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1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第2课时构成物质的微粒
2.1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共2课时)第2课时构成物质的微粒一、设计思想本节课设想通过注重情境的创设和尽可能多地运用多媒体图像和动画,为学生建立微观概念服务。因为要学生建立分子、原子这些抽象的微观概念,必须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理解力。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考虑,主要有二条途径:一是用实验创设情境,通过分析物质的宏观变化现象,启发学生的想象和理解,把宏观的实验现象与微观粒子的运动较好地联系起来,从而形象地表现微观世界的变化,使学生能够顺利地掌握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二是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大量宏观、微观、直接、抽象的信息,让学生自己去感觉、发现信息所蕴含的知识价值,通过推理形成相关概念。同时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引起学习者探索新知的强烈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探索的精神和信心。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感知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子、原子的概念。(2)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知道元素的概念,将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4)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了解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2)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和发扬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2)培养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欲望。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分子、原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建立及物质结构的微粒性。教学难点:区别元素、原子这两个概念,建立微观运用的想象表象,体会它与宏观运动的不同。四、教学用品药品:水、品红溶液、酚酞试液、浓氨水、花露水、蔗糖、酒精。仪器:烧杯若干、50mL量筒、100mL量筒、小喷壶。媒体: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PPT课件。五、教学流程1.流程图[1]学习主题引入[3]思考所见现象[2]喷花露水和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实验[4]构成物质的微粒[6]分析实验现象[5]蔗糖、品红溶于水,酒精与水混合,酚酞与浓氨水实验[7]分子的存在[8]分析实验现象[11]分析实验现象[9]分子是运动的[10]解释生活现象[12]分子间有间隙[13]解释生活现象[14]分子体积小、质量小[15]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19]原子概念[17]概念辨析[20]提出分子、原子的科学家[16]分子概念[24]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23]元素概念[25]微粒个数的表示方法[22]构成物质的微粒[27]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29]计算式量[28]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区别[26]相对原子质量概念[30]小结和作业布置[21]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18]水分解flash2.流程说明[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3][4]通过让学生自己闻和看来揭示学习主题。[5][6][7]设计四个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感受分子的存在。[8][9][10][11][12][13][14][15]师生一起逐一分析上述各个实验的现象,──认识分子的性质,同时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16][17][18][19][20][21]建立分子的概念,并通过观看水分解的Flash建立原子概念,认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知道提出分子、原子的科学家,进行化学史教育。[22][23][24][25]在认识物质微观构成的基础上,知道物质的宏观组成,形成元素概念,并了解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将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26][27][28][29]认识建立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必要性,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够根据具体的原子质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体会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区别,初步学习式量计算。[30]师生共同小结,结束本课。六、教学案例1.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小实验]①在教室里喷洒花露水(边喷边语:气味怎么样?)。②把一粒高锰酸钾晶体放入水里,让学生观察。[设问]为什么会闻到香味?杯中的水怎样了,为什么?生活中也经常见到类似现象,它与什么有关呢?[讲解]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探究构成物质的奥秘。[板书]:四、分子和原子闻。看。[思考]为什么会闻到香味?烧杯中的水为什么会变红?知道本节课学习内容。以小实验和问题引发发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激发求知欲。明确学习目标实验探究[讲解]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所组成的。这些物质能够被分割吗?先做几个实验。[布置实验内容]①将蔗糖溶于水;②将少量品红放入50ml水中;③在标有A、B的两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然后用大烧杯将它们罩住;④将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在一起,并测量混合后的体积。(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论。)思考。完成实验,观察现象、记录结论。(每组学生可全做或选做三个实验)构建宏观与微观的桥梁。让学生感到分子的真实存在。分子的[设问]在实验①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提醒:在化学实验中,不能品可根据实验事实回答,也可根据生活经验回答:糖没了,水甜了。初步认识分子存在的真实性。存在尝药品的味道)[追问]糖为什么看不见了?[推导]会不会是固体的糖是有很多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一旦放入水中,这一个个微粒就扩散到水里。所以,我们就看不见糖了,水却变甜了。这个推理成立吗?[讲解]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早在1811年就提出了类似的假设。他把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微粒称为分子,建立了分子学说。经科学家的研究证实,此假设成立。物质都是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这些微粒中有一种叫分子。例:水、蔗糖都是由分子构成。也就是说,我们刚才做实验的糖是由许许多多糖分子构成的,水是由许许多多水分子构成的,把糖放入水中,糖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扩散到水中,所以,我们看不见糖了,而水却变甜了。思考、回答。表态:成立或不成立。知道阿伏加德罗。对分子有初步印象。分子的性质[讲解]认识了第一个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产生的根源,接下来探究其它三个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解释]请一位代表先来描述实验②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产生此现象原因?[设问]第三个实验的现象?对此想说什么?想提什么问题?(提示学生氨水呈碱性,酚酞试液遇到碱性物质会变红。)请学生代表解释原因。(帮助学生,但暂不纠正错误)[引导]看起来两者没有接触,但酚酞确实变红,说明什么?怎么接触的呢?原因是什么?这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板书]分子的性质1.分子在不停运动[设问]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哪些现(模仿着回答)水变红。品红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扩散到水里了。酚酞试液变红。酚酞由酚酞分子构成,氨水由氨水分子构成(不能模仿)思考、回答。(一定发生了接触。)氨水分子进入酚酞试液。运动的。思考。闻到香味、湿衣服了解分子基本性质,用分子性质解释常见日常现象。学习逻辑推理,提高思维能力。运用知识,解决象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有关?[问题]最后一个实验: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体积如何?什么原因?[讲解]假如有一烧杯石子和一烧杯黄沙,混合后是否仍是二烧杯。如果石子和黄沙分别代表酒精和水,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处。[设问]说明分子还有什么的性质?[讲解]由于分子间有间隙。两者混合后,水分子与酒精分子互相占据对方的空隙,所以混合后的体积小于原体积之和。[板书]2.分子间有间隙(注意不同物质的质量可以相加,但体积不能相加。)[设问]生活中的好多现象与分子间有间隙相关,你们发现没有?[设问]分子我们肉眼看不见,那说明分子体积如何?它有没有质量呢?[讲解]分子有一定的质量,也有一定的体积,但都非常小。[叙述]一滴水里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把水分子的大小与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与地球相比一样。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5千克。[板书]3.分子的体积小、质量小[设问]无论在哪里地球的哪个角落,都是氧气供给是人类呼吸,而二氧化碳却不能供给呼吸,为什么?[讲解]氧气是有氧气分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氧气分子与二氧化碳分子肯定是不同的分子,性质当然应该-----[板书]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晾干、樟脑丸不见……略小于100mL。思考。回答:不可能。想象、思索。分子间有间隙。认识分子间确有间隙。(搜寻)给自行车轮胎打气,物质的三态变化等。体积小,有质量。感悟分子的体积和质量。用所学知识思考。推导: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实际问题。学习类比推理。学以致用。认识微观粒子的质量与体积。结合生活经验发现微观粒子的性质。分子和原[讲解]看来物质有不同的性质,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因此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就是分子的概念。体会,感悟教师的描述思考学习归纳方法,建立分子概念。子的概念[板书]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强调: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一定保持物理性质)[设问]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会不会由比它更小的微粒构成?[媒体]水分解的动画[设问]:(1)水分解是什么变化?(2)在这一过程中,什么微粒发生了变化?什么微粒没有变化?说明了什么?(看第二遍)[边看边讲解]水分子先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许许多多氢分子和氧分子再聚集成氢气和氧气。由此可以说明原子是一种怎样的微粒?[板书]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强调:是化学变化中,在物理变化中就不一定了)原子显然很小,它也有一定的质量,也在不断地运动[讲解]在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之前,道尔顿就提出了原子论,时间是1803年。分子---原子论的确立,使化学真正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分子-原子论为化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细观看。是化学变化。水分子变,氢、氧原子不变。理解教师的解释,开始认识分子和原子。分子变了,原子没变。分子还可以分成原子。(尝试)如原子是最小的微粒……认识概念,理会概念。了解原子的性质。了解一点相关的化学史,知道道尔顿。学习推理方法。建立原子概念。学习类比方法。进行化学史教育。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追问]从上述的讨论中,我们认识到分子和原子之间有哪些区别与联系呢?(请学生代表发表观点)[媒体]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以水为例,请学生代表发表意见(与学生互动)水是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思考并参与活动。补充不同观点,发现自己思维上的不足。认清概念间的区别。通过总结,认识微观粒子的异同。物质的[讲解]原子不但可以构成分子,原子还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稀有气体,铜、铂等金属。认识事实。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并初步认识哪构成[媒体]铂原子照片但大部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二氧化碳、糖、水、酒精等。[小结]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从宏观角度: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示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追问]二氧化碳呢?[讲解]水分子中的氧原子、氧分子中的氧原子、二氧化碳分子中的氧原子,都是氧元素的氧原子。[板书]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世界上,物质有千千万万种,但迄今为止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因为不同元素的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如氧元素可组成氧气,也可与氢元素组成水、双氧水,与碳元素组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等。[设问]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两者又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小结]完成表格(见相关链接)仔细观看。碳元素和氧元素。体会。知道概念。体会。思考或讨论。完成任务。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哪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了解物质的宏观组成,知道元素概念。将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统一认识。分子个数和原子个数的表示[设问]元素符号的含义?[追问]H可以表示一个氢原子,那2个氢原子该怎样表示呢?[讲解]2个氢原子用2H表示。[小结]元素符号前面的系数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练
本文标题:2.1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第2课时构成物质的微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36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