成都二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撰写:黄凌时间:2016054(注:采用字母文字的尽量使用了原文字形式,其他采用注音形式)——据史有为《汉语外来词》比较表3和表4,提取一项有关汉语中外来词引入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解析】本小问提取和说明,题眼为“汉语中外来词引入变化的信息”,首先要对比古代与近代外来词的变化,找到“变化的信息”或“解题”的角度,用史实分析为什么会有变化,如角度一,外来词涉及领域增多,据材料可知古代外来词主要是物质和宗教词汇,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原因为古代中国农耕经济发达,主要引进一些新物种和珍奇物品,印度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而近代外来词涉及物质、科技、文化、政治、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原因为西学东渐逐步深入,十月革命的影响,再如角度二,外来词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文明的交流,据材料可知古代是中外农业(含牧业)文明之间的交流(或“古代是同质文明之间的交流”),外来词大量涉及的是骆驼、芒果等动植物,蒙、满等游牧民族的词汇也大量融入汉语,近代主要是中西方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间的交流(或“近代是异质文明之间的交流”),如马达、电话等是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中国对其进行引进和推广反映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思考,如“外来词引(传)入地区的变化”和“外来词的引(传)入者和传播媒介的变化”。【答案】信息(2分)说明(10分)1外来词引(传)入地古代主要来源于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国周边国家。(1分)秦朝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逐渐形成,民族交融不断加强;丝绸之开丌通,撰写:黄凌时间:2016055区的变化。(2分)中国与周边国家问经济文化交流发展起来。(4分)近代主要来源于欧美国家和日本。(1分)随着中国国门洞开;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大量欧美外来词直接引入或者从日本中转进入。(4分)2外来词涉及领域增多。(2分)古代主要是物质和宗教词汇。(1分)古代中国农耕经济发达,主要引进一些新物种和珍奇物品;印度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4分)近代涉及物质、科技、文化、政治、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1分)西学东渐逐步深入;十月革命的影响。(4分)3外来词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文明的交流。(2分)古代是中外农业(含牧业)文明之问的交流(或“古代是同质文明之间的交流”)。(1分)外来词大量涉及的是骆驼、芒果等动植物;蒙、满等游牧民族的词汇也大量融入汉语。(4分)近代主要是中西方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问的交流(或“近代是异质文明之间的交流”)。(1分)马达、电话等是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中国对其进行引进和推广反映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4分)4外来词的引(传)入者和传播媒介的变化。(2分)古代以商人、旅行家、宗教人士为主。(1分)他们存中外经贸文化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采取口头或书面的方式交流。(4分)近代以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为主导。(1分)随着民族危机加深,中国知识分子觉醒,主动向西方学习,翻泽了大量西方著作,并通过报刊、电信技术等近代传媒扩大影响。(4分)(学生若提取出其他信息,且说明得当,亦可酌情给分)
本文标题:05全国卷第41题解题指导与训练文字比较类(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14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