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3节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bursaldisease,IBD)一、概述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引起雏鸡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急性暴发、腹泻、极度虚弱。法氏囊肿大出血、肾脏尿酸盐沉积和腿肌胸肌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带状出血。本病1957年发生于美国特拉华州的冈博罗,又称为冈博罗病(Gumborodisease)。本病在世界养鸡业中广泛流行,也是严重威胁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二、病原1.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一般特性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bursaldiseasevirus,IBDV),属于双股双节段RNA病毒科(Birnaviridae)双股双节段RNA病毒属的成员。无囊膜,大小为55~65nm。2.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型IBDV分为2个血清型,血清Ⅰ型(鸡源性病毒)血清Ⅱ型(火鸡源性病毒),引起鸡发病的主要是血清Ⅰ型。血清Ⅰ型又分许多亚型。不同毒株间抗原相关性小于10%为不同的血清型,抗原相关性大于90%为同一亚型,而抗原相关性在10~90%之间为不同的亚型。3.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变异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易变异,经常有变异毒株或新的亚型出现,主要表现在毒力变异(出现高致病力毒株)和抗原性变异(出现新的亚型)。各亚型及变异毒株之间不能完全交叉保护。1980年以前,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由致病力较弱的毒株引起,引起的病死率在10~30%之间,用传统疫苗免疫效果很好。1980年以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出现毒力和抗原性的较大变异,发病引起的病死率在30~80%之间,平均50%,用传统疫苗免疫无效或效果很差。3.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培养本病毒能在鸡胚上生长繁殖,分离病毒的最佳接种途径是绒毛尿囊膜(CAM)。病毒经CAM接种后3~5天死亡,胚胎全身水肿,头部和趾部充血和小点出血。在鸡胚中适应的IBDV毒株也能适应于细胞培养,其中包括鸡胚源细胞,法氏囊细胞和一些禽源和哺乳动物源传代细胞系。Vero和BGM-70细胞系均能支持一些IBDV毒株生长。4.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抵抗力本病毒对环境因素抵抗力强,病毒在外界环境极为稳定,能够在鸡舍内长期存在,发病鸡舍空舍后122天,再放入鸡后仍可感染发病。病毒特别耐热,56℃3小时病毒效价不受影响,60℃90分钟病毒不被灭活,70℃30分钟可灭活病毒。消毒可用高浓度高效的消毒药进行。三、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自然感染仅发生于鸡,各种品种的鸡都能感染,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3~6周龄的鸡最易感。成年鸡一般呈隐性经过。2.传染源病鸡是主要传染源,各种排泄物和分泌物均带毒,但以粪便排毒量最大。其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毒,污染了饲料、饮水、垫料、用具、人员等,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传播。3.传播途径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也可经呼吸道传染。一般认为,本病不发生垂直传播。4.流行特点本病传染性强,传播迅速。主要流行形式为暴发。表现为迅速发病、死亡和康复的特点。经7~9天停息。发病率接近100%,病死率差异较大,小则3~5%,多则80%。四、症状本病潜伏期为2~3天。病鸡精神萎顿,羽毛蓬乱,病鸡畏寒,卧地,蹲伏,拥挤在一起,腹泻,排出黄白色黏稠和水样稀粪,极度虚弱,最后死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乱、蹲伏(图片引自郑明球、蔡宝祥主编《动物传染病诊治彩色图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乱、蹲伏(图片引自刘晨、许日龙编著《实用禽病图谱》)五、病理变化肌肉出血斑,以腿部和胸部明显,法氏囊水肿、出血,严重者呈紫葡萄样,后期萎缩。肾肿大,尿酸盐沉积,花斑肾。输尿管充满白色尿酸盐。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现出血带。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泄殖腔密布出血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胸腹部肌肉出血(图片引自刘晨、许日龙编著《实用禽病图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腿部肌肉出血(图片引自刘晨、许日龙编著《实用禽病图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腿部肌肉出血点、斑(图片引自郑明球、蔡宝祥主编《动物传染病诊治彩色图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腺胃和肌胃交界处粘膜有带状出血(图片引自郑明球、蔡宝祥主编《动物传染病诊治彩色图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法氏囊肿胀、出血、水肿(图片引自刘晨、许日龙编著《实用禽病图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法氏囊粘膜出血、水肿(图片引自刘晨、许日龙编著《实用禽病图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法氏囊肿胀、出血、水肿(图片引自吴清民主编《兽医传染病学》)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肾脏肿大,尿酸盐沉积,呈花斑状(图片引自刘晨、许日龙编著《实用禽病图谱》)六、诊断1.临诊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主要发生于3~6周龄的雏鸡,突然发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法氏囊肿大、出血,腿部和胸部肌肉出血斑,肾肿大,尿酸盐沉积呈花斑肾。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血带。确诊须进行实验室诊断。2.病毒分离鉴定取典型发病鸡的法氏囊和脾,经磨碎后,加灭菌生理盐水作1:5~1:10悬液,3000r/min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加入抗生素作用1小时,经绒毛尿囊膜接种9~12日龄SPF鸡胚,感染的鸡胚在3~5天死亡,可见到胚胎水肿、出血。可用已知阳性血清在鸡胚或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作中和试验,鉴定分离出来的IBDV,血清亚型的鉴定则需进行复杂的交叉中和试验。3.血清学试验血清学方法主要是琼脂扩散试验,主要查出IBD的群特异性抗原。不能区分血清型差异。可用已知抗原检查血清样品中的IBD抗体,可应用此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疫苗免疫后的IBDV抗体。亦可用已知抗体检查发病鸡的法氏囊中的IBD抗原(有诊断意义)。4.鉴别诊断本病应注意与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相区别。七、防制1.做好平时的综合性兽医卫生防疫措施坚持严格隔离、消毒等措施是防止本病流行的有效方法,防止强毒进人鸡群,必须采取严格的隔离、卫生、消毒制度;防止一切带毒动物和污染物进入禽群。2.免疫接种疫苗主要有活毒苗和油乳剂灭活苗两类,前者又分弱毒苗(如PBG98、LKT等)和中毒苗(如D78、B87、TAD、BJ836、B2等)。常用免疫程序是:10~14日龄首免,中毒苗饮水免疫;28~35天进行二免,中毒苗饮水免疫;种鸡在开产时(110~120日龄)用油乳剂灭活苗皮下注射免疫,并在38~40周加强免疫一次。3.发病后的控制措施(1)特异性疗法对发病鸡群紧急接种高免卵黄液或高免血清。如没有抗体制剂,也可用疫苗进行紧急接种。(2)对症治疗可使用管囊散、法氏抗毒散等中药进行对症治疗,此外也可用复方炔诺酮等避孕药进行治疗。(3)严格消毒污染环境,病死鸡无害化处理。(4)注射抗体制剂10天后,应对鸡群进行疫苗主动免疫。如发病是由于疫苗毒与流行毒抗原性不符所致,应考虑更换疫苗及免疫程序。
本文标题:第3节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798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