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2011年薛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薛城区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7日在薛城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薛城区区长吴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过去五年,是我区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宏观形势复杂多变、不利因素相互交织、城市转型势在必行的严峻考验,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以“建设市驻地,打造新薛城”目标统一思想,用实干砥砺斗志,靠发展振奋士气,全区上下迎难而上、开拓进取,顺利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经济总量持续攀升。预计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98.9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7104元,分别是2005年的1.82倍和1.73倍。地方级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2.56亿元增长到4.1168亿元;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59.1%提高到78.1%,可用财力大幅增加。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7.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37倍;利用区外资金135.4亿元、境外资金1.1亿美元,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80.56%、191.39%。新上投资过千万元项目437个,其中过亿元项目70个、过10亿元项目6个,完成项目投资266.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5倍,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三次产业比由2005年的9.9∶64.6∶25.5调整到9.9∶62.5∶27.6,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达到9.8亿元、61.83亿元、27.3亿元。万元GDP能耗下降23%,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6880.2吨、4400吨以内,全面完成“十一五”控制目标。——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建成区面积由13平方公里扩大到27.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11万人增加到18.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5%,比“十五”末提高7个百分点。创建文明生态村31个,转化经济薄弱村22个,培植市级新农村示范村21个,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通客车、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先后五次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和补贴标准,区镇两级人均分别增资1230元和1320元。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金标准分别由646元、143元提高到1106元、430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由143元、600元提高到220元、12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9881元、4451元提高到17216元、7237元。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我区共获得“全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试点区、全国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先进区、中国赛车新兴城市、中国赛车运动突出贡献奖,全省创业促就业试点区、全省首批农村劳动力转移示范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区、全省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区、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省专利创造优胜区、全省艺术教育示范区、全省群众体育特色区、全省双拥模范区”等15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薛城轮胎吊司机”被评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水污染治理“防治用保管”、农村公路“综合管养”、新农合“一卡通”等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我区彻底摆脱困境的关键年、实现经济振兴的攻坚年、重回全市第一方阵的翻身年。一年来,全区上下深入贯彻“一个战略、三大战役”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城市新门户、物流新枢纽、制造业新基地、煤化工新园区”发展定位,精心谋划,积极作为,经济发展步入良性轨道,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一、工业经济加速振兴,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了总投资31.2亿元的56个工业技改项目,7个项目获省重点扶持。煤炭产业规模膨胀,区内煤矿通过技改由17对整合为11对,产能由106万吨提高到163万吨,内蒙古光裕煤矿、贵州新桥煤矿产能分别达到100万吨和30万吨,全区煤炭总产能达到300万吨。造纸产业焕发生机,投资7亿元、年产20万吨高档箱板纸的远通纸业5号机组竣工投产,2、3号机组产能恢复历史最好水平,年产量达到40万吨,全区造纸总产能达到60万吨。玻璃产业逐步壮大,联兴玻璃完成三期技改扩建,成为全省最大的异型玻璃生产企业,宏伟玻璃产能提升到15万吨,全区玻璃液总产能达到60万吨。食品加工业稳步发展,青啤(薛城)公司获准生产青岛冰醇啤酒,产能提升至21万吨;金虹食品、夫宇食品等企业产销两旺。机械制造业优化提升,同济机电总部迁至薛城,拥有技术专利27项,三大类产品技术国际领先,成为全省纺织机械协会重点培育企业,全区规模以上机械制造企业达到40家,47项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初步实现由加工制造向创新创造的转型,传统产业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发展。新兴产业势头强劲。煤化工产业链条拉长,一期投资12亿元的东阳能源10亿立方煤制气项目进展顺利,即将投产;迪海化工25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项目全面投产,单体装置加工能力全国最大;埃新斯煤气化U-GAS技术输出到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由卖产品转向卖技术;枣矿集团中兴煤化工研究院建成使用。新型制造业茁壮成长,依托浙江工业园张范区块,引进投资15亿元的华信国资电缆一期工程竣工投产,500千伏超高压电缆生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总投资25亿元的鲁南装备研发制造工业园落地建设,将成为枣庄地区装备制造加工基地。新能源产业蓬勃兴起,引进建设了投资1.5亿元的LED灯、1.2亿元的锂电池和电动自行车、1.2亿元的光伏太阳能电池组件等项目,新兴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骨干企业规模膨胀。坚持培优扶强,壮大龙头,力促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全区共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1家,培植企业集团2家、大中型以上企业8家,全额纳税过百万元企业达到51家,其中过千万元企业10家,骨干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二、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门户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棚户区改造实现重大突破。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抢抓政策机遇,启动实施了燕山路、火车站棚户区改造,分别用46天和24天完成总面积47万平方米拆迁,燕山路回迁安置工程加快建设,火车站回迁安置工程即将动工;陶庄镇棚户区完成拆迁12.9万平方米,建成8万平方米;全区共完成棚户区拆迁70万平方米,超出预定目标13万平方米。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2.6万平方米。把棚户区改造与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城市经济、改善民生相结合,按照国内一流标准规划建设安置小区和城市综合体,3900多户居民将住进高档社区,广大群众的多年期盼变成了现实。城南生态新区建设步伐加快。以道路建设为切入点,加快城南城中村改造步伐,完成城中村拆迁3个、80万平方米,“五纵六横”路网已有7条道路建成通车、4条正在建设,12平方公里发展框架全面拉开。借鉴新加坡城建经验,精心布局道路、水系、绿地、住宅小区和商贸购物综合设施,扩挖奚仲湖,改造小庄河,实施节点绿化10处,建设高档安置小区和住宅小区6处、72万平方米,配套建设奚仲市民健身园、西姚邻里中心,扩大了公共空间,丰富了城市内涵,提升了城市品位。城乡环境明显改善。投资4700万元,完成泰山路—临山路景观街改造,开通BRT专用车道,扩建长江水厂、污水处理厂,铺设燃气、供排水管网47.3公里,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持续开展城乡大绿化,新增城区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绿化率提高到36.8%,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4.2%。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治理火车站广场等重点区域,规范沿街业户经营秩序和广告牌匾,拆除违法建筑15万平方米,实施干线公路两侧房屋“金镶边”改造1270间、13.6万平方米,完成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8448户、84万平方米,城乡面貌显著改观。三、服务业日趋繁荣,迈入发展新阶段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全年新开工“四引、七个一”项目10个,新增限上商贸企业51家,总数达到178家;完成三产投资3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0%;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7.3亿元,增长25.1%,首次超过GDP和二产增幅;完成三产税收1.2亿元,增长51.7%,成为近年来投入最大、项目最多、发展成效最为显著的一年。发展档次稳步提升。现代物流发展势头良好,铁水联运物流园列为全省服务业重点扶持项目,疏港路北段竣工通车,双新物流、恒瑞钢材市场、周宁五金电子商务港落地建设;张范高端物流园培育知名品牌汽车4S店12家,银海药业物流园项目奠基开工。商贸餐饮业蓬勃发展,德克士、名典咖啡语茶等品牌店纷纷落户,皇冠购物广场、贵诚购物中心改扩建工程投入使用,共发展品牌连锁店18家、高档娱乐场所9处,金融保险、信息中介、会计律师等新兴业态日渐繁荣。文化旅游业迅猛发展。深入挖掘奚仲文化资源,成功举办首届中国车祖奚仲文化活动月、第3届奚仲文化研讨会,出版《奚仲文化丛书》,联合拍摄《车神奚仲》等影视作品4部;积极运作“拜车祖、保平安”旅游品牌,中华车祖苑部分景点对外开放,杨峪体育公园设施更加完善,承办了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城市知名度大大提升。民国影视文化城二期扩建基本完工,引进特色业态11家。蟠龙河湿地公园晋升为国家级湿地公园,万亩湿地景观初步形成。冠世榴园西大门、榴花山庄全面建成,与颐正园、圣泉山庄融为一体,初步形成集休闲度假、餐饮娱乐、学习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景观带。全力做好“二日游”工作,开拓天津、合肥客源市场,完成“二日游”促销4.7万人;改善旅游环境,提升服务能力,全年共接待游客60万人,实现了由旅游输出地向旅游输入地的重大转变。四、农业基础不断夯实,综合效益稳步提升生产基础更加稳固。投资823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5万亩,治理河道12.8公里,完成小营水库除险加固,农业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2万亩;大力实施高产创建,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建成高产示范方4万亩,认证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品牌7个,实施测土配方施肥48万亩次,农业综合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结构更趋优化。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新增林果面积2000亩、食用菌300亩,建成蔬菜大棚6000个、标准化生产基地3个、规模化养殖场50处,畜牧、林果、瓜菜、食用菌四大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北部林果、南部瓜菜、城郊休闲观光的农业格局初步形成。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发放种粮、农机具购置及“家电下乡”等补贴5498万元。深入推进集体土地产权、林权制度改革,发展土地试点合作社11个,流转土地3.74万亩。搞好一三产联动试点建设,陶庄十字河、石榴山庄“农家乐”建成使用。积极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培植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8家,转移农村劳动力6000人,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五、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增势强劲。坚持量质并重、招大引强,积极推进产业招商、以企招商,着力提高招和落的水平。全年引进投资过2000万元项目70个,其中过亿元23个、过10亿元5个;实际利用区外资金35.32亿元、境外资金1344万美元。实现进出口总额4000万美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62.6%。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把重点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积极谋划,全力推进,成效明显。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60项重点工程,埃新斯乙二醇、影视文化中心、发达面粉项目完成前期工作,薛城汽车站改扩建项目因规划调整推迟建设,恒邦精密铸造、宝光电器项目没有进展,其他项目均完成年度计划,完成总投资62.93亿元,为我区新一轮大发展积蓄了后劲。园区聚集效应凸显。薛城经济开发区清理、置换项目9个,新上项目12个,入区企业达到86家。精细化工园110KV输变电站投入使用,邹坞煤化工园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区共发展煤化工项目9个,总投资34.7亿元,成为全市煤化工产业的重要增长极。浙江工业园张范区块完成土地规划调整、路网规划编制和蟠龙河南支改道,引进新型制造、新能源和高端物流项
本文标题:2011年薛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79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