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0年高考数学命题展望与复习策略
高考数学命题展望与复习对策一、2009年辽宁省高考数学试题分析与评价2009年高考,作为辽宁省实施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引起了广大中学数学教师的高度关注。从这份试卷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它对中学数学教学有哪些启示?对2010年的高考数学复习备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下面就此谈一些看法,希望能给广大同仁提供帮助。1.试题总体概说2009年辽宁高考数学试卷基本上贯彻了《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辽宁省考试说明》确定的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命题的原则与考试要求,文理试卷融入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较好的体现了“平稳中重基础,朴实中显特色”的命题思路,真正实现了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试卷与传统高考试卷的平稳过度。文科与理科全卷布局结构合理,试题立足基础、突出主干、能力立意。命题中正视了文理科考生的差异,合理地设计了文理试卷的难度系数,试后初步估计文科试卷难度系数0.6左右,理科难度系数0.5左右。两张试卷很好地体现试题的信度、坡度、效度、区分度,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它为2010年高考的数学复习指明了方向,为推动高中新课程的数学教学改革,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2.试题的主要特点分析2.1立足基础,突出主干2009年辽宁数学试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多数试题的综合性不强。如理科选择题的第1—7题和第10题、填空题第13、14题和第16题,都只是单纯地考查1~2个知识点,没有知识间的交叉;解答题的第17、18(I)、19(I)、20(I)题以及选作题也都只考查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些题约占整个试卷的65%。这些试题一方面突出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平稳过渡”指导思想,另外也较好地贯彻了课程标准中“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数学课程目标要求。今年的辽宁高考数学试题对函数与导数、三角与向量、概率与统计、数列、不等式、立体几何、直线与圆锥曲线的考查约占全卷的70%,较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提出的“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既全面又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知识,考查时要保持较高的比例,构成试卷的主体”的考查要求。2.2关注课改,注重教材2009年辽宁数学试卷中,对课改中新增内容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诸如算法、三视图、几何概型、统计知识、事件的独立性检验、简单逻辑用语,以及理科的空间向量、条件概率等知识在试卷中都有所体现。今年我省理科数学试卷中新增内容约占14%、文科试卷中新增内容约占17%。可以说,对新增内容基本上做到了全面覆盖,但考虑到新增内容必须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对这些内容考查的难度要求都比较低。另外,试卷中相当数量的试题在教材中都有原型,例如理第6题和文科第8题分别是由必修5中2.3等比数列一节中练习B第2题和必修4中1.2.2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一节中练习B第2题改编而成;理第16题是由选修2—1中2.2椭圆一节中习题2—2B第2题:“已知点A(1,1),而且1F是椭圆15922yx的左焦点,P是椭圆上任意一点,求||||1PAPF的最小值和最大值”迁移而来;第17题是三角应用题,它是由必修5中1.2应用举例一节中练习A第1、2两小题捏合而成。选择题第12题由函数中经典问题:已知1x是方程27lgxx的解,27102xxx是方程的解,则21xx演化而来。2.3注重思想方法,突出思维能力考查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因此,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以对数学知识的考查为载体,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与掌握的程度。2009年辽宁数学试卷在数学知识的考查中,注重考查了考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整份试卷注意研究题目信息的配置,考虑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创设多条解题途径,有效地区分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如理科试卷中第12题考查数形结合思想;第19(II)题和第21(I)题主要考查分类讨论思想;第10题和第21(II)题考查函数与方程、转化化归等思想。在试卷中对反证法、极限法、待定系数法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文科试卷中第20题强化了对学生概率与统计知识和独立性检验知识的考查,特别是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较高。2.4注重通法,淡化技巧2009年辽宁数学试卷突出考查常规方法和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较好地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以方法为依托,以能力为考查目的的命题指向。全卷没有直接考查纯记忆的陈述性知识,注重考查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等等。由于立足基本方法和通性通法,整卷试题的坡度较好地实现了由易到难,并且实现了解答题低起点、宽入口、逐步深入的格局。整卷新题不难,难题不怪,题型常规但不失难度,有助于检测考生对数学学科知识理解、掌握和运用情况,更有利于学优生充分发挥水平,展示实力,有利于区分和选拔。2.5打破常规,推陈出新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发现和创造能力。2009年辽宁数学试卷对此考查的题目量大并且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如第10题考查算法;理科第13题考查统计;理科第17题和文科第18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应用;理科第19题和文科第20题考查概率统计;理科第17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新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某些知识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例如新课程标准中提高了对正、余弦定理应用的要求,增加了证明方法中的反证法等。这些要求的变化,导致高考试题的命题点发生改变。2009年辽宁卷中理(17)对三角函数知识的考查从原来的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图象、性质等问题转变为三角实际应用问题;理(18)对立体几何知识的考查从原来立体几何中的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二面角的求解等问题转变为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和用反正法证明两条直线为异面直线。文(21)对函数、导数、不等式的考查从原来的三次函数转化成两项积的导数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考查乍看试题觉得有点意外,如果我们重新审视新课程标准后,觉得这些试题的出现是课改的必然。但对于这个问题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些老师认为文理科试卷中不成功的试题就是用反证法证明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它没有考出新课改所提倡的立体几何经典内容。这道题所涉及的异面直线的证明在考纲和考试说明中都是模糊内容,学生与教师对它很难把握到位,因为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多、课时紧,若所有知识按这种形式去要求学生,一定会进一步增加学生课业负担,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最大的疑惑是:新课标中没有提到或是淡化而传统教学中又比较经典的内容怎样去把握?这道题的引导中学教学的指挥棒作用非常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该题理科第一问也没有体现利用空间向量解题的优越性,对于立体几何的考查就是“穿新鞋走老路”。我认为2009年文理科立体几何试题对学校教学的影响是很大的,最直接的后果是教师会盲目进行拓展训练,数学科的中差学生会越来越累,影响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6文理试题区别增大根据辽宁省文理科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往年相比,2009年文理科数学试题文理共用试题数量有所下降。其中文理共用试题数量是9道题,其中有填空题第15题、解答题的文科第18题与理科第17题、文理科第18(II)题、文科第22题与理科第20题,其余是选择题中的文(2)与理(2),文(4)与理(3),文(7)与理(4),文(12)与理(9),文(10)与理(10)。从上面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文理试题的难度差别较大,全卷有13道题文理科采用了不同试题。在文理不同的试题中,文科的难度都小于理科的难度,这样做有利于激发文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文科学生全面发展。总之,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综合程度调控合理,注重多角度,多层次。不过试卷中也存在略有不足之处,例如理科试卷中两道立体几何小题都考查求几何体的体积、两道数列小题都与数列的前n项和有关,在考查这两方面知识时略显单调。3.09年高考数学试题留给我们的教学启示3.1对课改中新增内容应予以重视新课改中新增内容为高考命题既增加了素材、拓宽了空间,更为创新题型提供了背景、思想,在学习中对新增内容更应加大关注程度。2009年辽宁数学卷对新增内容的考查还比较简单,综合性不强,随着课改的深入,新增内容与传统内容将逐渐融合,它主要表现为:算法与数列、函数、不等式等内容的有机结合;几何概型与函数、方程、不等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知识的有机结合;类比推理与几何、数列等知识相结合等。高考试题在新增内容的考查力度、难度也将出现新的变化,在这方面我们应有心理和行动上的准备。3.2对于知识点的复习不留空白2009年辽宁卷理科第18(II)题(文科第19(II)题)是用反证法证明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在判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个问题90%的学生不能得满分,多数只能得2分,到现在,部分师生仍对这个问题的出现感觉非常意外。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分析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很多老师在高三复习中只关注反证法原理的复习,对异面直线的概念强调不够,导致学生不会得出矛盾的结论。因此对任何知识点不应不复习,也不应轻描淡写,复习时基本知识点的覆盖务必力求全面系统。为避免学生遗忘,教师可在第二、三轮复习时,有计划地将这些非主干知识安排在历次考试后进行查缺补漏。3.3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注重知识的综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今年辽宁省的考生普遍感觉数学试题难度不大,但计算量大。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应用最终是通过运算求解来实现的,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运算求解的能力。算法的引入,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的删除,都与加强学生运算能力有关。无论从考试还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都应把运算能力的训练贯穿复习的始终。在实际训练时,还应避免繁琐的和人为技巧化的运算。今年是宁夏、海南课改后的第三次高考,试题难度已明显增大,综合性也有了提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理科第17题,原题是这样表述的:“为了测量两山顶M,N间的距离,飞机沿水平方向在A,B两点进行测量,A,B,M,N在同一个铅垂平面内(如示意图),飞机能够测量的数据有俯角和A,B间的距离,请设计一个方案,包括:①指出需要测量的数据(用字母表示,并在图中标出);②用文字和公式写出计算M,N间的距离的步骤。”这是一道具有现实背景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彰显了高考命题中“以能力立意”的基本要求。从这一点来看,今后辽宁省的命题方式和命题思路也将有大的改变。因此复习时,不但要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综合题的能力,还要加大学生数学建模、开放、探究问题的训练力度。3.4提高教材的利用度教材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又是教学的依据,理应成为高考试题的源头。事实上高考命题中十分注重教材习题的作用,注意发挥教材作为试题根本来源的功能。研究高考数学试题可以发现,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试题是以课本习题为素材,通过变形、重组、延伸与拓展来命制的题目。2009年辽宁卷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试题源于教材,这些试题既有效地考查了数学基础知识,又为教师的“备课、教学、辅导、批改、命题、考试、讲评”提供了良好的导向功能。因此,在高考复习中,要回到教材,而且要做到对教材的深层次理解。教材是基础,教材就是高考试题的策动源。3.5关注“高等背景,初等解法”无论从“为高校选拔新生”的要求,还是“高等背景”问题独有的魅力。高考数学试题中经常会有一部分来源于高等数学背景的试题,如09年辽宁卷理第21(II)题实质就是高等数学中的“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近几年还出现了利用不动点求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确界原理、函数的凹凸性等高等数学背景的试题,对于这些问题在高考题中的出现,我认为只是创设了一种情境,并不要求学生用大学中的工具去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要求老师过多的去给学生讲高等数学的知识,备考中应把重心放在问题的转化和运用初等数学的知识加以处理的方法上。3.6加强新课标的研讨新课改给高考带来了新的活力,为了更充分的备战高考,广大教师必须要加强对新课标的研讨,深入理解新教材知识结构
本文标题:2010年高考数学命题展望与复习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729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