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东亚共同体的条件、障碍和对策目录1.条件2.障碍3.现实4.对策条件1.地缘接近目前世界上的地区性组织,都是在地缘上相对接近的国家组建的。目前这些地区基本上己经或正在酝酿建立地区性的国际合作组织。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2.共同命运维护共同安全是共同体建立的又一个重要动因。有些地区合作组织主要是基于共同安全利益的考虑而建立的,如上海合作组织、非洲统一组织等。目前,东亚国家面临着许多共同的安全问题,如恐怖主义袭击、海盗、走私、毒品、环境污染等非传统安全问题。而这些问题也需要各国通力解决。3.核心角色从其他地区一体化的实践经验来看,地区内主要国家具有核心的作用。欧洲联盟的德国和法国,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美国在推动区域合作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20世纪80~90年代,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曾经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它提出了按“雁行模式”引导地区经济发展的设想。90年代末21世纪初,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日益成为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新的动力源。如果中日两大国通过协调好相互关系,将在东亚区域合作的进程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障碍1.“东亚共同体”的文化认同度较低,共同价值基础相对薄弱,有待重塑与提升。东亚各国政治制度不同社会治理方式迥异共同的价值基础也相对薄弱。2.东亚地区历史遗留问题长期存在,经济议题和安全议题背离。东亚是诸多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集中存在的地区,也是大国利益交汇的地区。东亚因冷战而导致的分裂结构并未随经济合作的开展而彻底消除,冷战遗产和积怨依然存在。朝核问题、日本侵略历史问题、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等不时激化,损害了地区各国的政治互信和国民感情。3.“美国因素”成为牵制东亚合作的重要外部变量。美国东亚政策的核心目标是防止地区大国崛起,防止独立的排他性的地区合作,维持美国东亚事务主导权。美国对东亚合作历来持警惕和反对立场。马哈蒂尔的“东亚经济集团”构想、日本的“亚洲货币基金组织”倡议以及鸠山的“东亚共同体”构想在一定程度上都主要因为美国的反对而未能落实。现实随着鸠山下台后日本强化美曰同盟关系,中日关系因“撞船事件”、“钓鱼岛国有化”而出现紧张,中日、韩日关系因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挑衅行为持续恶化,“东亚共同体”似乎已成为明日黄花。不管是在官方声明还是在媒体报道中,“东亚共同体”一词的出现频率都比几年前大大下降,关于“东亚共同体”的质疑论和悲观论开始上升。化解对策1.探索“3+(10+3)+3”一轴两翼的新路径“一轴两翼”指的是以“10+3”机制为轴心,以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三国及俄罗斯远东部分、蒙古、朝鲜三国为两个侧翼的合作模式。“一轴两翼”模式将地区相关国家都纳入进来,体现了“东亚共同体”的代表性和包容性。“一个轴心”与“两个侧翼”的地位又有所区别,体现了开展“东亚共同体”建设的灵活性和现实性。2.经济合作与安全合作“两轮驱动”由于经济议题与安全议题的背离,东亚合作呈现出“经济先行、安全滞后”的局面,困扰着“东亚共同体”建设。需要在“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指导下,构建“全面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继续巩固和扩大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成果,启动在传统安全领域的安全合作。安全合作可以在中国—东盟和中日韩等小多边框架内循序渐进展开。3.中国发挥桥梁作用因中国在地理位置、经济实力、战略定位等方面的优势,完全可以发挥桥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周边外交部署的进一步落实,中国在周边事务上设定议题、制定日程、提供地区公共产品的能力也将日益增强,发挥桥梁作用的优势将更加明显。4.努力降低“中国威胁论”的消极影响,减少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疑虑。一、要有自我约束意识,凡是自己提出的理念、规则要自觉遵守、率先垂范;二、要推己及人充分考虑和尊重周边国家的感受和关切,注重做事的方式方法;三、要树立正确义利观,对周边应多予少取或只予不取,努力提供更多的“地区公共产品”;四、要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的矛盾。对于与中国有关的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应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努力营造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合作氛围。5.减少美国因素的干扰。中美应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为契机,管控好两国在东亚的互动。在东亚国家“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的局面下,中美应加强在经济和安全上合作,降低竞争面,加大合作面,使地区国家在轻松的氛围中参与地区合作并发展与中美两国的关系,淡化二元对立色彩。谢谢
本文标题:东亚共同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44143 .html