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09年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新集乡2009年劳务输出工作总结今年以来,在县委、政府和乡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及劳动就业局的指导下,新集乡2009年全年劳务输出工作成绩显著,全乡共输出务工人员8065人,其中市县有组织输出601人,乡镇有组织输出479人,中介公司组织输出2632人,经纪人组织输出3588人,自发组织输出352人,创收入4607万元,为市县有组织输出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423人,保障了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新增加劳务经纪人26个,新建劳务基地1个。完成引导性培训6200人次,积极协助培训机构,组织劳动力基本技能培训323人次,专业技能鉴定235人次,进一步提高了我乡务工人员的基本素质,使我乡外出务工人员能够输得出,稳得住。完成特困家庭技能转移培训19人,全乡共组织转移培训务工人员323人,基本上实现了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一、主要做法及成效(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年初乡党委、政府专门召开劳务产业专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全乡年度劳务输出工作。结合各村实际,科学分解下达任务指标,明确责任,成立以政府乡长为组长,各站所负责人、工青妇群、团组织负责人,包村干部为成员的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与各村、各包村干部签定了劳务输出目标责任书,由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乡、村干部重点抓、经常抓,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劳务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乡、村、组三级信息网络,乡劳务站专门负责劳务信息的统计上报、务工信息的宣传、组织务工输出等工作;19个行政村分别设立劳务信息员负责各村劳务信息的采集、统计上报各村的务工情况、安排各村输出;各个组分别由劳务信息员负责本组进户的宣传和动员工作,统计上报劳务的实时信息。同时,制定出台了劳务输出管理办法,把劳务输出纳入了年度考核,尤其是市县有组织劳务输出,实行严格奖惩制度。(二)以“六动”措施力推劳务产业全面发展。乡党委、政府继续加大发展劳务产业力度,采取“六动”措施,切实做好农民工转移就业,保证农民持续增收。“六动”即:一是政府推动。根据乡情,从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出发,确立了大力发展劳务输出的重大决策,努力把劳务输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力措施,经济发展的一大产业紧抓不放。二是市场拉动。通过市场调节拉动劳务产业的发展,通过市县劳务基地、中介公司、经纪人等桥梁,打通了东南沿海、华东区、京津唐、内蒙、甘肃、新疆等区外务工市场,打开了宁东基地为中心的区内务工市场。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市场输出体系,让农民工出外打工有了更多的选择。今年区外累计输出4764人,宁东基地输出800人。三是政策促动。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紧紧围绕农民工输出,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劳务惠民政策体系,涉及到保障权益、劳务信息管理、劳动力资源等方面,努力寻求一条促进农民工就业的绿色通道。建立完善了劳动力资源,累计信息23000条,便捷管理资源信息。四是农民主动。以人为本,努力打造农民自主、自愿、自足的务工线,采取政府有效宣传、能人带动、中介公司介绍等途径,务必使输出的农民工都能找到舒心、合适的务工岗位。全年新增经纪人26人,增加务工输出人员2210人。五是培训带动。抓培训强素质,使农民工出去务工、上岗有技能。积极开展多元化、多形式的培训,近年来,累计组织参加“阳光工程”培训200多人,开展技能鉴定培训960多人,而且,政府面向农民工的职业教育招生每年都在扩大。六是有序流动。建立了完备的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剩余劳动力资源信息库,输转劳动力信息的采集,为有序输出与流动提供了软件保障。另外,强化优化务工环境,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帮扶有困难的农民工,为农民工提供畅通的流动服务。每年都为政府有组织的输出人员提供车费、人身保险,建立了乡维权中心,为务工人员提供保障服务。(三)抓调查摸底,健全各类档案资料。年初,我们组织乡劳务站、包村干部和村干部对全乡劳动力资源状况进行了一次详细深入的调查摸底。统计出全乡劳动力资源总数20469人,富裕劳动力11668人,并建档立卡。同时,对在外务工人员及有技术特长人员的情况,包括大中专及职业中学毕业生在内的每一名劳动力的年龄、文化程度、求职意向等信息进行了准确调查填写,真正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为组织输出提供了依据。对各村经纪能人进行了调查摸底,填写了档案,摸清了务工基地,掌握了用工信息。健全各种劳务资料,整理成册。(四)抓宣传动员,营造务工舆论氛围。我乡劳务输出工作主抓宣传动员工作,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工具,通过逢集日设置宣传咨询服务台、悬挂横幅、发放资料、发布信息,利用回族主麻日,广泛宣传劳务信息和区、市、县有关劳务输出的各项优惠政策,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共发放宣传资料8500余份,张贴、发布用工信息120条,悬挂横幅30条,办专栏9期,刷写固定性标语10条。同时,通过进村入户宣讲、与种植业等其他行业算帐比较,通过村里典型务工致富能人引导,使群众普遍认识到了劳务输出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长见识等诸多优点,增强了自愿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广泛宣传,使全乡劳务输出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由自发形式逐渐向有组织形式转变。(五)抓信息采集,拓宽就业门路。及时掌握用工信息,了解用工动态,是有组织输出,减少盲目外出的有效途径。我们除采集市、县就业部门发送的信息外,还通过广播电视、经纪能人介绍等方式,及时搜集用工量大、工种好、能挣钱的务工点,组织富裕劳动力外出务工挣票子、换脑子、学技术。今年,我们多次通过带队能人张建国、靳永明等劳务经纪能人,共组织输出2304人。同时,我们还通过人员、地缘等关系,采取帮带的形式,组织去河北、内蒙、银川、甘肃等务工点,务工人员872人。针对全乡回族群众占多的实际,我们目前已多次在北方进行劳务联系,不断拓宽了外出务工的就业领域。(六)新疆专项输出扎实有效。按照县委办《关于做好2009年全市秋季万人进疆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的通知》(县委办发[2009]112号)文件精神,及早安排部署,强化工作措施,全力抓好落实,通过政府组织和劳务经纪人带队等形式,共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输送务工人员627人,其中市县政府组织输往石河子农八师314人(稳定271人),共拾花1320吨,人均拾花2.1吨、收入2800元,其中何山村拾花工马宏武拾花量达7吨,拾花收入8500元。二、存在问题2009年全乡劳务输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较好的完成了县上下达的任务,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提高改进。这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一是部分村干部对劳务产业工作重视不够,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不能从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高度劳务产业工作的重要性,缺乏真抓实干的魄力。二是个别村对务工信息宣传不到位,报表不及时,甚至不报,对务工人员的求职需求缺乏了解,致使大部分劳务工盲目外出务工,自发无序,随意性强,形不成规模。三是新疆专项输出受棉花成熟期晚,劳动力市场饱合的影响,使我乡部分拾花工收入受限,对输出整体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困难和不足,我们要认真研究,归纳梳理,下决心加以解决。三、2010年劳务产业工作打算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劳务输出,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2010年还要继续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大手笔做劳务宣传引导工作,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教育、带动周边的人,抓思想观念转变解决认识问题。二是抓紧抓好外出务工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培训工作,让每个劳动者都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劳动技能,使我乡的劳务输出逐步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三是以狠抓劳务基地建设为依托,拓宽输出渠道。再新建100人以上输出基地1个,每个行政村建立10人以上输出点2—3个。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组织劳务输出,不断扩大输出总量。四是抓组织管理,加强全程服务。特别是要加强信息服务,减少劳动力流动的盲目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登记、计划生育以及办理的各种证卡等实行“一站式”服务。继续完善乡、村、组、户四级联动机制,三级信息网络,加强劳务站建设,充实人员,解决劳务办公经费。为务工者提供输前,输中、输后综合服务,联络务工者的感情。五是狠抓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努力完成金保工程数据录入和转移数据录入,是我乡劳务产业迈上信息化步伐。六是积极协助技能培训机构,对我乡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资源进行技能转移培训,以适应新时期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总之,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克服输出工作中的困难,学习先进乡镇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完成2010年劳务产业工作。今年以来,镇党委、镇政府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使劳务输出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局面。现具体汇报如下:**镇辖18个村,96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118户,农业人口14069人,有劳动力7382人,总土地面积214.4平方公里。今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5亿元,地方税收完成8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88元,人均生产粮320公斤。今年以来,镇党委、镇政府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使劳务输出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局面。现具体汇报如下: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把劳务输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近年来,我镇劳务输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县劳动保障局的精心指导下,通过不懈努力,劳务输出产业不断发展起来,已经成为我镇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尤其是近两年来,全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着眼于提高农民收入,缓解城乡就业压力,大力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努力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009年底,全镇在外就业人数达1480人,创劳务收入近2000万元,劳务输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显著。今年,我镇党委、政府进一步深刻认识到新形势下开展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积极主动,措施上行之有效,把劳务输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取得了一定成效,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年来,全镇劳务输出1480人,其中有组织输出480人,劳务输出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局面。二、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确保劳务输出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我镇为将劳务输出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及时成立了镇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劳动保障站,**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抽调两名素质高、业务精、思想好的干部专门负责劳务输出信息采集和传达发布。结(本文来自中科软件园,转载请注明)合我镇实际,研究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劳务输出工作制度,保证了全镇劳务输出工作有组织、有机制、有效运行。三、广泛宣传,努力提高农民群众对劳务输出工作的认识。我镇地处城关,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全镇交通方便,信息畅通,在劳务输出工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广大干部群众中仍然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就此,我镇广泛宣传县委、县政府和县劳动保障局制定的有关劳务输出优惠政策,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认识到劳务输出是有效的增收举措,不断扩大输出范围,增加输出数量,创造良好的输出环境,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四、把握关键,打击非法职介,努力营造良好的劳务输出工作环境。针对近年来,我镇范围内存在的非法职介活动,我们找准问题的关键,积极组织干部深入实际,调查摸底,对境内存在的非法职介活动,及时出击,进行取缔,并对认识不清,容易上当受骗的群众进行了及时的劝阻,增强了对非法职介活动的鉴别力和敏锐性,规范了劳务输出工作秩序,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总之,我镇今年在劳务输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领导干部对劳务输出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说的多,做的少,把劳务输出看成是劳动部门的事,认识不对,站位不高,拖了全镇的后腿,影响了此项工作的顺利深入开展;二是劳务输出秩序仍不够规范,有序组织劳务输出所占的比例较低,外出就业人员的权益还不能有效保证,打击非法中介的力度还有待加强;三是劳务输出还
本文标题:2009年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902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