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2010届高三化学一轮考点精讲精析(34)非金属元素知识的综合应用
2010届高三化学一轮考点精讲精析考点34非金属元素知识的综合应用考点聚焦1.理解非金属的概念。2.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重点掌握典型非金属(卤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了解其他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O、S、N、P、C、Si)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梳理一、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特点:1.位置:在已知的元素中,非金属共22种(包括6种稀有气体元素),除氢元素位于周期表的ⅠA族外,其余都集中在元素周期表阶梯线(硼、硅、砷、碲、砹斜线)的右上方。2。原子结构特点及化合价:Ⅰ.最外层电子均大于、等于3(除H以外),与其主族序数相同。Ⅱ.最高正价分别为:+4+5+6+7(与族序数相等)对应最低负价:-4-3-2-1(等于族序数减8)Ⅲ.非金属元素一般都有变价:除呈现上述最高价及最低价以外,有的非金属还呈现其它价态。如:S:+4价;N:+1+2+3+4价;Cl:+1+3+5价。3.非金属单质的聚集状态和同素异形体:①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在固态时为分子晶体,如:F2、Cl2、Br2、I2、O2、S、N2、P4、H2,这些晶体表现为硬度不大,熔点不高,易挥发、不导电,它们在常温下聚集态为气态(“气”字头)液态(“氵”旁)或固态(“石”字旁)②碳(金刚石)、硅、硼为原子晶体,硬度很大,熔沸点很高。由于原子晶体中没有离子和自由电子,所以固态和熔融态都不导电。但某些原子晶体,如单晶硅可以作为半导体材料。③非金属元素常出现同素异形现象。如:金刚石与石墨;白磷与红磷;O2与O3;S2、S4、S8等互为同分异构体。二、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1.常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F、O、Cl、N、Br、I、S、P、C、Si、H2.元素的非金属性与非金属单质活泼性是并不完全一致的:如元素的非金属性O>Cl,N>Br;而单质的活泼性:O2<Cl2,N2<Br2。但由于某些非金属单质是双原子分子,原子间以强烈的共价键相结合(如NN等),当参加化学反应时,必须消耗很大的能量才能形成原子,表现出了单质的稳定性。这种现象不一定说明这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弱。强的分子内共价键恰是非金属性强的一种表现。3.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八条依据(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如F>O>N>C>B;Cl>S>P>Si等。②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如F>Cl>Br>I;O>S>Se;N>P>As等。(2)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的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如F2、Cl2、Br2、I2与H2化合由易到难,所以,非金属性F>Cl>Br>I。(3)气态氢化物的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如稳定性HF>H2O>HCl>NH3>HBr>HI>H2S>PH3,所以非金属性F>O>Cl>N>Br>I>S>P。(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如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H4SiO4,则非金属性Cl>S>P>C>Si。(5)非金属性强的元素的单质能置换出非金属性弱的元素的单质。如2F2+2H2O=4HF+O2↑;O2+4HCl=2H2O+2Cl2(地康法制Cl2);Cl2+2NaBr=2NaCl+Br2;3Cl2+2NH3=N2+6HCl;Cl2+H2S=S+2HCl。(6)非金属单质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该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常见阴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S2->I->Br->Cl->F-,则非金属性S<I<Br<Cl<F。(7)与变价金属反应时,金属所呈价态越高,非金属性越强,如Cu+Cl2CuCl2;2Cu+SCu2S,说明非金属性Cl>S。(8)几种非金属同处于一种物质中,可用其化合价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如HClO、HClO3中,氯元素显正价、氧元素显负价,说明氧的非金属性强于氯。三、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注意反应条件、现象、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四、常见非全属单质的制取方法1.电解法①电解水溶液:如2NaCl+2H2O电解2NaOH+Cl2↑+H2↑②电解熔融物:如2KHF2电解F2↑+H2↑+2KF2.分解法:如2KClO3MnO22KCl+3O2↑CH4高温C+2H22H2O2MnO22H2O+O2↑3.置换法:如Cl2+2NaBr=2NaCl+Br22H2S+O2(不足)点燃2H2O+2S4.氧化法:如MnO2+4HCl(浓)MnCl2+Cl2↑+2H2O4NaBr+3H2SO4+MnO2=2Na2SO4+MnSO4+2Br2+3H2O2H2S+SO2=3S+2H2O5.还原法:C+H2O高温CO+H2,Zn+2HCl=ZnCl2+H2↑2C+SiO2高温Si+2CO↑试题枚举【例1】(1)氰化钾、氰化氢的制备反应式为:K2CO3+C+2NH32KCN+3H2O;△H=+276kJ/mol①CO+NH3HCN+H2O;△H=+46kJ/mol②氰离子为负一价(CN-),其中碳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__。以上两个反应是否均为氧化还原反应?(2)制备纯净无水HCN(沸点299K)的另一种方法是:混合磨细的KCN和KHS粉末适度加热①试写出这个反应式。②为什么要磨细和用粉末?③为什么要强调适度加热?解析:据共价键理论,一般当碳同非金属性比它强的元素结合时,碳显正价,氮为负价,为-3价,所以(CN-)中碳为+2价,氮为-3价。故①为氧化还原反应,②为非氧化还原反应。第二种方法制备HCN是固体与固体之间的反应,故磨细和用粉末的目的是增大表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据题意知,第二种方法制备HCN如温度太低,反应速率较小,温度太高,则酸式盐易分解发生副反应:2KHSK2S+H2S↑。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N+KHSHCN↑+K2S。【例2】金属M可以在不同条件下发生下列五个反应:M+A→IM+B→HM+C→H+FM+D→H+AM+E→I+G其中(1)A、B、C、D、E在通常情况下都是气体,并且C是CO2。(2)上述反应的产物,在不同条件下,还可和有关反应物发生下列反应:F+B→CA+G→E,(3)I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它可以水解产生一种白色沉淀和E。该白色沉淀加热可分解为H和H2O。而E则是分子晶体,其分子中共有10个电子,根据以上条件,判断并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G________,H________,I________,M________。解析:本题的突破口是M+C→H+F,而C为CO2。一般同CO2能发生反应的金属就现有知识来讲,只能是Mg。F、H中有一为碳,根据F+B→C,则C为CO2,B为气体,F肯定为碳,H为MgO。扫描全题,得知E是分子晶体,且其分子中共有10个电子。分子中有10个电子的有:HF、H2O、NH3、CH4等。而E又通过一种离子化合物水解而得到,E可能为HF或NH3。如E为HF,根据M+E→I+G,HF同Mg作用,但事实HF同Mg不反应。如为NH3同样根据A+G→E,A为N2或H2。因为Mg可跟A作用,显然A为N2,I为Mg3N2。再根据M+D→H+A,M为Mg,H为MgO,A为N2,则D只能为NO2。答案:A:N2,B:O2,C:CO2,D:NO2,E:NH3,F:C,G:H2,H:MgO,I:Mg3N2,M:Mg。
本文标题:2010届高三化学一轮考点精讲精析(34)非金属元素知识的综合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664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