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11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一、教材简析:六年级下册阅读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陈明珩严仍江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下阅读教材共24课,分7个主题单元,分别是“壮丽山川”“正义必胜”“诗文精粹”“探索与发现”“感悟人生”“咏物抒情”“师恩难忘”。另外,7个单元的“练习”中也安排了相应的阅读内容。本册教材亦如此前各册,是《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物化,“课标”的基本精神当然是我们品文的准绳。其次,编辑的预设思路与一线教师的教学反馈,也是解读本册教材的重要依据。而作为小学语文教材的压卷之作,承上启下,在教材序列中自有其特殊地位和功用,这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考量参数。当我们据此研读这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会欣喜地发现,本册阅读教材均为难得的精品佳作。一、优秀文化的壮丽画卷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已成为语文学界的共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是我党在十六大提出的思想文化建设的核心要求。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蕴的载体。入选教材的古今中外佳作名篇,无不以其独特的历史视角和表现形式承载了人类文明的演进,在一定层面上成就了它改造与引领人类精神的特殊价值。这就是语文的人文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语文成了历史的别解,是具体可感的哲学。当然,小学语文姓“语”,也姓“小”,这种“小”是以小寓大之“小”,指文本的话语形式由博返约,深入浅出,是小学生能够消受、乐于接受的精神美餐。本册教材精选的4首古诗词和《三打白骨精》《螳螂捕蝉》《孔子游春》作为精读课文,另外在单元练习中安排的《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马诗》《古今贤文》《夏日绝句》和“孔子名言”等内容,连同前11册中的相关篇目,对中华文化的精义作出形象的诠释,对中华文化的主要方面作出扫描式的涵盖。这种精心构建的文化长廊壮丽而辉煌,使学生在凝眸涵咏中流连忘返,深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源远流长。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我们无价的精神财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已成为苏教版教材的自觉、热烈追求。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全面胜利的民族战争,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8年抗战强大的思想武器。“七七事变”,中国官兵不畏强暴、奋勇杀敌,打响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枪。《卢沟桥烽火》展现的正是中华民族反抗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如果说《卢沟桥烽火》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本色,那么《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则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菩萨心肠”。当日本帝国主义者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时,聂荣臻将军关心照料两名战火中受伤的日本孤女,并设法安排她们回到亲友身边。当日本人民赞誉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时,我们能不为中华民族的友善和宽容而感到由衷的自豪吗?这两则发生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真实故事,编排在同一单元,收到相得益彰、相映生辉之效。此外,《夏日绝句》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墨梅》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石灰吟》的“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无不表现中华民族的高尚节操和坚贞品格。先贤先烈为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丰富的精神遗产,将在一代又一代学子的心田深深扎下文化之根。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教版教材的编者对汉语言文字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汉字不是无生命的僵硬符号,而是蕴含着中华民族性格的精灵。”“汉语有形象,有色彩,人文味道很浓,极富魅力。”“汉语是象形表意的文字,常诉诸形象,能给人丰富的感性认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探究能力。”以此学养和眼光选编的课文,虽不是字字珠玑、篇篇锦绣,但课文的语言文字赏心悦目,颇能掀动师生思想和情感的波澜。教材中古典诗词含英咀华之美就不须赘言了。《广玉兰》《夹竹桃》均为大作家、大学者为寻常花木写就的小文章。作者信笔写来,举重若轻,言近旨远,虽是小文章却尽显示大家风范。“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的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不经意间流露出这位世纪老人的童真、童心、童趣。《夹竹桃》真是一篇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好文章。《三亚落日》《烟台的海》各具特色,作者虽名不见经传,但文字精美,如诗如画。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天的充实与忙碌,使烟台的海成了一幅画。一道广阔的背景,一座壮丽的舞台,《三亚落日》像是专门为孩子们写的,文中的落日依附了一颗童心,活脱脱像个活泼、快乐的孩子,活力四射,动感十足。读这篇课文孩子们会感到那轮三亚的落日就是自己。文中动词锤炼得极见功力,使南洋的热带风情和落日的诗意变化在跌宕的笔触中极富视觉冲击力。以上几篇作品,让我们领略汉语言文学的感性、智性、灵性,领略汉语言文字的表现力、穿透力、生命力。随着学业的加深,孩子们还会体味到汉语言文字四声的音乐美、字形的建筑美、意蕴的哲理美、书写的绘画美,还会了解到中华文明是古代世界四大文明唯一没中断、消亡的文明,其重要原因是我们拥有自“书同文”以来沿用至今的汉语言文字。在科学家王选开发激光照排技术之后,汉字告别了铅与火,成功地跨进信息时代,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文明、最优秀的语言之一,拥有汉语、学习和使用汉语是一种幸福和荣光。二、现代意识的多频视窗语文源于生活,优秀的作品是时代的镜像。本册教材选编的现代文,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教材中的《夜晚的实验》《学会合作》《记金华的双龙洞》《山谷中的谜底》《广玉兰》《夹竹桃》《三亚落日》等课文,宣传现代文明和现代科技成果,洋溢着时代气息,渗透着现代意识和价值观。亲近自然、关注环境、崇尚科学、探索创新、学会合作,这些现代理念和精神必将给学生的心灵以丰富而强力的滋养,历史将继续见证。教学中播撒的那些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种子,将成为未来的参天大树、栋梁之材。教材的现代性不仅仅是为了现代,更重要的是着眼未来。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是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有的素养,无论是现代国家还是现代公民都是这样。打开窗口看世界,对高尚的品德、美好的感情、睿智的理性的欣赏与追求是穿越时空的,是跨越民族和种族的。在教学中把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有机地融合起来,学生就会获得新的文化视角和审美意识,新的看取方式和发现方式。苏教版教材文化覆盖面较大,纵贯古今,横跨中外,文化构成合理和谐。本册涉及国外的作品,有《夜晚的实验》《最大的麦穗》《山谷中的谜底》《莫泊桑拜师》。《最大的麦穗》所传递的人生哲理、人生智慧令人久久回味,具有永恒价值。在遥远的古希腊,大学者苏格拉底民主的作风和对话的情怀,在专制社会里是何等的难能可贵。苏格拉底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平等对话、自我建构而走向真理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也让2000多年后的教育者钦羡神往。《夜晚的实验》深层意蕴是再次验证了实验是科学之母的道理。对实验的重视是西方科学在近代赶上并超过东方的重要原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在引入西方实验科学后就可以凭借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完成伟大的民族复兴。《山谷中的谜底》揭示的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的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对于不谙世事的孩子,骤对强暴和逆势,这种以退为进、保护自我的生存策略不失为明智的选择。编者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选文目光穿射得如此深远!三、创新精神的丰硕成果创新是教材生命力和高质量的保证。坚持思想创新,加强内容创新,“是苏教版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永恒追求,是回响在整个教材编写过程中的主旋律”。“创新应该说是我们编写教材的立足点……不管花多大气力,不管用多少精力去编写,都要朝着‘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的方向去努力。”这真是志存高远,心如金石。与许多同题材的文章相比,本册的选文确有让人眼亮的新意和别具一格的魅力。《半截蜡烛》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转移藏有情报的蜡烛,在秘密即将被发现的危急关头沉着机智地与德军周旋,终于获得胜利的故事。智斗的故事比比皆是,小娃娃有大智慧的故事历来很多,而本文的新意在于它阐述了小娃娃有大智慧的生成过程。智慧来自对祖国的忠诚:为将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智慧来自母亲和哥哥行动的启示:母亲用油灯来置换蜡烛,哥哥借口取柴生火要拿走蜡烛,虽然都没有成功却启发小女孩的灵机。杰奎琳以上楼睡觉的理由,以小娃娃的娇憨可爱征得同意取走蜡烛。这幕精彩的独幕剧真是哲理版的《小鬼当家》!与众多歌颂普通劳动者的文章相比,《天游峰的扫路人》写了平凡的工作岗位可以作贡献,平凡的工作岗位也可以带来快乐。老人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伴着作者回到住地,也回荡在我们每一位读者的耳际。古往今来歌颂老师的作品俯拾皆是,《理想的风筝》却别具异彩。身有残疾的刘老师不仅放飞自己的理想,也放飞着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位健全的残疾人同时也在指引着学生放飞远大的理想和纯真的感情。风筝在这里显然是个象征,是多重的隐喻。这种表现手法就有了现代主义色彩。虽然课堂教学不需要发掘到文学流派的层次,但这种文学创意会像种子埋在学生的心田,迟早会生根发芽。苏教版教材的创新还表现在打破了传统的惯例——以名家名篇作为教材的主打内容,而是纵览古今,披沙拣金,“将孩子最应该读的、最喜欢读的、读了最有用的文化精品选出来并加改编,奉献给孩子们”。实验区的老师们反映:打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过去司空见惯的重点训练项目没有了,烦琐的课后练习不见了,几十年一成不变的传统课文换上了崭新的面孔;而代之以浓浓的文化氛围,清新的时代气息,确实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四、整体建构的桥梁纽带由独立成篇的文章构成的课本,其体系的整体性在所有学科中是最难建构的。但苏教版教材的整体性是非常突出的。纵观小学12册教材的统筹整合,我们欣赏到的是知识的长廊、人文的长调、时代的长卷,循序渐进,层次明晰,前后辉映,俨然一体。六下阅读教材在整体建构中更处于枢纽的位置,发挥着承上启下、光前裕后的作用。1.涵盖并照应此前各册。第一单元的“壮丽山川”与前面各册中写台湾的蝴蝶谷、南沙群岛、庐山云雾、沙漠绿洲、高原、草原等文,勾勒出一幅气势恢弘、景象万千的河山长卷图,长城、运河、秦兵马俑等历史文化遗产更是辉映其间。《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作为中国母亲河的赞歌,它凝聚了巨大的文化内涵、情感容量和审美价值,可以视作这类文章的担纲之作。五上第一单元“园丁之歌”的两篇文章写了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精神和高超艺术。六下教材则集中了4篇课文,涵盖古今中外于最后一个单元,写如天的师德、如海的师才、如山的师恩,写了孩子们告别母校时深深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憧憬。本单元后的习作(给老师写一封信)“练习7”中的“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口语交际”(临别赠言)“学和做”(我的成长册)辐射小学6年学习生活,梳理前三学段的收获和感悟,像精彩的压轴大戏。把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幕剧推向高潮。这对长达6年的小学生活作出有力的收束,对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乃至整个人生预设了不可或缺的铺垫。这些精心导演、预设的语文阅读活动给学生带来的激动和感触,将成为学生人生回眸的华彩篇章.将影响学生漫漫未来。2.同册教材不同单元的文章之间存在的内部联系。《山谷中的谜底》启迪学生的是以退为进发展自我的生存智慧,《螳螂捕蝉》写军国大事,阐发的仍是生存教训:一心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自己身后正隐伏的祸患。两个故事从居于劣势和处于强势的不同角度阐述了生存之道的智慧选择。这种内部联系的建立,避免了题旨阐释的单调和片面。《最大的麦穗》和《孔子游春》使我们领略两位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不同的风采,但教育学生的艺术却有相似之处:寓教于乐。寓教于游,从大自然中汲取人生智慧。这就显示了东西方的思维智慧虽有重推理和重顿悟的区别。但实有相通乃至相同之处,它们都是诞生于实践的思维之花,都是人类应当继承光大的精神瑰宝。3.体现了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衔接。“第三学段在教材结构形式上和选文难度上,注意向初中语文教材靠拢,减缓了坡度,有利于小升初
本文标题:11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961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