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GSM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课程内容一、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二、移动通信的发展史三、移动通信的网络架构四、移动通信的特有技术问题五、无线网络质量的衡量六、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课程培训目标通过对本课程六个章节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通信及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史;认识移动通信语音和数据系统的网络架构;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特有技术问题以及无线网络质量优劣的表征方法和移动通信的技术发展趋势。课程内容一、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二、移动通信的发展史三、移动通信的网络架构四、移动通信的特有技术问题五、无线网络质量的衡量六、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定义?1.什么是通信?2.什么是移动通信?分类?释义狭义的移动通信,专指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即PLMN,PublicLandMobile-communicationNetwork),亦称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为什么叫蜂窝式?为什么采用蜂窝式?PLMNMSCCELLLACELLCELLCELLCELLLACELLCELLCELLMSCCELLLACELLCELLCELLCELLLACELLCELLCELL在介绍蜂窝概念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认识一下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覆盖分布格局。如下图: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PLMN网的网络覆盖区,从范围大小来分,依次是:PLMN区MSC区LA区CELL区可见,CELL区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最小网络覆盖单位。CELL,中文译名“蜂房的巢室”,即蜂窝。1、Cellular蜂窝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这种技术把一个地理区域分成若干个小区,称作“蜂窝”(即Cell)。因移动通信系统的最小覆盖单元,形似蜂窝。故名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2、蜂窝式的结构的优越性:邻接小区的中心间距,大;单位小区的有效面积,大;交叠区域面积,小;交叠距离,小;所需最小无线频率个数,少。课程内容一、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二、移动通信的发展史三、移动通信的网络架构四、移动通信的特有技术问题五、无线网络质量的衡量六、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初级通信阶段近代通信阶段现代通信阶段以1838年电报发明为标志以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的光纤通信应用/综合业务数据网崛起为标志以1948年香农提出的信息论为标志通信发展史通信业服务种类增多,成为产业支柱最初:电报服务现在移动电话多媒体信息固定电话数字电视向三电合一演进通信行业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是通信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蜂窝理论提出模拟移动网诞生数字移动网诞生数字数据移动网时代第一代:美国AMPS英国TACS第二代:泛欧的GSM美国的D-AMPS美韩的CDMA-95日本的JDC第三代:欧洲的WCDMA美韩CDMA2000中国TD-SCDMA2.5GGPRSCDMA1x2.75GEDGE移动通信发展史GSM通信系统发展史GSM早期定义:GroupSpecialMobileGSM目前定义:Globe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GSM9.6Kb/sGPRS21.4Kb/sEDGE59.2Kb/s384kb/sUMTS2G2.5G2.75G3G分组数据技术的演进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GSM演进增强数据速率EnhancedDataRatesforGSMEvolution课程内容一、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二、移动通信的发展史三、移动通信的网络架构四、移动通信的特有技术问题五、无线网络质量的衡量六、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BSBSCBSMSC-VLRPSTNPSPDNPLMN。。。。。。MSBSSNSSPCUSGSNGMSCinternetGGSNHLR-AUCBSCOSSOMCROMCSPSCoreCSCore。。。语音传输流程移动台侧话音数字化和话音编码信道编码调制交织加密网络侧话音源编码信道编码解调交织形成突发脉冲格式解密形成突发脉冲格式SubscriberdataRLC/MACheadLLCheadSNDCPheadSubscriberIPpacketLLCFCSSNDCPPDULLCPDURLC/MACblockPhysicallayerB0B1B2B3B4B5B6B7B8B9B10B11TITINBNBNBNB用户数据包Um接口传输原理课程内容一、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二、移动通信的发展史三、移动通信的网络架构四、移动通信的特有技术问题五、无线网络质量的衡量六、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信号衰落信号叠加远近效应重选与切换无线环境的变化性用户活动的不确定性无线频率资源受限可容纳用户数的计算1信号衰落信号叠加2远近效应3重选与切换4无线环境的变化性5城市的发展建设,地形基础设施变化(新商业区、街道、城区的重新安排)用户活动不确定性6规划中预测的话务负荷与实际不符或实际用户和话务负荷在动态变化。例如:运动场,突发集会。较多的用户比期望的更频繁地使用电话。例如:旅游景区,话务负荷取决地点和时间。无线频率干扰及资源受限7信息在空口以无线电磁波形式传播,易受到无线干扰——应提升信息的抗干扰能力。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与频率受限间的矛盾——应提升无线频谱的利用率。中国联通GSMDCS上行:909~915MHZ下行:954~960MHZ上行:1745~1755MHZ下行:1840~1850MHZ96~124共29个频点687~736共50个频点中国移动GSMDCS上行:890~909MHZ下行:935~954MHZ上行:1710~1720MHZ下行:1805~1815MHZ0~94共95个频点512~562共50个频点可容纳用户数的计算8移动通信系统中,每个无线频点细分为8个子信道,最多可容纳8个用户同时通话。对于用户容量的计算,有特定的方法:可容纳的用户数无线容量Erl平均每个用户每小时呼叫次数平均每次呼叫时长÷每用户话务量×=每用户话务量=课程内容一、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二、移动通信的发展史三、移动通信的网络架构四、移动通信的特有技术问题五、无线网络质量的衡量六、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无线网络质量的衡量通话质量接通率网络覆盖掉话率切换成功率1、系统调整2、参数调整3、天馈调整4、硬件调整课程内容一、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二、移动通信的发展史三、移动通信的网络架构四、移动通信的特有技术问题五、无线网络质量的衡量六、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1、无线数据业务开发移动通信网,要支持高速上下行无线数据传输。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2、三网融合3、全球漫游全球统一的通信制式。4、分组交换IP承载传统的电路交换模式,为通话独占式,电路资源布放多,且利用率不高。IP分组交换模式,为时隙共享式,电路资源布放少,且利用率高。3G技术的发展现状3GPPWCDMA3GPP2CDMA2000中国TD-SCDMA国际电联IMT2000HSPAHSPA+LTEEV-DORev.0/A/BUMBHSPAHSPA+LTE802.16mWiMAX
本文标题:GSM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424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